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直視驕陽——征服死亡的恐懼》部分摘錄

作者歐文亞隆醫生說「自己的工作和個人信仰根植於現世存在的世界觀,拒絕超自然的信仰,不相信來世,並且認為意識和伴隨意識的所有一切都會在大腦停止運作時消失」,但這並不影響我們學習、欣賞他筆下的智慧和正確的價值觀。本書主要以心理治療師的角度探討人類普遍的死亡焦慮和應對方法,和另一本存在主義相關的《活出生命的意義》一樣,本書對普通讀者也很有啟發意義。在此分享一些有普遍意義的摘錄如下:

1. 生命在一呼一吸之間延續,也在一呼一吸之間流逝。

2. 對死亡的恐懼常常與人生虛度的感覺緊密相關。你越不曾真正活過,對死亡的恐懼也就越強烈,你越不能充分體驗生活,也就越害怕死亡。

3. 海德格爾曾把死亡定義為「未來的可能性不再有可能」。

4. 大多數人在意識層面並未覺察到自己的死亡焦慮,死亡焦慮被那些經過偽裝、改頭換面呈現出來的表象所取代,如狂熱的宗教信仰、痴迷於累積財富以及盲目追求名望等等,因為這些都可以提供給人們所謂的「不朽」。

5. 「波動影響」是指我們每個人即使沒有意識層面的目標或這方面的知識,也都會形成中心影響力,影響周圍的人許多年,甚至許多代。也就是說,我們對其他人的影響會再傳遞給更多的人。我們其實可以留下一些東西,留下一些自己也許並不知曉的東西。這樣的觀念為那些因生命有限、充滿無常而覺得無法避免無意義感的人提供了一個很有說服力的答案。波動影響並不需要在死後留下你的身影或芳名。試圖留下個人的名聲總是徒勞無用的,一切都會轉瞬即逝,無常無住。我這裡所說的波動影響是指你在自己的人生體驗中留下的一些可能知道或是不知道的東西,比如某種特質,某些智慧某些教導,或是你帶給他人的舒適的感覺等等。芭芭拉的母親去世了,她在葬禮上進行了一個簡短的發言,當時母親最喜歡的一句格言湧上了心頭:「從她的朋友中找尋她的身影」。這句話中包含著令人安慰、給人力量的生命意義的來源,這條普遍的真理便是:善行使人不朽,遺澤後世。當你的生命直接或間接的對他人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時,有誰不為此感到滿足呢?朋友們會因為你所做或所想的事而感激你,但是感激不只如此,真正有影響力的信息是「我把你的一部分放在我的心裡,它們改變了我,豐富了我,我會把這些再帶給其他人」。

6. 我並不希望「我」或是我的影像、我個人的一些東西留存下來,而是期望我的一些觀念,那些能給別人提供指導、帶來安慰的部分以及一些高尚的、充滿關愛的舉動,甚至是一些智慧點滴、面對失敗時建設性的態度的能夠保存下來,以我想像不到的方式傳遞給更多我並不認識的人們。

7. 即使面臨無法抗拒的外在限制,你依然有選擇的自由,依然可以選擇以不同的態度來面對這些限制。尼采有一句著名的格言——愛你的命運,換句話說,也就是創造你所熱愛的人生。「你既是囚犯又是監獄長,我知道這些情況的確會阻礙你改變自己的生活,但是我想知道它們是否可以決定所有的一切。所有這些生活中實實在在遇到的問題,這些不在你控制之中的因素,比如你的孩子、年齡、收入,還有讓人不開心的同事,也許決定了90%,使你無法改變、失去活力,但是難道就沒有一些你自己能夠決定的因素嗎?哪怕只有10%?」

8. 「你願意過去的一年一次又一次重複直至永遠嗎?」

9. 尼采有兩句擲地有聲的名言,他認為這足以使人承受住時間的侵蝕,那就是「成為你自己」和「那沒有擊垮我的,將使我更加堅強」。他說,充實你自己,實現你的潛能,充分的、完全的活著,只要這樣,也只有這樣,才能死而無憾。

10. 我們每個人都有其他人緊密地聯結著,從任何一個角度來研究人類社會,無論是從漫長的社會進化歷程,還是從個體一生的發展過程來看,我們都不得不從個體的人際關係網路及個體與他人的關係中切入,以觀察人類本身。死亡卻是孤獨的,可以說是人生中最孤獨之時,它不僅使你和其他人分離,而且使你赤裸裸的面對第二種更可怕的孤獨——與整個世界的分離。

11. 在大多數親密關係中,你越能做真實的自己,敞開自己,你的朋友關係也就越能深入長久。在這種關係中,所有的話語,所有不同形式的慰藉,以及所有的觀念都會發揮出重要的作用。

12. 在我帶領的第一個晚期癌症患者的團體中,我常常發現參與者的沮喪情緒會互相傳染……終於有一天,一位團體成員用自己的決定打破了整個團隊的沉重氛圍,她說:「我已經決定了,畢竟有一些事情我還能做,我能為人們提供一個如何去死的好榜樣,通過我自己充滿勇氣和尊嚴的面對死亡,我能給孩子們和朋友們做個好榜樣。」

13. 「多遺憾」,一個團體成員說,「直到現在知道我們的身體里已經充滿了癌細胞,我們才學會了如何活著。」

14. 蘇格拉底認為最好的教師——讓我補充一句,最好的朋友也是如此——能夠通過提問幫助一個學生髮現他自己的智慧。

15. 「你的女兒也九歲了,想像一下,如果她問你:『既然每個人都要死去,我們為什麼要活著,該怎樣活著?』你會怎樣回答他?」……「現在,你需要學習的是成為你自己的母親。」

16. 許多人之所以感到絕望,正是因為他們的夢想沒有成真,而更讓人絕望的是,他們甚至從未努力爭取過。……我和傑克的工作說明了被壓抑的人生如何通過死亡焦慮的形式表達出來,他當然會害怕,會對死充滿恐懼,因為他還從來沒有過上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最悲哀者,莫過於「本來可以……」,盡皆如此。

17. 我常常讓自己或我的病人想像一年之後、五年之後、甚至更多年以後,想想那時候自己又會有什麼新的遺憾。「假如你不想有新的遺憾,從現在開始,你會怎樣生活,你會做些什麼樣的改變?」

18. 當你看著照片里年輕的自己時,不妨停下來,讓那種心酸的感覺呈現出來,在你心裡逗留一會兒,像品味甜蜜的歡愉一樣品味心酸的痛苦。

19. 記住,對死亡保持覺知,擁抱這人生的陰影會讓你受益匪淺。這種覺知會讓你的生命之光與死亡的陰影重新融合,在你還擁有著人生時拓展、豐富你的人生。實際上,想要過上真正有價值的生活,對他人充滿悲憫,對周圍的一切心懷摯愛,唯一的途徑正是去覺知,覺知當下所經歷的一切都會隨風消逝。

20. 世界上的確有智慧老人,當我年輕的時候也曾尋找過這樣的人,現在自己足夠老了,反倒像一個合適的容器承載了其他人的這番夙願。我覺得人們對心靈導師的渴望正反映出我們內心的脆弱以及我們對於傑出人物的需要。……我們每個人都十分渴望去崇敬某些偉大的人,高呼那句令人興奮的話:「我的聖人!」也許,不,這就是弗洛姆所說的「被征服的渴望」,這也是宗教產生的基礎。

21. 回首往事,我常常期望自己能再有一次機會去拜訪他。我知道自己飛越整個國家去看望他,已經帶給他一些安慰了,但是我真希望自己還能做得更多一點。我應該觸摸他,拉拉他的手,甚至抱抱他,親吻他的臉頰。但是,他是那麼嚴厲,好像拒絕一切,我懷疑這麼多年以來沒有人不害怕抱他。我自己就從來沒有觸碰過它,我也沒有見過任何人與他有身體的接觸。我希望自己能有機會告訴他,他對我有多麼重要……

22. 我一直閱讀哲學方面的書籍,參加相關的課程。在我看來,這些哲學思想中蘊藏著與心理治療關係密切的大智慧,甚至遠遠超出了我自己所學的專業領域。

23. 試試以下的思想實驗,用你的肉眼直視驕陽,用更宏大的視角觀察自己的存在,試著從宗教所提供的保護傘中走出來,也就是某種形式的再生、不朽、或者轉世,所有這些都是拒絕面對死亡作為最終解決的方法。這正是本書的視角,我認為沒有這些保護傘,我們可以活得很好,正如托馬斯哈代所說:「如果有什麼更好的方法,那一定蘊含在那最壞的結果之中。」

24. 燈光掃過之處一切都消失在過去的黑暗之中,燈光還沒有掃到的地方依然潛藏在黑暗之中,只有那聚光燈照亮之處活著.這副畫面驅散了我心中的愁雲。想想我現在在這裡活著是多麼幸運,享受當下本身已經無比歡愉,否認當下的生命,妄想真正的人生會在前方無盡的黑暗之中浮現出來是多麼愚蠢的事情,那將浪費我短暫的生命之光!

25. 她比以往更加明白,自己所能從別人那裡獲得的東西是有限的,雖然親密的聯結能夠減輕痛苦,卻無法改變伴隨著人類存在與生俱來的苦難。她從這種洞察中獲得了力量,這種力量使得她在任何地方都能夠選擇自己想要的人生。

26. 關於書名:你是否贊同直面死亡就如同直視驕陽一樣,那是一件既痛苦又困難的事情,但是如果你想要充分覺知的活著,真正了解人類生存的處境、人類的有限性以及短暫的生命之光,卻非常有必要這樣來做?


推薦閱讀:

TAG:歐文亞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