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佛教徒所追求的極樂世界?
個人認為,辯證的看,樂於苦應該是對等的,是一種永恆的平衡狀態,為什麼佛教要追求極樂?沒有苦的極樂可能存在嗎?如果說佛教是追求一種介於樂於苦之間的平衡狀態,那本身人人都是這個狀態啊,為什麼還要修行呢?
絕大多數佛教徒口中的極樂世界其實是完美主義者的幻覺。對於幻覺來說,怎麼會存在平衡?
極樂世界是存在,但並不是佛教徒口中的樣子,一個人持守五戒十善,珍惜人生中的所有經歷,好好歷事練心,在當下就看得到極樂世界,根本不需要往生到此世界之外的他世界。
在這裡提醒一句,在釋迦牟尼佛的教誨中,勸人往生他世界這個言語和行為本身就是犯了殺戒的。在此世界之外沒有一個他世界存在。
一千多年前,有一個當官的人,見到六祖慧能之後也問了關於極樂世界的問題,六祖的回答非常客氣,但是說實在的,也不太給面子,原文如下:使君善聽,惠能與說。世尊在舍衛城中,說西方引化,經文分明去此不遠。若論相說里數有十萬八千,即身中十惡八邪,便是說遠。說遠,為其下根;說近,為其上智。人有兩種,法無兩般;迷悟有味,見有遲疾。迷人念佛,求生於彼;悟人自凈其心。所以佛言:「隨其心凈,即佛土凈。」使君東方人,但心凈即無罪;雖西方人,心不凈亦有愆。東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國?凡愚不了自性,不識身中凈土,願東願西,悟人在處一般。所以佛言:「隨所住處,恆安樂。」使君心地,但無不善,西方去此不遙;若懷不善之心,念佛往生難到。』
『今勸善知識,先除十惡,即行十萬;後除八邪,乃過八千。念念見性,常行十直,到如彈指,便親彌陀。使君但行十善,何須更願往生?不斷十惡之心,仃佛印水迎請?若悟無生頓法,見西才只在剎那;不悟,念佛求生,路遙如何得達?惠能與諸人移西方如剎那間,目前便見,各願見否?』
意思無非就是,如果一個人沒有斷除身中的十惡八邪,就不要夢想什麼往生極樂世界,念多少佛都沒什麼用,所以說「不斷十惡之心,仃佛印水迎請?」就是說,佛不是傻瓜,你念佛無數就有人來迎請。
所以佛言:隨所住處,恆安樂。
真正的極樂凈土不在他處,在此心,此心若是凈土,在任何情況下,有任何遭遇,都會安樂。也就是說於樂的境界樂,於苦的境界也不覺其苦(雖然有痛,但沒有苦),所以真正的極樂世界,也不是什麼平衡狀態,而是對心的掌控,用現代心理學的語言來說,就是無論遭遇了什麼,都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在境遇中獲得學習和成長,視境遇為人生的上師,如此無論什麼樣的苦,也不覺其苦,反而能轉苦為樂——成長的喜樂。
而一個人之所以要修行的,就是要培養轉苦為樂的能力。
另外,別相信什麼人人都是佛的鬼話,人人都是佛怎麼還痛苦呢?人人都是佛,同時人人也都是鬼。佛魔一體,在內不在外——全在此心中。能以佛的境界面對世界,還是以魔的境界面對世界,是一個人修行之後才有機會做出的選擇,否則你以什麼樣的境界面對世界根本不受你自己的控制,而是受情緒的控制,修行就是要用正確的方式化解情緒,用智慧來面對人生的境遇。【娑婆世界極樂世界】
身心與生存環境苦樂對比:
修行證果難易對比:
凈土宗祖師善導大師云:您說的是兩條道中間那條道,
佛說的是沒了兩邊兩條道後剩下的那條道……壓根就不在一個對話層面上……佛說的極樂,壓根兒就不是能被理解出來的,所以,怎麼理解,都是有漏皆苦,都是貪嗔痴慢……
佛陀從未說過讓弟子去追求「極樂世界」。即使在漢傳佛教中的凈土宗中,極樂世界也不是佛教徒的最終追求。佛陀所有的教導都是圍繞「苦和苦的止息」。眾生從一開始被迫出生,被迫老去,被迫生病,被迫死亡。死亡之後由於業力再次被迫經歷生老病死,永久輪迴。佛陀證悟四聖諦之後,提供了一條不在被迫生老病死的道路,稱之為「涅槃」。佛陀發現這條路後,宣揚了它,是否接受它,實踐它則取決於每個人自己。
極樂不是你理解的那種極樂。極樂是對佛教修行者而言的,能夠全身心的投入修行就是極樂。我們這個世界,是很難有條件全身心的投入修行的,即使是僧眾,也會碰到以錢為主的各種各樣的問題。極樂世界,是宇宙中最適合修行的地方之一,其實就是佛教的大學,除了修行其他什麼都不用管。
就是人類發現自己生而潔凈,根本不需要羞恥自己的身體。例子就是歡喜佛:
知乎專欄 我的專欄 《基督教,佛教和哲學的統一》
謝邀,不懂佛法,無法解答。
對於佛教的有限認識,我說說我的膚淺看法。其實每個人都是一尊佛,佛也就是每一個人。人要儲蓄,那麼佛就要積德,人是物質的人,佛是精神的佛。你要花錢,必須從銀行取錢,你要享福,必須從善行中取,你平時都不存錢不積德,等你有麻煩的時候,沒有人能幫你,佛也一樣。
什麼是福?佛有這麼一種說法,福就是運氣。你這輩子之所以為人,是因為你上輩子積了大德,才能投胎做一個人,不然,你只能做飛禽走獸。有些人獃獃萌萌的,智力不是很高,那些人缺少佛性,是剛剛從動物投胎成人的,它做動物是積了千年的大德,所以能做人。所以,你今天能夠做人,需要好好珍惜,不要幹缺德事情,不然下輩子你就可能要投胎當動物,那可就慘了。極樂世界是凈土宗的發明創造,全推到佛教身上就不怕原教旨主義者和其他宗派跳出來噴你?
佛教徒追求的極樂世界? 是指西方極樂,阿彌陀佛的世界? 這個沒有啥需要理解的啊
就是如果能往生(投胎)到阿彌陀佛(無量壽佛)的凈土,可以天天聽佛樂熏陶等等, 不再墮入輪迴之苦.
就這麼簡單啊. 不知道,,不相信的自然不會相信有這樣的凈土,相信的,知道的會相信. 就是這樣.無意間看了你的問題,覺得暫時沒法回答,因為你把很多名詞揉在了一起。先說一下極樂世界這個詞,佛經裡面有很多詞的出現,基本上可以說是一種最貼切的描述,並非精確。所以首先請題主不要執著於文字。極樂世界是一個什麼樣的世界,經書里多有描述,就拿阿彌陀經里的西方極樂凈土來講(題主可以自己看看),它是一個人人平等,人人內心安住,不為煩惱所困擾的世界。安住是佛教里所提倡的一種內心境界,佛教認為這就是樂,用禪樂這個詞能更好的理解。俗世中的快樂是內心附著於外物動搖而產生的情緒,按你的理解可以說是一種能量。同樣痛苦也是因為內心附著於外物動搖而產生的另一種情緒,這就有了我們一般所理解的苦樂。佛教里的樂,更多是指內心不再依附外物時所產生的安定。也就不存在能量波動與守恆的問題。其次題主說到本身人人都是這個狀態,我是沒有理解到的。是指人人都是非苦非樂的狀態么?額…不會吧!?難道我走錯門了?最後說到修行這個問題,因為我也是只嶄新的佛教徒,非常慚愧, 老是喜歡到處瞎說,比如上方几百字,包括下方即將出現的幾百字,在佛教里這叫打妄語。
明明沒見過,張口亂講。
不知道題主怎麼理解修行這個詞,反正對我來講,修行說起來很容易,做起來真要命。每天上班走路的時候,心裡烏七八糟的想著昨天誰誰誰惹我了,今天不理他。擠公交的時候想著,這人真討厭,不能過去點么。工作的時候想著隔壁又在上網,憑啥我一個人這麼累。吃飯的時候又想,這個好吃那個難吃。跟同事聊天的時候在想,領導真討厭,煩死了……blbl這都還只說了一點點。總之,一整天,腦子裡亂七八糟沒斷過,內心早跟著那誰誰,領導什麼的來回波動了無數遍。這要佛陀看了,絕對大板子伺候。所以修行真要說就一句話,自己知道自己當下在做什麼。做起來呢,走路的時候知道我邁的哪條腿,工作的時候知道我按下了哪個鍵,吃飯的時候知道自己在嚼菜還是飯…想了一想,佛陀,您還是拍死我吧。所以為啥要修行呢?以上純屬胡說八道,請佛菩薩不要怪罪我~沒有苦的極樂是存在的。
苦只是我執創造的幻覺,喜樂才是自性的本然狀態。極樂世界不在外面,它在我們內在,是一種境界。就像耶穌提到的天國一樣。
極樂只是涅槃幻城,極樂天人身壽盡還是要在常寂光土涅槃寂靜的。
以佛教的理論來說,沒有永生永福永常永樂。
阿彌陀佛尚且要寂滅,其國中天人能永存不?西方極樂世界只是吸引你去學習涅槃的海市蜃樓。
鷹架幻城而已。
而且阿彌陀佛大願安立,願女轉男,使我國中無女人。一切女生往生西方都要變性成男人。長出大JJ。我們反佛人士一般把西方極樂世界稱之為基樂世界。一個全是偉男子的國度,真的吃不消。從您的問題可見,您對佛教的認識僅在道聽途說的水平。
你們不信?好,我來幫你們問問題主。
佛說的極樂世界是什麼?
佛說的苦是什麼?
您個人認為,然後您對佛教又不了解,那您往佛教上扯啥啊?
我看見過一隻三條腿的蛤蟆,然後我就說這世界的蛤蟆都三條腿。
我聽說東北人都是黑社會,然後我就基於東北人都是黑社會進行假設、如果。然後再依此來做學問,作出一個關於蛤蟆與東北人的結論。
好樣的。為何佛教徒真假難辨!數月前我試說清楚佛法 今日看乃是痴人說夢話胡說一通 佛法真諦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
為何佛教徒真假難辨!數月前我試說清楚佛法 今日看乃是痴人說夢話胡說一通 佛法真諦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
爵士貓10 分鐘前
你是大師嗎!你有何資格鑒定佛法是真是假!
我在幾個月前,還試圖說清楚佛法。
今日看來,這就是痴人說夢話,胡說一通。哈哈哈。
1.佛道修行的生物機理就是生物物理化學過程。真的嗎?
2.修行其實就是你從後天的複雜的社會生活狀態,又放下了一切,你有恢復了孩童時代的純真與快樂。真的嗎?
3.佛道修行,我其實更認同海德格爾的哲學的觀察模式。真的嗎?
4.佛道修行,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學誠法師認為 身病與心病說 身心不二。真的嗎?
5.佛道修行,天人合一的思想與佛學的般若學唯識學是一致的。真的嗎?
6.佛道修行,佛性真的存在嗎?佛陀在何處說過【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佛陀是無條件的肯定【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真的嗎?
7.佛道修行,宗薩仁波切心是根本 佛教徒的職責是避免惡業施行善業嗎?絕對不是! 善業與惡業都要超越 業是最難教導的內容。真的嗎?
8.佛道修行,「無我無非我」?,就是中道。諸佛或說我 或說於無我。諸法實相中 無我無非我。諸法實相者 心行言語斷。無生亦無滅 寂滅如涅槃。中道就是寂靜涅槃。中道是一個奧秘。中觀的中道,是無法用言語表達的,中道是超越語言的,是一個奧秘,這是一般人所不知的。真的嗎?
9.佛道修行, 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覺 離世覓菩提 恰如求兔角。這才是真的佛法與修行之道。
善男子,一切眾生定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是故我說一切眾生悉有佛性。一切眾生真實未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以是義故,我於此經而說是偈:
「本有今無,本無今有, 三世有法,無有是處。
「善男子,有者凡有三種:一、未來有,二、現在有,三、過去有。一切眾生未來之世當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名佛性。一切眾生現在悉有煩惱諸結,是故現在無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一切眾生過去之世有斷煩惱,是故現在得見佛性。以是義故,我常宣說一切眾生悉有佛性,乃至一闡提等亦有佛性。
我說一切眾生悉有佛性,一切眾生悉有一乘,以無明覆故不能得見。善男子,如郁單越、三十三天,果報覆故,此間眾生不能得見;佛性亦爾,諸結覆故,眾生不見。
「複次,善男子,佛性者即首楞嚴三昧,性如醍醐,即是一切諸佛之母。以首楞嚴三昧力故,而令諸佛常樂我凈。一切眾生悉有首楞嚴三昧,以不修行故不得見,是故不能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學的【緣起空性】理論,既是看的【物】【我】的緣起存在,又是看到【物】【我】的緣滅而非存在。【緣起空性】理論,就是一種在一霎那一霎那的微時間段,既是【存在】也是【非存在】,【存在】與【非存在】是一種相續不斷的狀態。此種【存在】與【非存在】是一種相續不斷的狀態,就是薛定諤的貓在打開蓋子前是處於生死疊加狀態,也就是物理的量子世界的狀態。我們的心識,佛學裡表達的就是一種【存在】與【非存在】是一種相續不斷的狀態。
佛學的心法心所法,也是從【五蘊】【十二處】【十八界】【五百種心法心所法】,來描述心識的【存在】與【非存在】相續不斷的狀態。但是佛學裡又有【一切法是本空,非實有,無自性】,告訴大眾,如果你試圖把心識的【存在】與【非存在】相續不斷的狀態確定下來,進行分別,就落入了【我執】【法執】,就沒有【如實知見】,就落入了非佛法、非法性、非佛性了。
也就是說,你一打開蓋子,你就殺死了【薛定諤的貓】,【薛定諤的貓】要麼活著要麼死了,不再是【生死疊加狀態】。現今量子通訊十分熱門,量子通訊就是保持【量子的疊加狀態】【量子的薛定諤的貓特性】而進行通訊的。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七
師子吼菩薩品第十一之一
【佛性者,亦色非色、非色非非色,亦相非相、非相非非相,亦一非一、非一非非一,非常非斷、非非常非非斷,亦有亦無、非有非無,亦盡非盡、非盡非非盡,亦因亦果、非因非果,亦義非義、非義非非義,亦字非字、非字非非字。】
【佛性者不可思議,乃是諸佛如來境界,非諸聲聞緣覺所知】
【三十三天】【無量劫】就是表達修行的【階梯和通路的】,【修行是一個無限層次的展開與升級】,所以【一切法無所有不可得】就是表明【【修行是一個無限層次的展開與升級】】。
【念覺】只是【心識】進入了一個新的層次,【念不是我的一部分,而是客人】這個客人,只是【心識】新的層次對原來【心識】處在的層次的一個定義,視同為【客體】,而此【客體】還是一個【施設假名】,你看到的不是一個【有實體性的客體】。
【菩薩】就是一種修行的目標,就是如實知一切法的的實相。【菩薩】思想最早出自佛陀本生故事,後演化為一種修行人追求達到佛祖【佛】的境界的一種準備階段。佛祖在世時期,佛也認為自己是阿羅漢。佛祖滅度以後,佛教徒為了提高佛祖的地位,不再使用阿羅漢一詞,而分解出【佛】與【菩薩】兩種等級,【菩薩】的含義在初期大乘佛學是與【阿羅漢】一致的,所以初期大乘經典才會同時平等的出現【阿羅漢】【菩薩】,而不是大乘佛教中後期對於【阿羅漢】的貶低、抬高【菩薩】。
【法】本【無我】【無住】【無相】【無願】,人類既要以種種【假名法相】限制【法】,人類就不會明了【法】是【無名】而【無所擁有】【無所執著】,【法】既是存在於人類的生活之中,但是【法】又是遠離人類的生活而存有。
【法】【道】是整個宇宙的【法】【道】。人類只是一種宇宙的文明形態而已。現代人類5萬年以前才開始存在於地球。現代人類也必將自己毀滅自己。所以人類存於宇宙,必然而且必須接受宇宙的【法】【道】。這就是大般若經【一切法無所有,無所得,法即於五蘊,法又離於五蘊】。人類的種種概念,只是為了模擬宇宙的【法】【道】,表達宇宙的【法】【道】。
真實是什麼?在數學框架中,真實可能永遠得不到一個完整的最終描述,科學探索者正如受了傷的菲羅克忒忒斯。自然世界中,不依賴於主觀觀測的客觀真實是否存在?在當前的物理學和數學範式中探索心理過程與意識,能否完整地詮釋真實?迄今尚未發現的未來的物理或數學是否有這個能力?
凡夫又問,【若有問者,是幻為學佛得作佛?或作是問,當何以教之?】
修行人就直接回答,
【幻與色無異也。色是幻,幻是色,幻與痛癢、思想、生死、識等無異。】
【幻不異色,色不異幻。幻即是色,色即是幻。幻不異受、想、行、識,識不異幻。幻即是識,識即是幻。】
【菩薩學欲作佛,為學幻耳。何以故?幻者當持此所有,當如持五陰幻如色,色六衰五陰如幻。痛癢、思想、生死、識作是語,字六衰五陰。】
【菩薩學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當如幻人學。何以故?當知五陰即是幻人。所以者何?說色如幻,說受、想、行、識如幻,識是六情五陰。】
修行人要想證得正果,還是要從【五蘊】入手,明了【法無所得·,五蘊為幻,幻即是識,識即是幻。】【佛不作是學,為學佛得作佛】。
你的【心識世界】就坍塌為確定的【現實世界】,就是【業力】!
因為你的現實世界的行為,最底層的邏輯都來自於【無時間空間】的【心識世界】。
你的現實世界的行為,有時是不受你自己理性控制的,比如你喜愛某個比你老很多的異性,比如你喜愛某種遊戲,比如你的一見鍾情,比如你天生就喜愛權力場的搏殺,比如你天生就是一個溫柔有愛心的人!上述你的行為,不排除,你在後天受的教育。但你想過沒有,其他人為何就沒有上述行為?
根子還是在於你的【無時間空間】的【心識世界】。
用佛學的思想概念表達,就是【業力】!
我的理解,佛祖的緣起法與空性法的本意,就是人類只有閉嘴無語,才可體知那個【不可住也不能住,不可想也不能想,不可發願力也不能發願力】的奧秘。
「本質的存在」不等於「存在的本質」。「本質的存在」指的是【那個不可言說、超越人類思想的奧秘】,是屬於宗教的,是【前理論世界】的。
「存在的本質」,就是人類思想對於當下的法相的言說,比如【有神或無神】【空性】【佛性 真心 妙有】【虛無主義】等等。而後就是重重的具象,比如各類主義,各種宗教模式。在現代「存在的本質」重重的具象,就成了商業成功,政治成功,個人的成功,以至於種種幻術、法術、騙術。
「存在的本質」是人類的假象,假名。佛祖佛學就是直接擊破「存在的本質」的種種假象,而引導有情證悟「本質的存在」。
所以中道必然是「本質的存在」指的是【那個不可言說、超越人類思想的奧秘】,是屬於宗教的,是【前理論世界】的,是一個奧秘。
本沒有我,自然就沒時間。時間,來自我的分別意識。在意識的量子世界,沒有時間。再加入了外部觀察者,自我意思就分別了世界,看到了世界的不同之處,看到了世界的變化,就有了時間概念。時間概念再內化於人的存在狀態,內化於自我意識,自我意識的代代流轉,就有了先驗的時間空間之分別。
人類最底層的結構,也是為了信息的接受,存儲,處理,轉換,發出信息的一個最底層的結構。這結構的整體又是一個信息的集合體,這個信息集合體也可以作為整體,與【存在】或者說【廣義的宇宙】相連通。這可以用人的瀕臨死亡的體驗,人的修鍊過程的天人合一予以解釋。 【存在】或者說【廣義的宇宙】的信息的一部分,也作為一個集合整體,與人類的某個人或某些人的信息集合相連通。
覺得一個大富豪,老年出家了,就意義重大。
如果王菲今天出家了,那就意義不一般。
比如李嘉誠今天出家了,那意義更加重大。因為一個成功的人士出家,意味著家庭義務社會義務與個人修行最好的平衡。
所以我希望馬雲,立刻出家!在事業最頂峰出家,那才是真的放下!
緬甸、泰國就有成功的政客、富豪出家的傳統,所以在緬甸泰國佛教徒是民眾從內心尊重他們!
漢地佛教梁武帝出家,至今天還被絕大多數中國人視為昏君!
只有在武打武俠小說中,皇帝出家才會視為英雄!
順治出家,今天有幾個人認為是英雄的行為,勇敢的行為!中國人都說順治皇帝是弱夫!這就漢傳佛教的歷史觀!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就是極樂世界。
當苦熄滅時,感受到的不就是極樂世界嗎?
因為達不到,所以才要追求就像物理中追求單磁極一樣,重點就是這個「極」字,是量變過後的質變,超出了我們現有的認識,與這個世界的平行空間,去過的人以他的方式回來告訴我們,極樂世界的好,這些人我們稱為「佛陀」「菩薩」等等追求苦與樂的平衡,更類似於中國傳統的中庸之道我想也許,中庸之道就是前文所說的「量變」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建議樓主去看看《精神病人的世界》之《果凍世界,物質的盡頭》
題主……佛教追求的不是苦和樂的均衡狀態啊 這第一點就不對了
應該說佛教追求的是三步走,第一步就是離苦,第二步是得樂,第三步是涅槃,不苦也不樂。
具體裡面苦啊樂啊的,很多概念很多名詞很多含義的,建議題主先了解一些佛教的概論再來繼續討論吧。
而西方極樂世界,就是那個地方有佛,有很多很多菩薩(師資力量有保障),沒有六道輪迴(就是不會再墮落),什麼都是七寶構成(環境好,不用像地球一樣人多資源少),去到那邊的話修行比在地球這個世界方便多了,順利多了,容易多了,所以現在特別多人選擇凈土宗,以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極樂世界的名字來源於彌陀經裡面「其國眾生,無有諸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本文不打算和主張「心凈則國土凈」論者討論這段話。是啊,道理我們都會說,但是不一定能過得好這一生。苦的意思是很廣的從佛教的角度一切是苦應為 「苦「 包括無常一切無常,不管多好的事情都會結束。
極樂世界是個名字,只是個以後從阿彌陀佛學法的地方。
"沒有苦的極樂可能存在嗎?"
誰說沒苦,沒苦修個屁。」如果說佛教是追求一種介於樂於苦之間的平衡狀態,那本身人人都是這個狀態啊,為什麼還要修行呢?「中道是佛教修行的態度,不要過於苦行或貪樂,不斷滅,不永恆。不生不死。求的是放下應為執著種種事物境界,無常對我們來說才是苦接受事實不執著無常熄滅貪嗔痴便證得涅槃極樂。「個人認為,辯證的看,樂於苦應該是對等的,是一種永恆的平衡狀態,為什麼佛教要追求極樂?」
從究竟說,佛教並不認為苦和樂是平衡的。就像我們會基於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的苦認為人道善趣是快樂的,但我們又會基於天道說人道是說人生是苦有樂的。又基於極樂世界說次娑婆世界是苦的。所以苦與樂不是平衡的兩端,而是一體兩面。在於你所看的立場,在於你心中的因果。佛教認為世間一切事物都是緣起無常的,如果錯誤的執著無常,即是苦。從這一點上看,世間一切都是苦的,暫時的「樂」也會有樂失去後的痛苦。「沒有苦的極樂可能存在嗎?」
極樂,是基於此娑婆世界的苦而成「極樂」,而在極樂世界的眾生並不會執著自己是樂。極樂世界之所以稱為極樂,一個是相對於次世界,彼世界為樂。同時在極樂世界可以有阿彌陀佛親自教導,直到有足夠的智慧能夠正確的對待「苦」才會離開極樂世界,所以在極樂世界的這段時間可以說一直是「樂」的狀態。當我們能正確地對待「苦」的時候,與苦相對的極樂也就不存在了,極樂世界和五濁惡世的娑婆世界也就無分別了。「如果說佛教是追求一種介於樂於苦之間的平衡狀態,那本身人人都是這個狀態啊,為什麼還要修行呢?」
佛教追求的並不是介於了與苦之間的平衡狀態,前已說世間一切都是無常空苦的,而「極樂」也是依現世的苦而成立,佛教追求的不是苦或者樂,或者非苦非樂,或者非非苦非非樂。如果說此世間有所謂真樂的話,必然不在緣起中。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只有不動本性中才是真正無苦,才是「真樂」。根據題主的問題,樂與苦是對等的平衡狀態,那麼極樂就是不同於樂的一種狀態了,不然就不應該叫極樂,直接叫樂就可以了,之所以用極來注釋,就是因為打破了常規,超出了對等與平衡的狀態,沒有了苦的世界,就是極樂世界。佛教追求的是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般若心經)這種追求的境界稱之為極樂世界。極自然是到了極致了,而極致可不可得,能不能得,都需要有一個方向,以及與之對應的層次境界。
再說介於苦與樂之間的平衡狀態,這個苦與樂的平衡狀態其實是追求極樂之前的一個台階,或者說中間階段,這個階段的苦與樂是平衡的。這個狀態人人都是,這個話對,但是想的有點淺了,所謂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其實就是這個狀態,
但是世人的眼光是狹隘的,注意力很容易就只專註於事物的某個方面,這時的苦與樂其實就不平衡了,被個人認為的放大了10倍,所以說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這種狀態下還能說苦與樂是平衡的么?或者說這個人人都會說的道理真的放到自己身上時,是否還能客觀理智全面的看待問題呢?
因此思考的越深,想的越多,越需要一些前人的智慧來指導我們,啟迪我們,而遇到了疑問多鑽研多提問多角度的思考和回答其實是一個深入理解的過程。
抖個機靈回答一下。@裳夏 【宣化上人是一個怎樣的人?】知止芝稚:【高亮 長文 多料 建議戳開看看】 唉...這題我自覺必須回答一下,以曾深信不疑xh的深度和時間排名,我估計在… 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909185/answer/129776391 (分享自知乎網)
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我不想回復你,我只給你看這個,能明白多少就看你自己的造化。
自從跟你絕交開始我就不想看見你,還說我關注你?你這種人無藥可救有多遠滾多遠 @裳夏推薦閱讀:
※如果破戒殺一個正在吃鱉的鱷魚,就能救下鱉池裡數十隻無辜的鱉,虔誠的佛教徒會如何抉擇?
※佛祖是個大胖子咯?
※中國該不該抑制基督教 天主教在中國的發展,在公園或市區開些廟宇或道觀提高國人自己的信仰的影響力?
※為什麼現在信藏傳佛教的越來越多?
※對於有爭議的道長,大師,可以向他們學習某一部分東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