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親媽媽為5塊錢狂扇兒子:貧窮正成為洗不掉的原罪

快過年了,很多人正奔波在回家的路上。

孩子弄丟5元地鐵票母親動手打罵:我工資才900一個月

但今年對於視頻中的單親媽媽而言,尤其艱辛,她不僅僅要撫養自己的兒子,而且因為缺乏必要的工作技能,導致她一年到頭只能到處去打散工,每個月只掙不到900多塊錢,你沒有看錯,今年是2018年,依舊有人用這筆錢來支撐起整個家庭。

可能是自己的手頭上真沒錢,單親媽媽和兒子不得不乘坐地鐵去親戚家裡借錢。

過年,親戚,借錢,這三個詞語聯繫在一起,給單親媽媽心理投下了重重的陰影。

而兒子一不小心把5塊錢的地鐵票弄丟了,就是這件小事,成為壓垮單親媽媽最後的一棵稻草,她氣急敗壞,當著很多人的面,把自己的兒子打罵了一頓。

沒錢的陰影,即刻從母親的心理,投射到兒子深深的記憶之中,而這個記憶,可能會跟隨他一輩子。

1,5塊錢而已,至於嗎?

很多人可能會納悶,就像視頻中匆匆忙忙的路人一樣,不就是5塊錢嗎?至於為了這點小錢把自己的兒子又打又罵,讓他當眾出這麼大的丑?

在大多數人眼裡,5塊錢,甚至50塊錢,100塊錢是一個很模糊的概念,人們需要有一個參照物才能感受到它們的價值。

5塊錢在一個月收入1萬的人眼裡,真的不算什麼,但這點小錢在一個月收入不到900元的單親媽媽眼裡,卻是一筆巨款。

參照物的不同,導致了窮人更有可能成為經濟學中定義的「理性人」。

所謂的「理性人」假設,指的是我們在做任何決策的時候,會窮盡各種選項,然後在各個選項中挑選出自己最滿意,最合適的一個。

可實際上,「理性人」假設卻很少有人可以做到,因為我們常常受到參照物的影響。

打個比方,你去逛商場,打算購買一件年貨,這件年貨的價格是100元,當你準備付款的時候,我嗖的一聲出現在你的眼前,然後跟你說,這件年貨別的地方只賣50塊錢,但這個地方需要繞路30分鐘才能達到,你會願意繞路嗎?

大部分情況下你會很高興,接著就屁顛顛踩著摩拜前往那個地方。

但如果你打算買的是一部iPhone X,這部水果機的價格是9688元,當你準備付款的時候,我又嗖的一聲出現在你眼前,然後跟你說,這水果機在別的地方只賣9638元,但這個地方需要繞路30分鐘才能達到,你會願意繞路嗎?

你可能會罵我是個傻逼,滾滾滾,別妨礙老子買手機。

為什麼同樣都是省下50塊錢,前者你會願意繞路,而後者反而會罵娘呢?

因為我們在做購買決策的時候,會受到比例效應的影響,50塊錢對於總額是100元的商品來說,比例是50%,而50塊錢對於9688元的商品來說,比例只剩下可憐的0.5%。

但行為心理學Mullainathan和Shafir卻在實驗中發現,比例效應在窮人身上往往會失效,也就是說,他們在做購買決策的時候,不會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只會遵守自己內心已經建立的價值尺度。

所以,無論這50塊錢無論是在100塊錢省下來的,還是從9688元中省下來的,對於他們來說,都同樣重要。

5塊錢對於你來說,或許是可有可無的存在,因為一旦你的月收入達到一定水平,這點小錢在你收入中占的分額,就會越來越小。

而這5塊錢對於一個月收入只有900多元的單親媽媽來說,你可以去算算佔了多少比例。

為什麼我們的父母會經常責罵我們花錢大手大腳?這個問題留給你們去思考。

2,貧窮,讓感情變得不值錢

國產電視劇最為溫情的,就是爸媽圍著寶貝女兒到處轉,老媽會給女兒做富有營養的早餐,無論女兒的成績多差,老爸依舊會很愛自己的女兒,會和她分析哪裡做錯了,哪裡下一次需要多加留意,晚上睡前還會給她講一個勵志滿滿的故事。

因為爸媽有著穩定的收入和職業,他們不但可以做到經濟獨立,更為重要的時候,他們還能做到人格上的獨立。

所謂人格上的獨立,指的是父母一旦自己實現了自己的價值,想要的東西,都已經得到了,那他們就不會把自己的安全感,建立在自己的子女身上。

在這種家庭條件中成長的孩子,一般不會有太多的愧疚感,不會因為沒有實現爸媽的要求,而對自己倍加自責,他可以挑選自己喜歡的路子來走。

可貧窮家裡出生的孩子,因為家裡實在是太窮了,窮到一出生就需要知道身上擔負的責任,父母把後半生所有的榮耀和光榮,全部壓在你的身上。

父母省吃儉用,嘔心瀝血花在你的身上的一分一毛,他們都知根知底,當你沒有按照他們的意思或者規劃好的路徑來走時,他們就會開始打苦情牌,逼你就範。

貧窮的父母,更有可能雙雙成為巨嬰,他們把你生下來,就是要讓你一輩子擔負愧疚感,他們會在萌生個人意志的時候,及時出現,把他們過往吃過的所有哭,扛下的所有罪,毫無保留地跟你說。

我相信那個男孩,一定不是故意把5塊錢弄丟的,他可能只是貪玩,玩著玩著就把它弄丟了,或者是放在口袋裡,褲子太破,地鐵票從褲兜中丟失也是有可能的。

一時失誤,母親便當眾羞惡,這段回憶,或許會讓他產生這樣的想法:原來親情就值這5塊錢。

每個人都是不斷在錯誤之中成長起來的,但每個人的試錯成本,又相差懸殊。

王思聰花個幾十萬得到一個教訓不心疼,而小男孩,僅僅5塊錢,就讓他嘗到厭惡的代價。

3,貧窮,正在成為洗不掉的原罪

美國專欄作家芭芭拉·艾倫瑞克曾經心血來潮,想體驗體驗窮人的生活是怎麼樣的,於是她每到一處,就隱瞞自己身份,斷絕和過去朋友來往,全靠1000美元的積蓄開始生活。

她去到的地區,一個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能夠拿到的時薪是6到7美元,一天8小時算下來,也就只有區區50美元,按照單休來算,一個月辛辛苦苦,也只能掙1300美金。

但芭芭拉很快發現,這1300美金,根本就不夠花。

如果你想要住在離公司比較近的地方,房租就會蹭蹭蹭往上升,房租有時候會達到600多美金一個月,為了節省開支,她不得不把房子租在離公司很遠的地方,這樣一來,每天的通勤時間就隨之增加。

富人花錢買時間,而窮人往往只能花時間換錢。

可無論自己再怎麼努力把工作給做好,芭芭拉還是依舊陷入到貧窮的惡性循環之中。

因為每天都得花大量的時間在通勤之上,留給自己去學習和提升的時間就越來越少;時間越來越少,工作技能又沒有提高,生活成本卻不斷攀升;為了彌補生活開支,她不得不去兼更多的職,兼越多的職,留給自己的時間就越少……

芭芭拉在不同的6個地方,都重複著如此的惡性循環,最後才不得不承認:

窮人不是不努力,而是他們單單在泥潭中掙扎,就已經花光了所有的力氣。

英國學者德波頓在一個TED演講中提到,我們對於人之所以會貧窮,其實經歷過觀念上的轉變。

阿蘭·德波頓:溫和的成功哲學

在早期的英國,當人們看到身邊的流浪漢,也就是窮人的時候,會哀嘆流浪漢糟糕的運氣;但隨著人主動性的不斷提高,人們越來越認為個人的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中,於是現在人們再次看到窮人的時候,會認為他們是不學無術,好吃懶做的廢物。

貧窮正在成為一種原罪,即使你現在很努力,很努力,但給人的感覺,依舊是碌碌無為,依舊是遊手好閒之人。

所以,下次當你想站在道德的高地上指責窮人為什麼不努力,一定要好好想想這句話:

每當你想要批評別人時,你要記住,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並不是個個都有過你擁有的那些優越條件。

本文首發於公眾號「曾少賢」,現在關注,後台回復「思考」,不帶引號,就可以獲得提升思維方式的好書——《思考,快與慢》的讀書精華筆記;

回復「書單」,就能獲得20本心理學和認知思維書籍PDF版本的下載鏈接,

後台回復「成長」,不帶引號,就可以獲得曾少為你精心準備的電子書——《大學生成長通關指南》,我在那裡等你!


推薦閱讀:

澳洲熱成了一個大蒸包,小動物們抱著人類的大腿要水喝…
魚菜共生系統如何運轉?
食人
你見過最搞笑的穿幫鏡頭有哪些?
作為一個會彈吉他的女生是什麼體驗?

TAG:貧窮 | 生活 | 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