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分別心本就是一種分別

今天看到一段關於分別心的論述,讓我頗有感觸。作者舉例說,我們不能認為有錢是好的,而沒有錢是不好的;也不能喜歡紅茶卻不喜歡綠茶。

對於前者,我頗為認同,因為好與壞的標籤是我們有限的頭腦認知所帶給我們的。因為頭腦為世界劃分為了「好壞」之別,所以勢必壞的那一方是被排斥、抗拒甚至恐懼的。而「好」的那一面大家趨之若鶩,這樣的愛是有條件的——因為它是好的所以愛它,而一旦它變成了壞的,馬上又再度抵抗起來。這樣的分別心讓我們疲倦,讓我們憂慮,讓我們居安思危,讓我們在恐懼中打轉。

要知道,每個當下,我們不是活在愛裡面,就是活在恐懼裡面。我們的一切言行思想不是出於愛,就是出於恐懼。

但是作者舉的紅茶綠茶的例子,我卻有一些其他的理解。我認為,我們有偏好是一件非常正常而且值得被尊重的事。若全世界都喜愛同一個人,那老天爺該如何分配呢?當一個人有自己獨特的喜好,就會有獨特的創造,這個世界就會呈現出多元化的面貌。如果整個社會只有商人一項職業,那麼工業、教育、醫療和互聯網又該如何推進?

宇宙依靠每個靈魂展現其獨特性來發展它自己。這個世界之所以如此繁榮廣袤,就是因為每個人因著自己不同的熱忱而彰顯了自己不同的價值。偏好是值得被鼓勵值得被提倡的,偏好讓我們的內在外在世界同時在不停拓展疆界!

偏好源於對比,對比源於分別。當兩種東西有區別,我們便會將兩者比較,然後選擇其中更喜歡的那一個。這是一個必須要有分別心的過程,分別心幫助我們甄別更想經歷的體驗。

我們不能強行切斷自己的分別心,讓自己假裝聖者賢人,這種釋懷分別心的過程本就是一種分別意識的體現——你認為無分別心好,有分別心不好,所以選擇放下分別心。

真正該注意到的是,你為什麼否定自己的偏好?你是因為真的想要無欲則剛,還是恐懼這種分別心會讓你回到過去自己無法主宰的生活狀態?你又為什麼要追求無欲,是因為喜歡無慾望的寧靜,還是害怕面對有慾望的自己?你不是出於愛,就是出於恐懼。回觀自己,看看你所追逐的無分別心背後,是愛還是恐懼。

真正的分別心,就是患得之心患失之心,是恐懼之心是否定之心——你想要硬幣的正面不是因為你單純的喜歡正面,而是因為你害怕硬幣的反面。你少吃肉,是因為覺得不喜歡肉的口味,還是因為害怕肉食吃多了會造成身體的多種問題?抑或是,你想行善,還是恐懼作惡?你想有錢,是因為你覺得有錢可以更有更多美好的體驗,還是因為沒有錢讓你很恐慌很自卑?

任何的執著都會把我們推向另外一個極端。當你特別想要一個東西時,這股反作用力就在把它推遠;當你特別抗拒一個東西時,就是在和它僅僅捆綁在一起。當你瘋狂斷舍離,這種執著不休的能量就會糾纏著你。當你執著於「無欲則剛」,追求無欲本身就會成為一個無法捨棄的慾望。

無分別心不是沒有偏好,而是所有選擇都願意接受,只不過在眾多選項中選擇心裡更傾向的那一個,但同時不會批判沒有被選中的選項。這是一種共贏——紅茶很好,綠茶也不差,只不過紅茶更符合我的口味;有錢很好,沒錢也有沒錢的好,只不過我現在更想體驗有錢帶來的感受。

夫妻兩個吵架時,若其中一人能坦然說上一句:你說的很有道理,我說的也沒有錯,我們觀點不同是因為立場不同,但我們可以求同存異。想必這對夫妻的架已經吵的很明白了,達到了溝通的效果,又不需要任何一方委曲求全。

縱然歷史上不乏名家大師做到了視天下於無物,平靜到心裡泛不起一絲波瀾。但我仍舊覺得,沒有偏好的人生是單調的,靈魂輪迴投生本就是為了在這個多彩繽紛的人世間觀光旅遊、學習玩耍。不批判、不恐懼、不抗拒,聽從內心的聲音將真正能點燃你熱情的分別出來,與其消極打擊分別心,不如積極善用分別心!

娃睡了,抽空又來胡言亂語了,我也睡了睡了!

推薦閱讀:

帶來極致幸福的一本書:吾心可鑒——澎湃的福流

TAG:心理學 | 積極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