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果職場社交讓你感到羞愧 你一定還沒認清自己的「利用價值」

「害羞」、「恐懼」、「羞愧」是常常與社交焦慮症聯繫在一起的。但不熱衷於建立社會聯繫的人並不是非得有什麼「症」。尤其是千禧一代,個性鮮明、表達率真,他們不把名片當傳單發、不主動跟人套近乎有些時候僅僅是因為不-願-意。另一些時候,目的性強的社交行為讓他們感到不適,這種不適用我們熟悉的表達情緒的詞語表達出來最接近的就是「害羞」、「恐懼」或者「羞愧」。

2014年哈佛商業學院通過分析人類社交行為發現其實很多人都有相同的交友心理,大家對有目的性的交往都感到羞恥,但是你的知識儲備量越大,交際技能就越純熟,這種反感也會逐漸降低。例如,研究人員調查了北美一家律所的僱員。結果表明,該公司的高級律師並不像資歷較淺的成員那樣容易反思自己的交友目的,也不像初級成員那樣把自己的社交行為與諸如「羞愧」、「不純潔」之類的詞聯繫起來。

《哈佛商業評論》認為這種現象是有邏輯的,「當人們相信自己能為他人提供有價值的信息,例如更明智的建議、指導或資源,社交行為就會降低功利目的,變得更單純」。所以當你在與人交往時,更多地把自己當成信息輸出者,會讓你對社交行為感到更加舒適。

為他人提供信息和幫助與你的社會地位、身份背景和工作目的無關。而且越是真實、放鬆的表達,對信息接收方來說價值越大。例如,對合伙人和同事稱讚你的老闆,告訴他們你是如何在老闆的幫助下獲得事業的成長。你是不是覺得說這樣的話很阿諛奉承?但是從另一個方面,這種表達會讓你的老闆在辦公室、在合伙人面前樹立威信。同時,只要你說的話都是真實的、態度是真誠的,你提供的信息就有助於同事跟合伙人了解你的老闆。

研究人員還指出,年輕人或許比高級別的同事更了解時代方向、市場趨勢和技術更迭。比如,作為策劃你比主管更早知道什麼是「友誼的小船」,作為開發工程師你比前輩更熟悉HTML5技能,因此你在與職場前輩交流時沒必要心存負擔。審視自己的專長所在以及如何向他人分享你的知識。同時考慮如如何回饋那些幫助過你的人。

「我曾看過一篇心理學大師的文章,簡單來講他的觀點就是,如果想加深關係就不要怕麻煩對方。」李卓汐對界面新聞記者說:「適當的麻煩才能產生交換, 不斷的交換才能促進情感的加深。」AD領導力研究院課程總監李卓汐擁有18年管理經驗,專註於將心理學運用於管理實踐的課程研發。

李卓汐介紹,心理學定義的人際交往是一種交換行為,這種交換內容包括信息、情感以及利益,所以不必對始於利益的交往有過多心理負擔。但李卓汐也強調,不要在付出後立即期待回報,這樣會使關係疏遠;相反不要透支自己做過多的付出,這樣也會給對方帶來無法回報的壓力而選擇逃離。

搞清楚自己的價值所在是幫助你突破交際束縛的重要環節。Likeable Local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戴夫·科本(Dave Kerpen)說,交往過程中最重要的問題是當你遇到一個有影響力的人,要分析自己能從哪些方面幫助到他。戴夫創立的Likeable Local公司主要業務是為企業進行社會媒體運營服務,幫助露得清、GrubHub、Verizon等公司管理社交媒體、進行品牌推廣。

在交流中還要最大限度體現你的真誠,科本說:「即使對方不認可你提供的信息的價值,也會為你的真誠而打動。那麼在你日後需要幫助的時候他也更願意施以援手。」


推薦閱讀:

【職場】學點兒自我營銷術,職場才會有出路
【職場】把握好說話的時機,別在錯誤的時間發言或沉默
學點職場心理學 與領導良好互動
如何跟這個職場中的「重要他人」打交道?
我見諸君皆傻X,料諸君見我應如是

TAG:職場溝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