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封建地看月食

時隔多年,北京城又迎來了一次月全食。我的朋友圈也被一眾天文愛好者花式晒圖,這裡也貼一點我拍到的月食。

已經部分被食的月亮

食既時候偏紅的月亮

月食糖葫蘆

感謝科技的發展,我們可以很容易的從網路上獲知這次月食的各種信息、關鍵時間節點,乃至一些觀測和拍攝的技巧。這件事情在古代,一般來說是不那麼容易的。

封建時期,月食從預測到觀測、記錄以及相應典禮都有一套完整的制度保障,今天我們來聊一聊封建時期的月食典禮。

在剛剛進入2018年的時候,我有些朋友就已經開始準備拍攝月食的設備和地點了。因為他們很早就查到了這次月食的信息。

這部分工作是天文學家們一早就做好了的。這樣的事情在古代也歸天文學家管,他們無論是學術水平還是計算工具都遠遠不及當下的,但是他們依然被要求每年提前半年左右計算清楚月食發生的各項數據,呈報禮部。

崇禎曆書中的月食數據

這項工作可能比我們大多數人想像的更加複雜而龐大。一個原因是計算工具的落後,得益於計算工具的普及,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很難想像比較大的數據進行複雜計算時候的感覺。手算三角函數這樣的行為我們更是幾乎不會去做。

更多的原因則是這項工作本身就很複雜。不止因為天體運動本身就很複雜,而且古時候大家並不用統一的「北京時間」,帝國的天文工作者需要計算出每一個地區按照各自地方時的分別的天文信息。

各地見食時間與順天府的差值

還有一項不輕鬆且帶有危險性的工作,這就是計算日、月交食。因為這個龐大的帝國被劃分成十七個行省,每一次日、月交食的預報都必須計算出不同地點的數據,匯總在一起就是厚厚的一大本。

——南懷仁《歐洲天文學》

禮部收到欽天監的預測信息之後,會分別送往帝國的各個行省以及包括越南、朝鮮等在內的藩屬國家,以備當地使用。

其實一些國力稍強的藩屬國,自己也有天文部門,可以進行一定程度的天文計算,但是直到近代,其計算能力一直很值得懷疑。比如越南的天文官員號稱學郭守敬的授時歷「頗有所得」,可是日月食這種預測經常出現本地官員坐等清政府發通知的情況。

等到月食當天,由禮部主持整個典禮過程,兵分兩路。由一名禮部官員與欽天監官員在觀象台進行測驗。獲取月食實際數據,包括何時初虧、食分多少、何時復圓等等。

另一路依然是禮部牽頭,各部在京臣子提前聚齊。時官報時,初虧時刻,禮部尚書於香案上香,帶領群臣行三跪九叩大禮。另有人專門擂鼓。直到復圓時候,再三跪九叩,鼓聲停歇,典禮乃得終止。

京城如此,全國各地也有相應典禮,形式上擂鼓、跪拜、上香皆無不同,唯各省省會典禮在督撫署進行。各州縣則在各自衙門進行。

一般來說,月食全過程可能會持續幾個小時的,比如今次月食,初虧時候尚不到晚上八點,復圓時候已經十一點許。倘若在封建時代,寒冬臘月跪這三個小時恐怕不是易事。

典禮結束之後,一般人的月食也就結束了。但是禮部去欽天監的官員還要完成一份日食記錄的咨文,用以和預測對比,驗證是否預測準確。包括一些藩屬國家,也會記錄在本地觀測的內容,匯成咨文回報。

至此,一次完整的月食典禮宣告結束。


推薦閱讀:

如何拍攝月亮
如何科學地觀看與拍攝月全食
為什麼「超級月亮」+「月全食」要幾十年才能見一次?
群魔亂舞的吸血鬼狂歡夜來了!152年來首次「超級藍血月全食」攻略,千萬別錯過!

TAG:天文學 | 月食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