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大部分姑娘恐婚、恐育,當年我們的媽媽都是怎麼結婚生下我們的?


因為社會足夠繁榮,不組成家庭,光靠個人的資源也能夠生活得不錯。

加上,社會化大分工解決了吃飯、洗衣、清潔等以前只有家庭才能完成的雜務。

既然,結婚了並沒有比不結婚生活質量提高,那麼,為生活而結婚,為結婚而結婚的人都會減少。這兩種人減少以後,你覺得,光為了愛情而結婚的人能有多少?

婚姻從誕生的第一天起,主要目的就是,確定婚生子的繼承權,解決之前在群婚狀態下無法確定後代血緣的問題,是伴隨私有制的產生而產生的。也就是說,這是一個對男性更有利的制度。

而長期以來,女性必須有個婚姻的原因是,沒有男人真的會死的(女性力氣小,從事農業根本沒有辦法一個人支撐家庭)。

近代社會,福建出現過自梳女這個群體。就是因為當地紡織工業足夠發達,女性在紡織廠裡面工作能夠養活自己。

而上海的女人,在婚姻中地位一直比較高,也是因為松江地區紡織業自古發達,女性有經濟收入,在家裡說話就能說得響。

現在社會,女性能夠從事腦力勞動 ,光靠自己就能活的不錯。為什麼還要走入婚姻,遵照傳統的習慣,去給男性的家庭做牛做馬?(你去看看婆媳版的那些矛盾,大多數都是因為女性不願意按照舊時代的傳統,維持男尊女卑、女人伺候男人的生態環境而爆發的。)

此外,一部分女性不願走入婚姻,帶來的直接後果,是仍然願意結婚的女性變得供不應求,在市場上的議價能力提高。男人要付出更多有形的財禮和無形的尊重、愛護、分擔家務,才能夠娶到老婆。

這個成本,有些男人不願意承擔。而且沒有婚姻,他們依然能夠活得不錯。吃飯靠外賣,洗衣服靠洗衣店,清潔靠家政阿姨,某些事情靠島國片。那麼他們自然沒有動力付出巨大代價來進入婚姻。

男女雙方都沒多大動力結婚的時候,就更難結婚了。


因為時至今日我仍覺得能夠依靠的只有自己 能夠負責的也只有自己 過好自己的一生已經很難了 再如何去負擔別人


因為她們傻(比如受教育程度不高),她們弱勢(經濟能力不行)。

大部分女人人格還未發育完全就「被迫」步入婚姻生活了,她們的自我意識不夠強烈,她們的精神世界不夠豐富多元。她們甚至都意識不到自己可能是被迫的。

再有就是很多女人為家庭為孩子犧牲了很多很多,而那些工作在男人甚至社會看來都是沒有「價值」的,比如洗衣服做飯做家務帶孩子。俗話講,這些都是「看不見的活兒」。還有什麼男人出軌之類的,太多了不說了。

對於我這種不太在乎晚年生活的人來說,結婚啊,對女人來說實在是沒有什麼好處。我從13歲那年開始就過上了「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對於那些養孩子帶孩子的家庭瑣事我早就煩透了。

要說戀愛和婚姻最讓我排斥的一點,那就是,這種捆綁和負累,會嚴重阻礙我個人的成長進步和發展。

有人可能會說了,你這是逃避責任,沒有擔當。不不不,恰恰是因為我知道組建家庭和教育後代需要花很多心思講究方法,所以我不想隨便。一些事除非我不做,否則我一定想儘力做好。然而,我事事都想做好,卻是不現實的事情。

金錢有限,精力有限,青春有限,生命有限。所以我很糾結。我還是更傾向於多為自己活活的。


當年的媽媽們沒有選擇,現在的女生有選擇,是社會進步的結果


因為顯而易見地,結婚會讓我生活質量下降。

父母那個時代,一家那麼多孩子,大的要讓小的,女的要讓男的,結婚何嘗不是一種解脫和重生


你也可以擁有那種幸福婚姻哦,只要遠離現代生活,忘掉高等教育,大家都差不多。


因為我特么真的不想要孩子,即使我是男的,我還是討厭,也不覺得自己有能力帶好一個孩子


不是真的恐婚恐育 只是還沒遇到一個人讓我想和他結婚想為他生猴子


朋友的媽媽恐婚,年齡不小還沒結婚,受到全村的惡意,最後被迫嫁了。現在女人未婚都要受到各方壓力,更不要說那個年代。


無法理解這種女生的想法,她們總是會去各種地方搜集看起來冠冕堂皇的理由來讓自己做某些事和不做某些事。那種胡扯必須生娃是封建思維的人,真的懷疑你的出發點。

繁殖後代是每個生物的本職,將優秀的基因傳遞下去,這本來就是應該的,跟封建道德啥的有毛關係。另外,如果擔心自己給不了孩子一個好的養育環境,那你就努力去營造這種環境啊,為毛花時間上知乎來誤導其他人呢!


推薦閱讀:

聽說,那誰誰誰是同性戀?
「杭州保姆縱火案」今天一審判決:莫煥晶被判死刑!
新社保制度下老人、中人和新人的劃分依據是怎樣的?
小智雜談:即將離開的陌生城市
看到的那些字(三)

TAG:文化 | 情感 | 感受 | 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