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孝庄太后到底有沒有嫁給多爾袞?

孝庄太后到底有沒有嫁給多爾袞?


謝邀。以前寫過的,就直接複製過來了※[原創]桐話「太后下嫁」————凶吉禮並行誤會生,皇太后受累清名污(有修改) [清史擷英]→[稽古右文·康雍夢華]

張煌言《建夷宮詞》其七有云:「上壽觴為合巹尊,慈寧宮裡爛盈門,春官昨進新儀注,大禮恭逢太后婚。①」繪聲繪色勾勒出孝庄文皇后委身下嫁於攝政王多爾袞的一段野史傳聞,有人言其為信史,而亦有人因張煌言為南明將領,率兵抗清數十餘年,且生活於南方,其言不過是道聽途說的誣衊之詞,不足為信。

有人言之鑿鑿:「某巨室抄本《東華錄》中載此事,則有一詔書,謄黃宣示。略謂『太后盛年寡居,春花秋月,悄然不怡。朕貴為天子,以天下養,乃僅能養口體,而不能養志,使聖母以喪偶之故,日在愁煩抑鬱之中,其何以教天下之孝?皇父攝政王現在鰥居,其身份容貌,皆為中國第一等人,太后頗願紆尊下嫁。朕仰體慈衷,敬謹遵行,一應禮典,著所司預備』云云。②」

相傳擬定此大婚典禮及詔書之人為錢謙益,如此看來,有頭有尾,有名有姓,似乎確有其事,然錢謙益「早於順治三年六月二十六日休致回籍」,而多爾袞稱皇父攝政王為順治五年十一月八日,此時早已休致之人如何擬定詔書,此謬早已為明清史專家李光濤先生所指出③。再如劉詩孫先生在其收藏的《皇父攝政王起居注》上題跋,言其父見過太后下嫁詔書,但在其友朱家溍先生的追問下已經承認所言不實,之所以題上那麼兩句,不過為了加一些噱頭,使得其收藏的多爾袞攝政日記容易賣出去而已④,似此可知關於太后下嫁之傳聞,雖描述的煞有介事,然虛妄之言有之,如此以訛傳訛之說,不足為憑。

很多人認為多爾袞和孝庄之間早有私情,其立順治為帝,就是因為孝庄,此說頗謬。須知當初多爾袞扶立福臨為帝,其原因很明顯,就是因為庄妃的出身,和二人之間是否有私情沒有直接、必然的關係。畢竟要實現大權獨攬的目的,需要立一個年幼的皇子為君,以其為傀儡,便於操控,其次是其生母的身份要尊貴,這樣才能服眾,可以說福臨和博穆博果爾都是符合這樣的條件的,但博穆博果爾的生母是再嫁的,雖然其西麟趾宮貴妃的地位尊於西永福宮庄妃,也是枉然,更何況庄妃的姑姑是中宮皇后!所以福臨是唯一的選擇,也是必然的選擇!

此外,皇父一稱「並不能看作家庭親屬的稱謂⑤」,然孟心史所言「皇父之稱,猶之尚父仲父,純為報功,不關瀆倫。⑥」稱多爾袞被尊為皇父乃因崇功是言之有據的,但我認為滿洲所稱皇父,其意似與古之尚父、仲父略有不同。根據滿文檔案所示,子侄、大臣皆有稱呼皇帝為皇父之例(如弘晝、弘皙、訥親皆稱雍正為皇父。⑦)所謂皇父,應寓有天下君父之意,若理解為順治皇帝之父,則未免失之偏頗,愚意以為多爾袞授意尊自己為皇父,應是為了樹立個人的絕對權威,也算是對其不能君臨天下的補償、一種心理上的慰藉。或者可以說透露出多爾袞視順治帝為兒皇帝的一種信息。

而多爾袞嫡元妃之喪,敕諭朝鮮陳慰進香,名同皇太后、皇后之喪,亦透露出相同的信息。⑧多爾袞元妃博爾濟吉特氏是蒙古科爾沁台吉吉桑阿爾寨之女,桑阿爾寨(又作桑噶爾寨)是明安第八子(一說第四子),而孝端文皇后是明安之兄莽古斯之女,所以按輩份算,應是孝端文皇后的堂侄女,孝庄文皇后的堂姊妹(多爾袞元妃天命九年五月與多爾袞成婚,而布穆布泰則是天命十年三月送與皇太極為妃,⑨據此猜測多爾袞元妃可能要比孝庄年長。)而被多爾袞強佔的豪格福金,即多爾袞的五娶福金,不但是這位嫡福金的堂侄女,也是孝庄文皇后的親侄女、孝端文皇后的親侄孫女。⑩故而當多爾袞無嗣,選擇過繼其五娶福晉的同胞姐妹,多鐸繼福金所出的多爾博為嗣,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既可籠絡科爾沁蒙古,又兼及私義,豈不兩全其美。

多爾袞與其元妃的感情如何,我們現在已不得而知,但從現有的資料看,其死後所享受的待遇,幾乎等同於皇后。她死後,「令兩白旗牛錄章京以上官員及官員妻皆衣縞素,六旗牛錄章京以上官員皆去纓⑾」,同時「攝政王以玉寶追封其妃博爾濟錦氏為敬孝忠恭正宮元妃⑿」,其追比皇太極謚宸妃為「敏惠恭和元妃」之意顯而易見。前已說過其喪乃稱敕諭,令朝鮮陳慰進香。非但如此,敕使還直言多爾袞「國中尊奉,與皇帝無異,又令陳慰進香,是尊之以皇帝之禮也」。而多爾袞元妃之喪,「在皇帝如母,差遣進香陳慰雲,則使名即同皇太后及皇后之喪。」而說這些話的不是別人,而是多爾袞的心腹,其在朝鮮處理朝鮮事務的核心人物鄭命壽。(因是秉承多爾袞的旨意,因而以敕使自命)⒀所以很明顯,孝庄非但沒有下嫁於多爾袞,相反的,多爾袞通過抬高自己妻子,壓制孝庄(身為皇帝生母的孝庄文皇后,一直到多爾袞去世,都沒有被尊封為皇太后。)來達到自己威壓百僚的目的!

在博爾濟吉特氏去世後的一個月,多爾袞便迫不及待的「遣官選女子於朝鮮國⒁」,並於這一年的五月二十一日,「親迎朝鮮送來福金於連山,是日成婚。⒂」

按例,朝鮮「正朔聖節等節使之行,三起禮物,例以皇帝前及中宮兩處封進」,而「皇父王前禮物,亦依皇帝前禮物,一體磨鍊封進,已成規例」,但「攝王前所事之禮,既與皇帝無異,」則其福金之前,是否應當依照「皇帝中宮例待之,」因沒有明確的指示,使得朝鮮君臣有所為難,因擔心「有詰問之舉,」朝鮮君臣由是討論是否要按照中宮之例為其福金準備禮物,最後決定暫且先不持去禮物,如果對方問起,善為措辭,隨後再將禮物入送。⒃朝鮮君臣的擔心無疑是多餘的,因為還未等到第二年的正月,就在這一年的十二月,多爾袞便病逝了,結束了他煊赫的一生。如果他的人生不是那麼的短暫,或許此後,其福金會和皇后一樣,年年得到外藩進獻的禮物,或許她所得到的還會更多,更多,不再是有實無名,很可能是名實相符,既有實,亦有名。而對於身為皇帝生母,名正言順的皇太后,朝鮮本應「依明朝慈聖皇太后前例」進獻禮物,可是卻一直等到順治親政尊其為皇太后,才享受到本該屬於她的待遇。可見在順治尊上其尊號前,孝庄不但無皇太后之名,亦乏其實。

多爾袞死了,十二月乙亥,追封其為成宗義皇帝,八年正月丁卯,孝端文皇后升拊太廟,「以追封攝政睿親王為義皇帝,妃為義皇后,同拊於太廟。」⒄

二月,少年天子恭上其母昭聖慈壽皇太后尊號,十幾天後,這個月的二十一日,皇帝追罪睿親王,削其尊號及其母妻追封。⒅不過才一兩個月的時,死後的多爾袞也不得安寧,一下子從極尊的地位,跌落至谷底。時間雖然很短,可是在追罪多爾袞的詔諭發出前,追崇攝王夫妻連同恭上皇太后尊號的敕諭已經頒出,宣示全國及藩屬朝鮮。也許是皇帝疏忽,但最有可能的是皇帝按捺不住親政的喜悅,以致於連遣四使,在追尊多爾袞的同時,向世人宣告自己的親政、母親的尊封,然而時間上的巧合,出自常情的聯想,卻使得孝庄文皇后蒙上了不白之冤。

當時朝鮮國王孝宗即將「清國追封攝政王為帝,上號於其母,遣使頒赦」此二事聯繫在一起,將其看作一事,以朝鮮國王的名義頒布教文,在朝鮮國內實行大赦,其教文中有曰「追隆皇父之鴻功,恩義兼至;恭進聖母之顯號,情文允諧。」⒆皇父、聖母並提,給人的感覺是,因為追封多爾袞,才會上尊號於皇后,這樣自然而然就會引起大家的聯想,他們之間究竟是何關係?謠言自此而生。

而且我甚疑,張煌言口中所言的皇太后,可能最初所指的並非孝庄,而是孝端文皇后。因為朝鮮人最初認為「皇太后攝王祔廟」也是一件事,後來,才知道「攝王夫妻,皇帝母追崇,兩件事也」⒇,皇帝母所指的應當指的是孝庄,然而追崇之「追」,必是死後才用的,孝端文皇后和多爾袞夫妻同時升拊太廟,無意的安排,卻足以引發了人們的好奇和聯想。於是,很自然的,將這三件本是互不相干的事情,牽強附會到同一人的身上,於是太后下嫁的傳說就這樣產生了,經過文人墨客的渲染,多了幾分傳奇色彩,也使得歷史的真相更為撲朔迷離。(孝庄文皇后是在順治十年閏六月十二日才搬到慈寧宮居住的,若言其與多爾袞在慈寧宮大婚,豈不是冥婚?)這種說法並非是毫無根據的,當時的消息十分閉塞,不像現在這樣這麼便捷,比如孝獻皇后,朝鮮人的私家筆記中就有將其和順治廢后靜妃誤認為是同一人的。至於張詩中的「恭逢太后大壽」情景並不能看作為實指,因為很有可能是其先認定了皇太后下嫁於多爾袞,然後據此演繹出一段故事,就比如大家都知道弘曆做了皇帝,就認定雍正在世時,他做過太子,其母孝聖憲皇后是皇太后,就認定雍正在世時的皇后必然是她,然後據此編排出出一段乾隆作為皇太子的時候,雍正的「皇后」——乾隆的生母賜死某妃的故事,演繹出一段關於和珅前世的傳說。

我感覺多爾袞對順治,是想用自己的觀點來左右他,教育他,使得他從小在自己的影響下,按照自己的方式培養出來的完完全全和他自己一心一德的那麼一個皇帝。所以不讓他同孝庄見面,是不希望他受到孝庄的影響多多少少有點像養母辛辛苦苦拉扯大別人的孩子,不願意其去找親生母親而和自己疏遠的感覺。從多爾袞患病埋怨順治不親自探視,「上雖人主,念此大故,亦宜循家人禮一為臨幸(21)」,他嗔怪順治與自己不親,不知道是否是順治對權力的獨佔欲讓多爾袞會產生一種隱憂。

如果多爾袞要是有自己子嗣的話,可能早就弄出一出「退位讓賢」的戲碼來了。如前面所說的,他自己沒有親生兒子,且身體不好,如果貿然自立,一旦自己身故的話,很可能落得和明景帝同樣的下場。

順治對於多爾袞的態度完完全全是因為自己應得到的權力受到壓制,心理上產生了嚴重的不平衡,才會如此,況且此時的順治正處於青春叛逆的性格,他對於多爾袞秋後算賬沒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這和他母親有沒有嫁給多爾袞完全沒有關係。此外,需要說明的是,很多人證明太后下嫁,均言兄長死後,弟娶兄嫂這是符合滿洲傳統的,須知此說不確,隨著滿人漢化程度的加深,已經逐漸認識到這是一種不倫的行為,崇德元年制定的崇德會典就明確規定「女子喪夫,如果改嫁的話只能嫁給異姓之人,如果族內相娶的話,和姦淫一律治罪(22)」,而多爾袞強娶豪格福金也被視為「瀆倫」的行為,成為其一大罪狀,可以說漢族的倫理觀已經滲透到滿人當中去了,並不能以此來證明太后確實下嫁給多爾袞。


孝庄太后下嫁多爾袞之謎

她13歲嫁給皇太極,後來成為皇太極的庄妃;她的兒子順治皇帝登基後,她被尊為皇太后;康熙皇帝繼位時,她被尊為太皇太后。她機智過人,擅長謀略,頗具政治才幹。然而,她卻兩次拒絕垂簾聽政,一生輔佐過順治、康熙兩代帝王,成為清朝唯一的太皇太后。

公元1643年9月21日,皇太極暴病身亡,孝庄文皇后的生活隨之被捲入急風驟雨中。由於皇太極臨終前沒有指定皇位繼承人,朝中出現了諸王爭位的混亂局面,並很快形成了以皇太極的弟弟多爾袞和皇太極的長子豪格為首的兩派勢力。

多爾袞與豪格各自手握重兵,一旦打起來,誰也沒有必勝的把握。一番權衡之後,多爾袞提出由皇太極年幼的兒子福臨繼承皇位。多爾袞的建議,很快得到了各方認可,避免了關鍵時刻清王朝內部的分裂與自相殘殺。

在這種背景下,不滿6歲的福臨登上了皇位,改年號為順治。同時被推上歷史舞台的,還有他的生母---孝庄太后。

順治登基後數月,多爾袞就率軍入關,一舉佔領了北京,清朝從此入主中原。作為清王朝的締造者,多爾袞以攝政王的身份總攬朝政,他的權勢越來越大,地位越來越高。

就在這個時候,孝庄太后下嫁攝政王多爾袞的消息,成為全天下最大的緋聞,迅速傳遍了各個角落。那麼,孝庄太后到底有沒有下嫁多爾袞呢?對於這個問題,專家們的意見分成了兩派,一派認為太后下嫁確有其事,另一派則認為此事純屬虛構。這兩派各有論據支持,一時間真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到底誰最是真理?還是讓我們聽一聽專家怎麼說吧。

肯定孝庄下嫁的論據有這麼幾個,一是從當時的政治形勢來看,皇太極死時,孝庄才31歲,繼承皇位的順治皇帝年僅6歲,孤兒寡母,如何執掌大清政權?而在當時,執掌朝中軍政大權的,實際上是睿親王多爾袞。一個年輕的寡婦,為了保住兒皇帝的皇帝寶座,委身於咄咄逼人的小叔子多爾袞,便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二是因為滿州的風俗。父親死了,兒子可以娶庶母,兄長死了,弟弟可以娶他的嫂子。那麼,31歲的孝庄盛年寡居,改嫁32歲的小叔子,完全符合科滿州風俗。

三是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保存的清宮檔案中,直接出現了「皇父攝政王」的字樣。因為只有孝庄下嫁了,多爾袞才可能被稱為「皇父」。四是順治的報復行為。多爾袞死後,剛剛新政兩個月的順治皇帝就開始清算多爾袞的罪行,給多爾袞定了十大罪狀,並且把他從墳里挖屈來,鞭屍、砍掉腦袋。這種清算可以看出,多爾袞曾經逼迫他的母親孝庄下嫁,所以順治一直記恨在心。

持太后下嫁觀點的人認為,多爾袞的王妃病死之後,孝庄太后就與多爾袞舉行了隆重的太后下嫁大典。對於當時的婚禮,明朝遺臣張煌言曾寫詩記述到:「春官昨進新儀注,大禮恭逢太后婚」。這首詩成為太后下嫁最為直接的證據。

而否定太后下嫁的一派則認為,張煌言的詩是文學作品,有想像誇張的成分,不足為憑。除此之外,他們還針對「皇父攝政王」的檔案記載,提出了有力辯駁。

死者已矣,順治皇帝的清算再怎麼狠毒,多爾袞已經是無知無覺了。然而,活著的孝庄太后,如何面對兒子對多爾袞的瘋狂報復呢?她心裡會怎麼想呢?

聰明的孝庄太后,把內心包裹得嚴嚴實實,不讓任何人偷窺到她內心的秘密。直到臨終前,她才不得不對自己最後的歸屬做了明確交待。

據「太皇太后遺詔」記載,孝庄在彌留之際,曾對自己的孫子康熙皇帝說:皇太極已經在陵墓中安寢很久了,不要為了埋葬我而輕易啟動陵墓,我心裡捨不得你們父子倆,就把我安葬在你父親的孝陵附近吧。

中國古人講究夫妻合葬,按照清代的喪葬制度,皇帝和皇后一定要同陵同穴。然而,孝庄太后卻以「捨不得兒孫」為由,不願意與皇太極合葬,聽起來似乎有些牽強。況且,孝庄太后與順治皇帝母子不和,這已經成為不爭的史事。孝庄太后為什麼不願意與皇太極合葬呢?難道她內心有什麼難言的苦衷?

康熙皇帝對孝庄太后非常孝順,從不違逆祖母的要求。然而,孝庄太后的遺言,讓康熙皇帝非常為難。若依太后遺言,就會違背祖制;若遵祖制,就得違背太后遺言;左右為難中,康熙把孝庄下葬的事情一拖再拖,只在地面上為孝庄太后的棺槨找了個臨時安置地,這一擱就是35年,直到康熙逝世,雍正繼位,到雍正三年的時候,雍正才匆匆忙忙把孝庄太后葬於關內盛京之西的昭西陵。

孝庄太后終於入土為安了,然而,黃土之上,幾百年來,孝庄下嫁的傳聞從沒有因此停息過,基於有限的史實,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合理猜想。


清宮幾大謎案之一,幾百年來無數學者爭論,文章論文不計其數,雙方都能找出無數論據(非證據),個人感覺近些年來好像偏向未下嫁的聲音稍微多一些。

有句話說的好啊,歷史是沒有真相的。


孝庄和多爾袞兩個人年齡差不多,有男女私情,可信。但兩個人不可能正式結婚的,王爺娶太后怎麼可能。這麼大的事情,歷史上肯定會留下記載的。可是,」太后下嫁「在當時清朝統治區域內沒有任何人記載,至今我們也沒看到可信的記載。只有南明的張煌言的一首歪詩,不足為證的。


這也是陳年舊題了。。。如何說得清楚。。


嫁過……


你想說她嫁過就能找出一堆理由

想說她沒嫁過也能找出一堆…


推薦閱讀:

和珅有沒有對社會發展做出過貢獻?
【舊篇2007年首發】「清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我看辮子戲
如果明朝的領土和現在的中國一樣,不存在領土爭議問題,那麼歷史學家們還會歌頌清朝嗎?
如果張居正改革不被反攻倒算,明朝能撐得過1644么?
努爾哈赤晚年宮廷驚天醜聞 皇太極為直接受益人

TAG:清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