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是建立在「時間」這個概念上的嗎?

如果沒有時間這個概念,還有沒有因果這個概念?

從是什麼觸發了宇宙大爆炸?這個問題聯想到的問題。

佛教中講因果、時空,而且佛教中常常涉及到我們這個宇宙(世界)之外的許多宇宙(世界)。

不同的宇宙,有不同的時間,A宇宙的因會導致B宇宙中的果嗎


既然大家都在講「時間」……

那我就來講講「因果」好了……

對於因果關係的理解幾乎可以說有很多種……

但總體而言難以逃脫「因果虛構論」和「因果實體論」這兩個大類(除了因果取消論以外,所有對於因果的解讀都在這兩個大類的範圍里)……

因果虛構論認為因果關係是純粹的數學關係,於是我們可以知道,在這個大類里,因果關係顯然和時間連八竿子都打不著……

而因果實體論則認為因果關係中有一些非數學的過程,也僅僅在這個大類里,因果關係和時間可能有所關聯……

我所了解到的因果虛構論有以下幾種,並且每一種都面臨著一些它們所難以解決的問題:

一. 當且僅當B是C的必要非充分條件而C又是A的充分非必要條件時,我們能說「因為B所以A」
1. 我們似乎很難找到合適的C。
2. 在這種條件下,我們同樣也可以說「因為A所以B」,這太詭異了。
二. 當且僅當「非B則非A」成立時,我們能說「因為B所以A」
1. 「因為有兩個殺手同時對受害人開槍了,所以受害人死了」,這似乎是正確的,但是即便其中有一個殺手沒有開槍,也就是並非兩個殺手同時對受害人開槍,受害人也會死,這與上面的解讀不符。
2. 「因為我相信天下烏鴉一般黑,所以我相信我看到的下一隻烏鴉會是黑烏鴉」,這似乎是正確的,但是即便我並不相信天下烏鴉一般黑,我也可以相信我看到的下一隻烏鴉會是黑烏鴉,這與上面的解讀不符。
(注釋: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這種解讀後來衍生出了很多個改進版,即使我自己也曾經設想過一個改進版,不過不在這裡贅述)
三. 當且僅當「在B發生時A發生的概率」高於「A發生的概率」時,我們能說「因為B所以A」
1. 打高爾夫球的時候,可能出現球撞到了一棵樹上然後反彈進洞的情況,這種情況下,我們似乎可以說「因為球撞到了一棵樹上所以球進洞了」,但是「當球撞到了一棵樹上的時候球進洞的概率」要遠遠小於「球進洞的概率」,這與上面的回答不符。
2. 在這種條件下,我們同樣也可以說「因為A所以B」,這太詭異了。
四. 當且僅當「我們能創造(想像)一個世界,使得在這個世界中讓B的發生產生A」的時候,我們能說「因為B所以A」
1. 「創造」、「發生」、「產生」這些詞當中似乎都有因果關係,這真的不是循環定義嗎?

我所了解到的因果實體論有以下幾種,它們同樣也面臨著各自的問題:

五. 當且僅當「B的發生的能量轉化過程為A的發生提供了能量」時,我們能說「因為B所以A」
1. 「因為我們打開了開關,所以燈亮了」,這似乎是正確的,但是我們打開開關的能量轉化過程並未給燈的發光提供任何能量,這與上面的解讀不符。
2. 任何社會上的歷史上的心理上的因果關係都與上面的解讀不符。
六. 當且僅當「在B與A之間存在一個時間上的過程」時,我們能說「因為B所以A」
1. 那麼我們為什麼需要區分相關關係與因果關係?又如何區分兩者都是同一個原因導致的結果這種情況?
七. 「因果關係」不是單獨的一種關係,不具備可獨立識別的特徵,儘管因果關係的確存在,但我們依舊不能去分析這個問題,除非我們把每個情況都列出來
1. 那麼為什麼使用「因果關係」這樣的一種術語仍有必要?

最後是因果取消論,顧名思義,就是要求取消因果關係的:

八. 根本就沒有什麼因果關係,我們說「因為B所以A」的時候,實際上都是在進行一個錯誤的表達
1. 完全不使用因果關係建立科學理論,這是可能的嗎?

我們可以看到,除去因果時間關係的第六種理論之外,還有很多種其他的對於因果關係的解讀,因此,可能有些人或者有些學科對於因果關係的理解是建立在時間概念之上的,但不能假定所有的學科都是如此,都有必要如此……

最後,反駁一下@ 陳勃杭 的說法……根本就不存在「抽象的理論不能抹殺」的那個「活生生的現實」……因為所有的現實都存在於,並且僅存在於理論之中……

另外,世界的開端可以沒有「之前」的概念……就像南極沒有「以南」的概念,絕對零度沒有「更冷」的概念一樣……


首先要說明,一般所謂時間與因果概念的關係問題嚴格來說是一個奠基於物理學已有成就之上的哲學討論,因此和佛理什麼的沒關係。如果想討論佛理中的「因果」和時間的關係,那請先去找找佛理中有沒有「時間」概念以及它是什麼意思,然後只討論佛理中的「因果」與「時間」。將物理學、哲學中的因果與時間與佛學中的「因果」與「時間」混淆後所形成的問題都是耍流氓的問題。

——————————————

時間在物理學與哲學中都是複雜而深刻的概念。當然,總體而言哲學中的時間是對物理學發現的某種詮釋,因此其複雜程度其實取決於物理學對時間的刻畫方式。

我所知的物理學對時間的刻畫方式有以下兩種:

1,時間是一種測度,即測量運動的距離與速率之比。

2,時間之矢,即標示熵的增長。熵在封閉系統內只會增長,因此時間有流逝方向。

這兩種刻畫方式有差別但相容。不過一般來說物理學規律中含有的那些時間變數都是時間1,因此不用考慮方向問題。尤其是牛頓力學與相對論,一般以哲學方式討論時空問題都是在時間1的範圍內討論這兩套規律系統及其延伸所形成的時空觀。這兩套規律的時空觀有差別而且不相容,以我個人觀點簡單粗略地歸納如下(事先聲明:此事爭議無數,我不保證我的說法是唯一的或正確的。另外我尚不清楚理論物理前沿——如弦理論等是否已經提出一些新的時空觀):

牛頓時空觀即「絕對時空」,時間和空間是宇宙具有的本質屬性之一,然後宇宙中的任何事物都應在其中享有其獨特的位置點。

相對論時空觀否認「絕對時空」存在或有效,認為時間與空間是物質、能量等的測度屬性。因此不是一個物體本身具有一個時空位置點,而是它在一種測量方式下所獲知的情形。基於相對論,具有確定性與準確性的測量方式需要由攜帶測度信息的光信號傳遞完成,也就是說光的傳播提供了一種測度規範。總之,不太準確地說牛頓的時間是關於被研究事物之本性的、固有的時間,相對論時間則更像是與事物本性關係不大的、基於測量這一認知方式的時間。

當然,現在來看相對論時空觀占著絕對上風,因此接下來討論時間與因果關係時以相對論時間為準。順帶一提,近現代以來對時空觀進行過完整論述的最偉大哲學家估計就是康德了,他認為時空是先驗的直觀形式。很多人認為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哲學(尤其是其時空觀)是對牛頓力學的詮釋,但我認為兩者差距甚大,相對來說康德時空觀更適用於詮釋相對論。

與「時間」概念不同的是,因果概念更接近於是一個純哲學的概念(當然它仍然是基於對物理學成果的詮釋而形成的)。哲學界關於因果的不同觀念也很多——亞里士多德的、休謨的、康德的…現代因果觀可以參考我的另一個答案怎麼解釋「甲導致乙」(事件A causes 事件B)?現代最通行的那種所謂「介入-干涉-擾動」因果觀強調的是作為原因的事情A要提供一種作用,這種作用傳遞到另一事物B,使其狀態不能保持原狀、發生某些特定的變化,造成結果。而且因果觀幾乎都是用於詮釋物理事件的,於是在這裡作用就需由特定物質或能量攜帶。因此,這種因果觀成立的關鍵就在於作用傳遞是否有效。作用傳遞?這個說法好像有點耳熟?對了,這個說法曾經在之前的對相對論時空觀進行詮釋時提到過一點。不過之前提到的是光本身的傳遞成為一種測度規範,而這則可以進一步說明:我們必須基於光的傳遞形成之測度規範實行測量,才可能獲知作用傳遞(即因果性)的情形

於是,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時間還是因果,從現代通行的理論來看它們都依賴於光傳遞形成的測度規範(因果概念還需要進一步承諾某種作用存在)。也就是說如果光無法傳播、使我們無法進行測量,那麼這兩個概念都會失效。從這個角度來說, @趙永峰在題主提到的那個問題中的答案是什麼觸發了宇宙大爆炸?是最切合於現代理論的。當然,如果有人非要堅持其他的時空觀和因果觀(比如可以同時堅持牛頓時空觀和亞里士多德因果觀),則在他看來宇宙大爆炸確實應該有一個位於時間起點之前的原因。只不過這樣從理論背景上看就與現代的物理學成果有很大差距了,在解釋層面的負擔會相當沉重。

PS:愛因斯坦和波爾的爭論、或者放大點說,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爭論,其關鍵就在於量子態的「傳遞」(一定要打引號,因為按現代觀點,這種「傳遞」確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由物質和能量攜帶的信號傳遞)不符合光傳遞的測度規範,於是愛因斯坦怒了……


首先說明,以下答案只是我目前階段不完整的學習筆記,其中哲學和物理學的部分是業餘水準,不足為訓。相關的討論文獻閱讀不夠,希望有生之年能讀個大概,常有機會回來更新此答。如果只回答一句,就是:時間方向與自由意志都是體驗而非純知識

  • 體驗為什麼不是純知識

我是從休謨的中譯文本第一次學到這個盲點。以下是我在復旦的通識課《幸福心理學》一頁課件

這也是我的知乎 Live《幸福心理學》的第一個命題:怎樣告訴你,我的體驗。首先,體驗有別於知識。在教學現場或者Live中,這個教學過程本身就示範了什麼是可意會(體驗)而不可言傳。想體驗這個過程的朋友,可以先點下面的優酷鏈接完成著名的「傳球計數」視頻實驗。

優酷:http://m.youku.com/video/id_XNjAyNzQ4ODk2.html

課堂現場的提問是:「假如你已經完成實驗,是不是有辦法告訴另一個朋友你在這個實驗中的感受,通過對話讓他達成你一樣的感受?」這個過程對應的 Live 文稿如下,涉及稍多幾個實例,沒時間聽 Live 的知友只需了解「傳球計數」這個實例就夠用。

這段想說這樣一條通識:「體驗本身不可能以知識的方式告訴你,但發生體驗的途徑有可能以知識的方式告訴你」。通過三個基於直接體驗的實驗素材(「傳球計數」、「紅藍藥丸」、「研表究明」),通過類比茶酒咖啡、悲劇小說、初戀前後、面對死亡的准宗教體驗前後,使現場知友獲得這樣一種特定的體驗——「人生中特別有意義的體驗可能在未來發生,但是現在並無法以知識的方式預習」。

這一小節還附帶分享了另外兩個體驗:「短時記憶時間尺度上的體驗主體理性認知能力極度受限」、「宗教信仰的原因不是科學教育缺乏,而是信仰體驗豐富」。請留意,前者是「傳球計數」實驗大部分參加者實際發生的體驗(一小部分參加者並未發生體驗,只在知識層面得到分享),後者只是我作為無神論者的個人體驗經歷限於知識層面的口頭分享。

未參加 Live 的知友可以點這個【優酷鏈接】完成「傳球計數」的視頻實驗。短時記憶容量限度與前一段的馮-諾依曼體系計算機隱喻還有一層循環論證的意味,參見本專欄文章《風之結構?幡之結構?仁者心之結構》。身為無神論者的宗教體驗分享曾寫在知乎:什麼讓你堅定了無神論觀點? - 李曉煦的回答。

  • 時間的方向是一種體驗

我主張 Inverted Qualia Paradox 適用於時間方向的體驗。以下是我在知乎問題「 如何理解時間? 」下面的回答。

心理時間是觀察者的時間,在全知而無人格的上帝那裡,沒有心理時間,愚蠢的人類不過是層層重疊的電影膠片中的體驗角色。體驗者以模式識別的方式進化得心理時間。

霍金《時間簡史》空前成功地科普了四個概念:大爆炸宇宙學時間箭頭熱力學時間箭頭觀察者心理時間箭頭,以及弱人擇原理:世界可以這樣,也可以是那樣、或者那樣、或者那樣,但只有這樣的世界裡才孕育觀察者。

主流的物理學認為,宇宙學時間箭頭(爆炸/收縮)和熱力學時間箭頭等價。宇宙初始條件可推出熱力學時間箭頭方向。《時間簡史》還提到:觀察者時間箭頭通過記憶過去和預測未來,與熱力學時間箭頭等價。對後者,我有一個原創但不太可能是首創*的解釋:

人類能看見紅色和綠色,視網膜細胞把光波的連續頻率離散地轉為少數幾類神經信號。假如世界上所有光波頻率紅綠對換,人類看到的世界變成原先印象的底片。假如把人類視網膜光波→神經信號的轉化函數也作一個對換,兩種對換整合抵消,人類看到的世界對應的神經信號保持不變。此時問,世界真的紅綠對換了么?這就談到著名的 Inverted Qualia Paradox。

類似地,如果全知而無人格的上帝,把層層重疊的電影膠片倒過來排列,電影膠片中的人類心靈模式識別的時間方向也相應倒了過來。兩種對換綜合的結果——倒排膠片中的觀察者看到的世界對應的神經信號保持不變。愚蠢的人類仍然只能把回憶標籤為「過去」,把期望標籤為「未來」。我的論點是:時間方向是 Qualia ,適用 Inverted Qualia Paradox 幾乎所有的論證。

* 層疊膠片是個古老的思想實驗,比如神劇《真探·第一季》那段男主角喃喃自語(http://youtu.be/RKRksnjSxWI )。至於層疊膠片與紅綠翻轉的對應,盼有心靈哲學科班背景的同學幫提供文獻線索。

  • 數理邏輯的因果概念與時間完全無關

數理邏輯中的 (p → q) 等價於 ((Not p) Or q) ,注意到後者完全不涉及時間。前者的形式適合串聯,我們的心靈擅長這種串聯,從 (p → q) And (q→r) 迅速地得到 (p →r)。如果寫成由 Not、Or、And 運算的等價形式,窮舉的暴力演算法也可以得到同樣結果,但是我們的心靈不擅長。

——感謝評論區知友指正:在科班文本里,(p→q)不會被標籤為因果,會特意用另外一個術語「蘊含」。值得一提的是,在回應這個指正批評的時候,我發現(p→q)對反事實因果的牽涉比我原先的預期更多一些。在 ((Not p) Or q) 的窮舉式表述里,這個命題是對各種事件的一個描述。類似地,數理統計的多元分布也是對各種事件的一個描述,預測是描述的一種特例。數理統計的常識是:預測可以從現在預測過去,可以從結果預測原因,可以從結果預測另一結果。從預測到反事實的因果,其實是疊加上了新的因素,預測與因果不是非此即彼的矛盾。我真正想說的是,(p→q)如果其中的 p,被賦予從 False 到 True 的反事實操控,意味著 q 可以被操控鎖死在 True。這解釋了生活語言里的(p→q)為什麼會啟動因果的意象。

  • 數理統計的反事實因果中的兩類原因:可操控 vs 不可操控

數理統計與實驗設計中的因果,形式上沒有涉及時間。Rubin 的反事實因果框架極富於操作主義。原因變數從控制水平改到實驗水平,其結果效應定義為(實驗組的研究變數得分 - 反事實控制組的研究變數得分)。對於群體,可以通過隨機分配確保實驗組和控制組都代表「其它所有自變數」完全一樣的同一總體。技術上,雙盲可以確保「唯一變化的自變數」命名的效度。比如「葯的生理療效」可以區別於「被試或主試看到藥名導致的安慰劑療效」,因為雙盲,所有實驗現場的人都看不到藥名。

比較有意思的是,反事實的情形也可以是某個研究圈子的共識,不需訴諸實證數據。比如:如果取消冬季供暖,那麼城市預期壽命的地圖不連續斷層不會與冬季供暖分界線近似重合。實驗組觀測即行政傳統冬季供暖線的現世事實,如果出現壽命地圖的不連續斷層與冬季供暖分界線近似重合,那麼冬季供暖就成為壽命落差的原因。

反面的例子則是,兩個研究圈子的反事實共識恰好相反,即使兩群研究者對現世事實的認識完全一致,仍然會得出截然相反的因果結論。比如,政治體制如何作用於經濟發展。假如,一個研究圈子相信,如果未能實現列寧主義民主集中制,中國經濟將發展為印度的水準;另一個研究圈子相信,同樣假設下中國經濟將發展為日韓的水準。那麼,基於相同的實驗組數據認識和相反的反事實控制組「共」識,雙方得到相反的因果推斷。

反事實因果的操作主義需要落實在因果命題的應用推廣,學術黑話所謂外延效度。如果可以操控原因變數(是否供暖)的水平,就可以改變結果變數(與供暖分界線近似重合的壽命地圖斷層線是否消失)。從這一點來說,不能被操控的變數,在 Rubin 反事實推斷中扮演比較尷尬的角色。心理學研究者對此挺敏感:出生性別、出生族群、出生時的家庭社會經濟指數,這些所謂的人口統計學變數,具體到個體都不具有實驗操控的可能。不可操控的原因,仍然對應著操控之後的反事實假設。舉個例子,基因解釋了成年幸福感40%的變異,是通過同卵孿生與異卵同性孿生的成年幸福感相關係數比對得到的,與兩性的心理旋轉能力差異是同樣的範式。如果只將性別基因修改,其它條件不變,我的心理選擇能力將下降若干。這個因果推斷基於反事實假設。如果要挑戰這個反事實假設,只需要在我的直系家族中採集數據,如果得到的結果是我的直系家族數據與大群體的數據趨勢相反,我的列祖列宗太多特別擅長心理旋轉的女漢子,這個因果推斷就不成立了。

  • 自由意志是一種體驗

可操控的原因變數,與時間箭頭的關係在於自由意志體驗。比較出人意料的是,Dennett 的《自由的進化》居然在決定論的世界裡構建出自由意志。決定論與宿命感體驗和使命感體驗都適配。我的教學專欄第一篇文章就獻給了這個命題:《浮生若pi,使命必達 - 知乎專欄》。

那篇專欄講了兩個反直覺的事實。第一個是數學命題:概率的數學模型不需要隨機性,可以定義在未知但確定的對象上。第二個是思想史事實:從牛頓力學到量子力學這幾百年,第一流的知識精英發自內心相信「世界確定而未知」。確定而未知的歷史行程中,使命感體驗即是自由意志體驗。

結論:「操控原因」與「時間箭頭」在知識層面未見依賴,卻在體驗層面探得同源。需要補充一句:體驗不應該被視為錯覺,我的專欄文章《 透過時光的稜鏡 》從記憶、視覺、聽覺的實例嘗試解讀。


人心執取不同觀念、攀附不同觀念、累積成不同記憶、影響不同思維模式、呈現於不同言行、構成不同際遇、產生不同感受,再影響不同觀念,這個不斷循環的互相牽連,就是佛法所說的「因果」,根源是「心」。

佛法所指的因果,跟題主說的因果完全是兩回事,如果真的想探討佛法,首先務要清楚了解佛法究竟是什麼一回事?否則題主就會作出大量不合邏輯的類比。

然而,佛法不是「辯證」出來,而是「領悟」出來,佛法並不是學問,沒有辦法在課本,甚至經文中找到真相,因為這個「實相」是「悟」出來,故此,真正懂得佛法的人並不會認真去表達解釋,因為知道閣下對佛法誤解,以上說話是善意的,祝福閣下能早日對佛法有所領悟,到時再用科學去印證都未遲,此刻言之過早,共勉之。

P.S 「因果」是建立在「起心動念」,並非題主認為所說的時間。


其實,真正的佛法不講所謂因果,只講因緣,而且所講的因緣,也是現實的切身的只指向當下身心五蘊的。


時間是人的內感官、純粹感性形式,因果性是關係的純粹知性範疇,知性不能直觀,感性不能思維,完成的因果性必然是基於時間對感性雜多的處理之上再加以先驗知性範疇的綜合統一才形成的知識的統一體(而且因果性這個純粹知性範疇還是以另一個純粹知性範疇即實存性為支撐的)也就是說

1.完成了的因果關係也就是嵌套於因果關係內的知識必定是基於被時間處理了的感性材料的基礎上的,也就是康德的觀點

2.沒完成的或者沒有感性材料支持的因果關係,也就是單純的先驗的因果關係,它只是單純的聯想能力,一種認識能力,也就是莫扯的觀點

莫扯和康德並不是對立的關係,康德內化了莫扯的觀點。莫扯認為因果關係只是習慣性聯想,康德很承認這一點,因為單純的因果關係,空的純粹知性範疇就是人自己的主體認識能力。而莫扯問題並沒有注重感性材料和理性能力所以才顯得格外詭異。

舉一個例子,因為酒喝太多所以得了脂肪肝,這明顯是一個完整的因果性推理或陳述。我們倒著順藤摸瓜。

1.「酒喝太多」是「得了脂肪肝」的原因,「得了脂肪肝」是「酒喝太多」的結果,也就是「酒喝太多」和「得了脂肪肝」被套進了因果關係的純粹知性範疇里,或者說因果關係作為一種知識的處理方式將「酒喝太多」和「得了脂肪肝」聯繫在了一起。莫扯在這裡認為因果關係不存在,因為「酒喝太多」和「得了脂肪肝」只是習慣性聯想,只是「酒喝太多」總是和「得了脂肪肝」在一起才有了這種「因果關係」莫扯說得對說得也不對,他對在他看到了因果關係中的感性因素,意識到了先驗知性範疇的獨立性,但是他沒有意識到因果關係是受實存關係支撐的。

2.「因為喝酒太多所以得了脂肪肝」這因果關係是基於時間之上的,因為這裡有很關鍵的一點,喝酒太多在時間中是發生在得了脂肪肝之前的事,很顯然如果「喝酒太多」這事發生在「得了脂肪肝」之後,即「得了脂肪肝所以喝酒太多」兩者形成的因果關係要麼只是一種單純推理要麼講的就是另一件事了,但這都不影響因果關係的成立,只是可能無法通過日常生活經驗的檢驗。而日常生活經驗其實還是一堆經因果關係聯繫在一起的網路,這些日常生活經驗的最初單元要比印象複雜得多。康德認為它就是物自體,而時空是第一對處理物自體對感官刺激產生的感性雜多的認識能力。

時間是一種認識能力,是人的內感官,但對內感官我們只能通過外感官進行感知和理解,也就是用空間的方式描述和理解時間,我們常說時間是條線,其實時間不是線,只是我們在用空間的方式表達時間。我們用空間性表達理解時間性的廣泛和深刻程度遠遠大於時間是條線。這種對時間的空間性理解使我們必須依賴空間中物體的樣態或意識的綿延去發現或推理時間的流動,這種時空內在感官的一致性使時間這個內感官被誤解成了外在的客觀事實,把一種認識能力理解為了一種宇宙規律,這也就導致了第一大二律背反。而空間反而被理解成了一種內在的感官形式。

再回到我們的例子,「酒喝多了」和「得了脂肪肝」都是人對自己在時空「中」行為的總結,這些是已經被知性經過初級統一的材料,再經理性的綜合推理再依次套用在實存性和因果性的純粹知性範疇中才形成了

「因為酒喝多了所以得了脂肪肝」這個結論


以我的哲學知識嘗試一下:

如果題主的意思是原因必須發生(時間意義上)在結果之前,那麼亞里士多德的回答是否。因為亞里士多德認為存在「目的因」。比如,成年人的形式(form)是未成年人長大的原因。

進入近代哲學,亞里士多德的目的因在認識論中被摧毀。而對於因果性的研究,如果不考慮現代分析哲學那些複雜論述,認識論中基本只有康德和休謨的理解兩個大類。康德認為因果性是先天範疇,是人的思維規律,人認識世界必須a priori的一個東西;休謨認為,因果性來源於歸納,並沒有如a priori的穩定性。二者對於時間的解釋於此類似:康德認為是先天的,休謨認為來源於後天的人類感知。

對於時間和因果性的關係,我想除了物理學,其他任何科學都仍然逃脫不出康德設置的框架:因果和時間是我們在進行科學研究之前必須假定的東西。而且一般認為原因必須在結果之前(時間意義上的)。而在物理學中,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也保證了原因必須在結果之前(如有錯,請糾正)。對此觀點的挑戰來源於量子力學。EPR paradox對此提出了強硬挑戰(參見EPR paradox),此問題依然懸而未決。而現在不少哲學家對於因果性持的是美國實用主義觀點,有用就好,沒用就扔了。沒有必要討論因果是什麼的問題。

另外,關於宇宙起源之前是什麼的問題。我並不認為那個所謂的大爆炸理論說明了真相。大爆炸理論面臨的根本問題仍然是康德的「理性的二律悖反」問題:如果宇宙存在開端,那麼開端之前是什麼?如果宇宙不存在開端,那麼我們如何到達了所謂「現在」? 於是,康德認為時間只是我們認識現象世界的apriori的一個範疇,和真實世界(由物自體構成)沒有關係。總的來說,理性無法在不自相矛盾的情況下提供「宇宙起源之前是什麼」這個問題的答案。

不過如果有物理學家說這個問題是沒有意義的,我只能回答抽象的理論並不能抹殺活生生的現實-不能把數學理論當作世界的本質。退一步講,即使現代物理學的體系有說服力,它必須解決最後一步,即人是如何感知時間,空間的問題(即對康德範疇的形成進行解釋),在這個問題解決之前,我們應該對物理學的神話持保留態度。


不是。

佛教對因果的概念是直接聯繫到相續上的。

相續不是時間但是一定程度上包含時間與無時間的概念,也就是時間是存在於其中的,無時間的世界也在其中。


既然貼了佛教標籤,那麼且在佛教的框架下來回答這個問題。這箇舊答案,正好解答了這個問題。

作者:憨山門下

鏈接:佛教因果關係的根據是什麼? - 憨山門下的回答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

樓主所舉的例子,只是佛陀對於因果的一種粗淺的施設。並非真實的因果法。其實也很好理解,「偷盜者,不得財自在」就是說因為所得錢財是偷盜的原因,故不能自由自在的使用。設想,偷盜而來的東西,不能光明正大的用,可能被警察抓,可能擔心被發現,這怎麼會是自在呢?邪淫者,妻不忠良。這個不更好理解么,在外面亂搞,妻子有可能就不忠於自己。自己搞小三,還要妻子忠貞,這是什麼邏輯。不過這是舉例子,並不是一概而論。這種因果,看上去有簡單粗暴之嫌。這種單線條型的因果,自然也是不妥當的。佛陀所說的法,是有對應的人,並不是說所有的,都適合每個人。如果覺的不合適,完全可以換本經看。實際因果更像是網狀的。

因果其實很簡單,世間萬法,既然存在,也就有其存在的原因。也就是在某幾種,或者無量種的條件之下才能呈現出來。放到佛教里,就是說一法成熟,必然待其因緣成熟,方能顯現。

比如,現在我們的電腦擺在面前,自然就是因為有工廠在之前的時候里將這個電腦組裝起來,而這個組裝的過程中,就可能有N多的流程和N多的人在花費一定時候的協作之下才成就了這個電腦。其它的法,也是一樣。一個蘋果的成熟,自然也是由大自然在無數的協作之下,經過一段時間的蘊育,方能出現。世間沒有隨機的東西,一切都有其應該如此的原因。所以佛陀,會說世間一切,皆是因緣所成,沒有一個東西,是獨自存在的。世間就像一個大網,看似自由或者獨立的人事,皆是這個大網的呈現。

而實際上,這種因果也是假的。也不是真正的因果。其實上面所說的,可以稱為時間流之中的因果。而在佛教中,時間只是一種心不相應行法,是空,是假,是否定時間的。時間只是一種虛妄不實的東西,來自於人們根據記憶的猜測。過去的東西,沒有自體,既然沒有自體,就不存在有作用的可能。比如你說過去的大自然協作存在,才有蘋果的產生。那有沒有想過,如果過去是存在的,那「過去」現在在那裡,為什麼現在我見不到認為著實存在的過去的大自然的協作同時存在於現在。那麼過去是存在的?你為什麼這樣認為,一個是因為你通過頭腦里的思想去推測,而思想都是過去的東西,都是記憶,都是觀念,而記憶觀念都是不實的,你怎麼能用不實來證實。二個,是因為作用在,如果沒有過去大自然的協作,為什麼蘋果會存在。實際上像上面所說,過去沒有自體,只存在於記憶,所以證明不了過去存在著作用。當然你可以說,我能過物體自身的變化來證明,比如蘋果樹長了,老了,怎麼樣的,都不也是根據記憶的推測么。

所以只能說,現在有個使蘋果產生的功能出現了,然後現在蘋果顯現了。

而這就才是佛陀真正要說的因果。

眼前現在的事物,必然是由現在的功能所引生。而不是由過去的種種因緣所生出。因為過去只是推理,只存在於你的記憶。而現在的種種,只能是現在現起的功能的顯現。這個現起能生的功能就是因,而這個顯現就是果。這個因果論中,否定了時間。如果說上面說的是時間流中的因果,那麼這種就是即生即滅的因果(能薰識等,從種生時,即復為因,復薰成種,三法展轉,因果同時。如柱生焰,焰生燋炷,因果俱時,理不傾動。)而在佛教唯識之中,這個能生的功能叫做種子現行,(成唯識論說:「此中何法,名為種子,謂本識中,親生自果,功能差別」)而這個現前的顯現,叫做現行果法。然後論中繼續說道,種子現行後所顯現的果法,並不是顯現完後,就會消失,而是在消失的同時,薰成新的種子,生成新的功能,遇到因緣成熟(也就是條件成熟)就重新顯現。然而這一切,說起來有一段文字,但他發生時,是即起即滅的。

可能有人會問,為什麼這個當前的顯現,會符合我根據記憶的推測。這是因為種子生現行果法雖然是即生即滅的,但也如我上面所說,在顯現的同時,這個現行果法,就薰成了新的種子。新的種子,又繼續即生即滅的顯現。如果綿延不絕,循環往複。

沒有查資料,對於佛教唯識所說因果,只是粗淺的理解,力有未逮處,敬請賜教。


請閱讀「如何理解哲學名詞「空間」」裏,有關「因果」的解說。


佛教不討論宇宙,也從不說因果。佛陀教授的是因緣,是五蘊六入處的因緣。樓上的諸公,就不要唾沫橫飛、信口雌黃了。

那些說佛教有因果的,多是中後期流變的產物,並非佛陀本懷。不信?那就去看看《雜阿含》和《相應部》的共說部分吧,那是現存最古老的經文。仔細看看。


我覺得答案是不是,因果概念不是建立在時間概念之上,因果概念和時間概念是相互獨立的。

舉三個例子:

  • 達米特以及一些人給出過反時間因果,也就是某個時間上後發生的事件是之前事件的原因。我覺得這種理解是有問題的,但並沒有很好的回應。所以只是作為例子。可以搜一下backward causation。
  • 題主說的,上帝或者其他任何造物主,創造世界。而根據一些宗教哲學的觀點,上帝是無時間性、不在時空之中的。所以,上帝創造萬物,如果是因果關係,那也是與時間無關的。
  • 循環或者輪迴的時間觀里,某個事件可能即在一個事件之前又在之後。比如,我打字,引起字顯示在屏幕上。我打字即是在字顯示在屏幕上之前,也是在之後。然而,這個不影響因果關係。

這三個例子每個例子都包含一些獨特的形而上學觀點,比如backward causation,比如有神論,比如循環時間觀。但因為上面三個例子都是形而上學上可能的,至少沒有決定性的論證證明它們是不可能的,所以這至少表明,因果概念可能是獨立於時間概念的。但我們在討論兩個概念的關聯的時候,如果關聯,是必然的關聯。所以,上述可能的情況就足以說明,因果概念並非建立在時間概念之上。


對於事件A,B,當我們說A是B的原因,或者B是A結果時,實際上包含了兩個意思。

1. 在時間上,原因先於結果。

2. 在邏輯上,原因是結果的充分條件。

這兩者對於「因果」來說缺一不可。

舉幾個例子:

只有時間先後而無邏輯關係:MH370失蹤,俄羅斯大軍壓境烏克蘭

MH370失蹤在先,俄羅斯大軍壓境烏克蘭在後。

但是我們不能說MH370失蹤是俄羅斯大軍壓境烏克蘭的原因,或者後者是前者的結果。

只有邏輯關係而無時間先後:天在下雨,天上有雲

天在下雨是天上有雲的充分條件(下雨一定有雲)。

但是我們不能說天在下雨上天上有雲的原因,或者後者是前者的結果。

當兩者全部滿足時,我們才可以稱之為因果

如:我開了一槍,他死了。

時間上,我開槍在他死之前

邏輯上,我開槍是他死的充分條件。

如果這兩條同時成立,那麼「我開槍」就是「他死」的原因,「他死」就是「我開槍」的結果。


楞嚴經 華嚴經 仁王般若經 悲華經 央掘魔羅經認定凡夫成佛需歷阿僧祇劫 因果業力91劫 劫數 小劫中劫大劫

爵士貓8 分鐘前

佛教徒怎麼用因果解釋叢飛的遭遇?

匿名用戶

11 人贊同了該回答

真正佛弟子,不敢妄談因果。原因很簡單,你是宿命通、天眼通?你有阿羅漢果位?倘若有此能力,可以觀人五百世因果。倘若是大菩薩或者佛,可以觀人因果,如觀掌珠。到了這個修為,自然可以給人下定論。如果沒有這樣的修為,去妄談他人因果,那就是犯了妄語戒。五戒不守足,連佛法的門都沒入,敢自稱佛弟子嗎?如果有人說我不怕犯戒,那就是連因果都毫無畏懼,連因果都無敬畏的人,反而大談因果,不是很奇怪的事情嗎?

事實上,因果並非1+1=2這麼直觀的東西,從業的類型上說,有自業、他業、共業,從果的類型來說,有異熟果、等流果、離系果、士用果、增上果,各種業和各種果綜合起作用,形成了我們所看到的各種各樣的相。而大多數人心目中的因果,所謂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實際細究起來,其實可以大略等同於「自善業有自善相,自惡業有自惡相」,而把其他的比如善人的自惡業、惡人的自善業,以及他們的他業、共業和前生導致的在今世起作用的異熟果、等流果、增上果,諸如此類的龐大因果作用都給忽略了。然而因果並非是簡單的加減乘除,是指數、微積分甚至更高層次的作用,凡夫只看得到原因1,和結果1,然後疑問1+1為什麼不等於2,但是原因1和結果1也並非1+1=2的關係啊。

想知道原因1和結果1的真正關係?很簡單,修行啊,到了阿羅漢果位,如果你同時有宿命通、天眼通,可以知道自身因果和他人五百世的因果,到了大菩薩和佛,就可以對因果了如指掌,就像小學生只懂得加減乘除,大學生就學到了微積分一樣。

如果一直是個凡夫呢?那就嚴守五戒十善,給自己今生後世造個好點的果報吧,談論他人因果?這本來也非凡夫力所能及啊。

匿名用戶 (作者) 回復文者玉心4 小時前

小學生不按部就班學習,想要了解微積分就是天方夜譚。想要拓展知識?瑜伽師地論和宗鏡錄里把因果類型闡述得很清楚,想要了解因果原理的,可以去看,也有其他大德的論述,我沒有阻止你去聽法啊。我所針對的,是答主所舉的例子,沒有因果常識的人妄談他人因果,比如針對叢飛先生,你有阿羅漢果位?你有宿命通、天眼通?如果沒有,憑什麼妄斷是他人前世殺生果報?這不是妄語嗎?至於我為什麼說答主舉的例子是妄斷,因為如果真有宿命通的人,肯定對叢飛先生的福報也會一目了然,對因果的複雜性也一目了然,不會如此簡單下結論。

思考是對的,但是佛法修行的思路不是要你看著他人的因果妄發議論,那是大叔大媽八卦,那不是修行。真正修行是諸善奉行,自凈其意,佛祖當初未得道時思考的是如何滅苦得樂,如何覺悟真理,你看他有對著路邊死屍有事沒事大發「」哎呀,這個人是因為前世如何如何得了這個果報的啊「的議論嗎?

另外再說點實際的,五戒十善里難道沒有妄語戒嗎?因果是客觀存在的,我自己是個凡夫,就老老實實承認我是個凡夫,我五戒十善守不好,沒有觀察他人因果的能力,我承認我就是這樣,連門也沒入,更不敢稱自己是佛教徒,因為我相信因果,像我這樣五戒十善都沒做全的人,除了努力奉行五戒十善求下一世人身再與佛結緣以外別無他法,而妄語因果很可能會落到野狐禪公案的境地里。至於其他人,我只能說個人修行,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你認為你有明察因果的能力,就去談論好了,凡夫有凡夫的修行,阿羅漢有阿羅漢的修行,菩薩有菩薩的修行,我所反對的,是凡夫妄自做阿羅漢、菩薩行且不自知,對於明察因果的人,談論因果不為過,對修行還沒入門的人來說,妄談因果就和妄談神通一樣,於修行有害無利。

3查看對話回復踩舉報

爵士貓回復匿名用戶 (作者)1 分鐘前

因果與業力,非今世的一切法相可以看清楚。因果與業力,需從過去世、未來世、今世這三世聯繫其來看待。佛經里,談到佛祖在91「劫」前,就受到前世佛的教誨,才在歷經91「劫」才出家、修行、證道、成佛。大陸的佛教界,基本上不談多世代的因果業力。大陸的佛教界,只宣講今世開悟、今世成佛,最起碼也是今世可以【往生凈土】。

[1]佛說長阿含經卷第一[2]

[0001c19]

佛告諸比丘:「過去九十一[21]劫,時,世有佛名[22]毘婆屍如來、至真,出現於世。復次,比丘!過去三十一劫,有佛名[23]屍棄如來、至真,出現於世。復次,比丘!即彼三十一劫中,有佛名[24]毘舍婆如來、至真,出現於世。復次,比丘!此[25]賢劫中有佛名[26]拘樓孫,又名[27]拘那含,又名[28]迦葉。我今亦於賢劫中成最正覺。」佛時頌曰:

「過九十一劫,  有毘婆屍佛;

 次三十一劫,  有佛名屍棄;

 即於彼劫中,  毘舍如來出。

 今此賢劫中,  無數那維歲;

 有四大仙人,  愍眾生故出:

 拘樓孫、那含、  迦葉、釋迦文。

師兄的【除了努力奉行五戒十善求下一世人身再與佛結緣以外別無他法】,【我只能說個人修行,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凡夫有凡夫的修行,阿羅漢有阿羅漢的修行,菩薩有菩薩的修行,我所反對的,是凡夫妄自做阿羅漢、菩薩行且不自知,】,說的極好!贊一個。

讀一下經文,幫助大家了解修行豈有今世成佛的道理?

漢地佛教今日已不談【劫難】【劫數】的思想。

大正藏第 15 冊 No. 0642 佛說首楞嚴三昧經

大正藏第 02 冊 No. 0120 央掘魔羅經

大正藏第 03 冊 No. 0157 悲華經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

大方廣佛華嚴經

都以【阿僧祇劫】的【劫數】背景,談論如何修行!

今世漢地佛教已經陷入了尋求極其可怕的商業成功之追求,離佛法遠伊!

劫數 佛教及印度教時間單位,指漫長的時間,具體數目有各種說法。後亦指命中注定的厄運,大難,大限。

印婆羅門教認為,世界經歷若干萬年後會毀滅一次,然後重新開始。這一生一滅被稱為「一劫」。而在佛教教義中,劫數包括「成、住,壞,空」四劫,壞劫時會有水災、風災和火災出現,甚至導致世界毀滅。

佛教的時間概念和劫數

一一天以內的時間可分:剎那,坦剎那,臘縛, 牟呼栗多,時,晝夜

  關於剎那的長度,佛經中有多種解釋:

  1、一彈指頃有六十剎那;

  2、一念中有九十剎那,一剎那又有九百生滅;

  3、剎那是算數譬喻所不能表達的短暫時間。

  公制換算

  1 剎那 = 1/75 秒 = 13.33 毫秒。

  1 坦剎那 = 1.6 秒

  1 臘縛 = 96 秒

  1 牟呼栗多 = 48 分

  1 時 (大時) = 4 小時。

 因此可以了解到一剎那是十分短暫的時間,大約是照相機快門百分之一秒的速度。根據「一彈指六十剎那」可以算得一彈指大約為0.8秒,可見這個比喻相當準確。

二很長的時間用」劫」表示,又分小劫,中劫,大劫,無量劫,塵點劫等劫,中劫,大劫,無量劫,塵點劫等

 「劫」又分小劫、中劫、大劫三種,一般劫都是指大劫。

(1)小劫: 從人壽十歲算起,每過一百年增加一歲,加到八萬四千歲,然後再從八萬四千歲每隔一百年減一歲,減到十歲,總共一千六百八十萬年稱為一小劫。以此往上推,則為:一小劫=1千六百八十萬年。合起來就是1680萬年,為一小劫時間。

(2)中劫: 二十個小劫=1個中劫。一個中劫由20個小劫組成,這樣一個中劫時間就是20*1680萬年,約為3.36億年。

(3)大劫:四個中劫=1個大劫

  一個大劫中有成(世界生長期)、住(世界壯盛期)、壞(世界老死期)、空(世界滅無期),如此成住壞空相續循環一次為一大劫。一個大劫由四個中劫組成,代表成、住、壞、空四個階段,這樣一個大劫時間為4*3.36億年,約為13.44億年。

一個大劫代表娑婆世界生滅一次的時間,中劫代表一個大劫的成、住、壞、空四個階段。目前我們娑婆世界所處的時間為:賢劫的住劫階段第九個小劫減劫時期100歲。

  大劫、中劫與小劫可以描述我們所處世界的具體時間位。所謂賢劫就是我們現在所處的大劫的名稱,下一個大劫名稱叫「星宿劫」,前一個大劫名稱叫「莊嚴劫」。

  七個大劫(亦名火壞劫)為一水壞劫.七個水壞劫為一風壞劫。

(4) 【】:

  阿僧祇劫即指阿僧祇個大劫.根據《華嚴經》數字體系:阿僧祇= 10^(7.1×10^31)(即1的後面跟著7.1×10的31次方個0) 一般,從凡夫修行成為佛要經歷三大阿僧祇劫,這個時間是多長,可想而知.

(5)無量劫, 無量劫即指無量個大劫。根據《華嚴經》數字體系;無 量 =10^(2.8×10^32)。

(6)塵劫:塵點劫的簡稱.

  即抹五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之三千大千世界為微塵,每經過一千五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之國便下一微塵,微塵盡了,而所經過的世界又全碎為微塵,再以每一微塵當作一劫來計算,這些微塵的個數全部加起來作為劫數,就稱塵點劫。這是表顯釋迦如來成佛迄今非常久遠的比喻。

三各道的時間相對性

  人間五十年,為四天王天一晝夜

  人間一百年,為忉利天一晝夜

  人間二百年,為夜摩天一晝夜

  人間四百年,為兜率天一晝夜

  人間八百年,為化樂天一晝夜

  人間一千六百年,為他化自在天一晝夜

四各個世界的時間相對性

  根據《華嚴經》:

  娑婆世界的一劫,於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才一晝夜;

  極樂世界的一劫,於金剛堅佛剎的袈裟幢世界才一晝夜;

  袈裟幢世界的一劫,於善勝光明蓮花開敷佛剎的不退轉音聲輪才一晝夜;

  不退轉音聲輪世界的一劫,於法幢佛剎的離垢世界才一晝夜;

  離垢世界的一劫,於獅佛剎的善燈世界才一晝夜;

  善燈世界的一劫,於光明幢佛剎的妙光明世界才一晝夜;

  妙光明世界的一劫,於法光明蓮花開敷佛剎的難超過世界才一晝夜;

  難超過世界的一劫,於一切神通光明佛剎的莊嚴慧世界才一晝夜;

  莊嚴慧世界的一劫,於月智佛剎的鏡光明世界才一晝夜;

  從鏡光明世界一劫,於賢勝佛剎的勝蓮花世界才一晝夜。

  到如此,我們這個世界的時間對於勝蓮花世界已經是微不足道,毫無可言了。

五各道眾生壽命

  人間:人壽100年。

  四天王: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和北方多聞天王。此四天離人間有四萬二千由旬之遠,身長七十五丈,壽五百歲。以人間五十年為一晝夜,合計九百萬歲。

  忉利天,即三十三天,距離人間六百七十二萬里,身長一百五十丈,以人間百年為一晝夜,壽命一千歲,合人間三千六百萬年。

  須焰摩天。也就是空居天,因為離開須彌山,距離人間有一千二百八十萬里,身長二百廿五尺,壽命一萬萬四千四百萬歲,此天一晝夜,等於人間三百年。男女相愛,只是執手以示愛,而不行淫。

  兜率天。這天分內外二院,外院有小摩尼殿,是凡夫天人所居,內院有大摩尼殿,是彌勒菩薩所住。彌勒菩薩常在內外兩院說法,教化眾生。該天距離人間有二千五百六十萬里,身長三百丈,壽命五萬萬七千六百萬歲。此天一晝夜,等於人間四百年,男女相愛,只是一笑。

  樂變化天,距離人間有五千一百廿萬里,身長三百七十五丈,壽命廿三萬萬零四百歲,此天一晝夜,等於人間八百年。所有一切五欲樂具,都能隨願變化滿足自己受用,男女相愛,只是熟視而已

  他化自在天,距離人間有一萬萬零二百四十萬里,身長四百五十丈,壽命九十二萬萬一千六百萬歲。此天一晝夜,等於人間一千六百年,男女相愛,只用眼一看便滿足。

  梵眾天,身長四十里,壽命二十小劫。

  梵輔天,身長八十里,壽四十小劫。

  大梵天,身長一百二十里,壽命六十小劫。

  少光天。身長一百六十里,壽命二大劫。

  無量光天。身長三百二十里,壽命四大劫

  光音天。身長六百四十里,壽命八大劫。

  少凈天。身長一千二百八十里,壽命十六大劫。

  無量凈天。身長二千五百六十里,壽命三十二大劫。

  遍凈天。身長五千零二十里,壽命六十四大劫。

  福生天。身長一萬里,壽命一百二十五大劫。

  福愛天。身長二萬里,壽命三百五十大劫。此天之福,於有為界中,最為圓滿。

  廣果天。於九地中,叫做舍念清凈地,因舍念清凈,沒有苦樂二念,故劫壞時,水火風三災不能侵,身長四萬里,壽命五百大劫。

  無煩天。身長八萬里,壽命一千大劫。

  無熱天。因為除去一切斗心的熱惱。身長十六萬里,壽二千大劫。

  善見天。身長三十二萬里,壽四千大劫。

  善現天。身長六十四萬里,壽八千大劫。

  色究竟天。身長一百二十八萬里,壽一萬六千大劫。

  空處天。壽二萬大劫,因已消形入空,故無身形長短。

  非想非非想處天。壽命八萬大劫。而入非非想處天,來窮究空理,修習有漏禪定,不知回頭,迷於有漏之天,錯作無為之想,終至八萬劫滿,無可歸托便墮入輪迴,隨自己的業障,流轉六道中,所謂「饒他八萬劫,終是落空亡。」

=========================================================================

憍陳如佛

[0053a06]

燃燈世尊之後,經一阿僧祇劫,憍陳如佛出世。佛行三度弟子之集會。第一集會一兆人,第二集會百億人,第三集會九億人。爾時菩薩為轉輪王[1],名甚勝者。向佛及一兆比丘眾行大施食。佛向菩薩預言:「汝未來世,當得作佛。」彼聞佛說法,以國事託付大臣等而出家。彼學三藏,得八定及五神通,修禪不怠,生梵天界。

[0053a11]

憍陳如佛之城名喜樂,父為善吉悅,剎帝利族之人,母善生妃,賢與善賢二人為上首弟子,侍者阿?樓陀,帝沙、優婆帝沙為女弟子中之上首,薩拉伽利亞尼為佛之菩提樹。佛之身長八十八肘,壽量十萬歲。

吉祥佛

[0054a07]

此佛之後,經一阿僧祇劫,於同劫中,有吉祥、善意、離日、所照四佛出世。吉祥世尊之時,行三度弟子集會。第一集會一兆比丘,第二集會為百億比丘,第三集會為九億比丘。佛之異母弟阿難(慶喜)王子與九億群眾共同聞法,來詣佛所。佛為彼次第說法,彼與眾獲四種解脫及阿羅漢果。佛徹見此等良家子前世之行,知彼等有能依通力獲得衣鉢之機根,伸右手曰:「來!汝諸比丘。」一同於瞬間皆依通力成得持衣鉢之身。具如六十歲長者之行儀,禮拜之後,附隨於佛。此為佛第三次之集會。他之諸佛身光,四方不出八十肘。但世尊之身光,常滿一萬世界。一切樹木、大地、山海等乃至炊釜之類,皆如黃金之葉所包。佛壽九萬歲,其間日 [P.31]

月,難照自光,晝夜之區別,判然不分。生物常依佛光往來,如日中依太陽之光。世間之人,依夕間花放,朝時鳥鳴而知晝夜之區別。「然則他之諸佛無此威神力耶?」否!亦非如是。他之諸佛若發是願望,滿一萬世以上之光明。吉祥佛依昔之願力,身光常滿一萬世界一如他之諸佛一尋量之光。

漢譯南傳大藏經第 31 冊 No. 0018 本生經(第1卷-第2卷)

========================================================================

[0329a05]

[7]右文中,「一生」是由結生始至於死止屬於一生,亦為〔五〕蘊之一相續。「二生」等亦與此同樣。其次「甚多壞劫」等之文句,當知有損減之劫為「壞劫」,有增益為「成劫」。其中由壞〔劫〕亦包攝壞住〔劫〕,〔壞住劫〕是以〔壞劫〕為出發點之故。又由成劫包攝成住〔劫〕。然,如斯解時,說:「[8]諸比丘!有此等之四阿僧祇劫。云何為四?是壞、壞住、成、成住也。」此等〔四阿僧祇劫〕是徧攝〔於壞劫、成劫中〕。

漢譯南傳大藏經第 68 冊 No. 0035 清淨道論(第8卷-第13卷)

====================================================

央掘魔羅經卷第三

[0533b12]

佛告央掘魔羅:「我於無量百千億劫,具足修行十波羅蜜攝取眾生,無量眾生未發菩提心者開化令發,我於無量阿僧祇劫,具足修行無量波羅蜜諸善根故,生不生[4]身。」

[0533b17]

爾時,央掘魔羅復白佛言:「世尊!云何如來身住實際而復生耶?」

[0536a01]

「我於無量阿僧祇劫,為護法故捨恆河沙身,一一身若傷若打若壞故,生此不壞無為之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眾多住處,精進捨身恆河沙數,一一身住無量劫精進苦行故,生不老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生疾疫劫為作良藥,一一身趣恆河沙劫故,生無病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為斷無量眾生飢[1]餓之病,施大乘味故,生不死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除無量眾生煩惱垢污,為諸難事示如來藏故,生無染污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為除無量餓鬼飢渴之病,以一乘味令其飽滿故,生無漏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2]於一切眾生等心愛念,如父如母如子如兄如弟故,生無罪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無量眾生、諸天及人不實語者,安立大乘諦故,生諦常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無量眾生、諸天及人諸非法眾,安立出世間法故,生此法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無量眾生諸天及人隨邪見者,安立正見故,生此第一寂靜之身。

[0536a22]

「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無量眾生、諸天及人有恐怖者,安立無畏故,生安隱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無量眾生、諸天及人多憂惱者,安立無憂惱法故,生此無憂離憂之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一切天人樂他婬者,安立大屍羅威儀故,生此無塵離塵之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無量眾生惡像類者,攝令清淨安立正法故,生此無羸[3]離羸法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無量眾生諸天及人諸貧窮者,施財法二藏安立菩提故,生無災法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無量眾生、諸天及人隨愛欲者,安立離欲故,生此無[4]量無惱之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拂除無量眾生、諸天及人一切煩惱,如除蛇毒故,生此無患[5]離患法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與無量眾生、諸天及人,結法親屬,世間親厚無過法親故,生無作法明顯妙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為無量眾生、諸天及人,如法演說清淨如來藏法故,生[6]此無所有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安立一切諸天世人,令住如來希有秘密故,生希有身。

[0536b16]

「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以佛成就無量眾生諸天及人故,生無量無邊尊勝之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為度無量眾生,於處處雜姓示現受生故,生此高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令無量眾生度一切有,安立菩提故,生無上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現隨世間支節不具,令無量眾生安立菩提故,生無上法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不隱恆性如來之藏,為一切眾生安慰說故,生此恆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護持淨戒,見天女魔女及世間女不起染心故,生不危脆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一切世間尊長女人所不起染心故,生不[7]崩墜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為無量眾生、諸天及人,除諸病患故,生此無邊無比之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令無量眾生乃至畜生安立深法故,生深遠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為一切天人說如來藏如虛空鳥跡,令佛性顯現故,生不可見身。

[0536c07]

「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轉無量眾生、諸天及人執無我見,示以難見如來藏故,生一切眾生難見之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令一切天人不害眾生安立正法故,生微細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令一切天人生法樂故,生[8]圓滿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普示天人如來之藏,如今所見文殊師利故,生不難見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解一切眾生縛安立解脫故,生極難見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天人惡趣一切諸有,普於中住,悉令安立真實解脫故,生無分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令一切天人淨持五戒故,生無筋骨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善發大願度一切眾生故,生一切處解脫之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拔一切眾生諸惡見箭安立真實法故,生此寂靜不變易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等視一切眾生如羅睺羅,亦令他等故,生寂[9]止身。

[0536c26]

「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自修知足令他知足故,生上止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為諸聲聞說離食知足故,生斷一切求波羅蜜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捨離一切魚肉美食,亦教眾生令捨離故,生美妙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令無量眾生諸天及人吐一切煩惱故,生離虛偽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無量眾生惡像類者,壞其住處驅出人眾,猶如[1]火雹故,生破宅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無量眾生迷惑四倒,飲以法味故,生離慢梵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無量眾生如來之藏寂靜恆道,離亂過惡極令正[2]真故,生寂靜捨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無量眾生無我佛語者,建立有我如指指月故,生捨離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無量般涅槃般涅槃,而不般涅槃般涅槃故,生如法法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盡無量眾生際,極方便求如來藏垢,不可得故,生此界身。一切眾生悉有此界。

[0537a17]

「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演說大[3]乘無礙智,無我我[4]所真實門故,生無入處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成就無量眾生令畏煩惱故,生善出世間上上之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為一切眾生而作歸趣,無依作依無親作親故,生如萬流趣大海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以無畏心說如來藏經故,生安住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捨上宮殿轉輪王位無量快樂入山學道故,生宮殿身安樂不動。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離慢[5]緩眾如避栴陀羅,於淨戒者乃至不同水器故,生不悔身。[6]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輕無量眾生煩惱重擔故,生休息身照然明顯。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毀呰在家如處牢獄故,生一切眾生所求之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令無量眾生斷貪恚癡故,生無病無畏無我所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令無量眾生、諸天及人,毀呰女人娛樂煩惱猶如毒蛇故,生此滅身。

[0537b08]

「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於[7]燈光如來所修菩薩行聞自受記,隨順於如不謗[8]經故,生舍宅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聞如來藏,一切眾生斷諸煩惱便得成佛,因其信樂覆護眾生故,生覆護身。我為菩薩時,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作忍辱仙人行四無量故,生一切眾生依怙之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常為無量諸天世人,演說大乘一乘無上乘無礙之智,極大照明一切眾生所趣向乘,彼聞說已,以是大乘破阿僧祇惡故,生趣向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讚歎界安隱界一切眾生第一界無垢如來藏,無合會故,生無合會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令無量眾生、諸天及人入白淨解脫[9]天舍宅故,生虛曠無限容受勝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無量眾生若男若女,作父母兄弟姊妹想故,生一切處無上父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於飢饉劫以無量身施彼食故,生一切處離飢渴病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為無量眾生,毀呰一闡提惡令生怖畏故,生[10]此捨離一切有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示現無量方便身法身勝藥樹身,不增不善因故,生一切無行寂止之身。

[0537c03]

「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11]生,度無量眾生[12]令滅煩惱,示其自性,如於掌中視菴羅果故,生斷道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為無量眾生毀呰一切有,如四毒蛇、如空瓶故,生離津溜筋脈之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為無量眾生,滅一切有無量煩惱,離欲滅盡涅槃故,生涅槃不動快樂之身。央掘魔羅!我於無量阿僧祇劫,一切無際處住而復住此。央掘魔羅!涅槃即是解脫,解脫即是如來。」

央掘魔羅經卷第三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02 冊 No. 0120 央掘魔羅經

====================================================

悲華經卷第四

諸菩薩本[13]授記品第四之二

[0188c15]

「善男子!爾時,寶海梵志白第四王子[14]能伽奴言,乃至發願亦復如是。

[0188c16]

「爾時,佛告阿伽那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行菩薩道時,以金剛慧破無量無邊眾生諸煩惱山,大作佛事,然後乃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善男子!是故號汝為金剛智慧光明功德。』爾時,佛告金剛智慧光明功德菩薩:『善男子!汝於來世過一恆河沙等阿僧祇劫,入第二恆河沙等阿僧祇劫,於此東方過十恆河沙等世界中微塵數等世界,有世界名曰不眴。善男子!汝於是中當得作佛,號曰[15]普賢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其佛世界所有莊嚴,如汝所願悉皆具足。』

[0189b12]

「時寶藏佛告無畏王子言:『善男子!汝今速疾以諸蓮華印於虛空,是故號汝為[4]虛空印。』爾時,佛告虛空印菩薩:『善男子!汝於來世過一恆河沙等阿僧祇劫,入第二恆河沙等阿僧祇劫,於東南方去此佛土百千萬億恆河沙等世界,彼有世界名曰蓮華,汝於是中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號[5]蓮華尊如來、[6]應、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所有大眾純諸菩薩摩訶薩等,其數無量不可稱計。其佛壽命無量無邊,所願具足悉皆成就。』爾時,虛空印菩薩摩訶薩頭面禮於寶藏如來,即起合掌,去佛不遠,復坐聽法。

[0189c21]

「爾時,世尊讚王子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所願者甚深甚深,以甚深功德因緣故,尋時十方如恆河沙[13]諸世界中,自然而有七寶妙蓋,於上虛空羅列而住,純金為網,以覆其上,七寶為鈴,[14]悉以莊嚴,其鈴常出佛法僧聲乃至無所畏聲。爾時,有百千億那由他眾生,聞是聲已,尋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15]心,是故號汝為[16]虛空日光明。』爾時,佛告虛空日光明菩薩摩訶薩:『汝於來世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過一恆河沙阿僧祇劫,入第二恆河沙等阿僧祇劫,東方去此二恆河沙等佛剎,有世界名曰[1]日月,汝於是中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號[2]法自在豐王如來、[3]應、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爾時,虛空日光明菩薩聞是記已,即禮佛足。

[0191b08]

「善男子!爾時王子說是言已,尋得三昧,自見十方如微塵數等諸佛世界,所有諸香[*]憂陀羅婆羅[8]香、牛頭[9]栴檀、種種末香,及見一一方面有不可計諸眾生等,恭敬叉手,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寶藏如來告王子言:『善男子!汝之所願已得成就,天雨種種諸微妙香已,有不可計眾生,恭敬叉手,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故號汝為[10]師子香。汝於來世過一恆河沙等阿僧祇劫,入第二恆河沙等阿僧祇劫,上方去此四十二恆河沙世界微塵數等諸佛世界,有世界名青香光明無垢,汝於彼土當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號[11]光明無垢堅香豐王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善男子!爾時,師子香菩薩禮寶藏如來頭面著地。

[0192b09]

「爾時,世尊讚阿彌具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世界周匝四面一萬佛土清淨莊嚴,於未來世,復當教化無量眾生令心清淨,復當供養無量無邊諸佛世尊。善男子!以[17]是緣故,今改汝字[18]名為[19]普賢,於未來世過一恆河沙等阿僧祇劫,入第二恆河沙等阿僧祇劫,末後分中於北方界,去此世界過六十恆河沙等佛土,有世界名知水善淨功德,汝當於中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號[20]智剛吼自在相王如來、[*]應、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善男子!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頭面著地禮寶藏佛。

0195c03] 「爾時,如來讚阿閦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已取清淨世界,汝於來世過一恆河沙等阿僧祇劫,入第二恆河沙等阿僧祇劫,東方去此[13]十佛世界,彼有世界名曰妙樂,所有莊嚴如汝所願,皆悉具足,汝於是中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猶號阿閦如來、應、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0195c10]

「爾時,阿閦菩薩白佛言:『世尊!若我所願成就得己利者,一切世間陰、界、諸入所攝眾生皆得慈心,無怨賊想及諸穢濁,身心快樂猶如十住諸菩薩等,處蓮華上結[*]加趺坐,三昧正受;以三昧力,令心無垢,是諸眾生身心快樂,亦復如是。我今頭面敬禮於佛,唯願此地有金色光。』

[0195c17]

「善男子!爾時,阿閦菩[14]薩以頭面敬禮佛足,是時一切無量眾生,身心即得受大快樂,其地亦有金色光明。

[0195c19]

「爾時,寶藏如來為阿閦菩薩而說偈言:

「『尊意且起,  汝今[15]以令,

  一切眾[16]心,  心無忿怒,

  復於眾生,  生大悲心,

  兩手各得,  天千輻輪,

  淨意當來,  為天人尊。』

[0195c26]

「善男子!爾時,阿閦菩薩聞是偈已,心大歡喜,即起合掌,前禮佛足,去佛不遠,復坐聽法。」

悲華經卷第四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03 冊 No. 0157 悲華經

===================================================================

仁王般若波羅蜜[*]護國經受持品第七

[0831b07]

「善男子!習忍以前行十善菩薩,有退有進,譬如輕毛,隨風東西。是諸菩薩亦復如是,雖以十千劫行十正道,發三菩提心,乃當入習忍位,亦常學三伏忍法,而不可[6]名字是不定人。是定人者,入生空位,聖人性故,必不起五逆、六重、二十八輕。佛法經書作[7]返逆罪,言非佛說,無有是處。能以一阿僧祇劫,修伏道忍行,始得入僧伽陀位。

[0831b16]

「復次,性種性行十慧觀,滅十顛倒,及我人知見分分假偽,但有名,但有受,但有法,不可得,無定相,無自他相故。修護空[8]觀,亦觀亦行百萬波羅蜜,念念不去心,以二阿僧祇劫行正道法,住波羅陀位。

[0831b21]

「復次,道種性住堅忍中,觀一切法無生、無住、無滅,所謂五受三界二諦無自他相,如實性不可得故;而常[9]入第一義諦,心心寂滅而受生三界。何以故?業習果報未壞盡,故順道生。復以三阿僧祇劫,修八萬億波羅蜜,當得平等聖人地故,住阿毘跋致正位。

[0831b27]

「復次,善覺摩訶薩,住平等忍,修行四攝,念念不去,心入無相,捨滅三界貪煩惱,於第一義諦而不二,為法性無為,緣理而滅一切相故,為智緣滅無相無為。住初忍時,未來無量生死不由智緣而滅故,非智緣滅,無相無為,無自他相,[10]無無相故,無量方便皆現前。觀實相方便者,於第一義諦,不沈不出,不轉不顛倒。遍學方便者,非證非不證而一切學。迴向方便者,非住果非不住果而向薩婆若。魔自在方便者,於非道而行佛道,四魔所不動。一乘方便者,於不二相,通達眾生一切行故。變化方便者,以願力自在生一切淨佛國土。如是,善男子!是初覺智,於有無相而不二,是實[11]知照功用;不證不沈,不出不到,是方便觀。譬如水之與波不一不異,乃至一切行——波羅蜜、禪定、陀羅尼——不一不二故,而一一行成就。以四阿僧祇劫行行故,入此功德藏門。無三界業習生故,畢故,不造新,以願力故,變化生一切淨土。常修捨觀故,登鳩摩羅伽位,以四大寶藏,常授與人。

[0831c19]

「復次,德慧菩薩,以四無量心滅三有瞋等煩惱,住中忍中,行一切功德故。以五阿僧祇劫行大慈觀,心心常現在前,入無相闍陀波羅[12]位,化一切眾生。

[0831c22]

「復次,明慧道人,常以無相忍中行三明觀,知三世法無來無去無住處,心心寂滅,盡三界癡煩惱,得三明一切功德觀故,常以六阿僧祇劫,集無量明波羅蜜故,入伽羅陀位,無相行受持一切法。

[0831c27]

「復次,爾焰聖覺達菩薩,修行順法忍,逆五見流,集無量功德,住須陀洹位。常以天眼、天耳、宿命、他心、身通[13]達,念念中滅三界一切見,亦以七阿僧祇劫行五神通,恆河沙波羅蜜常不離心。

[0832a03]

「復次,勝達菩薩,於順道忍,以四無畏,觀那由他諦內道論、外道論、藥方、工巧、呪術故,我是一切智人;滅三界疑等煩惱故,我相已盡;知地地有所出,故名出道;有所不出,故名障道;逆三界疑。修[1]習無量功德故,即入斯陀含位。復集行八阿僧祇劫中行諸陀羅尼門故,常行無畏觀不去心。

[0832a10]

「復次,常現真實住順忍中,作中道觀,盡三界集因集業一切煩惱故,觀非有非無,一相無相而無二[2]故,證阿那含位。復[3]於九阿僧祇劫,集照明中道故,樂力生一切佛國土。

[0832a15]

「復次,玄達菩薩,十阿僧祇劫中,修無生[4]忍,法樂忍[5]者,名為縛忍。順一切道生而一心忍中滅三界習因業果,住後身中,無量功德皆成就。無生智、盡智、五分法身皆滿足,住第十地阿羅漢梵天位,常行三空門,觀百千萬三昧,具足弘化法藏。

[0832a21]

「復次,等覺者,住無生忍中,觀心心寂滅而無相相、無身身、無知知,而用心乘於群方之方,[6]憺怕住於無住之住。在有常修空,處空常萬化,雙照一切法故,知是處非是處,乃至一切智十力觀故,而[7]登摩訶羅伽位,化一切國土眾生,千阿僧祇劫行十力法,心心相應,常入見佛三昧。

[0832a28]

「復次,慧光神變者,住上上無生忍,滅心心相。法眼見一切法,[8]淨三眼色空見。以大願力常生一切淨土。萬阿僧祇劫,集無量佛光三昧,而能現百萬恆河沙諸佛神力。住婆伽梵位,亦常入佛華三昧。

[0832b04]

「復次,觀佛菩薩,住寂滅忍者。從始發心至今經百萬阿僧祇劫,修百萬阿僧祇劫功德故,[9]登一切法解脫,住金剛臺。

[0832b06]

「善男子!從習忍至頂三昧,皆名為伏一切煩惱。而無相信,滅一切煩惱,生解脫智;照第一義諦,不名為見。所謂見者是薩婆若。是故我從昔以來,常說[10]唯佛所知見覺。頂三昧以下至於習忍,所不知不見不覺,唯佛頓解,不名為信。漸漸伏者,慧雖起滅,以能無生無滅,此心若滅則累無不滅,無生無滅入理盡金剛三昧,同真際等法性,而未能等無等等。譬如有人,登大高臺,下觀一切,無不斯了。住理盡三昧,亦復如是。常修一切行滿功德藏,入婆伽度位,亦復常住佛慧三昧。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奉持品第七

[0841b10]

「善男子!習忍以前經十千劫,行十善行有退有進,譬如輕毛隨風東西。若至忍位,入正定聚,不作五逆、不謗正法,知我法相悉皆空故,住解脫位。於一阿僧祇劫修習此忍,能起勝行。

[0841b14]

「復次,性種性菩薩,住無分別,修十慧觀,捨財命故,持淨戒故,心謙下故,利自他故,生死無亂故,無相甚深故,達有如幻故,不求果報故,得無礙解故,念念示現佛神力故,對治四倒、三不善根、三世惑業、十顛倒故,我人知見念念虛偽,了達名假、受假、法假皆不可得,無自他相,住真實觀。中品修習八萬四千波羅蜜多,於二阿僧祇劫行諸勝行,得堅忍位。

[0841b23]

「復次,道種性菩薩,住堅忍中觀諸法性,得無生滅,四無量心能破諸闇,常見諸佛廣興供養,常學諸佛住迴向心,所修善根皆如實際,能於三昧廣作佛事,現種種身行四攝法,住無分別化利眾生,智慧明了甚深觀察,一切行願普皆修習,能為法師調御有情,善觀五蘊三界二諦,無自他相得如實性。雖常修勝義而受生三界。何以故?業習果報未壞盡故,於人天中順道生故。上品修習八萬四千[2]波羅蜜多,[3]三阿僧祇劫修二利行,廣大饒益,得善調伏諸三摩地,住勝觀察,修出離行,能證平等聖人地故。

[0841c06]

「復次歡喜地菩薩摩訶薩,超愚夫地,生如來家,住平等忍。初無相智照勝義諦,一相平等非相無相,斷諸無明滅三界貪,未來無量生死永不生故,大悲為首起諸大願,於方便智念念修習無量勝行——非證非不證,一切遍學故;非住非不住,向一切智故;行於生死,魔不動故;離我我所,無怖畏故;無自他相,常化眾生故;自在願力,生諸淨土故。善男子!此初覺智,非如非智,非有非無,無有二相方便妙用,非倒非住,非動非靜,二利自在,如水與波非一非異,智起諸波羅蜜多,亦非一異。於四阿僧祇劫,滿足修習百萬行願,此地菩薩無三界業習,更不造新。由隨智力,以願生故。念念常行檀波羅蜜多,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廣大清淨,善能安住饒益眾生。

[0841c21]

「復次,離垢地菩薩摩訶薩,四無量心最勝寂滅,斷瞋等習修一切行,所謂遠離殺害、不與不取,心無染欲,得真實語、得和合語、得柔軟語、得調伏語,常行捨心、常起慈心、住正[4]直心,寂靜純善,離破戒垢,行大慈觀念念現前。於五阿僧祇劫,具足清淨戒波羅蜜多,志意勇猛永離諸染。

[0841c28]

「復次,發光地菩薩摩訶薩,住無分別,[5]滅無明闇,於無相忍而得三明,悉知三世無來無去;依四靜慮、四無色定,無分別智次第隨順,具足勝定,得五神通——現身大小隱顯自在,天眼清淨悉見諸趣,天耳清淨悉聞眾聲,以他心智知眾生心,宿住能知無量差別。於六阿僧祇劫,行一切忍波羅蜜多,得大總持利益安樂。

[0842a07]

「復次,焰慧地菩薩摩訶薩,修行順忍,無所攝受,永斷微細身邊見故,修習無邊菩提分法——念處、正勤、神足、根、力、覺道具足,為欲成就力、無所畏、不共佛法。於七阿僧祇劫,修習無量精進波羅蜜多,遠離懈怠,普利眾生。

[0842a12]

「復次,難勝地菩薩摩訶薩,以四無畏隨順真如,清淨平等無差別相,斷隨小乘樂求涅槃,集諸功德具觀諸諦——此苦聖諦,集、滅、道諦;世俗、勝義。觀無量諦,為利眾生,習諸技藝——文字、醫方、讚詠、戲笑、工巧、呪術、外道異論,吉凶占相一無錯謬,但於眾生不為損惱,為利益故咸悉開示,漸令安住無上菩提,知諸地中出道障道。於八阿僧祇劫,常修三昧,開發諸行。

[0842a21]

「復次,現前地菩薩摩訶薩,得上順忍,住三脫門,能盡三界集因集業,麤現行相,大悲增上。觀諸生死無明闇覆、業集識種、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等,皆由著我無明業果,非有非無,一相無相而不二故。於九阿僧祇劫,行百萬空、無相、無願三昧,得一切般若波羅蜜多無邊光照。

[0842a28]

「復次,遠行地菩薩摩訶薩,修無生忍,證法無別,斷諸業果細現行相,住於滅定,起殊勝行,雖常寂滅,廣化眾生——示入聲聞,常隨佛智;示同外道,示作魔王,隨順世間而常出世。於十阿僧祇劫,行百萬三昧,善巧方便廣宣法藏,一切莊嚴皆得圓滿。

[0842b05]

「復次,不動地菩薩摩訶薩,住無生忍,體無增減,斷諸功用,心心寂滅,無身心相猶如虛空。此菩薩,佛心、菩提心、涅槃心,悉皆不起,由本願故諸佛加持,能一念頃而起智業雙照平等,以十力智遍不可說大千世界,隨諸眾生普皆利樂。於千阿僧祇劫,滿足百萬大願,心心趣入一切種、一切智智。

[0842b12]

「復次,善慧地菩薩摩訶薩,住上無生忍,滅心心相,證智自在,斷無礙障,具大神通,修力、無畏,善能守護諸佛法藏,得無礙解、法義、詞、辯,演說正法無斷無盡,一剎那頃於不可說諸世界中,隨諸眾生所有問難,一音解釋普令歡喜。於萬阿僧祇劫,能現百萬恆河沙等諸佛神力,無盡法藏利益圓滿。

[0842b19]

「復次,法雲地菩薩摩訶薩,無量智慧思惟觀察,從發信心,經百萬阿僧祇劫,廣集無量助道法,增長無邊大福智,證業自在,斷神通障,於一念頃能遍十方百萬億阿僧祇世界微塵數國土,悉知一切眾生心行上中下根,為說三乘,普令修習波羅蜜多。入佛行處、力、無所畏,隨順如來寂滅轉依。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08 冊 No. 0246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

=============================================================================

大方廣佛華嚴經[12]卷第九

[0450a08]

「佛子!復置此諭:假使有人供養十方各十阿僧祇世界眾生一切樂具乃至百劫,然後教令淨修十善;教十善已,又復供養一切樂具乃至千劫,然後教令淨修四禪;教四禪已,又復供養一切樂具至百千劫,然後教行四無量心;又復供養一切樂具乃至億劫,然後教行四無色定;又復供養一切樂具至百億劫,然後教令得須陀洹果;又復供養一切樂具至千億劫,然後教令得斯陀含果;又復供養一切樂具至百千億劫,然後教令得阿那含果;又復供養一切樂具至億那由他劫,然後教令得阿羅漢果;又復供養一切樂具至千億那由他劫,然後教令盡成緣覺。佛子!於意云何?彼人功德寧為多不?」

[0450a23]

帝釋白言:「佛子!彼人功德唯除諸佛,其餘一切悉不能知。」

[0450a24]

法慧言:「佛子!初發心菩薩功德之藏,百分千分乃至不可數不可譬諭不可說分,彼人功德不及其一。何以故?佛子!一切諸佛初發心時,不為供養十方各十阿僧祇世界眾生一切樂具,百劫乃至千億那由他劫故,出興於世;亦不為教爾所眾生,淨修五戒、十善、四禪、四無量心、四無色定、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辟支佛道故,出興於世;欲不斷佛種故,發菩提心;欲充滿十方一切世界故,發菩提心;欲悉度脫一切眾生故,發菩提心;欲悉知一切世界成壞故,發菩提心;欲悉知一切世界中眾生垢淨起故,發菩提心;欲悉知一切世界自性清淨故,發菩提心;欲悉知一切群生虛妄煩惱習氣故,發菩提心;欲悉知一切眾生死此生彼故,發菩提心;欲悉知一切眾生諸根方便故,發菩提心;欲悉知一切眾生心心所念故,發菩提心;欲悉分別三世一切眾生故,發菩提心;欲悉知一切諸佛平等境界故,發菩提心。

[0450b14]

「佛子!復置此諭:假使有人於一念頃,能過東方無量世界,彼人以此自在神力,從此東行盡無量無數阿僧祇劫,猶不能得世界邊際;又第二人,神力自在,於一念頃能過前人無量無數阿僧祇劫所行世界,此第二人從此東行盡無量無邊阿僧祇劫,猶不能得世界邊際;又第三人,神力自在,於一念頃,能過前人無量無數阿僧祇劫所行世界;又第四人,神力自在,於一念頃,能過前人無量無數阿僧祇劫所行世界;又第五人,神力自在,於一念頃,能過前人無量無數阿僧祇劫所行世界;又第六人,神力自在,於一念頃,能過前人無量無數阿僧祇劫所行世界;又第七人,神力自在,於一念頃,能過前人無量無數阿僧祇劫所行世界;又第八人,神力自在,於一念頃,能過前人無量無數阿僧祇劫所行世界;又第九人,神力自在,於一念頃,能過前人無量無數阿僧祇劫所行世界;又第十人,神力自在,於一念頃,能過前人無量無數阿僧祇劫所行世界;彼第十人,以此最勝自在神力,從此東行盡無量無數阿僧祇劫,猶故不得世界邊際,十方世界亦復如是;如是展轉乃至百人,其人以此最勝自在神力,於無量無數阿僧祇劫所至十方,尚可了知得其邊際,初發心菩薩功德之藏,不可得知,何以故?初發心菩薩[2]不齊限,為爾所世界眾生故,發菩提心;悉為十方一切世界眾生故,欲度一切眾生故,欲分別知一切世界故,發菩提心;欲知微細世界即是大世界,知大世界即是微細世界;知少世界即是多世界,知多世界即是少世界;知廣世界即是狹世界,知狹世界即是廣世界;知一世界即是無量無邊世界,知無量無邊世界即是一世界;知無量無邊世界入一世界,知一世界入無量無邊世界;知穢世界即是淨世界,知淨世界即是穢世界;於一毛孔中悉分別知一切世界,於一切世界中悉分別知一毛孔性;知一世界出生一切世界,知一切世界猶如虛空,欲於一念知一切世界,悉無有餘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0450c26]

「佛子!復置此諭:假使有人,於東方無量無邊阿僧祇世界,於一念中悉分別知成敗之數,此人精勤方便,念念次第,於無量無數阿僧祇劫,欲盡算知東方世界成敗之數,猶不能知;又第二人,於第一人無量無數阿僧祇劫,所算世界成敗之數,於一念中悉能了知,此人精勤方便,念念次第,於無量無邊阿僧祇劫,猶不能盡知東方世界成敗之數;如是展轉,乃至第十;彼第十人,於第九人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所算世界成敗之數,於一念中悉能了知,此人精勤方便,念念次第,於無量無邊阿僧祇劫,猶不能盡知東方世界成敗之數,乃至十方,亦復如是;十方無量無邊世界成敗之數,尚可了知;初發心菩薩功德之藏,不可得知,何以故?初發心菩薩摩訶薩不為齊限,知爾所世界劫數成敗故,發菩提心;菩薩摩訶薩,欲悉了知一切世界劫數成敗故,發菩提心;欲知長劫即是短劫,短劫即是長劫;知一劫即是不可數阿僧祇劫,不可數阿僧祇劫即是一劫;知一切有佛劫;知一切無佛劫;知一佛劫中有無量佛,知無量佛劫中有一佛;知異劫中有無異劫,知無異劫中有異劫;知有盡劫是無盡劫,知無盡劫是有盡劫;知無量劫即是一念,知一念即是無量劫;知一切劫入無劫,知無劫入一切劫;欲悉了知過去、未來際及現在一切世界劫數成敗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名菩薩初大誓莊嚴,所謂:悉知一切劫智慧照明。

[0451a25]

「佛子!復置此諭:假使有人,於一念中悉知無量無[1]邊阿僧祇世界眾生種種欲樂,此人精勤方便,念念次第,於無量無數阿僧祇劫不能盡知東方一切世界眾生種種欲樂;如是展轉至第十人,此第十人,於第九人無量無數阿僧祇劫,精勤方便,所知眾生種種欲樂,於一念中,悉能了知,此人如是精勤方便,念念次第,無量無數阿僧祇劫,猶不能盡知東方一切世界眾生種種欲樂,乃至十方,亦復如是;如是十方無量無邊阿僧祇世界眾生種種欲樂,尚可了知;初發心菩薩功德之藏,不可得知。何以故?佛子!初發心菩薩[2]摩訶薩不齊限欲知爾所世界眾生種種欲樂故,發菩提心;欲悉知十方一切世界眾生種種欲樂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欲知種種無量欲樂即是一欲,而亦不壞一切欲性,欲悉知一切眾生欲樂海,欲知一眾生欲即是一切眾生欲,欲悉知一切眾生去、來、現在種種欲樂,欲悉知相似欲、不相似欲,欲知一切欲即是一欲、一欲即是一切欲,欲得具足如來種種欲樂力、欲知有上欲、無上欲,有餘欲、無餘欲,等欲、不等欲,有所依欲、無所依欲,共欲、不共欲,有邊欲、無邊欲,善欲、不善欲,世間欲、出世間欲,大智欲、淨欲、勝欲、無礙智欲、無礙智佛解脫欲、清淨欲、不清淨欲、廣欲、狹欲、細欲、麁欲,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欲悉知一切眾生,一一眾生有十種欲,所謂:因苦生欲、方便欲、希望欲、著味欲、隨因生欲、隨緣生欲、盡欲、一切欲、初發心菩薩摩訶薩欲悉分別了知此諸欲網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0451b27]

「佛子!復置此諭:假使有人於一念中,悉知無量無邊阿僧祇世界眾生種種諸根,以此智慧精勤方便,念念次第,於無量無數阿僧祇劫不能盡知東方一切世界眾生種種諸根,廣說乃至悉知一切眾生,一一眾生有十種根。

[0451c03]

「佛子!復置此諭:假使有人於一念中,悉知東方無量無邊阿僧祇世界眾生種種希望,廣說乃至悉知一切眾生,一一皆有十種希望。

[0451c07]

「佛子!復置此諭:假使有人於一念中,悉知無量無邊阿僧祇世界眾生種種方便,廣說乃至悉知一切眾生,一一皆有十種方便。

[0451c09]

「佛子!復置此諭:假使有人於一念中,悉知無量無邊阿僧祇世界眾生念念心意,廣說乃至悉知一切眾生,一一皆有十種心。佛子!復置此諭:假使有人於一念中,悉知無量無邊阿僧祇世界眾生種種諸業,廣說乃至悉知一切眾生一一皆有十種業。

[0451c15]

「佛子!復置此諭:假使有人於一念中,悉知東方無量無邊阿僧祇世界眾生種種煩惱,此人精勤方便,念念次第,於無量無數阿僧祇劫,猶不能知東方一切眾生種種煩惱;如是展轉乃至第十;此第十人,於第九人無量無數阿僧祇劫所知眾生種種煩惱,於一念中悉分別知,此人精勤方便,念念次第,於無量無數阿僧祇劫,猶不能盡知一切眾生種種煩惱,乃至十方亦復如是;爾所世界一切眾生種種煩惱尚可得知,初發心菩薩功德之藏,不[3]可得知。何以故?佛子!初發心菩薩不齊限欲知爾所世界眾生種種煩惱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欲悉分別了知一切眾生種種煩惱故,發菩提心;所謂:欲悉知輕煩惱、重煩惱、結使煩惱、纏煩惱、一一眾生無量煩惱、一切眾生種種覺觀煩惱、依無明煩惱、愛相應煩惱、貪欲不善根煩惱、瞋恚不善根煩惱、愚癡不善根煩惱、等分煩惱、一切煩惱、根本煩惱、我我所煩惱、我慢煩惱、邪憶念虛妄生煩惱、因身見生六十二見等諸煩惱、蓋煩惱、障礙煩惱,欲悉了知一切眾生煩惱惑網,具足大慈[1]大悲一切種智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0452a09]

「佛子!復置此諭:假使有人於一念中,悉見東方無量無邊世界現在諸佛及彼一切眾生,此人悉能恭敬、禮拜、尊重、讚歎、一心觀察種種供養,無量上味[2]餚膳飲食,香華、瓔珞、繒綵、幢蓋、上妙宮殿嚴飾、帳幔、寶網羅覆、眾寶莊嚴師子之座,此人精勤方便,念念次第,以如是等眾妙供具,無量無數阿僧祇劫供養諸佛;又復勸教彼諸眾生,以如是等眾妙供具,於無量無數阿僧祇劫供養諸佛,彼諸如來般涅槃已,復為一一諸如來故,以無量寶起塔供養,其塔高廣,一一周滿無量無邊世界,又以上妙眾寶而莊嚴之,一一塔中有無量無數如來形像,彼諸形像光明普照無量無邊諸佛世界,又復勸彼一一眾生為諸如來,起眾寶塔,嚴好如前,十方世界亦復如是。佛子!於意云何?彼人功德寧為多不?」

[0452a25]

帝釋答言:「彼人功德,唯佛乃知,餘無能及。」

[0452a26]

法慧答言:「佛子!初發心菩薩摩訶薩功德之藏,百分、千分、乃至不可數、不可譬諭、不可說分,彼人功德不及其一。佛子!假使有人於第一人及所勸眾生精勤方便,念念次第,無量無數阿僧祇劫,所作功德諸供養具,於一念中,皆悉能[3]辨,此人如是精勤方便,念念次第,於無量無數阿僧祇劫供養功德,廣說如前;如是展轉乃至第十人,廣說亦復如前;初發心菩薩摩訶薩功德之藏,百分、千分、乃至不可數、不可譬諭、不可說分、彼人功德不及其一,何以故?佛子!彼菩薩不為齊限,供養爾所如來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欲悉供養十方法界、虛空界等世界中三世諸佛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發是心已,得知盡過去際諸佛無障礙智,得信盡未來際諸佛功德,得知盡現在際一切諸佛所說智慧,彼三世一切諸佛功德,此菩薩摩訶薩悉皆信向受持修習,得證身證,悉等諸佛一切功德,何以故?初發心菩薩摩訶薩,欲不斷一切諸佛性故,發菩提心;欲令慈悲心充滿一切世界眾生悉無餘故;欲悉度脫[4]一切眾生故;欲悉知一切世界成敗故;欲悉知一切世界眾生垢淨起故;欲令三有眾生悉得清淨故;欲悉知一切眾生心念煩惱習故;欲悉知一切眾生死此生彼故;欲悉知一切眾生諸根方便故;欲悉知一切眾生心心行故;欲悉知一切三世眾生故;欲悉知三世諸佛具足功德故;欲悉知三世諸佛無上菩提故;欲悉知三世諸佛具足淨法故;欲悉知三世諸佛法平等相故;欲悉知三世諸佛無上智慧因緣清淨故;欲悉知長養三世諸佛智慧力故;欲悉具足三世諸佛無畏法故;欲悉具足莊嚴三世諸佛不共法故;欲悉得法界等無量無邊三世諸佛平等智慧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何以故?此初發心菩薩即是佛故;悉與三世諸如來等,亦與三世佛境界等,悉與三世佛正法等,得如來一身無量身,三世諸佛平等智慧所化眾生,皆悉同等;悉能震動一切世界,悉能普照一切世界,悉能休息一切世界諸惡道苦,悉能嚴淨一切世界,悉於一切世界示現成佛,悉令一切眾生皆得歡喜,悉令一切眾生解深法界,悉能護持諸佛種性,悉得諸佛智慧光明;彼初發心菩薩摩訶薩,常不遠離三世諸佛及諸佛法,一切菩薩、緣覺、聲聞及所行法,世間、出世間法,眾生及眾生法,專求菩提智慧無礙。」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09 冊 No. 0278 大方廣佛華嚴經

初發心功德品第十七

0089b19] 「佛子!復置此[*]諭。假使有人,於一念頃,能過東方阿僧祇世界;念念如是,盡阿僧祇劫,此諸世界無有能得知其邊際。又第二人,於一念頃,能過前人阿僧祇劫所過世界;如是,亦盡阿僧祇劫。次第展轉,乃至第十。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佛子!此十方中,凡有百人,一一如是過諸世界,是諸世界可知邊際;菩薩初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所有善根,無有能得知其際者。何以故?佛子!菩薩不齊限,但為往爾所世界得了知故,發菩提心;為了知十方世界故,發菩提心。所謂:欲了知妙世界即是麁世界,麁世界即是妙世界;仰世界即是覆世界,覆世界即是仰世界;小世界即是大世界,大世界即是小世界;廣世界即是狹世界,狹世界即是廣世界;一世界即是不可說世界,不可說世界即是一世界;不可說世界入一世界,一世界入不可說世界;穢世界即是淨世界,淨世界即是穢世界。欲知一毛端中,一切世界差別性;一切世界中,一毛端一體性。欲知一世界中出生一切世界,欲知一切世界無體性。欲以一念心盡知一切廣大世界而無障礙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0089c12]

「佛子!復置此諭。假使有人,於一念頃,能知東方阿僧祇世界成壞劫數;念念如是,盡阿僧祇劫,此諸劫數無有能得知其邊際。有第二人,於一念頃,能知前人阿僧祇劫所知劫數。如是廣說,乃至第十。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佛子!此十方阿僧祇世界成壞劫數,可知邊際;菩薩初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功德善根,無有能得知其際者。何以故?菩薩不齊限,但為知爾所世界成壞劫數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為悉知一切世界成壞劫盡無餘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所謂:知長劫與短劫平等,短劫與長劫平等;一劫與無數劫平等,無數劫與一劫平等;有佛劫與無佛劫平等,無佛劫與有佛劫平等;一佛劫中有不可說佛,不可說佛劫中有一佛;有量劫與無量劫平等,無量劫與有量劫平等;有盡劫與無盡劫平等,無盡劫與有盡劫平等;不可說劫與一念平等,一念與不可說劫平等;一切劫入非劫,非劫入一切劫。欲於一念中盡知前際、後際,及現在一切世界成壞劫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名:初發心大誓莊嚴了知一切劫神通智。

[0090a06]

「佛子!復置此[*]諭。假使有人,於一念頃,能知東方阿僧祇世界所有眾生種種差別解;念念如是,盡阿僧祇劫。有第二人,於一念頃,能知前人阿僧祇劫所知眾生諸解差別;如是,亦盡阿僧祇劫。次第展轉,乃至第十。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佛子!此十方眾生種種差別解,可知邊際;菩薩初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功德善根,無有能得知其際者。何以故?佛子!菩薩不齊限,但為知爾所眾生解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為盡知一切世界所有眾生種種差別解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所謂:欲知一切差別解無邊故,一眾生解、無數眾生解平等故;欲得不可說差別解方便智光明故;欲悉知眾生海各各差別解,盡無餘故;欲悉知過、現、未來,善、不善種種無量解故;欲悉知相似解、不相似解故;欲悉知一切解即是一解,一解即是一切解故;欲得如來解力故;欲悉知有上解、無上解、有餘解、無餘解、等解、不等解差別故;欲悉知有依解、無依解、共解、不共解、有邊解、無邊解、差別解、無差別解、善解、不善解、世間解、出世間解差別故;欲於一切妙解、大解、無量解、正位解中,得如來解脫無障礙智故;欲以無量方便,悉知十方一切眾生界,一一眾生淨解、染解、廣解、略解、細解、麁解,盡無餘故;欲悉知深密解、方便解、分別解、自然解、隨因所起解、隨緣所起解,一切解網悉無餘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0090b05]

「佛子!復置此[*]諭。假使有人,於一念頃,能知東方無數世界一切眾生諸根差別;念念如是,經阿僧祇劫。有第二人,於一念頃,能知前人阿僧祇劫念念所知諸根差別。如是廣說,乃至第十。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佛子!此十方世界所有眾生諸根差別,可知邊際;菩薩初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功德善根,無有能得知其際者。何以故?菩薩不齊限,但為知爾所世界眾生根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為盡知一切世界中一切眾生根種種差別,廣說乃至,欲盡知一切諸根網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0090b17]

「佛子!復置此[*]諭。假使有人,於一念頃,能知東方無數世界所有眾生種種欲樂;念念如是,盡阿僧祇劫。次第廣說,乃至第十。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此十方眾生所有欲樂,可知邊際;菩薩初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功德善根,無有能得知其際者。何以故?佛子!菩薩不齊限,但為知爾所眾生欲樂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為盡知一切世界所有眾生種種欲樂,廣說乃至,欲盡知一切欲樂網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0090c25]

「佛子!復置此[*]諭。假使有人,於一念頃,能知東方無數世界所有眾生種種煩惱;念念如是,盡阿僧祇劫,此諸煩惱種種差別,無有能得知其邊際。有第二人,於一念頃,能知前人阿僧祇劫所知眾生煩惱差別;如是,復盡阿僧祇劫。次第廣說,乃至第十。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佛子!此十方眾生煩惱差別,可知邊際;菩薩初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善根邊際,不可得知。何以故?佛子!菩薩不齊限,但為知爾所世界眾生煩惱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為盡知一切世界所有眾生煩惱差別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所謂:欲盡知輕煩惱、重煩惱、眠煩惱、起煩惱,一一眾生無量煩惱種種差別、種種覺觀,淨治一切諸雜染故;欲盡知依無明煩惱、愛相應煩惱,斷一切諸有趣煩惱結故;欲盡知貪分煩惱、瞋分煩惱、癡分煩惱、等分煩惱,斷一切煩惱根本故;欲悉知我煩惱、我所煩惱、我慢煩惱,覺悟一切煩惱盡無餘故;欲悉知從顛倒分別生根本煩惱、隨煩惱,因身見生六十二見,調伏一切煩惱故;欲悉知蓋煩惱、障煩惱,發大悲救護心,斷一切煩惱網,令一切智性清淨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10 冊 No. 0279 大方廣佛華嚴經

========================================================

佛說首楞嚴三昧經卷下

0638c17] 「堅意!云何名為有未發心而與授記?或有眾生往來五道,若在地獄、若在畜生、若在餓鬼、若在天上、若在人間,諸根猛利,好樂大法;佛知是人,過此若干百千萬億阿僧祇劫,當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又於若干百千萬億阿僧祇劫,行菩薩道,供養若干百千萬億那由他佛,教化若干百千萬億無量眾生,令住菩提;又過若干百千萬億阿僧祇劫,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號字如是、國土如是、聲聞眾數壽命如是、滅後法住歲數如是。佛告堅意!如來悉能了知此事,復過於是,是名未發心而與授記。」

[0639c04]

「阿難!是諸天女!已曾於昔五百佛所,深種善根,從是已去,當復供養無數諸佛,過七百阿僧祇劫已,皆得成佛,號曰淨王。阿難!是諸天女命終之後,得轉女身,皆當生於兜率天上,供養奉事彌勒菩薩!」

[0642c20]

佛告諸[3]天:「文殊師利法王子住首楞嚴三昧,能作如是希有難事。菩薩住此三昧,為作信行,而不隨他信。亦作法行,而於法相轉於法輪,不退不失。亦作八人,於諸無量阿僧祇劫,為八邪者而行於道。作須陀洹,為生死水漂流眾生不入法位。作斯陀含,遍現其身於諸世間。作阿那含,亦復來還教化眾生。作阿羅漢,亦常精進求學佛法。亦作聲聞,以無礙辯為人說法。作辟支佛,為欲教化因緣眾生,示入涅槃,三昧力故還復出生。諸天子、菩薩住是首楞嚴三昧,皆能遍行諸賢聖行;亦隨其地有所說法,而不住中。」

[0643c29]

爾時長老摩訶迦葉白佛言:「世尊!我謂文殊師利法王子!曾於先世已作佛事,現坐道場,轉於法輪,示諸眾生入大滅度。」佛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說。迦葉!過去久遠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爾時有佛,號龍種上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於此世界南方過於千佛國土,國名平等,無有山河、沙礫、瓦石、丘陵、堆阜,地平如掌,生柔軟草,如迦陵伽。龍種上佛於彼世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初轉法輪,教化成就七十億數諸菩薩眾,八十億人成阿羅漢,九萬六千人住辟支佛因緣法中,其後續有無量聲聞僧。迦葉!龍種上佛壽命四百四十萬歲,度天人已,入於涅槃,散身舍利,流布天下,起三十六億塔,眾生供養。其佛滅後,法[1]住十萬歲。龍種上佛臨欲涅槃,與智明菩薩授記莂言:『此智明菩薩!次於我後,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號智明。』迦葉!汝謂爾時平等世界龍種上佛,豈異人乎?勿生此疑。所以者何?即文殊師利法王子是。迦葉!汝今且觀首楞嚴三昧勢力,諸大菩薩以是力故,示現入胎、初生、出家、詣菩提樹、坐於道場、轉妙法輪、入般涅槃、分布舍利,而亦不捨菩薩之法,於般涅槃,不畢竟滅。」

0644c27] 彼佛答言:「如彼釋迦牟尼佛壽命,我所壽命,亦復如是!堅意!汝欲知者,我壽七百阿僧祇劫,釋迦牟尼佛壽命亦爾!」

[0645a02]

爾時堅意菩薩心大歡喜,即還娑婆世界,白佛言:「世尊!彼照明莊嚴自在王佛,壽七百阿僧祇劫。而告我言:『如我壽命,釋迦牟尼佛壽命,亦復如是!』」

[0645a05]

爾時阿難從座而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我謂世尊於彼莊嚴世界,以異名字利益眾生。」

[0645a08]

爾時世尊讚阿難言:「善哉善哉!汝以[1]佛力,能知是事。彼佛身者即是我身,以異名字於彼說法,度脫眾生。阿難!如是神通自在力者,皆是首楞嚴三昧勢力。」

[0645a11]

爾時佛告堅意菩薩:「堅意!以是事故,當知我壽七百阿僧祇劫,乃當畢竟入於涅槃。」

[0645a13]

時會大眾,聞佛所說,壽命如是不可思議,皆大歡喜得未曾有,白佛言:「世尊!諸佛神力至未曾有,一切所行不可思議,於此現壽如是短命,而實於彼七百阿僧祇劫。世尊!願使一切眾生具足如是不可思議壽命。」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15 冊 No. 0642 佛說首楞嚴三昧經

=================================================================

漢譯南傳大藏經第 29 冊 No. 0017 譬喻經

[P.79] 二七 普利那普伽卡(砂供養)

[0097a05]

殊勝道樹下,毘婆屍佛悟[1],古昔捨砂粒,淨砂吾所撒。

[0097a06]

因吾施砂粒,九十一劫間,吾不知惡趣,施砂之果報。

[0097a07]

五十三劫間,古昔統人王,人稱大砂粒[2],輪王具大力。

[0097a08]

四種無礙解,及證八解脫,吾得六神通,吾行佛教法。

[0097a09]

——如是尊者普利那普伽卡長者宣唱此等偈。

--------------------------------------------------------------

三七 拉斯那達耶伽(大蒜布施)

[0111a05]

鄰近雪山處,爾時為行者,吾生大蒜食,大蒜為主食。

[0111a06]

佉梨大蒜豐,吾赴僧伽藍,向僧施大蒜,雀躍心內喜。

[0111a07]

上人毘婆屍,樂欣教僧眾,布施大蒜報,一劫樂天宮。

[0111a08]

彼時施大蒜,九十一劫間,吾不知惡趣,布施大蒜果。

[0111a09]

四種無礙解,吾證八解脫,亦得六神通,吾行佛之教。

[0111a10]

——如是尊者拉斯那達耶伽長老宣唱此等偈。

--------------------------------------------------------------------------------


四六 巴多瑪奢達尼耶(蓮翳)

[0125a04]

人中世救主,毗婆屍涅槃,吾執盛蓮華,供荼毘柴堆。

[0125a05]

堆積荼毘柴,上騰於高空,遮翳柴堆上,吾作遮日棚。

[0125a06]

時吾供鮮花,歷九十一劫,吾不知惡趣,供佛此果報。

[0125a07]

四十七劫昔,蓮華自在王,夷平四方際,壯力大輪王[1]。

[0125a08]

四之無礙解……

[0125a09]

——如是尊者巴多瑪奢達尼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

六〇 阿薩那菩提耶(阿薩那菩提樹)

[0142a11]

生年僅七歲,即見世導師,清淨吾心喜,親近人中尊。

[0142a12]

世間居上首,人間帝沙佛[1],雀躍心喜植,無上菩提樹。

[0142a13]

命名阿薩那[2],達拉尼爾哈[3],無上菩提樹,五株吾奉事。

[0142a14]

見彼樹開花,體毛即豎立,吾近尊佛前,宣己稀有業。

[0143a01]

爾時自存者,名為帝沙佛,比丘眾中坐,為說如次偈:

[0143a02]

「植菩提樹者,向佛盡供養,吾將讚其人,傾耳聽吾說。

[0143a03]

天界三十劫,統領神世界,六十四度間,彼為轉輪王。

[0143a04]

[P.111] 八

從兜率天沒,淨根所使故,享二無虧樂,樂趣為彼人。

[0143a05]

專念勤精進,心靜無執著,諸漏皆正知,無漏證涅槃。」

[0143a06]

一〇

吾樂於孤獨,心淨無執著,如象斷其縛,吾住成無漏。

[0143a07]

一一

時植菩提樹,九十一劫間,惡趣吾不知,植菩提樹報。

[0143a08]

一二

七十四劫昔,杖軍名聲高[4],具足七種寶,吾為轉輪王。

[0143a09]

一三

七十三劫昔,大王七人出,名稱為全輪[5],吾為轉輪王。

[0143a10]

一四

二十五劫後,剎利名充滿[6],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0143a11]

一五

四種無礙解……

[0143a12]

——如是尊者阿薩那菩提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0144a10]

攝頌:

   維多帕那達耶伽、薩塔藍西、薩耶那、

   [1]烏達齊與[2]瓦西耶、薩波利瓦拉薩那、

   潘迦底毘、達伽、[3]鉢頭摩與第十菩提樹。

   以上長老為十品,偈共九十二。


【經文資訊】漢譯南傳大藏經第 29 冊 No. 0017 譬喻經(第1卷-第39卷)

--------------------------------------------------------------------

九四 斯質多耶迦(針布施)

[0178a10]

最上親惠城[1],吾昔職鐵工,毘婆屍大仙,吾行針布施。

[0178a11]

如斯善業故,智慧比金剛,解脫無貪欲,達至諸漏盡。

[0178a12]

[P.135] 三

既已過去世,乃至未來世,吾以智慧識,施針此果報。

[0178a13]

九十一劫昔,金剛似七人[2],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0178a14]

四種無礙解……

[0179a01]

——如是尊者斯質多耶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第十二 摩訶巴利瓦羅品

一一一 摩訶巴利瓦羅(大隨眾)

[0196a14]

世尊毘婆屍,彼為世上首,六萬八千眾,入滿度摩市。

[0197a01]

出得城市來,吾赴佛支提,拜見離塵佛,接受尊供物。

[0197a02]

吾近傍處有,藥叉八萬四,帝釋三天眾,敬謹為侍居。

[0197a03]

[P.147] 四

爾時吾持布,由彼聖處出,跪拜並叩首,供施與大仙:

[0197a04]

「諸佛與諸法,尊師皆成滿,佛之大威力,搖撼此大地。」

[0197a05]

見此未曾有,身毛皆豎立,如是兩足尊,佛使吾心淨。

[0197a06]

吾心為淨化,施布與尊師,吾向佛歸依,諸臣侍衛同。

[0197a07]

彼時行此業,九十一劫數,吾不知惡趣,供佛此果報。

[0197a08]

十五劫之昔,乘輿十六人[1],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0197a09]

一〇

四種無礙解……

[0197a10]

——如是尊者摩訶巴利瓦羅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一二三 巴耶薩達耶迦(乳糜布施)

[0212a06]

三十一相具,佛陀黃金色,比丘眾等隨,山傾斜出來。

[0212a07]

手持青銅鉢,吾備辦乳糜,思及尊供奉,吾捧供物去。

[0212a08]

其時彼世尊,人中之長者,乘風路空上,昇於經行處。

[0212a09]

不可思議事,見已豎汗毛,吾置青銅鉢,禮敬毘婆屍:

[0212a10]

「汝佛神或人[1],及一切知者,牟尼慈愍故,受吾此乳糜。」

[0212a11]

世間大導師,知吾之用意,牟尼一切知,受吾乳糜供。

[0212a12]

彼時所布施,九十一劫間,吾不知惡趣,施乳此果報。

[0212a13]

四十一劫昔,世有佛陀王,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0212a14]

四種無礙解……

[0213a01]

——如是尊者巴耶薩達耶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一二四 康豆達奇耶(香水)

[0213a07]

吾坐佳樓閣,見毘婆屍佛,如迦休樹輝,漏盡一切知。

[0213a08]

樓閣附近處,世界導師來,彼如日落時,放射紅光輝。

[0213a09]

[P.158] 三

吾手持香水,散灑於佛身,於心得清淨,當場吾死逝。

[0213a10]

因吾灑香水,九十一劫間,吾不知惡趣,供佛此果報。

[0213a11]

三十一劫昔,有芳香之王[1],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0213a12]

四種無礙解……

[0213a13]

——如是尊者康豆達奇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一二五 山穆伽塔義迦(面前讚)

[0214a05]

毘婆屍佛生,預言其瑞兆:「眾多人得淨,佛將出此世。」

[0214a06]

「有人出生時,一千界地震,世尊為尊師,具眼者說法。

[0214a07]

有人出生時,出現大光明,世尊為尊師,具眼者說法。

[0214a08]

有人出生時,河流水停止,世尊為尊師,具眼者說法。

[0214a09]

有人出生時,阿鼻地獄燃[1],世尊為尊師,……。

[0214a10]

有人出生時,翼眾不交飛,世尊為尊師,……。

[0214a11]

有人出生時,風層遂不吹,世尊為尊師,……。

[0214a12]

有人出生時,一切寶生輝,世尊為尊師,……。

[0214a13]

有人出生時,舉足行七步[2],世尊為尊師,……。」

[0214a14]

[P.159] 一〇

無論生與否,佛眺見諸方,言宣滿威嚴,此為諸佛法。

[0215a01]

一一

吾啟動眾人,讚歎世導師[3],禮敬正覺尊,指向東方去。

[0215a02]

一二

自吾稱讚佛,九十一劫間,惡趣吾不知,讚佛此果報。

[0215a03]

一三

九十劫之昔,名喚面前讚,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0215a04]

一四

八十九劫昔,其名喚地鼓[4],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0215a05]

一五

八十八劫昔,其名喚光思[5],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0215a06]

一六

八十七劫昔,薩利他達達,大力……。

[0215a07]

一七

八十六劫昔,其名喚火消[6],大力……。

[0215a08]

一八

八十五劫昔,名喚王風似[7],大力……。

[0215a09]

一九

八十四劫昔,其名謂趣斷[8],大力……。

[0215a10]

二〇

八十三劫昔,其名謂寶焰[9],大力……。

[0215a11]

二一

八十二劫昔,其名謂足步[10],大力……。

[0215a12]

二二

八十一劫昔,名謂王省察[11],大力……。

[0215a13]

二三

八十劫之昔,其名謂恥髓[12],七寶具足……。

[0215a14]

二四

四種無礙解……

[0216a01]

——如是尊者山穆伽塔義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一二六 庫斯瑪薩尼耶(花座)

[0217a04]

爾時於穀市[1],吾為婆羅門,語彙儀式通,吉凶古傳說。

[0217a05]

文法答釋明,亦熟知占術,通曉三吠陀,弟子唱真言。

[0217a06]

時持五青蓮,置於吾頭上,父母相會處,吾為尊供祭。

[0217a07]

毘婆屍佛陀,比丘眾等隨,人中長者來,諸方耀光輝。

[0217a08]

吾設置座席,邀請大牟尼,吾敷花朵後,導入己家中。

[0217a09]

家居既備辦,吾為眾攝食,自具清淨心,向佛行布施。

[0217a10]

知為進食時,吾於單手伸,佛示意稱謝,指北方而去。

[0217a11]

彼時布施花,九十一劫間,吾不知惡趣,布施花果報。

[0217a12]

由今一劫前,有王曰勝見[2],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0217a13]

一〇

四種無礙解……

[0217a14]

——如是尊者庫斯瑪薩尼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一二七 巴羅大耶迦(果施)

[0218a07]

精聖學聖書,亦通三吠陀,雪山不遠處,仙處吾住居。

[0218a08]

分陀利樹果[1],垂吊樹梢頂,吾於祭火時,落入吾袋中。

[0218a09]

[P.161] 三

巴多穆塔拉,受人尊供物,搖動啟吾心,乞食近至前。

[0218a10]

清淨心內喜,吾向佛施果,使吾生光榮,齎來世幸福。

[0218a11]

受人尊供物,金色正覺尊,尊師立空中,說示次一偈:

[0218a12]

「布施此樹果,更依心中願,十萬劫之間,彼不墮惡趣。」

[0218a13]

依此清淨根,吾享無虧福,勝敗皆捨棄,達於不動位。

[0218a14]

七百劫之昔,王名善瑞祥[2],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0219a01]

四種無礙解……

[0219a02]

——如是尊者巴羅大耶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一二八 尼耶那山尼耶迦(智想)

[0219a09]

雪山之山中,吾住山峽谷,時見光輝砂,歸命殊勝佛:

[0219a10]

「智慧無等倫,無以尊師鬥,了知一切法,佛以智解脫。

[0219a11]

貴尊吾南無,吾歸依最尊,於最勝智慧,無有等齊者。」

[0219a12]

淨心於佛智,一劫得天樂,其餘幾劫間,得積諸善業。

[0219a13]

智慧所想得,由此九一劫,吾不知惡趣,智想此果報。

[0219a14]

七十三劫昔,一人名砂花[1],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0220a01]

[P.162] 七

四種無礙解……

[0220a02]

——如是尊者尼耶那山尼耶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一二九 康提普毘耶(甘提花)

[0220a08]

應施毘婆屍,佛身黃金色,弟子等隨後,由其僧苑出。

[0220a09]

徧知漏盡者,吾見此勝佛,喜悅心清淨,供養康提花[1]。

[0220a10]

兩尊如是人,依此心清淨,雀躍心內喜,吾再禮如來。

[0220a11]

彼時吾捧花,九十一劫間,吾不知惡趣,是供佛果報。

[0220a12]

四十一劫昔,有王婆留那,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0220a13]

四種無礙解……

[0220a14]

——如是尊者康提普毘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一三〇 鉢頭摩普奢迦(赤蓮華供養)

[0221a06]

雪山不遠處,有名瞿曇山,眾樹多蔽覆,群鬼所住居。

[0221a07]

即此處當中,化作有仙處,吾住其仙處,眾多弟子隨:

[0221a08]

[P.163] 三

「弟子等出去,採來鉢頭摩,吾等以供佛,兩足如是人。」

[0221a09]

彼等應諾然,採集鉢頭摩,如實吾占卜,捧此以獻佛。

[0221a10]

爾時弟子集,了知吾所諭,汝等切勿懈,不懈於造福。

[0221a11]

如是謙虛言,曉諭弟子等,勤此不懈德,彼時吾死逝。

[0221a12]

依此捧花供,九十一劫間,吾不知惡趣,供佛此果報。

[0221a13]

五十一劫昔,有王最勝水[1],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0221a14]

四種無礙解……

[0222a01]

——如是尊者鉢頭摩普奢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0222a06]

攝頌:

   世雷耶伽、普帕脫、巴耶薩與康達奇、

   多瑪薩[1]與阿薩尼、巴羅、山尼、

   康提、鉢頭摩普奢、見真義人說此百零五偈,


【經文資訊】漢譯南傳大藏經第 29 冊 No. 0017 譬喻經(第1卷-第39卷


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了一個經典的邏輯問題:南極以南是哪裡?南這個概念就是建立在南北兩極之上的,那麼南極是南的重點以南還有南嗎?

現代科學說宇宙的起源是一個大爆炸,這是宇宙的開始,那這個開始以前呢?以前就沒有以前了嗎?

同理,因為哥哥打碎了一個花瓶,所以他被媽媽批評了。這是個陳述句,打花瓶和被批評存在一先一後的線性時間。那麼我們怎麼把這個事情從時間裡抽離出來呢?用假設,這兩件事情都沒有發生,這只是一個假設的因果關係,這種假設當中的兩個事件都根本不存在,你說這兩件事情是不是與時間無關,他們只是你腦子裡的一個想法。

所以在這樣的層面上,因果並不一定基於時間。因果很可能就是我們的偏見,我在切菜的時候很小心,因為我腦子裡有一個因果鏈條就是如果「因為切到了手指,所以非常疼」。這個因果就是想法,它沒有發生,沒有在時間裡面出現,但它存在於我們的思維里。


沒錯,因果性是要在時空中把握的。但是,我認為在這個問題上採取牛頓的絕對時空觀是不妥當的,在談論時間的時候,我更加願意採用康德的觀點,「時間不是某種獨立存在的東西,或者不是作為客觀的規定依附於事物、從而即使人們抽掉事物的直觀的所有主觀條件也依然留存的東西。...時間無非是一切直觀能夠在我們裡面發生的主觀條件。」(純粹理性批判.李秋零本.p54)

時間不是外在的,而是內在於人的認識形式中的,是一種先驗觀念,「時間僅僅是我的直觀的主觀條件,在客體之外就其自身而言什麼也不是。」(p55)時間是我們經驗的必須條件,在經驗中,時間是普遍有效的、實在的。

同樣地,因果律也不是屬於外在實體的,而是人的知性範疇(可理解為認識規則)。」時間相繼的一切顯象全都只是變化而已。「(p160)人在時間中把相繼的知覺聯繫起來,用因果概念將兩種狀態其一設為原因,另一設為後果, 不從屬因果律的經驗是不可能的,這裡不展開了(其實是不會展開。。。。具體可以看文本p160-174)。總之,因果性並不是客體的本身屬性,而是人類認識的邏輯規則

一句話講,時間和因果都是內在於人的知性之中的,而非外在實體的屬性。現在來回答題主的問題,佛教所說的其他世界顯然是超越的、外在於我們經驗的,時間與因果性這兩個內在於人的知性,而屬於經驗世界的結構並沒有能力去把握超驗的事物。至於我們世界的因,會不會導致其他世界的果,這是必須訴諸信仰才能回答的問題,正如康德所說「我們要限制知識,為信仰留下空間。」用只在經驗中有效的科學去回答超越的問題,是不妥當而越界的。


分頁阅读: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