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孩子,別逼媽媽來上學

原創作者|邵長宇(北京雨仁法治教育研究院特約研究員/校長傳媒專欄作者/全國生命教育形象大使)

「上課時間到了……」

隨著廣播里的鈴聲響起,同學們紛紛起立,向老師致謝。和同學們一起起立的還有一個特殊的「學生」——一位三個孩子的媽媽。

「老師好!」

「同學們好!」

「請坐下!」

多麼熟悉的聲音,曾經的課堂不再陌生,劉媽又找回了20年前的記憶,當初的記憶,更是別有一番滋味。

劉媽來到課堂已經有三個多月了。她成了這個班的編外學生,時間的打磨早就融化了當初的羞澀和彆扭,已經完全融入了這間教室,上課、下課自然平常,作業、檢測輕車熟路。

學校、課堂——總算逃掉的「苦海」,媽媽為何又走進課堂,深入「苦海」?又是什麼力量讓她再次做起了學生,寒窗耕讀?

這還得從劉媽的同位——劉強說起。

劉強是一名初二學生,長相俊秀。從小學到初一,學習成績雖然不算是非常優秀,但是家長還算滿意。照此發展下去,初三再努力一把,考上重點高中沒問題。沒曾想,初一剛過,初二的大門卻絆住了劉強成長的腳步,也悄悄的拽住了那顆青春的心。

劉強的爸爸是個生意人,工作忙,沒時間照顧家庭和孩子。媽媽是全職太太,前兩年把時間和精力都花在了劉強身上,如今,更多得時間是照顧劉強的兩個弟弟。劉強升入初中後,媽媽只能隔三差五的過問一下學習成績,特別離校後的監督教育只能託付給附近的學屋。

這種半失控的教育管理往往抗不過青春期的「撞擊」,也抵不過周圍環境的影響。學屋成了家庭、學校之間的「第三課堂」,劉強每天放學後在這裡做作業,起初能夠很好的約束自己,時間長了,和學屋的同學熟悉了,彼此的愛好和習慣便會相互傳染。特別進入初二後,在學屋同學的影響下喜歡上了遊戲,他看著學屋同學們放下作業,就拿起手機。你我之間不是在討論學習,而是熱議網遊,成績不再重要。用劉強的話說就是:他們都在玩,都不在乎學習和成績。如此環境和氛圍的熏染,「潤物無聲」地在影響改變著眼前的這個孩子,劉強自然成為他們其中的一員。時間一長,這一相同的「愛好」慢慢的腐化了成長的自覺。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不良環境會孕育萌發不良行為,不良行為如果得不到及時的發現和糾正,就會降低和影響生命個體成長的質量和方向。行為一旦固化為習慣,就會衍生一系列生活、學習、行為等方面的「負產品」,生命體的「負能量」油然而生。孩子的成長必然會走偏轉向。這就是問題的根源。

網遊奪走了劉強學習的樂趣,虛擬的空間讓他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感,同伴的「互助」更助長「負產品」的生長,課本和課堂悄悄的溜號了,學習和分數自然偏離了跑道。彼長此消,考試和分數必然落水,「厭學」必將登岸。

這節課是道德與法治,是期末考試複習的最後一節課。老師布置了背誦任務,媽媽也跟著一起複習。班裡的同學都抓住最後一點時間拚命的學習,爭取考個好成績。劉強拿起學案,勾勾畫畫,有模有樣。臨近下課,老師檢查,八個背誦任務,沒有一個完整通過。坐在一旁陪讀的媽媽怎麼也不會相信眼前的結果。

「他,一直在背誦呀,怎麼會呢?」媽媽始終不敢相信。

劉強初一成績處於班裡的中游水平,初二卻飛流直下,「掉」的嚇人。這樣的轉變當然是這個家庭所不能接受。

爸媽都是從農村裡走出來的,吃夠了沒有文化的苦頭,拚命的打工創業,收入越來越寬裕,生活越來越富裕,為了孩子接受好的教育,專門買了學區房,對孩子的教育投資——「不差錢」。然而,劉強的表現繃緊了整個家庭的神經。媽媽再也坐不住了,才決心陪讀。就這樣,劉媽整天裝著班裡的課程表,上午四節課,下午兩節課準點準時上課,下午大課間後,再回家照顧兩個弟弟。

這就是母子同桌的故事。

再回頭看看這個孩子,劉強偏偏擱淺在初二。分析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初二還處在生命成長的青春期,還是一個孩子,這是最大的「人情」,就像我們正處於發展中國家一樣,這是最大的國情。青春期——一切教育的出發和歸宿,這一時期,是孩子生命成長發育的關鍵期,心理發展的動蕩期,適應自我的反抗期,不斷走向成熟的負重期。這個時期的孩子還沒有學會游泳,怎麼能暢遊大海呢?其次,周圍環境的影響,這是繞不過去的自然環境中的風和雨,考驗的是自我判斷、調節、修復能力,大海里從不缺少疾風驟雨,需要學會如何去撐槳。再是,來自父母的教育。一個生命自始至終不可或缺的就是來自家庭的教育,這是給予孩子一生的續航能力。父母的教育猶如航行中的羅盤和導航,要時時幫助孩子定位,讓其找到生命中的自我,不茫然生存,不盲從成長。父母要及時為孩子調整生命的方向,掌起成長的航燈,讓其清晰追夢的航線,不偏向,不出軌。在此基礎之上,必須有一顆優質的「芯」,這就是生命成長的CPU——「永恆發動機」,為孩子成長提供持續不斷的新動能,這是根本。

厭學的劉強也許就是缺失了學習的「動能」,當然,影響學習的因素很多,因人而異,具體問題需要具體分析。但是,驅動學習的CPU是任何時候都不能缺失的。

「動能」來自哪裡?

學習需要能力和動力。拿能力來說,一般包括專註力、思維力、記憶力三個部分。大部分學生都具備這個學習的能力。一個班級同學的能力不相上下,除非受過專門的訓練,或者具有特異功能。不具備學習能力的人很少,除非你有先天的心智缺陷或者認知障礙。只要你沒有異於常人的生活環境和異突的生理機能,學習能力都會伴隨生命的不斷成長而提高。那麼,學習的差異主要體現在學習的動力上。好比高鐵和普鐵,一列列車只有一個車頭有動力和每個車廂都提供動力的速度是大相徑庭的。同樣,學習也需要能量,需要源源不斷的動能,這是內力,是決定因素。只有萌發於內心的蓬勃動力,才能驅使著吸納無窮的知識。這種動力一旦爆發,噴薄的力量是巨大的。動力主要體現在目標、興趣和意志三個維度。從這個角度來看學習,影響學習的第一大因素是缺失明確的目標;第二大因素是缺乏學習的興趣;第三大因素是缺少持久的毅力。目標是學習尋求的對象,是瞄準的靶心。10環的目標,必須由遠及近,層層逼近。目標是成長進步的階梯。奪取成功的金字塔就必須邁過一個個目標的台階。目標就是動力,目標就是方向,制定目標應該成為學習生活的一種習慣。興趣需要養和育。一個優質的興趣需要長時間的養育。學習必須依附興趣的驅動。良好的學習興趣是取得好成績的必要條件。

如圖所示:興趣產生的前提是,必須有某個事件最初作為刺激源作用於我們的大腦邊緣系統,並且觸發杏仁核產生多巴胺,否則就不會產生對事物的興趣。所以,養育濃郁的學習興趣必須讓孩子在獲取學習成功和體驗學習快樂的前提下反覆刺激,不斷強化正向激勵,從而產生興趣。毅力呢?近幾年來,整個美國教育學界被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所席捲,那就是Grit(堅毅)。Grit一詞在古英語中的原義是沙礫,即沙堆中堅硬耐磨的顆粒。Grit可譯為「堅毅」,但其涵義遠比毅力、勤勉、堅強都要豐富得多。Grit是對長期目標的持續激情及持久耐力,是不忘初衷、專註投入、堅持不懈,是一種包涵了自我激勵、自我約束和自我調整的性格特徵。如果你見一個孩子「能很投入地一直做一件事很久」,這就是Grit。向著長期的目標,堅持自己的激情,即便歷經失敗,依然能夠堅持不懈地努力下去,這種品質就叫做堅毅。

動力和能力構成學習力。學習力是孩子生命成長必備的核心素養,是推動健康成長的關鍵能力,是伴隨孩子一生隨行的能力。

下周期末考試,不知劉強能否進步?不知劉媽下學期是否還來陪讀?

春天來了,願天下孩子學習有力,生長有術。

本文作者 邵長宇


推薦閱讀:

《X的奇幻之旅》——欣賞數學的樂趣
為什麼在中國做父母那麼累?
隋唐之後為什麼世家的影響力急劇縮小?誰是這些百年世家的主要打擊者?他們又是如何被削弱的?為什麼要削弱?
醫學影像學可以讀臨床醫學的研究生嗎?
絕大多數人都沒有原創的思想

TAG: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