一段希特勒演講的爭議

「(日本)天皇相當於末代沙皇,懦弱,膽怯,無主見,但願他為革命所淹沒。我同日本的合作決不會受到歡迎。往後我們將在遠東和阿拉伯策動騷亂我們應想到我們是主人,而這些民族充其量是一些受騙的猴子,他們想要嘗嘗皮鞭的滋味

— —摘自元首在高級軍事會議上的講話(上薩爾斯堡,1939年8月22日),李巨廉、王斯德主編:《第二次世界大戰起源歷史文件資料集(1937.7~1939.8)》,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85年版,第830頁。

我昨天看到了上面這麼一段,這個「高級軍事會議」我自然知道,這是希特勒在即將進攻波蘭(希特勒進攻波蘭的日期後來又推遲了一周,那是後話)時對部分高級指揮官的一次講話,全文由當時在場的的陸軍總參謀長弗朗茨·哈爾德及海軍上將赫爾曼·伯姆記述。

戰後,被收入於紐倫堡法庭的證據集

從直觀上講,在這樣一次對波蘭開戰前的軍事會議上,希特勒亂講什麼天皇啊遠東啊阿拉伯啊,是很令人不解的。帶著這些疑惑,我才去查證了一下原文。

果然,原文中並沒有這些東西,這又帶來了新的問題。


是誰發明的這些東西?還是說紐倫堡法庭錯了?

畢竟紐倫堡法庭的證據也不一定就可靠(我以前講過一些)

那就往回追溯,有可能是這本資料集的作者瞎編的,有可能是這本資料集的作者看了假資料,還有可能是有些原始資料的記述有出入(就比如十字軍東征演說)

疑問越來越多,沒有資料是不行的,我就找到了這段譯文所對應的外文原文。

We shall have to take into the bargain the defection of Japan. I save Japan a full years time. The Emperor is a counterpart to the last Czar - weak, cowardly, undecided. May he become a victim of the revolution. My going together with Japan never was popular. We shall continue to create disturbances in the Far East and in Arabia. Let us think as "gentlemen" and let us see in these peoples at best lacquered half maniacs who are anxious to experience the whip.

——不列顛外交文件

這就前進了一大步,至少我們知道「猴子」不是從monkey和Affe翻譯來的hhhhh

而這段話最早出現據說是在1943年出版的一本叫做What about Germany的書中

那麼我們看看這本書原文為何


大家看見最後一頁,就是這個問題的重點,那麼這本書和「不列顛外交文件」哪個更早呢?

我認為是這本書,而且這本書的記載相對「不列顛外交文件」更可靠

因為後面有這麼一個情節:

作者詳細地寫出了「戈林爬到桌子上」這件事是從哪聽來的,進一步又寫出了這份文件是如何輾轉來到美國大使館的。

而「不列顛外交文件」中寫道:

The speech was received with enthusiasm. G?ring jumped on a table, thanked blood-thirstily and made blood-thirsty promises. He danced like a wild man. The few that had misgivings remained quiet.

G?ring

J!!!!U!!!!!M!!!!!!!P!!!!!!!!!!!!ED

on a table

好了你們別笑了接著說正事……

那麼總結一下,What About Germany這本書的可靠性如何呢?

首先作者是聽說的會議內容,雖然作者說原文是德語的,也有原文辭彙

但所謂的原文也不知道在哪

而作者全文都是用引號引用,無從判斷他是否隱藏了其他的部分,更有人懷疑其全文長度只夠希特勒講十分鐘(很明顯這次會議不是一個十分鐘的飯後閑聊)。

這篇來源,和被紐倫堡法庭收錄的兩位與會者的德文記錄比起來,哪一個更可靠呢?

無論戈胖是爬上去的還是蹦上去的,你們覺得一個國家的二把手,在會議上這麼做,合理嗎?

如果有人想不通這件事

我建議可以對比一下戈林在1938年希特勒揚言對捷克開戰時的表現

而這本書其餘的部分,其可靠性也值得商榷,不再贅述


至於那本《第二次世界大戰起源歷史文件資料集(1937.7~1939.8)》

我認為,畢竟是冷戰時期的作品,礙於時代和技術所限,也難以接觸到更詳實的原始資料,對所翻譯的文件進行辨別也非常困難。

可那畢竟是一本翻譯作品,又不是歷史著作,他只要忠於原文就無可厚非了

假如原文有錯,改了是情分,不改是本分

但是,日後的引用者,要是就這麼給引用了,就…………

就像引用這段的答主跟我提到的,張文木叫獸的論文里直接就拿去了,由此我認為,張叫獸寫論文的時候大概沒看過原始文獻,而是隨手就拿來了,那就只能呵呵了

我以前說過,納粹史由於世界大戰和冷戰的意識形態對抗,可謂是迷霧重重

所以在這方面務必要堅持查證引用來源,因為這方面的第一手史料不是那麼簡單的

這件事其實就是一個很明顯的栗子

推薦閱讀:

少先隊時刻準備著!2018年2月11日,小小英雄科季克88周年誕辰。

TAG:歷史 | 阿道夫·希特勒AdolfHitler | 第二次世界大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