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探索未知,卻得到更多未知?我們反抗恐懼,卻得到更多恐懼?
02-14
我這個問題太難了嗎
得到更多未知之前,我們首先得到了更多已知。題干第二句話,不知道題主在說什麼。
沒有得到清晰定義的「更多未知」「更多恐懼」,讓這題淪為初中生抒情議論文結尾的水準。或者說題主幹脆就是自己感動了自己,自己佩服自己的偉大這種水平?
提問題,先把自己要問的對象理清楚,範圍界定好了再提,不然分分鐘有人來打你的臉。恐懼源於未知,未知不一定造成恐懼。有些人恐懼未知,故止步不前。有些人無懼未知,故勇往直前。
我記得我的物理老師說過這一個段子:假如你是知識世界中的「盤古」,現在要剷除不知道的事物來「開天地」。已經剷除的面積即為你所知道的,而未剷除的外圍是你所認為不知道的。假設你以圓形來剷除,半徑為 r,則已知的部分為 πr2(面積),而你認為的未知的自然為 2πr(周長)。知道的越多,疑惑自然也越多。
因為你探索的是妄念,你恐懼的是空虛。
我不反抗恐懼與未知,我迎接他,融入他,面對他。
一般來說,為了押韻寫出來的文字,沒什麼意義。
探索未知是因為發覺自己的無知,反抗恐懼是因為恐懼自己的恐懼。
"如果用小圓代表你們學到的知識,用大圓代表我學到的知識,那麼大圓的面積是多一點,但兩圓之外的空白都是我們的無知面.圓越大其圓周接觸的無知面就越多."
理論上說,大圓比小圓面積大,代表著學到的東西多,未知的也就少,但事實上,邊界越大,與未知接觸的也就越多,故而會越加感受到自己的渺小。生也有涯知也有涯。不斷學習總沒有錯。
這個問題很難,不是一般的難,是極難,目測全知乎不超過十個人有能力回答這個問題(抄書的不算)。但有能力回答的,估計也沒精力回答……
這是在知乎上非常少見的、「真正的」哲學問題。
可惜了,題主早生幾百年,說不定叔本華的哲學地位都要讓給你。
如果答主真的是對這個哲學問題感興趣,而不是對這種「修辭」(或曰裝X?)感興趣,那需要大量的閱讀。從犬儒主義,到休謨的懷疑論,到康德的物自體,到盧梭對科技的批判,到叔本華的悲觀主義,到馬克思的異化,到馬爾庫塞單向度的人……其中有很多或明或暗的線索,始終與題主的問題纏繞著。
我個人沒有能力用很簡短的話去回答甚至解讀這個問題,大家還是一起讀書吧。孤家子精神衛生康復中心歡迎你
未知本身就是值得恐懼的,第二句是這個意思?那我覺得就沒必要說第二句話了……至於探索未知,這是人的本能,和以「維持現狀」的本能帶來的恐懼一樣都是人的本能,而在擁有的同時也能為自身的幸福跨越恐懼的,就是所謂「人類」至於為什麼會帶來更多未知,嘛,畢竟相比整個世界,人類所知的太少了啊,每發現一種新的現象,踏入一個新的領域,也自然會收穫更多需要探索的未知,而由於世界總是相連的,對某個領域的探索也總能看到其他領域的某種現象,收穫更多的未知——但不也正要這樣才好嗎?要是沒有未知的話,人們又該探索些什麼呢?
另外,你這問題真的不難,但既然是問問題,請不要賣弄,盡量將自己的想法以及疑問說清楚,其他人才能解答。
回答第一個問題,因為真理無窮。不過胡適說:怕什麼真理無窮,進一寸有進一寸的歡喜。
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獸性,失去一切。
今天翻書看到一句:
帶來麻煩的不是未知的東西,而是我們以為知道,實際卻並非如此的東西。
以為已經知道的東西,隨著對未知的探索,終究會發現其實是我們不知道的。所以得到了更多「未知」(其實只是發現了未知)。
其實我們「已知」的總量一直在隨著探索而增加,只是真相太「殘酷」,讓人認為未知增加更多,產生渺小無力的感受。。。雖然這是事實(無知的部分的增加速度太快了)。不過
獲得知識的第一步是承認無知。
第一問的感想就這麼多。第二問我也答不上來……
P.S.無知真是幸福啊……因為恐懼來源於未知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