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用10分鐘,讓你徹底吃透思維導圖!
曾少之前寫過一篇關於思維導圖的文章,今天偶然間翻看到,以現在的知識水平和視角來看,覺得那篇文章寫得不是很好。
於是按捺不住自己想要寫出更好文章的心情,在查閱了很多資料和論文的前提下,就有了今天的這篇文章。
人都是不斷成長的,你可能一下子就變得完美無瑕,只能逐步走向成功。
我很喜歡哈佛大學幸福公開課Tal教授提到的一句話:
逐步累積的成功,好過雄心勃勃的失敗。
今天的文章主要分成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講述思維導圖是什麼;
第二部分主要講述我們為什麼要用思維導圖;
文章的結尾主要講述怎麼樣去繪製一張思維導圖。
好,廢話不多說,以下是正文。
1,思維導圖究竟是什麼?
說起思維導圖,就不得不提英國學者東尼·博贊,在上世紀70年代的時候,博贊認為,人類大腦在思考一個問題的時候,往往會基於一個中心點,然後再從這個中心點出發,思維呈放射狀而展開。
他在研究達爾文的筆記時,發現這些筆記不是一大堆文字組合而成,而是有大量的線條、圖片和其他的注釋。
於是他就一直在琢磨,能不能用各種符號、線條、代碼和圖形的形式,來取代傳統的單純以語言符號為載體的線性思維模式,經過他自己的一番努力,思維導圖就由此而生。
據博贊研究表明,當把思維導圖這種學習方式應用在提高 「學習障礙者」、「閱讀能力喪失」這樣的人群時,這些原本被別人高唱《涼涼》的人,學習成績竟然有了奇蹟般的提高,還有一部分的人,一躍成為了同齡人的佼佼者,可以說是鹹魚大翻身。
正是有了這樣的實戰成績,博贊因而乘勝追擊,接連寫了幾本關於思維導圖的書籍,隨著書籍的流傳,這種學習方法,逐漸被人認知和接受。
如今被我們廣泛應用的思維導圖,有以下四個基本的特徵:
- 注意力的焦點,很清晰的位於圖形的中間;
- 主題四周,被可多可少的分支所包圍;
- 這些分支大部分由寫在線條上的關鍵詞所構成,不太重要的,可以直接用圖形,符號加以顯示;
- 各個分支彼此之間形成一個連接的節點結構。
既然我們了解了思維導圖的來龍去脈,那它的理論基礎究竟是什麼?作為一種知識可視化的工具和載體,它又是通過什麼樣的形式,發揮出它的作用的?
2,我們為什麼要學思維導圖?
1)思維導圖是知識可視化的重要體現形式。
傳統的學習理論,學生主要依靠單方面的文字元號的形式,也就是說,學生長時間以單通道來進行學習。
但在1986年,Paivio 提出了雙重編碼理論,該理論認為,在學習的過程中,如果同時用視覺的形式和語言的形式來對知識進行呈現,更能增強知識的記憶和識別。
知識如果以圖形和邏輯聯繫的順序呈現出來,我們更能明白它們彼此之間的關係,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常常說「一圖勝千言」的原因。
2)思維導圖有利於促進記憶的完整。
格式塔心理學認為,人類對於不完整的事情,天生有種衝動想要去把它給完整化。
很多人在看到下面的圖片時,一般會在不知不覺的情況下,將它給補充成為完整的一個英文單詞:HEART(心思)。
所以,當你對把一本書或者一個知識網路,用思維導圖的形式來進行呈現時,那你下一次看到它的時候,就會有一種想要去把各個知識點給補充完整的衝動,正是這樣的一種衝動,保證了你記憶的完整性和統一性。
我的好友葉修在知乎上,用毛主席的《沁園春·長沙》做了一個非常簡單易懂的例子:
你看,這首詩歌如果用思維導圖的方法來進行學習,我們更能對其進行理解和記憶,即使你現在把時間和地點給遮擋住了,基於格式塔心理學的原理,你也會有強烈的衝動,想要去把它給補充完整。
這就是思維導圖的力量。
3)思維導圖可以幫助你建立起知識圖式。
圖式是什麼?圖式就是有組織的知識經驗結構。
每個人大腦中儲存的圖式是不同的,即使是對於同一件事情,每個人的圖式也大不相同。
舉個例子,你大腦中儲存的關於按摩的圖式,可能只是很簡單的什麼按按頭,錘錘肩,再揉揉眼睛等等。但在專業的按摩技師眼裡,你的這些圖式,可能連門都沒有進,她們大腦中儲存的按摩圖式,比你多得多,也比你更加容易提取出來。
同樣的,很多人對哈士奇和狼傻傻分不清楚,看到哈士奇就會大驚失色,覺得自己遇到了土狼,其實如果他們的大腦中,儲存足夠關於狗的圖式,那就完全不會有這樣的顧慮,因為遠遠一看,就知道前方有一隻傻傻的哈士奇。
圖式理論是由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提出來的,他指出,我們在認識一件事物的時候,通過「同化」和「順應」這兩個過程和周圍的環境發生相互作用。
「同化」指的是個體將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進自己已有的認識圖式之中,就像按摩技師在學習更多的按摩技巧的時候,自身關於按摩的圖式,就會不斷增加一樣;
「順應」指的是個體的認知圖式因外部刺激的影響而發生改變的過程,例如你去學習按摩,那之前你的那些三腳貓的錯誤按摩手法,就會被逐步被更正過來。
在學習的過程中,通過思維導圖的形式,可以慢慢讓你建立起一個事物,或者一個知識點的完整圖式。
例如你在做《學習之道》的思維導圖時,原本彼此之間沒有聯繫的知識節點,被你用思維導圖組合起來,經過多次的複習、提取和應用之後,今後當你再次看到這本書的時候,你會發現自己的大腦中,已經有了一整個的認識圖式,這些知識節點,不再是孤立的了。
不然,別人問你這本書都講了些什麼,你很有可能會支支吾吾說不出來,因為在你的大腦中,根本就沒有儲存這本書完整的圖式,你只能不斷地去回憶,回憶,再回憶,結果再怎麼努力,也是白搭。
一旦我們把一件事物的圖式給建立起來之後,它就可以實現加工的自動化,所謂的自動化,就是無需我們再去刻意回憶,它也會自動的出現在我們的短期記憶之中,供我們使用。
這也是為什麼那些對狗有完整圖式的人,一看到哈士奇,就知道是哈士奇,而不會靜靜坐下來,拚命去想眼前的這隻東東,究竟是哈士奇還是土狼……
既然我們知道了思維導圖的重要作用,那究竟應該怎麼樣才能做出一張屬於自己的思維導圖?
3,思維導圖的製作
1)製作工具
現在市面上有很多製作思維導圖的工具,像什麼Xmind、MindManager 、iMindMap、FreeMind和百度腦圖等等,大家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逐一去嘗試一下,看看自己喜歡哪個軟體或者網站。
但建議你一旦確定了,就好好安心下來,不要變成一個只會研究工具,而不去實踐的人,偏離我們的初衷。
曾少現在用的是Xmind,基本的需求,這款軟體的免費版本都能滿足,如果你是土豪的話,可以開一個VIP用用,哈哈哈。
2)製作流程
第一,大致瀏覽一下這本書在講些什麼,瀏覽的順序可以是目錄、標題、索引等等,先對這本書有初步的了解;
第二,這一步主要是要對重要的章節進行閱讀,看看這本書的論點和論據究竟是什麼;
第三,在思維導圖的中間,寫上最為關鍵詞語,再從這個詞語出發,將其他的知識節點,由這個關鍵詞語發散出去;
第四,全部繪製完成之後,再做進一步的查漏補缺,看看自己是不是有遺漏一些不該漏掉的。
其實完整的一個步驟,可以總結為以下的幾個方面:
瀏覽書籍—>確定主題—>繪製發散—>查漏補缺
剛開始都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非常難的。
就拿我之前在做《學習之道》這本書的思維導圖時,其實也是很懵逼的,因為這本書雖然是一本好書,但作者在寫作的過程中,真的是天馬行空,想寫什麼就寫什麼,沒有按照第一點,第二點,第三點這樣的套路來進行,所以做起來十分之痛苦。
在對這本書有大致的認識之後,我才慢慢抓住了各個部分的重要知識節點,這本書的電子版有600多頁,但其實就講了6個知識點,將這6個知識點進行體系化的結果,就是下圖這樣子:
3)定期進行複習和實踐
我們為什麼要對所學的知識進行定期的回顧和複習?想想我之前講到的艾賓浩斯保持曲線,你應該就會明白了。
但複習和回顧,不是為了讓我們記住所學的知識,畢竟在這個知識泛濫,大部分知識都能通過搜索進行查看的時代里,記憶力好,並不一定就意味著你有多牛逼。
我們之所以要對思維導圖進行定期的複習和實踐,是為了建立起屬於自己的認識圖式。
當你第一次把《學習之道》的思維導圖給完整時,雖然你對其有進行足夠的加工,但其實關於如何高效學習的圖式,你並沒有真正建立起來,只有在不斷的複習和實踐之中,才能慢慢鞏固起這個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認識圖式。
等到你真正在實踐的學習或者生活中,無需刻意去回憶,就能將《學習之道》的知識理論給應用起來的時候,那就說明,關於高效學習的認識圖式,已經牢牢根植在你的長期記憶之中了。
通過刻意練習,達到知識的自動化運用,這就是我們不斷努力的終極目標,你們說是吧?
希望對你們有用!
本文首發於公眾號「曾少賢」,現在關注,回復「書單」,就能獲得20本心理學和認知思維書籍PDF版本的下載鏈接。
後台回復「思考」,不帶引號,就可以獲得提升思維方式的好書——《思考,快與慢》的讀書精華筆記。
後台回復「成長」,不帶引號,就可以獲得曾少為你精心準備的電子書——《大學生成長通關指南》,我在那裡等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