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心主義下的世界
世界應該是什麼樣子的,就像是你現在看到的樣子,他是真實的,他是存在的,他是不以主觀意識而改變的客觀現實。他就是這麼一回事。
但是在你的認知中卻可以感知到他的存在,給他一個物品的定義,雖然這是別人根據他觀察到的現象進行總結的,但是這個不就是你給他的一個定義嗎。
我們擁有了意識,進而了解了這個世界,但是我們苦苦追尋存在的意義,或許在動物中不會去探尋這個問題,因為他們連最基本的溫飽都無法滿足就無法有充足的時間去思考這類的問題,但是現在物質滿足了,我們開始思考我們存在的意義,因為人們或多或少都有做夢的經歷,夢中的世界,跟現實的世界是多麼的相像呀,如果不注意分辨,我們還以為還在夢中的世界遊盪,夢中的世界是虛幻的,是不存在的,在夢醒的那刻就會破裂,我們就會從夢中醒來。
無數次的夢境,睡眠,代表了我們度過了無數次的生死,每一次的生死我們是那麼的淡定,而沒有恐懼,就像一開始就知道了結局,我們終將離開這個世界,只是以我們不了解的方式,死亡未必是總結,就像人們一直無法了解死亡後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的,我們應當抱著跟做夢一樣的情緒去幻想死後的世界應該是滿足了我們所有的慾望的存在,那邊沒有善惡,只有自己塑造的世界。
認識世界又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世界是不存在的,世界是依附在我們的認知上面,我們遊玩著這個新奇的世界,探尋其中的秘密,這樣不就是去追尋我們所要的快樂嗎?
樹立一個目標然後去完成,最終實現自己的願望,也就是這樣的世界規則而已。
推薦閱讀:
※[Crash Course ]哲學筆記(37/46集)
※Barry Allen, Vanishing Into Things, 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15; 304 pp. $45.
※【思辯的歷史】恩培多克勒
※【原著選讀】赫拉克利特
※2017復旦哲學大會:世界因您不同(9/17 復旦大學)
TAG:哲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