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支教你的理解與看法?

支教,表面來看是善事,其實不乏透露出社會的無奈,看了感動中國支教老師的故事,我不禁深思,我們的體制在哪,國家每年的教育經費只是為了培養高校的人才建設?這不失為現代的教育之殤,在現在這個充斥浮躁的社會,仍然有一些孩子渴望公平,渴望走出大山,但其中又有多少人利用大眾的善心募捐中飽私囊?公平自古不易,生活仍舊艱辛。在決定去支教的剎那,我選擇看清生活的本質,但仍然設法改變它。共勉:勿因善小而不為,勿因惡小而為之。

創建於 11:37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謝邀

首先,個人認為像中國這樣的大國,公益的需求可能是永遠存在的,因為即便是貧困人口只佔0.5%,那也是700萬人,像挪威這些北歐國家才500萬人口而已。所以做公益不是一個社會的病態,而是一個社會的常態。

其次,公平不是大鍋飯,而是更為均衡的機會,而把握機會要靠一個人的能力,能力來源於教育,所以教育的公平是真正的公平——這才是支教的最大意義所在。支教不是讓孩子走出大山,學習如登山,山高遠望,你才看的清路,才會想清楚自己想走到哪

最後,支教作為一項公益活動,本身就是教育程度高,經濟條件更好的人來做的,人的需求總是要先從一粥一飯開始,有餘力才會做更多,所以更好的高等教育並不是錯。


瀉藥

其實我還沒有去支教,要今年七月份去,所以現在邀請我來答這個問題還是有點覺得不太好的,就隨便談談吧。

對於支教,我們更多的不能看我們幫助他們什麼,而是要看他們到底需要什麼。很多人就想去支教,去獻愛心,卻從沒有考慮到我們帶給他們的到底是好的還是不好的。

知乎上很多用戶已經說了,短期支教對孩子的成長是不利的,大學裡面有很多社會實踐項目,一般一兩個星期,最多不超過一個月,很多人就想去支教。這種短期支教確實開拓了孩子們的眼界,給孩子們帶來了很多先進得知識,思想。但是這一兩個星期一完呢?他們還是要和以前的老師上課,長期學習,他們這時候還有心思去跟這個老師學習嗎?他們還會服這個老師管教嗎?每次老師教育他們的時候,他們會不會反駁老師:「老師,你的方法太落伍了,支教的老師那個方法更好!」所以短期支教是不可取的。如果題主想要短期獻愛心,可以多去幾次敬老院啊,多在社會上做點有愛心的事,而不要去支教,這會害了孩子的。

我比較支持長期支教,所謂長期支教,至少應該一年。這樣更會考驗自己的能力,也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對孩子的各方面進行改造,不光開拓他們的眼界,更會把自己的知識傳輸給他們,就算自己走了,留下來的也將是一筆寶貴的財富。而且很多長期支教項目都是很穩定的,一批又一批,像我現在參加的這個支教項目,每一年都會派人去支教這個地方,我們是真正把支教當做一種工作在做,而不是一種興趣或者圖個新鮮。

至於對於支教,我的看法如何。我其實是喜歡支教的,孩子們確實需要幫助,我們國家確實還有很多做得不夠的地方。但是其實支教是件很辛苦又幾乎沒有回報的事,還會遭受別人的白眼與嘲諷。所以希望所有去支教的人都能把支教當做一份事業來做吧,就這樣。

大概就寫這麼多,以前我還寫了一篇文章叫《我為什麼選擇支教》,有人看再發吧。其他具體的等我今年去支教後再來答吧。


支教,我參加過三次。前兩次是短期支教,第三次正在進行中,為期2年的支教。我對支教的理解「走向最邊緣,沉到草根處」,讓農村的孩子也享有優質的教育。農村優質的教育資源匱乏,這不僅僅是政策存在漏洞的問題,所以我們也沒必要一味地吐槽國家政策。

優質的教育,並不是說我是大學生我就能給孩子們優質的教育。支教也並不是我想去,我就能去的。支教的老師一定要有專業的培訓——教學方面,育人方面。

所以,支教不是一件隨便的事情。

至於短期支教,每一件事都有利有弊。短期支教如果進行正常的教學,可能沒有太大的效果。但是,短期支教如果是進行特殊教育,比如說女童保護,那帶來的效果可能會更好。


支教存在的目的其實就是消滅支教。

選擇支教,因為心中有一份情懷。堅持下去,因為我能看到學生在我的課堂上的進步,以及我自己在這個過程中的成長。

兩年的時間,日子雖長,遺憾頗多。

希望剩下的日子,好好過。


推薦閱讀:

收到了志願服務協議,又開始猶豫了,到底該不該去美麗中國支教?
習慣,以及生活
老師從省城來
中國旅行義工支教組織組織簡介
「支教」背後的一面

TAG:人性 | 公益 | 社會 | 社會現象 | 支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