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90後都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嗎?

「親,能不能幫我改下PPT呀?」

「話說~你最近有沒有空幫我寫篇文章啊親愛的?」

「誒你是不是認識xxx?幫我介紹一下唄,我正好有事找他。」

這些請(ma)求(fan)是不是每天也出現在你的微信里?你都答應了嗎?

如果你的答案是「是」,那恭喜你,你很有可能是工作表現最差的人。


一、抱大腿 要抱得合情合理

大學裡,你遇沒遇到過小組作業抱大腿的人?學霸把題做出來並核對完畢,他馬上把作業按照教授要求的格式敲進電腦並列印出來交上去。

你問:學霸為什麼不介意跟他一組?

因為他在學霸忙著做題的時候絲毫不添亂,又高質完成了小組作業里最沒技術含量又最耗時的環節,還不care組員名字里他排在第一還是最後一個。

這麼勤懇又有自知之明的組員,你不想要嗎?

你又問:學霸難道不知道其實他沒有做任何實際性的貢獻嗎?

當然知道。但學霸更懂不敲作業就能給自己省下來三個小時,這三個小時對自己的價值遠遠高於跟他置氣。

這個故事裡的「他」就是典型的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知道怎麼是最快的達成方法,並在不惹火任何人的情況下,完成自己的目標。

「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一詞來源於北大教授錢理群的文章《大學裡絕對的精緻的利己主義者》,這樣的人:

一切行為都從利益出發,而且是精心設計,但是他是高智商、高水平,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合理合法。

誒,看起來不錯啊?

那我們都去做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吧。

二、忍氣吞聲 還是以牙還牙

沃頓商學院Adam Grant教授把人分為三個類型:giver,taker,和matcher。

Giver:大部分時間都在付出的人,他們積極奉獻不求回報。甚至花在幫助別人上的時間和精力比完成自己的任務都多。

Taker:傳統意義上的利己主義者。做一切事的出發點都是「你能給我什麼?」「我能從中得到什麼?」

Matcher:夾在giver和taker中間的人。我們所謂的「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可以說是和matcher最為接近。

在調查了全世界各個行業里超過30000名員工之後,Adam Grant教授發現19%的人是taker,25%是giver,而剩下56%的人都是matcher。

各個類型的人所佔的比例

誒,這不是正好說明了很多人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看數據的話,確實更多的人在giver和taker中搖擺不定。

一般人給予幫助的方法是「你幫我做x的話,我就幫你做y」,這樣的習慣就把他們很準確地放到了giver和taker的正中間。這也是大部分人認為的最合理也最公平的處事方法,在學校、職場都如此。

但是matcher人數上的眾多並不說明成功人士中matcher最多。

Adam Grant教授發現在各個行業中工作表現最差的就是giver,因為他們太忙於幫助別人,正所謂「人善被人欺」。

諷刺的是,他們最愛說的話就是:

我特別樂於助人。

不會給自己設底線的giver往往最後沒時間和精力顧好自己的事。我們並不批判付出,而是希望有個合適的度。

那taker呢?是不是好事都被他們佔了?

事實上,他們的考核成績確實更好。

Taker從giver那裡得到了自己所需要的後,成功踩著giver「上位」。但他們敗在了matcher手下。

像前文提到的,matcher習慣的工作方式是互幫互助,所以很看不慣taker一味只有索取的個性。他們會利用一切機會「伸張正義」,成功扳倒自己看不順眼的taker。

所以,表現最好的是matcher嗎?

並不,又是giver。

Giver雖然犧牲了自己部分的時間和精力,但將近40份研究表明,他們對公司整體是最有益的。

懂得掌握分寸的giver在大方分享經驗、無私提拔新人的同時,還提高了整組的工作效率和客戶滿意度,從而減少了公司成本。

對公司整體最有益的人往往最能得到領導提拔和重用,從而越走越高,越走越成功。

三、Give,take,or match?

所以我們應該成為什麼樣的人?

總的來說,不是taker就好。

像前文提到的,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可以在不得罪任何人的前提下達成自己的目標。

他們的所作所為很合邏輯,為人處事很圓滑。甚至很多時候別人都不忍心拒絕他們,因為給出的交換條件很合(you)理(ren)。

這並不是錯的啊。

Matcher之所以佔了超過一半的比例就是因為這是最安全也最靈活的處事方法。既不是「老好人」,也知恩圖報。

錢理群教授曾嚴厲批判過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這些人自以為很聰明,卻恰恰『聰明反被聰明誤』,從個人來說,其實是將自己套在了『名韁利索』之中,是自我的庸俗化,而這樣的人,一旦掌握了權力,其對國家、民族的損害,是大大超過的那些昏官的。

但他也被嚴厲地懟了回去。

當一個人還在愁下頓飯錢從哪來的時候,我們如何要求他一定要有超越一己私利的關懷悲憫和承擔意識(當然有的話是很值得稱讚的)。

雖然我們沒有那麼desperate,但成為matcher不可恥。大家都懂很多時候是生活所迫嘛。只要不被慾望蒙蔽了雙眼,不跌破底線,做一輩子的matcher也不一定是壞事。

然而,想成為金字塔頂端的人,就要學會give。

怎麼give呢?

人脈專家Adam Rifkin給出過一個「五分鐘方法」。你不需要做新一代甘地,也不用等到像巴菲特一樣有錢才能give。

你只需要每周或者每月花五分鐘做件小事,就能累積下來為公司做出大貢獻。

你可以在會議上感謝一下默默為團隊付出的同事,也可以幫新來的實習生改一下報告里的格式錯誤。

給感冒的組員遞張紙,或者提醒大家明天要下雨這樣的舉手之勞都能達到很好的效果。

Adam Grant教授還給了giver一個很重要的建議:不要過度消耗自己的善心。

學會評估什麼對自己最重要,懂得拒絕那些不重要不緊急的請求,你就離金字塔頂端又近了一步。

寫在最後

如果你是個matcher,要知道你並不孤獨,不用為自己的左右逢源感到羞愧。希望你能早日找到適合自己的處事方法,少計較些得失反而會有更多回報。

如果你是個giver,懂得拒絕不合理的要求會助你一臂之力,成為表現最好的一員。

如果你是個taker……希望你懂有句話叫what goes around comes back around,「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插入一個尷尬又不失禮貌的微笑)。

本文由LinkedIn原創,作者白姑娘。

推薦閱讀:

TAG:90後 | 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 利己主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