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市場的故事1

今年1月18日,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了2017年經濟數據,2017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36.6萬億元,已與美國基本持平,2018年零售消費總額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基本已無懸念。

從朋友圈裡的代購、微商,網路中的大小電商到身邊的賣場、購物中心,如今整個社會儼然已成為一個大市場,昭示著消費營銷的無所不在。那麼,作為消費的主要場所,市場是如何誕生,又是如何發展的?今天開始,我們就來談一談市場的故事~

起源:城「市」—讓生活更美好

市場,是人類為了滿足需求或慾望,進行物質或利益交換的場所。市場的歷史由來已久,一些學者相信,從人類開始進行貿易之際,市場便已出現。在前資本主義社會中,市場是進行實物交換的場所,本文所談的市場,也就是進行實物交換的市場。

貿易的核心是交換,從幾內亞發現的黑曜石中,我們可以推斷,在19000年前,人類就已開始了貿易。不同於如今功利,理性的貿易行為,在初民心中,萬物都是有靈魂的。因此除了分配社會資源以外,物質交換還具有傳遞精神、歷史,凝聚社會的功能,這就給早期貿易增添了某種儀式性的色彩。西太平洋特布羅里恩群島原住民的庫拉貿易圈,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如今已成為人類學研究中的經典案例

黑曜石可以用來製作切削器或裝飾品,圖為中美洲風格的黑曜石刀

大約15000年前,人類開始了最初的農業實踐,有了農業,就有了相對穩定的糧食產出。於是人們逐漸定居下來,累積起剩餘產品,出現了勞動分工,也出現了階層,總之,人類的社會變得複雜起來了。

城市,就是這種複雜社會的標誌之一。城即城郭,賦予我們安全感,市即市場,提供了交換物產和信息的空間。或因市而城,或因城而市,大量非農業人口聚集於城市,發展出愈發複雜的社會組織和物質文明,也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愈發「美好」,「精緻」起來。固定的、大規模的市場就產生於這樣的城市周圍。

烏魯克城的當代復原,烏魯克城興起於約公元前3500年,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大型城市之一。復原圖還原的是公元前2000年左右烏爾第三王朝時期的烏魯克城。圖片來自URUK VISUALISATION PROJECT

早期市場是集市,多自發形成,交易的貨物比較多樣,並沒有明確的形式和管理制度,先民們為了方便交易,以約定的日期為集日,在集市上交換物產。有資料證明,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公共,公開的集市就已經在中東地區出現,並成為地中海世界和中東、中亞、南亞地區集市的雛形,新疆常見的巴扎就起源於這種集市。

巴扎(bazaar)一詞得名于波斯語的bāzār,在中古波斯語中被稱為wāzār,在古波斯語中被稱為vā?ar,在巴拉維語中被稱為baha-char,意為議價的場所(新疆人取水的坎兒井,吃的饢,名稱也同樣來自波斯語)。隨著阿拉伯人和伊斯蘭教的擴張,巴扎這一詞如今已被世界各地的人們熟知,成為集市的代名詞,甚至演化出了全新的含義,例如在北美、英國和一些歐洲國家,巴扎就可以用來描述慈善性質的舊物拍賣。

維吾爾人的露天巴扎

由於考古資料的缺乏,我們尚不清楚巴紮起源和發展的細節。在中東地區的早期人類定居點(原始城市),例如土耳其的查塔爾胡尤克(約公元前7500-5700年);伊朗的卡尚(約公元前6000年);蘇薩(約公元前4000年);約旦河流域的耶利哥(約公元前2600年)等地發現了最初的貿易中心遺迹,也許他們就是最早期的巴扎。最初的巴扎可能產生於城牆之外,為往來商旅提供服務。隨著城鎮人口的增長,巴扎逐漸搬遷至城市中心,以線性的模式沿著街道發展開來,而中國和西方的集市相對來說則更為集中。

在古代按照地點和開放時間,可以把市場分為地點不固定,季節性或臨時開放的集市和地點固定,每日開放的市場。古代城鎮的市場通常位於城鎮中心,市場周圍是金屬工、皮革工等工匠居住的區域,工匠們可直接在住處出售商品,也可以到市場上銷售商品。刺客信條起源中的市場區,就是這種市場的寫照。固定的城鎮市場作為城鎮經濟的一部分,提供了居民的日常所需,而商貿路線上的集市,則將各地物產匯聚一堂,勾勒出全國甚至世界性的貿易網路,最終讓整片大陸的人民,融入世界性的貿易之中。

前方記者從孟菲斯發來的照片(誤)

在古代中國,市場又被稱為市井。最初的交易往往在井邊進行,井是取水之地,也是商旅歇腳之地,唐人張守節撰寫的《史記正義》寫道:「古者相聚汲水,有物便賣,因成市,故日『市井。」中國古代在管理上更為早熟,從周代開始就逐漸形成了將商貿區和居住區嚴格分離的坊市制度,這一中國特色的市場管理方式,在下一篇中將會有詳細的介紹。(據說刺客信條的續作背景是明朝的中國,坊市制度從唐中後期開始逐漸瓦解,看來沒法從裡面截圖了。。國內廠商還需努力啊)

貿易和市場廣泛的存在於世界各地的文明之中,介紹完了舊大陸主要文明區早期的市場,我們來看看新大陸文明的市場。(沒找到非洲和太平洋地區早期市場的資料,有興趣的可以提供下~)

1500年美洲的主要勢力;豎線地區處於鬆散部落狀態;點狀地區處於小型酋邦狀態;橫線地區處於複雜酋邦准國家階段;棋盤狀地區(印加王朝)處於帝國階段

新大陸的貿易體系是獨立發展出來的,其中的典型代表是阿茲特克的tianguis,,tianguis來源於納瓦特語(阿茲特克人使用的語言)的tianquiztli。在阿茲特克崛起之前,中美洲就已經有了定期舉行的露天市場,遍布各地的露天市場匯聚了整個中美洲地區的物產,形成了龐大的貿易網路。時至今日,在墨西哥的農村,tianguis依然是非常重要的交易場所。

雖然經常被稱為「帝國」,但阿茲特克在很多方面與舊大陸國家非常不同。一方面,它有著完善的法律,寬鬆的奴隸制度,複雜的宗教體系,另一方面,它本質上是三個強大城邦的聯合體,屬下有著眾多各異的城邦或部落,「國王」並沒有號令全國的權威。這個「帝國」人口眾多,工商業發達,商人和市場在國家運行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阿茲特克時期,tianguis的主角是被稱為pochteca的專業商人,他們形成了一個重要的階層,不僅促進了貿易,也傳達著各種信息,甚至經常充當間諜的角色。pochteca有自己的法律和保護神,他們在阿茲特克社會中有著崇高的地位。

阿茲特克時期的Pochteca商人

阿茲特克的市場可以分為四個等級,最高等級的特拉特洛爾科市場位於特諾奇蒂特蘭(阿茲特克的最主要權力中心,稱為首都並不那麼合適),每天都會開放,為這座城市五分之一的人口提供服務;第二等級的市場位於特斯科科和霍奇米爾科;第三等級的市場被稱為Macuiltianquiztli,每五天開放一次,分布於Cóatlichan,Otompan等地;第四等級的市場則分布於小城鎮和村莊附近。一些城市以其專業市場聞名,例如特斯科科的市場主要出售陶器和服裝,Acolman的市場主要出售狗和牲畜等。

專業商人們組成了強大的行會,在阿茲特克的各大城市中都有他們的據點。年長的資深商人被稱為pochtecatlatoque,他們是市場和年輕商人的監管者,不再從事長途貿易。最高等級的專業商人是特諾奇蒂特蘭pochtecatlailotlac,他們是商業的仲裁者,在最高法庭中也有一席之地。

墨西哥國立人類學博物館的tianguis模型

以最大的特拉特洛爾科市場為例,除了市場的職能以外,它還是國家的貨物分配中心,市場被分為七部分,每一部分都由特定pochtecatlatoque管理,國家還成立了包括法官、仲裁者、監督者在內的專門機構管理這一市場。鼎盛時期的特拉特洛爾科市場每天都會迎來6萬左右的人流,其巨大的規模和井井有條的秩序給遠道而來的西班牙征服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與統治鬆散、商貿繁榮的阿茲特克,南美洲的印加「帝國」呈現出了完全不同的畫風。印加人建立了行省和複雜的徭役、移民、宏觀調控制度,有發達的道路網和信息傳遞系統,甚至有著類似計劃經濟的糧食分配和集體婚姻制度。整個國家從上到下呈現出一種同一性,宛如原始共產主義在新大陸的試驗田。

在這樣的「計劃經濟」國家中,市場和商業制度又是怎樣的呢?美國考古學家Gordon McEwan提到:「印加「帝國」非常特殊的一點在於缺乏貨幣和市場系統,全國境內幾乎沒有貿易者。」人民們可以從帝國倉庫中領取一切生活所需,不需要從市場購買任何東西,在印加「帝國」,很可能並不存在市場這種東西。

印加「帝國」缺乏市場和貨幣的特徵可能是延續自安第斯地區的傳統。安第斯地區海拔較高,環境乾旱,土地貧瘠,除了厄瓜多沿海等少數區域,在當地傳統文明中,經貿活動更多是出於物資分配和互惠性質,鮮少出現貨幣或市場。

前哥倫布時期厄瓜多沿海地區的「貨幣」--青銅斧,除了經濟用途,可能還有禮儀作用。用青銅斧充當交換介質的歷史可能始於公元2世紀,從墨西哥灣到智利出土的古青銅斧中,可以推斷出貿易網路的範圍。此外,牡蠣殼也是南美沿海地區的主要「貨幣」,在用貝做幣這一點上,世界人民表現出了驚人的一致性。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奇布查穆伊斯卡部落聯盟的市場和商業傳統。作為美洲四大文明(瑪雅、阿茲特克、印加、穆伊斯卡)之一,穆伊斯卡部落聯盟可能是其中知名度最低的一個。

穆伊斯卡部落聯盟位於哥倫比亞的高原地區,由說穆伊斯卡語的奇布查人建立,不同的酋邦組成了鬆散的聯盟,雖然平時偶有衝突,但在外敵面前結為一體。在西班牙人征服之前,穆伊斯卡聯盟人口估計在50-300萬之間。穆伊斯卡以其金銀器和陶器聞名,有自己的法律象形文字和計數體系,當地盛產祖母綠、鹽、煤、黃金和銅,這讓他們變得非常富有。

三位學者描述的穆伊斯卡數字,和瑪雅人一樣,喜歡使用20進位

穆伊斯卡人熱衷貿易,發展出了高度發達的經濟和專業化的勞動分工。根據當時西班牙人的記載,穆伊斯卡人精於交易,在這方面勝過其他的印第安人,在他們的社會中,商人多於戰士。他們通常使用鹽、棉布、陶器和面具進行易貨貿易。穆伊斯卡人製造了直徑1厘米、4厘米和5厘米的圓形金片或金柱用於交易,可能創造出了前哥倫布時期美洲獨一無二的貨幣體系。在穆伊斯卡人的大型定居點中,每4天或8天會舉行一次集市,在重大節日中,還會舉行更為盛大的集市。

穆伊斯卡人的金幣

最後,講一下瑪雅人。

和阿茲特克人一樣,瑪雅人熱衷於貿易。近幾十年來的考古研究推翻了瑪雅人只有簡單經濟體系的看法,依靠大量熟練工匠和部分受過專業訓練的商業管理者,瑪雅人發展出了一種城邦控制和自由交易結合的商業制度。瑪雅城邦的商業活動和城市生活高度融合,通過對古典期(9世紀之前瑪雅文明的繁榮時期)卡拉克穆爾的壁畫研究以及對後古典期(11世紀之後的瑪雅文明)科潘的兩個大型廣場的檢測,發現了在瑪雅人在城市中進行交易的證據。

卡拉克穆爾的壁畫,描繪了交易的場景

由於後古典期瑪雅文明已經進入衰弱期,西班牙人對瑪雅人的記載較少,所以在商業活動的細節方面,我們的了解依然不多。

至於北美洲的市場和貿易,雖然在卡霍基亞等地發現了大型聚落、大型建築物、複雜手工製品等文明存在的證據,以及來自北美之外的手工製品。但是這一文明在西班牙人到來之前已經衰弱,我們了解的很少。


推薦閱讀:

募捐的基本常識與羅一笑她爸錯在何處?
比特比究竟是什麼鬼東西?
長子變棄子,到底是誰坑慘了東北經濟?
江湖兇險,人言可畏——圍觀7月互金江湖有感

TAG:歷史 | 經濟 | 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