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月齡寶寶睡眠問題大解析

0-3個月

當我們把小baby從醫院接回家的時候,我們應該已經做好了幾乎所有的準備——尿不濕、小床、漂亮的床品、奶瓶等等。但是醫生卻唯獨沒有交代我們要怎麼哄寶寶入睡,或者幫我們定義一下真正的睡眠的概念。我們懷抱著擁有新生兒的喜悅回家,卻在頭幾個月累得筋疲力盡、人仰馬翻。

1、睡眠特點:

1)新生兒的睡眠信號

英文中有句俗語叫做「Sleeping like a baby」、(睡得像嬰兒一樣),我們的認知中嬰兒的睡眠是一種理想的狀態。但實際上,事情並不是這樣的,硬要套用這個句型,應該是「sleeping like a baby』s dad」。實際上,新生兒的清醒時間非常有限,即便到了3個月,最長的清醒時間也不超過2小時。但是新生兒的睡眠還沒有形成固定的規律,因此制定嚴格的作息時間表不一定奏效。這時,就要依靠寶寶的睡眠信號來安排及時入睡了。

在新生兒時期,睡眠信號的展現非常明顯,大家熟知的打哈欠就是特別容易被觀察到的。隨著月齡的發展,寶寶對於自己身體的控制能力增強,也會發展出來許多其他的睡眠信號。我按照維度幫大家總結出來了一些常見的睡眠信號。

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寶寶的睡眠信號都是一致的,所以多觀察多積累經驗才能更好地抓到及時哄睡的時間點。

2)新生兒睡眠與餵養的關係

在新生兒階段,餵養和睡眠比任何其他階段來說,聯繫地更加緊密。可以說,這個階段睡眠的驅動力就是餵養——一個沒有吃飽的寶寶是很難睡好的。但是新生兒的表達能力還很有限,因此我們時常很難判斷寶寶到底什麼時候是餓了,什麼時候是困了。有時候你剛喂完寶寶,寶寶又要吃,會讓你更加迷惑TA到底吃飽了沒有。我們來大致了解一下新生兒常見的飢餓信號:

張大嘴或者砸嘴(smacking lips)

吸吮(手指、腳趾、衣服等)

Rooting(覓食反射,來回搖頭,用嘴巴找尋乳頭)

煩躁或者哭鬧。

下圖為澳洲政府所提供的嬰兒三個階段的飢餓信號

總的來說,哭泣和煩躁代表了寶寶已經特別餓了,盡量安排在寶寶非餓急的情況下去哺乳。因為新生兒階段的胃容量還是有限,因此可以在小覺和夜覺前都哺乳一次,可以幫助延長睡眠持續的時間。

0-3個月時,如果你是母乳餵養的話,那麼非常建議你按需餵養。當然,按需餵養需要以掌握孩子的飢餓信號為前提,否則就很容易淪為「按哭餵養」的怪圈。母乳餵養如果想要按時餵養的話,根據平均的孩子的胃容量,餵養的間隔差不多可以是2-3小時。如果是奶粉餵養的話,可以採取按時餵養的模式,兩頓奶之間的間隔不宜超過3小時。

進食是否足夠主要通過寶寶的尿量和便量來判斷,也可以通過專業的醫用嬰幼兒體重秤來查看增重的情況。

3)新生兒的睡眠周期

新生兒階段的行為按照意識程度劃分的話,可以分為6個階段:

新生兒,乃至兒童早期的睡眠模式實際上都與成人睡眠模式有很大的不同。

我們先來看一下成人的睡眠周期

注1:在這個階段通常容易被突然的響動吵醒。這種驚醒反應實際上代表了你在錯誤的時間進入了REM睡眠階段。這時你會感覺到肌肉麻痹,並且大部分人反應夢到墜落。

注2:有些人在這個階段會流汗,甚至濕透,這都是很正常。而這個階段如果被喚醒也會感到非常困惑,需要一些時間才能有所反應。

成人的睡眠周期通常持續90分鐘,第一個睡眠周期通常全部由NREM組成,90分鐘後會進入到REM階段,入睡後的第一個REM僅持續幾分鐘,隨後會進入下一個NREM階段。越是快到天亮,REM的持續時間就越長,因此你在清晨醒來的時候很可能正在做夢。如果是長期睡眠剝奪,第一個REM階段會出現在更早的時間,比如入睡後的30-40分鐘。而睡眠剝奪的人也會經歷更多的第三階段和第四階段的睡眠。

雖然通常睡眠周期的順序是:

但是因為種種原因睡眠周期並不一定每一天都按照此順序進行。有些晚上你可能完全沒有第三階段和第四階段的睡眠,有小米手環的話可以觀察一下,有時候晚上雖然睡了8+小時,但是顯示深睡眠才1個多小時,但有些天雖然睡了7個小時,但是深睡眠卻有4+小時。

新生兒的睡眠周期並不像成人的睡眠周期一樣,有這麼多的階段。新生兒的睡眠周期大體可以分為兩個階段:

Active sleep(類似於REM睡眠)

Quiet Sleep(類似於NREM睡眠)

其中,有50%的睡眠都是活躍的REM睡眠,在這個階段的睡眠,寶寶的呼吸不均勻,會伸展他的胳膊腿兒,會吧嗒嘴做出吮吸的動作,還會半睜眼甚至笑出聲來。而進入到安靜的NREM睡眠後,他們會幾乎一動不動,呼吸也變得很有規律。

成人和新生兒的睡眠周期有許多不同:

》》睡眠周期的長度:嬰兒的是60分鐘,而成人的是90分鐘左右。所以對於小月齡來說睡著後30分鐘左右是開始淺睡眠向深睡眠轉換,所以易醒也是很正常的。

》》睡眠階段的順序不同。成人進入睡眠後會先進入NREM,90分鐘後,才會進入REM。而嬰兒恰好相反,先進入淺睡眠,20-30分鐘後才進入深睡眠。

》》REM的比例不同。對於剛出生的寶寶來說,大概有50%的睡眠時間都是淺睡眠狀態的,成人則只有20-25%的REM睡眠。到了10歲左右,只有20%是淺睡眠了。

》》在3-4個月的時候,睡眠模式會開始趨向成人化轉變,會出現「stage two spindle activity」(第二階段睡眠紡錘波,可以保證睡眠免受外部噪音干擾)到了6個月的時候,NREM階段的睡眠才會像成人一樣有1-4階段,同時也會出現另外一個睡眠的重要部分,「spontaneous K complexes」(睡眠K複合波,用來維持睡眠狀態)

在60分鐘的睡眠之後,通常寶寶會有一個非常短暫的覺醒期,有些寶寶可能翻動一下就又繼續睡回去了,而有些寶寶可能會出現夢遊或者是夜驚的現象。在這次覺醒之後,寶寶會回到深睡眠中去。而有時候,在REM睡眠結束後,也會有一個短暫的覺醒,這和上面描述的覺醒不同,這次覺醒寶寶會徹底清醒,並希望你可以幫助他睡回去,這才是我們常說的「夜醒」。

2、常見問題:

1)睡眠沒有規律

嬰兒和成人的睡眠模式還有一個非常大的不同就是,成人的睡眠是單相睡眠,也就是說,成人通常只有一段持續8小時左右的睡眠(儘管很多成人也還午覺習慣,但是這裡的午覺習慣是一種文化上的安排,而非生理上的),而嬰兒則是多相睡眠,在最初的0-3個月時,嬰兒會每2-4個小時睡一次,不分晝夜。到了6個月的時候,有了明確的晝夜節律,寶寶的睡眠才會像成人一樣,大部分的睡眠在夜間進行,在白天清醒的時間更多一些。因此這個階段並不存在界限分明的夜間入睡時間,20-24點都有可能作為夜覺的開始。白天的入睡時間,小覺的持續長度也並不固定。

針對這種沒有規律的現象,確實不需要過分焦慮。不用按照很多流行的睡眠調整的書建議的那樣,來幫助寶寶制定嚴格的作息時間表。我們能做的是,仔細觀察睡眠信號、飢餓信號,保證餵養的同時,及時安排寶寶入睡。

2)小覺短

寶寶不像成人,在隨眠周期交替時可以毫無感覺的自己睡回去。如果醒來時發現周圍的環境和入睡時不一致,便會驚醒。舉個例子,如果是你睡著的時候是在床上,而半夜醒來發現自己睡在地上,還什麼都沒有蓋,多半就會立馬清醒了——這是生物本能。所以入睡時如果是抱哄或者奶睡的,那麼在睡眠周期交替時就會還想要復刻入睡時的方式,來使自己睡回去。

解決的辦法就是接覺。在新生兒階段,我比較建議「先睡夠,再睡對」。入睡方式是否符合預期、是否「健康」都沒有睡飽重要。這個階段所需要的睡眠量還是比較大的,平均會在16個小時左右(14-22個小時都有可能),因此在孩子自己還沒有辦法睡長的時候,我們有必要幫助他們接覺。

接覺的原則就是復刻入睡方式,因此怎麼哄睡的怎麼接覺會比較有成功率。接覺的時間點需要根據平常的觀察來決定,如果是30分鐘這個點很易醒,那麼就在25分鐘左右的時候恢復入睡時候的方式,比如開始拍、甚至抱起來等等。通常需要5-20分鐘可以接上。接上覺以後盡量鞏固到寶寶進入深睡眠(可以根據寶寶的身體反應來判斷是否進入深睡眠,比如肌肉是完全放鬆的,抬起胳膊然後鬆手,寶寶的胳膊是會自然垂落的),再放床繼續睡。接覺並不一定會成功,所以沒有接上也不要氣餒,多摸索適合你寶寶的接覺時間點和接覺方式。

3)抱睡,放床醒

新生兒階段依賴抱睡是有原因的。小嬰兒才出生便要面對她不熟悉的外部世界,這外部世界不似媽媽的子宮那麼急迫、溫暖、濕潤,所以會給寶寶帶來不安定的焦躁感。抱睡提供了與子宮相似的環境,如果邊抱著邊吃奶睡著的話,想必對寶寶來說肯定是天下第一美事。抱睡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就和奶睡一樣,會令寶寶感到舒適自在,在新生兒階段也是不需要刻意去避免的。但是隨著寶寶的月齡增長,在床上睡會帶來更具有修復力的睡眠。

0-3個月時,抱睡並不會養成依賴,也不會寵壞你的寶寶。為了讓寶寶可以保證足夠的睡眠量,我建議這個時期的寶寶「先睡夠,再睡對」。所以如果抱睡在並不困擾你的情況下,可以增長睡眠的時間,確實是沒有必要糾正的。如果說你自己並不吃得消抱睡,那也不需要刻意強求,可以試試看迷糊而醒著時就放床睡,或者哄睡著了放床睡。因為孩子的內耳前庭覺發育未成熟的緣故,因此在放床時是會感覺到落差的存在。同時,寶寶在進入睡眠之後會先進入淺睡眠,再進入深睡眠,所以當剛睡著後就放床的話,寶寶會容易被放床的動作干擾,從而醒來。

Tips:放床技巧

放床時機要找准。為了儘可能的成功,最好可以在寶寶進入到深睡眠之後再嘗試放床。深睡眠的表現我們之前說過,如果呼吸均勻平靜、抬起寶寶的手臂再鬆開可以自然垂落的話,就表示寶寶進入到深睡眠階段了。

放床避免明顯的垂直落差。放的時候避免彎腰直接放下去,可以按照空中畫Z字的方法,一點點降低,直到「安全著陸」。同時,為了方便,哄睡時也可以拿個硬些的墊子(比如哺乳枕)墊在寶寶身下,放床時連同墊子一起放。

先放屁股後放頭,放到床上之後,先不要立即抽手,一個手仍然墊在寶寶的身下,另一個手輕拍寶寶。在拍的過程中,另外一隻手慢慢的抽出。抽出之後,另一隻手繼續拍一會兒以鞏固效果。哄睡時胳膊上墊個毛巾,這樣可以防止放床時寶寶感受到溫度的差異而醒來

4)睡不踏實,不宜安撫

常常有很多家長反映,寶寶在新生兒階段睡不踏實,睡眠很輕,很容易醒來。後半夜尤其明顯,會不停地扭動,似乎一直無法安睡。並且,在一天當中的某些時段(尤其是黃昏),寶寶哭鬧很多,怎麼安撫似乎都不管用。

其實寶寶在這個階段睡不踏實是很正常的,原因有如下幾點:

》》處在淺睡眠期。嬰兒的淺睡眠比成人更淺,而且所佔的比例很大。並且到了後半夜,是一晚上睡眠最淺的時刻,因此看起來非常不踏實。寶寶在淺睡眠的時候動作很多,會蹬腿、翻白眼、哭、笑出聲來、咂嘴等,但寶寶仍然處在睡眠階段。所以如果是淺睡眠時的不踏實,家長並不需要過多的干預。

》》驚跳反射。驚跳反射是一種原始的反射。當變換嬰兒的位置或姿勢時,便會出現出雙手迅速向外伸張,然後再復原作擁抱狀。大部分的寶寶的驚跳反射會在4個月左右消失,有少部分寶寶會持續到5個月。驚跳反射在新生兒階段確實會使得寶寶突然醒來,因此建議在新生兒階段持續使用襁褓。襁褓可以幫助寶寶平靜下來,還可以防止產生墜落感。

》》腸絞痛。腸絞痛並不是病,學界把不明原因的哭鬧稱作腸絞痛(Colic)。腸絞痛的產生原因不明,它會導致寶寶哭鬧不止,很難安撫。可以試試看飛機抱,或者嘗試餵奶,換個環境等方法。任何可能奏效的方法都值得一試。

》》生理性溢乳。寶寶的腸道發育、食道發育還不成熟,胃容量也比較有限,因此在新生兒階段我們所說的吐奶就時常發生。如果沒有及時的拍嗝可能會導致脹氣,令寶寶睡不踏實。因此我建議無論是母乳餵養還是奶粉餵養,在每一次餵養結束後,都嘗試拍嗝(夜間也不除外),平時多幫助寶寶做被動排氣操。

小tips:5s安撫法

5s安撫法由美國著名的兒科醫生卡普博士所創立,對於新生兒安撫有極好的效果。簡單來說,5s安撫法是指:

裹襁褓法

側/俯卧法

噓聲

搖晃

吮吸

5)晝夜混淆

晝夜混淆在新生兒中是很常見的問題。寶寶還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候,他的作息和媽媽的作息息息相關。因為媽媽懷孕時激素或多或少會影響到寶寶,當媽媽體內分泌褪黑素時,寶寶的作息也會受到影響。然而出生後,媽媽和寶寶之間的這種聯繫被切斷,只在親自哺乳時存在。另外,懷孕時,媽媽的白天的活動狀態可能讓寶寶容易入睡,我們可以自己想像一下整天躺在航行船隻的甲板上,隨著海浪的起伏安然入眠的情形。而到了晚上,當我們躺下休息的時候,記不記得那個小傢伙就像要起床開party一樣沒有一點兒閑工夫。這也導致了寶寶夜間清醒而白天的大多數時間都在睡覺。

晝夜混淆沒有一蹴而就的解決辦法。不過令人安慰的是,即使不進行任何干預,多數情況下這個問題也會自行解決。日夜混淆通常在8周以內能夠得到糾正,寶寶3個月左右時,褪黑素分泌情況開始接近成人,5、6個月時,晝夜節律會基本發育成熟。這些都會讓ta在增加夜間同時減少白天的睡眠。

儘管沒有能夠快速解決問題的辦法,但是我們仍然可以採取一些措施來幫助新生寶寶改變這種情況:

》》當寶寶白天睡得時間較長時,適當把ta叫醒。雖然我們都知道,叫醒熟睡的寶寶,寶寶生氣了,後果很嚴重。然而,為了讓ta儘快區分白天和晚上,ta需要在白天多保持清醒以便調整自己的晝夜節律適應子宮外的生活。因此,白天的小覺最好限制在3小時以內。每次餵奶後盡量讓寶寶清醒一小會兒,哪怕只有幾分鐘。這會幫助ta「重置」生物鐘。

》》白天時讓寶寶多曬太陽。注意,不是說把寶寶直接放到陽光下毫無遮擋地照射,這樣會把寶寶晒傷!而是讓寶寶白天不要總是呆在昏暗的房間內,盡量帶著ta在家裡陽光充足的地方吃奶玩耍。在晝夜混淆解決之前,白天寶寶睡小覺時房間也不要太黑,晚上入睡時再用遮光簾把房間布置得很暗。這樣有規律的處於陽光下和黑暗中會引導寶寶正確地建立晝夜節律。

》》讓白天變得有趣,夜晚變得無聊。在寶寶白天小覺之間的清醒時間,多帶著他做點刺激性強的活動,比如玩玩具、讀繪本等等。相反,夜間醒來時則要盡量減少刺激。夜醒餵奶時,盡量保持黑暗、安靜的環境,點一盞夠用的小夜燈即可。吃完奶換完尿布就讓ta重新入睡。

小提示:

睡眠缺乏(sleep deprivation)可以說是新手父母的一道坎,在最初的3個月,父母和寶寶還在磨合,因此可能需要適應寶寶的睡眠節奏。在可能的情況下,寶寶白天休息時家長也跟著補眠,這樣才會有更好的精力和體力照顧寶寶。

-END-

本文為原創文章,任何商業機構、媒體(含自媒體)、網路等平台在轉發時請聯繫好睡寶,沒有取得授權而刊登的任何媒體,我們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推薦閱讀:

10-12月齡寶寶睡眠問題解析

TAG:寶寶睡眠 | 新生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