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證明自性空?

看了佛教關於世界本原的認識,我的理解是佛教認為沒有本原的存在,世界是無始無終的。依據的原理是緣起性空。因為自性空可以否定有一個恆定的本原存在。

那麼這個結論的前提就是自性空,如何證明自性空呢?


1、緣起性空並不能否認世界本源的存在,因為假必依實。你一旦認為一切法都是虛假的,反而能證明這一切假法必然有個所依。就像有夢就一定有做夢的人,有水中月就一定有天上月,有鏡中像就一定有照鏡子的人或物。如果沒有這個實,所有虛假的一切法就像空中樓閣一樣根本無法建立。這也是為什麼信仰一神教的人有那麼多,因為這符合正常人的思維。可見作無因唯緣論主張的喇嘛教應成派中觀連一神教教徒的智慧都不如。商羯羅剽竊唯識宗關於第八識的法義建立了上梵,雖然是神我,但是這足以把當時否定第八識的無因唯緣論的應成派中觀擊敗。應成派中觀連外道上梵都辯不破,還要否定唯識宗的第八識,簡直不自量力。

2、佛教其實是因緣論,不是無因唯緣論。有因有緣集世間,有因有緣世間集;有因有緣滅世間,有因有緣世間滅。(《雜阿含經》卷2)。因和緣是有區別的。因不是緣。如種子是因,水、土壤、陽光等是緣,主張只需要水、土壤等緣就能生出農作物無疑是荒謬的。而無因唯緣者把萬法根本所依第八識否定掉,混淆因和緣的區別,說緣就是因,以掩蓋其無因論的錯謬。其主張五陰的出生只是精卵結合再加業力和合就能自然出生,不需要第八識,完全等同於唯物論順世外道,並且完全不知五蘊十八界中的任何一法都只是緣,不能做為因。他們如此說就像主張不需要種子,只需要水、土壤等就能出生農作物一般荒謬。他們講的其實是世尊和龍樹菩薩所破的共生論和無因論。龍樹菩薩說諸法不自生,不他生,不共生,不無因生。比如假設在網遊世界裡有一NPC王國,與現實世界極為相似,假設其中NPC會思考的話,他們會認為他們自己是由NPC父母所生,他們也認為他們網遊世界裡的五蘊所和合成。這在現實世界的我們看來,只要他們在網遊世界裡尋找萬法之因,全部都是不正確的立論,因其不知他們自己是程序所虛擬的,所謂的NPC父母所生全是假象而已。所以龍樹菩薩說五蘊不能自己出生自己,五蘊中任何一法也不能生出五蘊,無論把五蘊十八界如何和合也不能出生任何一法,但是五蘊的出生又不是無因的。所以五蘊十八界的任何一法都只是緣,不能做為因。這種五蘊和合就能生法同時又否定存在萬法之因的無因唯緣論,不正是龍樹菩薩所破的無因論和共生論嗎。

3、不能因為佛教破外道梵我就認為佛教是無因論,就像打擊假貨難度意味著真貨也沒有嗎?


有人和你說番茄是紅的,

你是去看一眼,還是問問怎麼證明。

小馬聽牛說水很淺才到膝蓋,聽松鼠說昨天剛淹死了一個小夥伴。

小馬的媽媽如何對他說來著?!

你讓老牛或者松鼠給你證明一個?!

有時候我總在講,為啥那麼多寓言故事,真的聽了這麼多年,只聽成了一個故事……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言。

吾今後夜當般涅槃。汝等。今者最後見我。最後受化。最後合會。汝等。從今更不見我。我亦不復見於汝等。

汝諸比丘。止莫憂悲。一切所愛稱意之物皆當離散

諸比丘。生法 有法 有為法。差別法 覺知法。因緣所生敗壞之法。若不滅者。無有是處

諸比丘。假使久住會當去矣。

諸比丘。凡有生者無不有死。一切諸行 無有常定究竟不變

諸比丘。生死是苦 涅槃是樂。汝若欲令未得者得。未達者達。未證者證。當勤求之。

諸比丘。勤修方便慎莫放逸諸佛世尊以不放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及餘一切助道善法

是故汝等當受我化


自性空就是指緣起性空,它不能否認本源的存在,但也肯定不了本源就是存在,因為一切事物都有因緣,所以才會產生緣起思想,但是佛教只是不探究宇宙中第一個因緣是什麼,因為和解脫無關。這個有點類似於唯物主義,一切事物都是基礎於物質而產生,但是第一個物質是什麼,沒人知道,但是並不是說不存在第一個物質,也不能說肯定有第一個物質,只不過它未知而已。


結論的前提是緣起,徹底的緣起中容不下自性,故而自性空。

如果不徹緣起,那麼就要安立諸如第一因等自性,而第一因的盡頭,要麼是不可知論,要麼是「無限後退」,要麼就是無因論。

總而言之,非緣起的東西不存在或者無法證明(在究極意義上無法證明本身和不存在也沒區別了,現代奧卡姆剃刀直接就會把這樣的情形剔除掉),所以一切皆緣起,由緣起故一切皆無自性,無自性故而言「空」。

而反過來,正由於無自性的緣故,無限的宇宙萬有的發生才有可能,我們才能從無明到覺悟,到最後的解脫。所以空性,其實也是積極意義的。


你戀愛了,

你結婚了,

你生孩子了。

你老婆出軌了。

你離婚了。

大家都在議論紛紛。

這就是自性空。

這就是白百何與陳羽凡的故事。

懂了嗎?

一切法空。

你也是空性。

你會死亡,變成灰燼。


在佛法中無自性之「自性」是以「我性」為前提的。承認了這樣的「自性」就否定了「諸法無我」。而且,這個被否定的「我"乃指眾生無明心妄執之以五蘊身六識心為主體之「我」。然而,萬法皆有其不生不滅之不共之法性,以此自性為種子因,才可能經流注依相應緣而起之生成與此法性相應之萬法,這才是萬法之真實自性 。若無此自性,何以馬只能生馬而不能生牛?稻只能生稻而不能生麥?若無此萬物之自性以持萬法,則水可不流而固,山可不撼而搖,火會成冰,水會成火,日月亂飛,南北易極。世界宇宙將一派混亂無序!然這一切皆未發生,乃萬法皆有其恆常不變之自性以持萬法也!世人無知,妄執此自性為「我」,由是法我執成就焉!若此我性存在,則不待緣起萬法皆可自生不滅,滿宇宙水火土空萬物同存同在,這可能嗎?故「我性」與「自性」,兩碼事也!更有頑劣者眾,持佛初轉法輪之苦空無常無我之不了義方便說以否定大乘了義常樂我凈之究竟第一義說。故佛斥之為邪執愚頑者,不解佛說苦空無常無我之真實義也!更不解佛說「無自性」之真實義也。故而佛陀在《楞伽經》中告誡大慧菩薩雲 :「大慧,如我所說諸法無我,以諸法中無有我性故說無我,非是無有諸法自性,如來句義應知亦然。大慧,譬如牛無馬性、馬無牛性,非無自性;一切諸法亦復如是。」對妄執空,妄執無生,及妄執「無自性」者,佛陀斥之雲 :此自性「非諸凡愚之所能知。何故不知?以分別故。一切法空,一切法無生,一切法無自性,悉亦如是。」此諸眾生,只知法空,不知法不空;只知無我,不知有我;只知無常,不知有常;只知無自性,不知有自性。凡此種種,皆不了佛說真實義,以寡陋邪知分別計度妄測佛說真實義也!顛倒妄想自恃聰明也!故而佛在《大般涅槃經》中有四顛倒法教授雲 :「苦者計樂。樂者計苦。是顛倒法。無常計常。常計無常。是顛倒法。無我計我。我計無我。是顛倒法。不淨計淨。淨計不淨。是顛倒法。有如是等四顛倒法。是人不知正修諸法。」上述邪執無我無自性者,皆此四顛倒眾愚頑之人也!對於那些邪執南傳小乘為真實佛教而否定誹謗大乘之迷思自恃者,佛陀更明確地在《大般涅槃經》之最後說法中宣說雲 :「 不依不了義。不了義者如經中說。一切燒燃一切無常一切皆苦一切皆空一切無我。是名不了義。何以故。以不能了如是義故。令諸眾生墮阿鼻獄。所以者何。以取著故於義不了。一切燒者謂如來說涅槃亦燒。一切無常者涅槃亦無常。苦空無我亦復如是。是故名為不了義經不應依止。」

最後要說的是,佛教的的終極義是成佛,只有成佛之法才有資格稱了義佛法!那些妄言佛法的根本是苦的止息法者可以休矣,若如此,最多只只能叫阿羅漢教法而不叫佛教法也!


問:如何證明自性空?看了佛教關於世界本原的認識,我的理解是佛教認為沒有本原的存在,世界是無始無終的。依據的原理是緣起性空。因為自性空可以否定有一個恆定的本原存在。那麼這個結論的前提就是自性空,如何證明自性空呢?

答:

1,就僅以【西藏黃教 中觀應成派 宗喀巴】的【性空緣起】思想來解釋吧。

2,宗喀巴認為,佛教的緣起有三種:唯識派的【因果緣起】、中觀自續派的【觀待緣起】、中觀應成派的【性空緣起】。

3,此處我用我的老師的講課記錄,作為回答。不是我不願意跟你解釋清楚,而是擔心讓你腦漿迸裂。

此處摘自【台灣正法解行林 能海法師 《宗義寶鬘講記》】

學生問 1:師父,您講到「了解中觀應成派最微細的無明,如果沒有前面的基礎會很容
易墮入斷滅見。」請問師父為什麼呢?

師答:第一個角度來講,因為眾生無始劫以來的習氣就是執諸法為實有。所以你必須從
有部、經部、唯識……這樣逐漸、逐漸的學習思惟,才能逐步遮除這個實有。亦只有依此次第,一直學修到中觀應成派,才有能力分辨出中觀應成派安立諸法為何要在無實有自性的基礎上安立,而其他部派安立諸法為何要在實有自性的基礎上安立。

事實上,不論哪一部派,他們都共同承許諸法的存在。只是對於諸法存在的承許,有的部派是承許諸法實有自性,有的是承許諸法無自性而已。也就是說,他們共同的承許都是諸法要存在,只是他們在安立諸法存在的時候,有的安立承許諸法實有自性,有的安立承許諸法無自性。

由於安立諸法實有自性,比較合乎凡夫無始劫以來顛倒錯亂心識的緣故,所以想要遮除凡夫異生顛倒錯亂的心識,就必須從一切有部開始學習。雖然一切有部安立一切諸法實體有,可是他們安立的實體有,與一般凡夫異生顛倒錯亂心識的認知是不同的。因此,學習一切有部的宗見,就能夠遮除一般沒有學習宗義的凡夫異生顛倒錯亂的心識;次再學習經部的宗見,遮除一切有部顛倒錯亂的心識;繼而再學習唯識派的宗見,遮除經部顛倒錯亂的心識;這樣逐次慢慢學習到中觀自續派的宗見,而遮除唯識派顛倒錯亂的心識;最後學到最高中觀應成派的宗見,遮掉中觀自續派顛倒錯亂的心識。如此學習到中觀應成派,才能將所有執為有自性或實體有等等顛倒錯亂的識體遮除掉,而證悟空性。同時,又能依著空性,成立緣起因果諸法。

假若開始不是依這個次第學修,而是直接學習中觀應成派的宗見,一開始就將所有的自性有或實體有等等一下子全部遮除掉的話,眾生就會因為不能猛然一下子接受諸法無自性的宗見而產生謗法。

第二個角度,如果一開始就把所有的自性有遮除掉的話,則會無法安立緣起因果法。因為眾生無始劫以來染污的習慣性,就是在安立緣起因果法的時候,一定要實有自性。所謂實有自性,就是任一法在名言還沒有安立時,就呈現於識體前方,被識體看到而有。所以一般而言,如果任意法於識體前方些許的實有自性都沒有,唯是分別心名言假立的話,就會覺得緣起因果法是虛無縹緲、不真實的。這就已經墮入斷滅見了。比如有人讀到《金剛經》中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時,就認為一切有為因果法,就如同兔角、虛空花一樣,都是虛無縹緲、不真實的。事實上,《金剛經》上所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是說不要執一切法自性有之相,而不是說一切有為因果法之相不要執著。如果你的見解是認為一切有為因果法之相都不執著,對因果法都不嚴謹的話,這個都是屬於斷滅見。

還有一些學者在解釋空性的時候,會認為空性都是真實的,世俗緣起因果法都是虛假的。假如你問他:何謂真?何謂假?真假的界線是什麼?他又分不清楚。然後執空性為真實,又變成常見;世俗因果法成為虛無縹緲、不真實,這種見解就是斷滅見。會這樣誤解經典的原因,是因為沒有宗義的基礎。他們嘴上雖然也會講有因果,可是他們的心識已經呈現了撥無因果的邪見。這一類人的煩惱是無法調伏的。他們的心識會不自覺的流露出:只要順自己慾望的,就很執著,因果就不空;跟自己沒關係的、不相順的,就不會執著,一切因果都空掉了。特別是很多學習禪宗法門的人,誤解禪宗內義,就會造成上面所說的撥無因果的邪見。

這是最危險的認知。

因此學習佛法、宣揚佛法的人,如果沒有四部宗派安立勝義諦、世俗諦的見解,而去修
學佛法或者是宣講空性的道理,這都是非常危險的。不是墮入斷滅見,就是墮入常見。


這似乎是一個悖論問題,因為如果自性是空,那麼證明的過程也是空無自性啊?這樣這樣證明來證明去又能證明什麼呢?這樣的話你說自性空,我們為什麼要相信呢?

有人曾問過龍樹菩薩類似的問題,你整天把自性空掛在嘴邊,可你又總是說外道思想不對,既然自性空,那你的辯駁也應該是自性空啊?我們憑什麼要相信你呢?

龍樹菩薩就此寫了《回諍論》來回應這個問題,大意是言語雖然無自性,但言語的效用是有的,所以我批判你,你得接著。而空無自性即於此中明現。

所以,自性空不能直接去證明,它是在緣起中被纏著的,也只能在緣起的效用中被感悟。進一步的理解推薦閱讀《回諍論》。

拉一句,我不是太了解清辯論師的自續派中觀,他們好像是認為把自性空這個概念在世俗的言語中經過論證後確立下來,這似乎和你的問題更有關聯,如果是那樣的話,請參閱《大乘掌珍論》和《般若燈論釋》,不過這個我就幫不到你了。


謝邀!自性空主要是否定認自我為實,是當下的事。做為附帶,也否定起源與歸宿。

證明,需要個公理,是誰都承認的,容易觀察感知。佛選用的是「緣起」。 用的時候的格式因人的根器會有不同,比如「因為緣起所以性空」,這走了遍推理;再如「緣起即是性空」,不用推理,直接二個概念等同,簡捷了但效果一樣;再如單一個「緣起」或「性空」,不提另一個,另一個在其中,又簡捷了;再如離開概念、表達,而你的認識就是那樣,不需表達。

以上幾種都沒錯,同一人也不總使一種用法,程度變了,自然用法也變了。

自性空,或緣起,是當下隨處可觀察感知的,且找不出明確反例。它與起源無關。起源是爆炸或上帝創造或不明或其它什麼,不論哪種,當前只見緣起性空,只有這個最切實,可靠,可信,可證。 如果不想太複雜,到這裡就可以了。忘掉起源的事兒。如果忘不掉、捨不得,那麼住下看。

觀察當下的、本是緣起或性空的心理活動,作為這些心理活動的內容的「從前」,「起源」之類的內容,當然也是緣起或性空了。參悟了當下無我、無自性,那麼「過去」及「未來」這些基於當下又不離當下的東東,還能有多麼堅實,多麼的屹立不倒嗎?! 當下怎麼樣尚且不明,就去研究起源,在佛教看來是努力的方向出問題了。


這是我自己翻譯的一段解深密經原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如果有一類眾生是沒有入見道位異生性的凡夫,還沒有入正性離生得到出世間的法,類智。對於概念法以外依他起法緣起的生滅性,無常性,空性不能如實了知。當他聽到薄伽梵宣說的有為法和無為法等法相的時候,他就會執著於邏輯思維所建立的有為,無為的概念上。從而產生不如理作意,認為基於思維邏輯以及感知上的有為,無為的概念法是真實存在的。從而執著於虛幻的遍計所執相或者認為脫離勝義的離言法性別有不可說的無為法存在,就像犢子部的非即非離蘊我一樣。對於這一類凡夫,他們還需要依照薄伽梵的教導繼續修行。如果有一類眾生,他們已經能現觀四諦,十二緣起,從而捨棄了異生性,入正性離生,成就了聖人。他們能夠如實了知一切依他起法的生滅,無常,空性。他們就不會被基於思維邏輯上有為無為的概念法所迷惑,因而就能夠如理作意。就像魔術師的幻術能迷惑人一樣。我們基於邏輯思維上對有為,無為法的思索,推導,從而建立的各種概念上的差別,其實都是虛幻不實的。要想真正了知法的離言自性,就必須現觀緣起,而不是依靠感知或者思維。那麼這一類聖人,他們就已經明白了薄伽梵所說的真諦。

就像我上面說的一樣。佛和阿羅漢聖者他們都是離開思維推導,利用四念住通過現觀十二因緣,四諦法了知了諸法的生滅性,無常性,苦行,空性,從而獲得了出世間的盡智,無生智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但是薄伽梵為了讓更多的異生性的凡夫了解佛法,證悟佛法。不得不藉助名、句、文身等來建立種種方便的概念法,比如有為或無為等。


反證吧,若自性是有,則世界上應存在著常一主宰。然而世界上並沒有常一主宰。所以說一切法無自性。成唯識論有說:有執有一大自在天。體實遍常。能生諸法。彼執非理。所以者何。若法能生。必非常故。諸非常者。必不遍故。諸不遍者。非真實故。體既常遍。具諸功能應一切處時。頓生一切法。待欲或緣方能生者。違一因論。或欲及緣亦應頓起。因常有故。余執有一大梵。時方。本際。自然。虛空。我等。常住實有。具諸功能。生一切法。皆同此破。


推薦閱讀:

追尋當代激進之思的藍色火星 | 南京大學哲學系藍江教授專訪
【思辯的歷史】赫拉克利特
余英時:《論戴震與章學誠:清代中期學術思想史研究》,三聯書店,2012年4月,356頁,45元(精裝)。

TAG:哲學 | 佛教 | 自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