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佛家「三凈肉」怎麼理解?不算是自欺欺人嗎?

三凈肉具備三個條件:   

第一、眼不見殺,即沒有親眼看見動物臨死的凄慘景象;   

第二、耳不聞殺,即沒有聽見它慘叫的聲音;   

第三、不為己所殺,即不是為了自己想吃才殺的。

最近在看這方面的書,只是初步了解了一點知識,但我覺得「三凈肉」有點自欺欺人的意思。


三凈肉的出發點非常簡單,根本沒那麼複雜。不要引申的過度玄虛。

三凈肉這個說法針對的對象是靠乞食生活的出家比丘,壓根就不是面對的在家居士,三凈肉的本質就是,人家本來就是做好了給自己吃的,施捨給你人家也是要吃,不施捨給你人家也要吃。這種肉就是凈肉,可以食用。

如果是專門為你殺的,那你就不能吃了,因為是為你而殺生,施主為你造了殺業,動物因為你也失去了生命。前兩條雖然雖然也可能不是為你而殺得,但是你已經看見了這個屠宰的過程和動物痛苦的過程,之後還能心安理得的去吃這個肉,是違背慈悲心的。

至於買著吃算不算,這個已經超出佛陀當初定義三凈肉的範疇,只能去按照個人的理解去做了。阿姜查曾經對細微戒律多如牛毛無法完全遵守而苦惱,他向阿姜曼請教,阿姜曼開示他,戒律並不是最重要的,戒律防護的是心,心才是根本,如果心一直保持著正確的方向,那他的行為必然是正確的。如果心存在疑慮,那麼就不去做。

其實對三凈肉反覆糾結的人,就是不想失去口腹之慾,又不想受到內心的譴責。對此,阿姜曼的觀點就是,如果你存疑,那麼就按你心裡正念去做。


我以前看過一本書上寫的是,以前和尚下山化緣的時候,別人給他吃什麼他也是沒辦法選擇的,你去化緣不可能還要求純素什麼的,所以才得出在不得已的時候可以吃三凈肉這一說。


爾時,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食肉之人不應施肉。何以故?我見不食肉者有大功德。」

佛贊迦葉:「善哉!善哉!汝今乃能善知我意,護法菩薩應當如是。善男子,從今日始不聽聲聞弟子食肉。若受檀越信施之時,應觀是食,如子肉想。」

迦葉菩薩復白佛言:「世尊,云何如來不聽食肉?」

「善男子,夫食肉者斷大慈種。」

迦葉又言:「如來何故先聽比丘食三種凈肉?」

「迦葉,是三種凈肉,隨事漸制。」

迦葉菩薩復白佛言:「世尊,何因緣故,十種不凈乃至九種清凈而復不聽?」

佛告迦葉:「亦是因事漸次而制,當知即是現斷肉義。」

迦葉菩薩復白佛言:「云何如來稱讚魚肉為美食耶?」

「善男子,我亦不說魚肉之屬為美食也。我說甘蔗、粳米、石蜜,一切谷麥及黑石蜜、乳酪、酥油,以為美食。雖說應畜種種衣服,所應畜者要是壞色,何況貪著是魚肉味?」

迦葉復言:「如來若制不食肉者,彼五種味,乳酪、酪漿、生酥、熟酥、胡麻油等,及諸衣服、憍奢耶衣、珂貝、皮革、金銀盂器,如是等物亦不應受。」

「善男子,不應同彼尼乾所見。如來所制一切禁戒各有異意,異意故聽食三種凈肉,異想故斷十種肉,異想故一切悉斷及自死者。迦葉,我從今日制諸弟子,不得復食一切肉也。迦葉,其食肉者,若行、若住、若坐、若卧,一切眾生聞其肉氣悉生恐怖。譬如有人近師子已,眾人見之聞師子臭亦生恐怖。善男子,如人啖蒜,臭穢可惡,餘人見之聞臭捨去。設遠見者,猶不欲視,況當近可惡,餘人見之聞臭捨去。設遠見者,猶不欲視,況當近之?諸食肉者亦復如是,一切眾生聞其肉氣,悉皆恐怖,生畏死想,水陸空行有命之類悉舍之走,咸言此人是我等怨。是故菩薩不習食肉,為度眾生示現食肉,雖現食之,其實不食。善男子,如是菩薩清凈之食猶尚不食,況當食肉?

「善男子,我涅槃後,無量百歲,四道聖人悉復涅槃。正法滅後於像法中,當有比丘,似像持律,少讀誦經,貪嗜飲食長養其身,身所被服粗陋醜惡,形容憔悴無有威德,放畜牛羊,擔負薪草,頭鬚髮爪悉皆長利,雖服袈裟猶如獵師,細視徐行如貓伺鼠,常唱是言:『我得羅漢。』多諸病苦,眠卧糞穢,外現賢善內懷貪嫉,如受啞法婆羅門等,實非沙門現沙門像,邪見熾盛誹謗正法。如是等人破壞如來所制戒律、正行威儀、說解脫果、離不凈法,及壞甚深秘密之教,各自隨意反說經律,而作是言:『如來皆聽我等食肉。』自生此論言是佛說,互共諍訟,各自稱是沙門釋子。善男子,爾時,復有諸沙門等,貯聚生谷,受取魚肉,手自作食,執持油瓶、寶蓋、革屣,親近國王、大臣、長者,占相星宿,勤修醫道,畜養奴婢、金銀、琉璃、車渠、瑪瑙、玻瓈、真珠、珊瑚、琥珀、璧玉、珂貝、種種果蓏,學諸伎藝,畫師泥作,造書教學,種植根栽,蠱道咒幻,和合諸葯,作倡伎樂,香華治身,樗蒱圍棋,學諸工巧。若有比丘能離如是諸惡事者,當說是人真我弟子。」

爾時,迦葉復白佛言:「世尊,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因他而活,若乞食時得雜肉食,云何得食應清凈法?」

佛言:「迦葉,當以水洗令與肉別,然後乃食。若其食器為肉所污,但使無味,聽用無罪。若見食中多有肉者則不應受,一切現肉悉不應食,食者得罪。我今唱是斷肉之制,若廣說者即不可盡。涅槃時到,是故略說。是則名為能隨問答。

大般涅槃經四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本來是釋迦牟尼佛接引眾生的方便.

方便過後,勤修斷惡.

佛在世的時候他們吃的肉是佛以神力所化,並無命根.

佛預知在末法時候,充斥魔子"自言食肉,得菩提路".

正信弟子當知,佛滅度後,已無"凈肉".

至於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後面還有兩句,

原話忘了,大致意思是,學我者下地獄,謗我者上天堂.


君子之於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


首先,我不認為有什麼「三凈肉」。

學佛一段時間後,我也覺得三凈肉就是對不能吃全素的人的自欺欺人的借口。

不管你有沒有看見它被殺,也沒聽見它臨死的慘叫,甚至也沒指名道姓的說是為你而殺,但是只要你坐在家裡吃著經由屠宰殺的肉,那麼它就是為你而殺!不為什麼,因為你是吃它的人!

有的人常常用佛陀舉例子,說佛陀乞食時,給什麼就得吃什麼。好吧,如果真是這樣,作為出家人是沒有選擇的,不能挑這個那個。而我們是有選擇餘地!本根不一樣。

其實我覺得做不到吃素也沒啥丟人的,但是作為佛弟子,不能殺生是肯定的。至於能吃素和不能吃素,隨緣就好。

我本人目前為止,做不到全素。但是感覺經過一段時間的念經,對肉食的需求沒有以前強烈,並且受不了肉味太濃的東西,比如紅燒肉,我不愛了。

我相信只要自己正確的發心,堅持功課,慢慢的有一天會做到全素的。加油!

隨喜讚歎所有全素的師兄們!


這讓我想起了食腐動物,三凈肉的本意大概與腐肉有點接近。


關於凈肉,有一個關聯的問題,是世尊時代,乃至南傳佛教,出家眾都是"乞食",人家給啥吃啥,特別是守戒律的一些流派,對乞食的家數都有控制,比如只許敲十家門,要著啥吃啥,不許挑揀,挑揀會讓眾生生煩惱,挑揀的過程也是分別心,不利於自己修行,等等。因此,乞食的時候,總不能跟人家提要求,說,我吃素,你不要給我肉吃,等等,這種要求是無禮也無力的。有啥吃啥,所以有肉吃肉,如此而已。

北傳大乘佛法不同,北傳佛法有廟,特別是有廟產,有人種地,有了糧食自己做飯吃。廟產的問題,有人說屬於封建剝削,但有其客觀原因。乞食在南亞東南亞,作為各個流派沙門修行都這樣,很受尊敬。您看泰國現在還有,僧人來乞食,信眾都跪地禮拜。而乞食在中國古代是不受尊敬的,這是文化傳統的不同。中國人崇尚勤勞,乞食是一種懶惰的表現,一方面在道德上就入了下流,另一方面人們看到有勞動能力的人不勞動,乞食,會鄙視。所以,中國僧人與南傳不同,才有了所謂的"農禪",是佛法本地化的表現。類似的,還有,中國緯度靠北,冬天冷,於是僧人有僧袍,有屋子取暖,於是有了各種資產。南傳講究三衣一缽,是對的,但內地要是都追求三衣一缽,就凍餓而死了。

所以,從這些事情可以看出,佛教重實質不重形式,隨時代,文化,地域不斷進步。

阿彌陀佛,頓首。


慈誠羅珠堪布:大乘佛教講的三凈肉,與小乘佛教講的有一些區別。凡是在菜市場中,為了作為食物而死的眾生,都是不凈的肉,修大乘佛教的人不能吃。


我覺得是給人一種修行的方法,比如你先學習的物理原理,在大學裡會被推翻,但是這是一個過程,吃三凈肉不是目的,希望能夠讓你漸漸了解並認同不殺生的好處


我覺得有一個自然的過程,並不倡導戒律約束吃葷,而是自然的過程。隨著佛法的學習和慈悲的修行,自然而然不忍心吃肉,或者吃肉的時候考慮更多的是慈悲而不是感官的愉悅。至於三凈肉的說法個人覺得是對上一種境界的表面體現。是一種規定一種督促吧,個人理解敬請見諒狹隘之處。


其實吃三凈肉的概念類似於「君子遠庖廚」,並不是要守一條清規戒律來彰顯自己的虔誠,而是在修不忍心。儒家講,君子之於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


說的功利一點,這是為了防止動物死後的靈體,怨氣來指向性報復(專業術語叫冤親債主)。類比的,民間有某種習俗,你殺動物時,不要說自己的名字,說別人的。動物就會去報復那個人(動物生時智力不高,死了保留生前的觀念,習氣)。對修行人來說,這種非物質的傷害是很致命的。(因果)


很多答案想太多了。這個要放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去看。

原始佛教的僧團並不從事耕作,而是依靠在家人的供養,主要通過化緣這種形式,《金剛經》中提到「次第乞已」,這裡的「乞已」就是化緣結束的意思。

關鍵在於,化緣的對象應該是隨機的,不允許自己挑揀。佛陀曾經批評一些取巧的比丘,因為他們專門選擇富有的人家,以獲得較好的食物和衣物。既然是隨機的,那麼對方不可能恰好事先準備素食,葷素皆有可能,而所提供的肉食肯定是滿足「三凈肉」的條件的,不存在刻意殺生的問題。


自己能發心吃全素當然是很好的,不過對於有些暫時做不到的人,不想因此就對他關閉了學習佛法的大門,因此而開出這樣一個方便之門。所以這應該是一個過渡的暫時的權宜之計,因為很多人了解到一定深度後就會自然的放棄肉食選擇素食了。阿彌陀佛。佛祖慈悲,不想因為任何原因斷絕眾生的學習佛法的機緣啊。此是苦心一片。

還有就是修行人托缽的,沒有什麼選擇的,就是給什麼吃什麼,所有有三凈肉這樣的規定。到了中國因為風俗不適宜實行托缽形式,自炊自飲自然就是吃素了。(好像也是因為梁武帝的大力提倡素食。)

個人理解是這樣。具體請參照資料:什麼是三凈肉、五凈肉


也不用想複雜了,在食物匱乏的年代,有得吃就不錯了,總不能餓死吧。

佛家首戒殺生,要解脫出輪迴,最好不要沾染殺生的因果。

吃三凈肉,滿足了不沾染殺生因果,又能裹腹,有什麼可指責的呢?


能超越三禪天的人不是本來就壯,就是不挑食。


就拿魚來說,飯店裡好多活魚,你撈出一條摔死,跟讓店員撈出一條摔死,這就程度不同,有人就下不了手但能看別人動手,這就比自己動手的強一點,更強一點的人就不忍當面看了,要店員拿到後廚去殺,再強一點的呢,就吃帶魚了,反正早就已經死了,不是我害死的,再強一點呢,不吃肉了。每個人的程度不一樣,你不能要求所有人都跟你一樣,一下子就不吃肉,在爛泥里滾了這麼久,洗也要慢慢洗不是?慈悲心也要有個逐漸培養逐漸深化的過程,你不能要求習氣重的人一下就不吃肉了,就像佛祖也沒要求你一下子就達到割肉喂鷹投身飼虎的境界。


佛家戒食葷,指的不是肉類,葷是指一類辛辣食物的總稱,三凈肉從佛理上講,是與我無緣的肉,既無緣起也無緣滅,可吃可不吃。


實在斷不了肉食的修行人,佛為之說三凈肉。為什麼是三凈肉,其關鍵是不是為了我而殺的,也就是說不是我直接殺的,以此未來的報應不是一種生死的報應,這種報應較易承受,不打擾未來的修行。


列寧同志教導我們 沿著真理的方向 即使是小小的一步 也就變成了謬誤

當我們沿著不殺生的方向往前推 那人就不能吃任何東西

任何猛禽都應該餓死

不殺生的原因是因為不傷害

不傷害的能力是隨著我們的覺性的提高而提高的


推薦閱讀:

佛寺為什麼總建在山上?
為什麼我佛慈悲那為什麼不能對佛不尊重?
我對《心經》的理解?
佛教徒是如何進行懺悔的?
老人去世能抄般若波羅蜜心經嗎?抄多少份?抄完之後怎麼辦,要燒掉嗎?

TAG:佛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