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被孩子像八爪魚一樣撲纏過嗎

地鐵一幕

「你煩死了!你是不是要讓我真的發火!」

「滾!再不鬆開,我就要揍你了!」

一個氣急敗壞的聲音把我的目光吸引過去,我看到了一個十歲左右的小男孩子像八爪魚一樣纏著他媽媽,用力地用他的身體不停去擠壓媽媽,一隻手繞著媽媽的脖子,同時另一隻手不停地拿扯媽媽的頭髮,死死的掐著媽媽身體……

媽媽非常生氣,嘴裡不停的在嚷嚷著,同時在努力的掙脫孩子,試圖用手掰開孩子,但孩子的身體緊緊地貼著媽媽、擠壓著媽媽……讓我感覺一個獵物被八爪魚捕獲,在不停的掙扎, 但八爪魚死死地緾著不放……

我始終都沒有聽到孩子有完整的一句子,但他的哽咽聲和嘟嘟囔囔的低吼聲能讓我感受到他的憤怒和怨氣。

這時我的大腦快速的回憶之前接受到的信息,以便完善整理理解這一切:

二三分鐘前,我就聽到了媽媽大聲地吼:「站起來!不要坐到地上!你這孩子怎麼這樣!」 很快,媽媽的吼聲又響起:「坐到座位上來!」同時,用手把孩子抓到座位上來,開始孩子還拒絕,努力掙脫媽媽,就在母子僵持過程中,孩子突然像八爪魚一樣撲向媽媽……

當我下地鐵的時候,孩子與媽媽的這種糾纏已經持續了十幾分鐘,還沒有一點結束的跡象。

孩子派

「你要理解孩子的情緒,不要這樣大聲對孩子說話」

「你不應該這樣對孩子」

「寶貝,你怎麼啦,你是不是很生氣?」

媽媽派

「你這孩子脾氣太大了吧,怎麼這樣對媽媽呢!」

「快點鬆開,你把你媽媽弄疼了!」

「不要太由著孩子的性子了!」(言下之意,這孩子該揍!)

還有人嘗試拉開孩子,好讓媽媽與孩子分開,但這樣讓孩子更加用力貼向媽媽。

孩子怎麼了?

看到這一幕,讓我想起諮詢過程中家長跟我描述過類似的場景,甚至在諮詢室也會上演過。下面與大家分享二個故事:

故事一:晨晨

晨晨是一個五年級的女孩子,長得很清秀,已經三個多月沒上學了。 孩子平時都是比較溫順,也比較好說話,但一旦說到上學,孩子的情緒就非常容易暴躁。孩子一旦發脾氣,經常會像八爪魚一樣撲向媽媽,並糾纏著媽媽,怎麼也分不開,即使爸爸在旁邊也很難分開,一般是孩子跟媽媽糾纏到精疲力盡的時候,孩子慢慢的自己就分開了。諮詢室媽媽還讓諮詢師看她自己身上的烏青塊,由此可見當時場景的激烈。

故事二:嘟嘟

嘟嘟,八歲的小男孩,之前孩子偶爾會有一些衝動。最近孩子經常會情緒失控,尤其是在要求得不到滿足時,這段時間孩子的口頭禪是「就要」、「必須」、「馬上」……如果媽媽沒有及時給予回應,或者媽媽提出不同意見,孩子也會像八爪魚一樣撲過來 開始與媽媽展開肉搏戰,嘴裡還說:「我不喜歡你!」「你是壞媽媽!」、「我告訴奶奶,我要奶奶!」……

這些孩子怎麼了?

這些孩子怎麼了?地鐵裡面的孩子是因為媽媽要他坐到凳子上來;晨晨是媽媽讓孩她去上學;嘟嘟是要求媽媽立即滿足他。表面上孩子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各不相同,但當我們仔細分析之後,我們會看到他們的原因是一樣的!

地鐵里的孩子

事實上,孩子開始是跟媽媽保持一定距離的,坐在地板上,當媽媽讓孩子回到座位上時 孩子還是拒絕,這是媽媽非常生氣:「你不坐上來,我就把你送到爺爺家!」。也許孩子聽到這句話,他的解讀是媽媽又不要他了,事實這話本身就有一個信息是「媽媽要與孩子分離」。

晨晨

晨晨媽媽是一個護士,經常要上晚班,爸爸在外地工作。孩子的大部分時間是由奶奶照顧,後來,奶奶身體不好,孩子就不是被媽媽帶到醫院(這時,孩子一個人在醫生辦公室) ,就是孩子被隨機送到媽媽的多個朋友家。孩子再大一點,孩子就常一個人在家。我們這時可以看到孩子需要媽媽的時候是常常得不到滿足的。

嘟嘟

嘟嘟,白天媽媽上班,奶奶照顧,但媽媽工作時間不是很長,媽媽只要在家,都是由媽媽照顧,這樣好像嘟嘟與媽媽有很好的連接。嘟嘟是與奶奶一起居住的,奶奶是一個非常強勢的婆婆,她會經常指責媽媽沒有照顧好孩子。孩子哭了,「你為什麼讓他哭,聽得我煩死了!」孩子生病了,「你怎樣照顧的!」 孩子只要有點風吹草動,奶奶就會怪媽媽,使媽媽長期處在一個非常緊張的狀態,在照顧孩子時總是戰戰兢兢的。

表面上媽媽對孩子的照顧是無微不至的,事實上,媽媽每次照顧孩子都在擔心:孩子,你會不會又哭了,你會不會又生病……也就是說,媽媽內心對孩子是有很多拒絕的,可以解讀為「你不能生病」、「你不能哭了」……

孩子真實的內心:「媽媽,我需要你!」

這些孩子都在表達:「媽媽,多愛我一點吧!」「多關心我一點吧,我很需要你!」這是所有的孩子從小的心聲,但對於這些孩子,他們的聲音被淹沒了,甚至會認為不存在的,他們感覺被爸爸媽媽忽視的,甚至是被拒絕,這樣會讓孩子非常的焦慮,隨著他們年齡的增加,他們身體力量的增加,他們開始用身體來表達這種需求,撲過去,纏著不放……也就是說,你的孩子在告訴你:「媽媽,我需要你」。

媽媽怎麼辦?

理解孩子的需求

我們的寶寶出生的頭一個月,大部分時間都處在睡、吃的兩種狀態中,但不是說他們只需要睡與吃。他們還需要與其撫養者(通常為母親)之間建立一種特殊和強烈的情感關係,以滿足他們對撫養者的一種追隨、依附和親密需要以及由此帶來的歸屬感和安全感。

如果一個孩子長期得不到母親關注,沒有與母親建立這種特殊和強烈的情感連接,他們會處於一種十分矛盾的狀態,一方面為了讓自己不至於那麼痛苦與失望,他們會壓抑自己對母親依戀,與母親保持一定的距離;另一方面,他們內心無比渴望與母親連接,同時因為得不到他們內心有許多憤怒。

此時,孩子象八爪魚一樣撲向媽媽,並糾纏著媽媽,即是在表達他們經常得不到媽媽關注的憤怒(此時他們都會對母親的身體進行傷害),更是在表達他們對母親的需要(用他們的身體擠壓糾纏母親的身體也是一種與媽媽的連接)。

當孩子這樣時,媽媽怎麼辦?

如果我們發現孩子有情緒失控的預兆時,請及時停止自己所有有可能進一步刺激孩子的行為,給孩子一定的時間與空間,他們會慢慢平復自己的情緒。

如果孩子的情緒失控時,我們首先要做的是不讓孩子傷害到自己,母親應該快速離開,並告訴孩子「你現在情緒有點大,等你平靜一些,我們再說」。

如果我們沒能離開,讓孩子纏上了,我們這時不要與孩子糾纏之前發生的事情,應該把語言的重點放在「你弄痛了媽媽」、「媽媽不喜歡被你弄痛」、「停止這種行為」,同時,我們要儘可能都不讓孩子傷害到我們,但不要試圖用同樣的方式弄痛孩子。

當孩子情緒平靜後,我們要就當時的情況跟孩子做一次平等的討論,主要是討論他當時的 情緒,父母一定要接納他的情緒,再與他商討以後遇到這種情況,可以怎麼做。

更重要的事:我們平時要更多的關注孩子,與孩子發生有效的充滿愛的連接,讓孩子真切地感受到父母對他的信任、支持、愛……


推薦閱讀:

賭博輸掉很多錢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為什麼當衝突或者傷害發生的時候,部分人不去譴責加害者,反而譴責受害者?
克制和利用人性,是我們要用一輩子去做的事情。

TAG:親子關係 | 心理 | 親子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