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因苦生佛,佛苦共生,無苦無佛,滅苦既滅佛,何解?


逼要慢慢撕,心要慢慢虐……

辯非謗! 慾望是人的天賦本性,源於慾望產生的痛苦、糾結、消極才是人生歷程。快樂、幸福只是痛苦人生歷程中的驛站,

首先,你定義的痛苦和快樂,是人的知見,

讓我爽的就是樂,反之就是苦。

而佛教所說的苦,是一切皆苦,諸行皆苦。

所以,在人看來的快樂,幸福,在佛看,是無常,是不樂,是我執,是不凈。

這叫凡夫四顛倒。

再快樂的事情,本質都是苦。樂受也是苦。

也正是為滿足幸福、快樂的這種社會欲求,產生了佛教。

首先,佛教產生的原因不是人間的快樂哲學,

基於上一條,釋迦佛發現一切都是苦,都是無常、不樂、我執、不凈之後,

教導眾生脫離一切苦,證得常樂我凈的禪定和智慧的修行解脫的方法。

佛教不是宗教。重要的事兒不說第三遍。佛教不是宗教。

佛教是佛陀的教育,佛不是保護神,不是造物主,也不保佑,也不庇護

佛 只是很平實地把他所發現的禪定的修法和智慧的境界說出來。

告訴眾生,如果你和我一樣覺得世界的本質是苦,按照我說的做,可以從苦裡解脫出來……

佛祖釋迦牟尼找到佛教這種學說或是思想,把世俗的幸福快樂置換成佛說的自在逍遙。

首先,佛法不是學說,而是一套切實可行的操作方法。

另外,佛法也不是思想,而是放下人類與生俱來的離不開貪嗔痴的思想後,得到的覺正凈。

第三,回到第一,世俗的幸福快樂在佛看依然是苦,並不樂。佛也不認為你理解的自在逍遙就是真正的快樂。就像我看狗吃屎,無論他吃的多開心,我都不會認為屎好吃一樣……

具體到方法,那就很簡單,痛苦糾結和幸福快樂是一枚硬幣的兩面,既然沒有辦法只消滅痛苦保留幸福,那就用佛教把世俗的痛苦快樂一起放下,

三無漏學,戒定慧。你說的那個很簡單的放下,不是方法,而是結果。

戒定慧,其實是體、相、用的關係。

你說的是蘋果好吃不好吃的問題,而具體的方法應該是怎麼吃到蘋果的問題。

離開禪定無有智慧,離開智慧無有解脫。

五蘊皆空、物我兩忘大概就是智慧開悟的結果,寂滅了世俗的痛苦幸福,

首先,五蘊皆空是無上智慧般若觀照的結果。而不是開悟的結果,

開悟是證得般若,而不是般若起用。

至於物我兩忘,就更可笑了,物也忘,我也忘,唯獨兩忘這事兒不能忘……

其次,你把寂滅理解成了斷滅。通俗說,「滅」這件事兒在你這一點也沒「滅」

不僅不是「滅」,恰恰是「生」,「生」了一個「滅」。

重新構築一個單極的自在逍遙開悟成佛之路,這就是佛教。

如果成佛之路是單極的,那就是有所住而生其心的。

顯然,這可能是任何狗屁玩意兒,唯獨不可能是佛教,佛陀的教育的佛教。

用人的思維去理解佛的境界,就像用杯子去裝大海。

你可以說海水裝進了杯子里,但是你不能管那玩意兒叫太平洋……

從佛教創立、傳播、演化的歷史進程來看,雖然她對個體,對社會發揮了相應的影響力,有相應的社會文明演化價值。但是社會的各類文明進步的根源和動力,就是人性中最原始的欲求,由欲求產生的競爭,由競爭導致的文明進步成果與佛教有多大的關係呢?

你說的文明,是世間法,更通俗說,是離不開貪嗔痴的法。

如果沒有貪嗔痴,人類文明不可能進步。

乃至於,人類文明的進步,其實也是貪嗔痴的進步。

而佛法是出世法,是去除貪嗔痴的法。

你的邏輯大抵是在問,

由吃屎快樂導致的屎越來越臭和越來越多,與清理掉所有的屎有多大的關係呢?

只能說,文明越進步,人們的貪嗔痴越複雜,反倒,更需要佛陀的教育,讓人們可以平和、從容、淡泊、寧靜……

回到問題……

因苦生佛,佛苦共生,無苦無佛,滅苦既滅佛,何解?

苦因妄生,苦妄共生,無妄無苦,滅妄既滅苦。你確實是……

題主的幾篇新評論可能配上幾張圖作為我的回復。然後到此為止就比較圓滿了。


你自己編一段話出來問何解?你說何解就何解吧……


「因苦生佛」?這個預設條件不科學……如果苦是佛的基因,那麼地獄裡會有一堆佛。沒錯,佛的確是察覺到隱藏在普通大眾以為的樂背後的苦,然後洞察到導致苦的原因,並且尋找到滅除苦的方法的「人」,但苦只是培育人成為佛的土壤而不是佛的種子,成佛的種子是對現象的真相能夠正確覺悟的那個特性!認識到這個大前提,「滅苦即滅佛」的結論就不成立了,而是苦滅即佛。至於第二、三句,得看如何去理解,並不能說就絕對是錯的,所以就不討論了


這種人還要什麼答案


一,佛教的樂,跟生活中的苦樂是不同的,也是不在一個次元的。

二,佛教的苦,是包括生活中的苦與樂的。

這兩點,是很重要的。

簡單舉個例子。

你吃到很好吃的會很快樂,這是我們說的樂,但其實這也是苦。

怎麼是苦呢?

假如你吃不到了,就是苦。

你非常想吃到,天天吃,天天吃,吃膩了,也是苦。

你轉身去吃別的了,又重新喜歡上新的了,周而復始。這都是苦。

諸漏皆苦啊!

同學,佛學經典浩如煙海,佛學內涵深不可測。不論是學佛還是做人,虛心謙虛,都是很重要的。

學佛,需要聞思修,看你的評論,你現在連聞這一步都沒有打紮實,更莫提思跟修。

這裡很多回答者,很多都是學佛幾年甚至十幾年的師兄,要感恩他們的回答,感恩他們的提點,虛心學習,虛心求教。

學佛,不是一朝一夕的領悟,學到一定程度你會發現,佛理根本不在思維上,一切思維文字都只是方便法。

一生短暫,一世短暫,珍惜,珍惜。


佛教創立之前印度還有婆羅門教,佛教並不是世界上唯一教法。

佛說苦集滅道,苦苦 壞苦 行苦 人生本苦,離苦得樂,覺悟才能離苦,這不是一道辯論題,這是一道實修題。苦是一直在的,任何教法都有 緣起 興盛 衰落 寂滅的過程,佛教也一樣。

滅佛不滅佛和你有關係嗎,你能滅了自己的苦才是真的。或者你根本不覺得自己苦,糞中蟲都覺得自己很快樂,那麼這題本身就沒有意義。

最近在聽楞嚴經,很多法師都講過,我剛剛學習,在聽葉曼老師的,推薦。


所以你自己編了兩句不合佛法的話,上來準備秀優越感,然後被打了臉不高興了?給不出反駁就只能一遍遍的問佛陀怎麼會有你這樣的弟子?然後還用上了詛咒?


不葯自峇

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

希望能有點點用。


因苦生佛,佛苦共生,無苦無佛,滅苦既滅佛

不知道這句話來自那本書。就按字面意思解釋一下。

」因苦生佛「:佛者,覺也。人知道了「貪嗔痴,吸毒賭博」是苦的,可以升起覺悟心。

「佛苦共生」,「無苦無佛」:當你不知道「貪嗔痴、吸毒賭博」是苦的,難於升起厭離心,就不會去斷惡行善。

「滅苦既滅佛」:沒有對苦的體悟,生不起厭離心,就沒辦法覺悟,渾渾噩噩混日子,六七十年轉眼就沒了。

由欲求產生的競爭,由競爭導致的文明進步成果與佛教有多大的關係呢

競爭和慾望不一定導致進步,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是競爭產生的。科技發展不等於進步,比如,發明原子彈,可以作能源,也可以殺死地球上所有人。刀,可以切菜,也可以殺人。麻將,可以娛樂,也可以賭博,嚴重的讓人傾家蕩產。

類似問題,大概以前有人問過吧。


蠢才痴語。


看了你的問題,還有你懟那些師兄,我真的好苦啊,我是不是要成佛了?


現在又不需要相信這些了。信仰只是短暫的依靠!

想要嘗遍生活當中的苦樂。平凡而幸福

通過上進心

對應世俗的標準

要求自己

畢竟我本身並不想成佛

而只想做自己

能夠自我實現


看題以為只是個不懂裝懂的中二病,再粗粗看了各回答底下的評論,原來這題主擺明是來吵架的,而且吵得單有酸腐戾氣毫無氣度邏輯可言。

所以,消遣完這場熱鬧舉報就是了,何必花腦子回答這種全無誠意的問題呢?


海妙深持自在智通菩薩復問佛言。

世尊。佛身幾種。

佛言。

善丈夫。略說有三。何等為三。一者 報。二者 應。三者 真身。

海妙深持自在智通菩薩復問佛言。

世尊。何者名為如來報身

佛言。

善丈夫。若欲身彼佛報者。汝今當知。如汝今日見我現諸如來清凈佛剎 現得道者 當得道者。如是一切 即是報身

海妙深持自在智通菩薩復問佛言。

世尊。何者名為如來應身

佛言。

善丈夫。猶若今日踴步揵如來。魔恐怖如來。大慈意如來。有如是等一切彼如來。穢濁世中現成佛者 當成佛者。如來顯現從兜率下。乃至住持一切正法 一切像法 一切末法。善丈夫。汝今當知。如是化事皆是應身

海妙深持自在智通菩薩復問佛言。

世尊。何者名為如來法身

佛言。

善丈夫。如來真法身者。無色 無現 無著 不可見。無言說 無住處 無相 無報。無生 無滅 無譬喻。

如是善丈夫。如來不可說身。法身智身。無等身。無等等身。毗盧遮那身。虛空身。不斷身。不壞身。無邊身。至真身。非虛假身。無譬喻身。是名真身


看起來是有道理,但是我們理解的佛應該是超越二元對立的,所以你在想的時候就已經在二元對立裡面所以在世間法應該是對的,但在佛法中可能並不是正知正見。


因為眾生在苦海里輪迴,所以菩薩發大願要幫助眾生離苦得樂,而且菩薩是「為利眾生而成佛」。所以說沒有眾生,沒有受苦的眾生,就沒有佛。

一個大千世界裡,如果和佛有緣的眾生都已經離苦得樂得到了解脫,佛已經無眾生可度,佛就會「滅度」,「涅槃」,或者去他方世界繼續利益眾生。


不論你這段話哪裡來的,這裡就導入正見,解釋一下吧。

因苦生佛,佛苦共生:因眾生沉淪苦海,成大煩惱,故生起向佛之心,求獲解脫。有苦之處,即當有佛法來救拔眾生,佛菩薩責任就是度化眾生,於眾生共。

無苦無佛,滅苦既滅佛:眾生離苦得樂,無復煩惱,得大解脫,證得菩提。這是已經得度了,也就無需佛菩薩來度。苦是眾生迷惑顛倒的果報,有苦才讓眾生修佛,令其覺而不迷。眾生苦滅,性覺清凈,亦無佛可修,無佛可證,當處寂滅。


謝邀。。。

???佛的真諦難道不是離苦???


致清五郎,你的「」死」咋刪了?莫非真有上師法力無邊,助你閃電輪迴?恭喜了!送份你熟的的賀禮吧: 莫動怒,莫執念,心無相,方自在。 不謝!


推薦閱讀:

為什麼信佛的人會有所謂在家的居士?
周易與華嚴:相應,通往境界的唯一捷徑

TAG:佛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