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分析|筆記整理(6)——富比尼定理

大家好!

這一節我們會開始介紹有關富比尼定理的內容,這也是積分理論中的最後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

提供之前的筆記:

  • 實分析|筆記整理(1)——概念引入,外測度
  • 實分析|筆記整理(2)——勒貝格測度及相關舉例
  • 實分析|筆記整理(3)——可測函數
  • 實分析|筆記整理(4)——勒貝格積分(1)
  • 實分析|筆記整理(5)——勒貝格積分(2),L^1空間

我們開始今天的內容。

目錄

pass

富比尼定理(Fubinis Theorem)的證明

如果說這個定理的作用,大概可以與數分三中我們學過的重積分做對比。在介紹它之前,我們需要提前說一些定義和相關的概念。

Preliminary:

我們可以把實數集寫為 mathbb{R}^d=mathbb{R}^{d_1} 	imes mathbb{R}^{d_2};d_1,d_2 ge 1;d_1+d_2=d 的形式,此時在 mathbb{R}^d 的點的形式為 (x,y);x in mathbb{R}^{d_1},y in mathbb{R}^{d_2}

這個時候就有一個新的相關的定義如下。

Definition:slice

定義一個在 mathbb{R}^{d_1} 	imes mathbb{R}^{d_2} 上的函數 f 固定 y 的切割為 f^y(x)=f(x,y) ,固定 x 的切割為 f_x(y)=f(x,y)

這個概念其實就是我們學重積分的時候所說的「固定變數」的一種思想的體現。第一個固定 y 的切割意思就是固定變數 y ,以 x 為自變數的意思。

如果給定一個集合 E subset mathbb{R}^{d_1} 	imes mathbb{R}^{d_2} ,那麼我們如下定義它的切割。

E^y={x in mathbb{R}^{d_1}: (x,y) in E},E_x={x in mathbb{R}^{d_2}: (x,y) in E}

但是要注意的是,這裡它其實不能算是一個集合(雖然採用了集合的表示),它其實是一個函數。根據 x,y 而變化。如果 x,y 變了,那麼集合就會變。

書上這張圖展示了在固定某一對 x,y 後的兩個切割的表示。

我們直接來看定理的內容。

Theorem:

f(x,y)mathbb{R}^{d_1} 	imes mathbb{R}^{d_2} 上可積,那麼對於幾乎每一個 y in mathbb{R}^{d_2} ,有

(1) f^ymathbb{R}^{d_1} 上可積。

(2)諸如 int_{mathbb{R}^{d_1}} f^y(x)dx 的函數在 mathbb{R}^{d_2} 上可積。

(3) int_{mathbb{R}^{d_2}}left(int_{mathbb{R}^{d_1}}f(x,y)dx
ight)dy=int_{mathbb{R}^d}f=int_{mathbb{R}^{d_1}}left(int_{mathbb{R}^{d_2}}f(x,y)dy
ight)dx

提一下,最後一個條件考慮 x,y 的對稱性,就可以得到這個對稱的結果。

這個定理的證明是非常有技巧性的,需要分六步,我們證明的方法是考慮證明所有滿足這三個條件的所有函數集合 mathcal{F} 包含集合 L^1(mathbb{R}^d) 。也就說明了定理是成立的。

我們一步步來看。

Step 1

集合 mathcal{F} 中的有限的函數的線性組合仍然屬於 mathcal{F}

請注意,集合 mathcal{F} 中的元素都是滿足上面我們要證明的三個定理的條件的。換句話說,假設有一系列函數 {f_k}_{k=1}^{N} subset mathcal{F} ,那麼對於每一個函數 f_k ,根據上面的第一個條件可以知道,我去掉一個集合 A_k subset mathbb{R}^{d_2},m(A_k)=0 ,只需要 y 
ot in A_k ,就有 f^y_kmathbb{R}^{d_1} 上可積。

進而,如果 A=igcup_{k=1}^{N}A_k ,可以知道 m(A)=0 ,而在 A 的補集上,所有有限的函數的線性組合均可測且可積。那麼它就滿足了第一個條件。

別忘了,積分還滿足第二和第三個條件,而後面兩個條件都是可以通過積分的線性性得到的,所以如果是線性組合出現的函數,依然滿足這兩個條件。於是根據我們所取的一系列函數的任意性,即可得到結論。

Step 2

{f_k} 是一系列的 mathcal{F} 上的可測函數,且 f_k 
earrow ff_k searrow f 。且 f 可積,那麼 f in mathcal{F}

為了方便證明,先做兩步預處理。首先是因為我們可以用 -f_k 代替 f_k ,所以只需要考慮遞增序列的情況。而我們還可以把 f_kf_k-f_1 的情況替代,所以可以認為每一個 f 的函數都是非負的。有了非負和遞增這些條件,根據單調收斂定理(上一節的推論),可以得到 lim_{k 	o infty} int_{mathbb{R}^d}f_k(x,y)dxdy=int_{mathbb{R}^d}f(x,y)dxdy

和上面的第一步做法相同,我們對於每一個 f_k 挖去 A_k ,然後令 A=igcup_{k=1}^{infty}A_k ,那麼 m(A)=0 ,並且在每一個 A 的補集上, f_k^ymathbb{R}^{d_1} 上可積。這就滿足了第一個條件。

接著往下走,就有 g_k(y) 	o g(y),k 	o infty ,其中 g_k(y)=int_{mathbb{R}^{d_1}}f_k^y(x)dx,g(y)=int_{mathbb{R}^{d_1}}f^y(x)dx (單調收斂定理)。而根據上面的第二個條件又可以得到 g_k(y) 都是可積的,於是第三次使用單調收斂定理,可以得到 int_{mathbb{R}^{d_2}}g_k(y)dy 	o int_{mathbb{R}^{d_2}}g(y)dy,k 	o infty

現在我們已經把所有的極限的相關結論得到了,還差什麼?回想一下是不是還有第二,三個條件需要check?我們先看第三個,根據第三個條件,我們可以得到 int_{mathbb{R}^{d_2}}g_k(y)dy=int_{mathbb{R}^d}f_k(x,y)dxdy ,而根據兩個極限,分別應用於式子的左右兩邊,又可以得到 int_{mathbb{R}^{d_2}}g(y)dy=int_{mathbb{R}^d}f(x,y)dxdy 。這就滿足了第三個條件。

現在因為根據條件, f 是可積的。根據上面的等式,就說明了 g 可積,就滿足了第二個條件。綜上就可以得到我們的結論。

前兩步分別說明了集合 mathcal{F} 對線性性和取極限運算都是保持封閉的。下面我們考慮的證明思路是:根據可積函數可以由簡單函數得到,而簡單函數可以由特徵函數的線性組合得到,所以考慮對特徵函數進行一些操作。

Step 3

任意的滿足是 G_delta 的測度有限的集合 E 的特徵函數均在 mathcal{F} 內。

(我相信你還記得什麼是 G_delta ,如果記不得了,記得去看下第三節的開頭)

我們對這一個結論先從簡單的情況討論入手,然後進行擴展。

第一步,設 E 是一個在 mathbb{R}^d 上有界的開正方體,那麼 E=Q_1 	imes Q_2 ,並且 Q_1,Q_2 分別是在 mathbb{R}^{d_1},mathbb{R}^{d_2} 內的開正方體。那麼此時,就有 g(y)=int_{mathbb{R}^{d_1}}chi_E(x,y)dx =egin{cases}|Q_1| & y in Q_2 \ 0 & otherwiseend{cases} 。這說明 chi_E 是可測,可積的。

另一方面,根據上面這個結論,又可以得到 g=|Q_1|chi_{Q_2} 。因為 int_{mathbb{R}^{d_2}}g(y)dy=|Q_1||Q_2| ,所以 g 也是可測,可積的。這就說明了 chi_E in mathcal{F}

第二步,我們假設 E 是某一個閉正方體的邊界,那麼無論是討論這個邊界本身,還是討論它固定 x,y 得到的切割,都可以得到測度為 0 的結論。也就是說, int_{mathbb{R}^d}chi_E(x,y)dxdy=0g(y)=int_{mathbb{R}^{d_1}}chi_E(x,y)dx=0 quad mathrm{a.e.} quad yint_{mathbb{R}^{d_2}}g(y)dy=0 ,這就證明了 chi_E in mathcal{F}

第三步,考慮 E 為有限的幾乎不相交的閉集的並,那麼只要假設 	ilde{Q_k}Q_k 的內部, A_k 分別為 Q_k 的邊界的子集,就可以得到 chi_Echi_{	ilde{Q_k}},chi_{A_k} 的線性組合。所以根據第一步就可以明白 chi_E in mathcal{F}

第四步,假設 E 是一個測度有限的開集,那麼只需要注意到,任意一個開集都可以寫成是可數個幾乎不相交的閉正方體的並(這是第一節開始的內容),也即 E=igcup_{j=1}^{infty}Q_j 。所以,如果令 f_k=sum_{j=1}^{k}chi_{Q_j} ,那麼這個時候, f_k 
earrow f,f=chi_Ef_k 均是 mathcal{F} 中的元素,並且由於 m(E)< infty 可知 f 可積。根據Step 2,即可得到 f in mathcal{F}

最後,就可以證明我們所需要的結論了。因為 E 是一個 G_delta 集,所以 E=igcap_{k=1}^{infty}	ilde{O}_k 。而因為 E 的測度有限,所以存在一個開集 O_0 ,滿足 E subset O_0 。並且,如果設 O_k=O_0 cap igcap_{j=1}^{k}	ilde{O}_j 。那麼 O_1 supset O_2 supset ... ,並且 E=igcap_{k=1}^{infty}O_k ,剩下的事情,只需要用Step 2即可。特徵函數弄一下就好,我就不寫了。

Step 4

如果 E 測度為 0 ,那麼 chi_E in mathcal{F}

首先,因為 E 可測,所以我可以找一個集合 G 它是 chi_E=chi_G-chi_{G-E} 一個G-集,並且 m(G) =0 (這是第三節剛開始的定理決定的)。而根據Step 3可以知道 chi_G in mathcal {F} 。所以有 int_{mathbb{R}^{d_2}}left(int_{mathbb{R}^{d_1}}chi_G(x,y)dx
ight)dy=int_{mathbb{R}^{d}}chi_G=0 。這說明 int_{mathbb{R}^{d_1}}chi_G(x,y)dx=0 quad mathrm{for} ~mathrm{a.e.} quad y 。所以就有 G^y 的測度為 0 對於幾乎處處的 y 成立。結合 E^y subset G^y 可得到 E^y 測度為 0 (幾乎處處), int_{mathbb{R}^{d_1}}chi_E(x,y)dx=0 quad mathrm{for} ~mathrm{a.e.} quad y ,即 f^y=chi_E(x,y) 可積,即滿足了第一個條件。

進一步,可以得到 int_{mathbb{R}^{d_2}}left(int_{mathbb{R}^{d_1}}chi_E(x,y)dx
ight)dy=int_{mathbb{R}^{d}}chi_E=0 ,這就滿足了第三個條件,也說明了第二個條件成立,所以結論成立。

Step 5

E 為測度有限的 mathbb{R}^d 的子集,那麼 chi_E in F

只需要注意到我們可以找到一個G集 G ,滿足 E subset G ,m(G-E)=0 ,結合Step 1,3,4和 chi_E=chi_G-chi_{G-E} 可以得到 chi_E in F

Step 6

如果 f 可積,那麼 f in mathcal{F}

首先因為 f=f^+-f^- ,所以可以假設它們都是非負的。其次,根據可測函數(第三節)的性質可以得到,對於每一個函數 f 都存在一系列簡單函數 {varphi_k} 使得 varphi_k 	o f,k 	o infty 。根據簡單函數的構造就可以得到 varphi_k in mathcal{F} ,根據Step 2即可得到結論。

綜上,即可結束我們對富比尼定理的證明。

定理應用

我們用一系列定理和性質來說明這個定理的相關應用。

Theorem:

f(x,y)mathbb{R}^{d_1}	imes mathbb{R}^{d_2} 上的非負可測函數,那麼對於幾乎處處 y in mathbb{R}^{d_2} ,有

(1) f^ymathbb{R}^{d_1} 上可測

(2) int_{mathbb{R}^{d_1}}f^y(x)dxmathbb{R}^{d_2} 上可測

(3) int_{mathbb{R}^{d_2}}left(int_{mathbb{R}^{d_1}}f(x,y)dx
ight)dy=int_{mathbb{R}^d}f 在拓展意義下(允許取到 infty )依然成立。

為什麼要說這個定理?事實上,富比尼定理的條件本身是有點苛刻的,它要求函數是「可積」的。而如果有了這個定理,其實就已經把可積這件事放寬到了「可測」。

先證明這個定理。考慮這樣的一個構造: f_k(x,y)=egin{cases}f(x,y) & if|(x,y)|<k ~ and ~f(x,y) < k \ 0 & otherwiseend{cases}|(x,y)| 什麼意思?去看第一節的開始的部分。函數本身是一個截斷函數,之前也經常出現這樣的構造)。那麼顯然每一個函數 f_k 都是可積的,並且根據富比尼定理的第一個條件可知,存在一個測度為 0 的集合 E_k subset mathbb{R}^{d_2} ,使得 f^y_k(x) 對於任意的 y in E_k^c 均可測(可積都得到了,當然就可測了),就證明了第一個條件。

老辦法,設 E=igcup_{k}E_k ,那麼就有 m(E)=0 ,且對任意的 y in E ^ckf^y(x) 可測。

之後,又因為 f_k^y 
earrow f^y ,所以根據單調收斂定理,有 int_{mathbb{R}^{d_1}}f_k(x,y)dx 
earrow int_{mathbb{R}^{d_1}}f(x,y)dx,k 	o infty

回到富比尼定理,由於 f_k(x,y) 都是可積的,所以根據第二個條件可以得到 int_{mathbb{R}^{d_1}}f_k(x,y)dx 可測,當然了,可測函數取極限還是可測函數,所以 int_{mathbb{R}^{d_1}}f(x,y)dx 也可測(當然要求 y in E ^c ),就證明了第二個條件。

好的,結合 int_{mathbb{R}^{d_1}}f_k(x,y)dx 
earrow int_{mathbb{R}^{d_1}}f(x,y)dx,k 	o infty 和上面兩個可測的結論,再次使用單調收斂定理,可以得到  int_{mathbb{R}^{d_2}}left(int_{mathbb{R}^{d_1}}f_k(x,y)dx
ight)dy 
earrow int_{mathbb{R}^{d_2}}left(int_{mathbb{R}^{d_1}}f(x,y)dx
ight)dy,k 	o infty

再回到富比尼定理的第三個條件,又可以得到 int_{mathbb{R}^{d_2}}left(int_{mathbb{R}^{d_1}}f_k(x,y)dx
ight)dy=int_{mathbb{R}^d}f_k ,而又根據單調收斂定理,有 int_{mathbb{R}^d}f_k 	o int_{mathbb{R}^d}f 。所以這就證明了定理的第三部分。

這個證明本身是比較複雜的,不過它的思想也很有趣。把原函數的條件放到了可測,而自己構造了一系列的可積的函數,這樣就可以運用富比尼定理這個成熟的版本去反推這個結果。

運用這個結果可以得到的一個直接的推論是

Corollary:

Emathbb{R}^{d_1}	imes mathbb{R}^{d_2} 上的可測集,那麼對於幾乎處處 y in mathbb{R}^{d_2} ,有 E^y={x in mathbb{R}^{d_1}:(x,y) in E} 是一個 mathbb{R}^{d_1} 上的可測集,並且 m(E^y) 也是一個 y 的可測函數,並且 m(E)=int_{mathbb{R}^{d_2}}m(E^y)dy

fchi_E 替換放到上一個定理即可。

好的,我們停一下,思考一下。我們現在有了一個結論就是:如果 Emathbb{R}^{d_1}	imes mathbb{R}^{d_2} 上可測,那麼 E^ymathbb{R}^{d_1} 中就幾乎處處可測。但是反過來呢?

考慮下面這個例子: [0,1] 	imes mathcal{N} subset mathbb{R} 	imes mathbb{R} ,其中 mathcal{N} 是一個不可測集,那麼顯然對於 E^y 來說,它處處可測(因為要不是 [0,1] ,要不就是 emptyset )。但是如果這個集合是可測的,那麼根據富比尼定理和對稱性,我可以得到 E_x 也是可測的,這就矛盾了,因為 E_x= mathcal {N} 對於處處 x 成立。

接下來我們用富比尼定理,討論一些有關測度論的東西。

在介紹下面這個性質之前,先介紹一個引理,雖然你可能不知道它是幹嘛的。

Lemma:

E_1subset mathbb{R}^{d_1} ,E_2 subset mathbb{R}^{d_2} ,那麼 m_*(E_1 	imes E_2) le m_*(E_1)m_*(E_2)

又回到測度論裡面的範疇了,我希望你還沒有忘記外測度那些東西。

首先根據測度論里常見的構造,我們可以找到一系列的閉正方體 {Q_k}_{k=1}^{infty}{Q_l }_{l=1}^{infty} ,滿足 E_1 subset igcup_{k=1}^{infty}Q_k,E_2 subset igcup_{l=1}^{infty}Q_l ,並且 sum_{k=1}^{infty}|Q_k| le m_*(E_1)+epsilon,sum_{l=1}^{infty}|Q_l| le m_*(E_2)+epsilon 。因為 E_1 	imes E_2 subset igcup_{k,l=1}^{infty}Q_k 	imes Q_l ,所以容易得到 m_*(E_1 	imes E_2) le left(sum_{k=1}^{infty}|Q_k|
ight)left(sum_{l=1}^{infty}|Q_l|
ight) le m_*(E_1)m_*(E_2)+O(epsilon) 。這就已經證明了結論。

顯然,如果在維度拆分後,某一個集合的測度為 0 ,那麼顯然就有 m_*(E_1 	imes E_2) =0

現在我們再來說下面這個性質。

Proposition:

E=E_1 	imes E_2mathbb{R}^d 上的可測集,且 m_*(E_2)>0 ,那麼 E_1 可測。

首先要注意的結果是對於幾乎處處的 y in mathbb{R}^{d_2} ,函數 (chi_{E_1 	imes E_2})^y(x)=chi_{E_1}(x)chi_{E_2}(y) 是可測的(這是因為特徵函數可測,所以做切割之後,根據上面的性質自然可測)。現在我們只需要找到一個 y ,滿足 y in E_2 ,且上述的切割函數關於 x 可測即可。因為這個時候, (chi_{E_1 	imes E_2})^y(x)=chi_{E_1}(x) ,所以只要證明,那麼多滿足 E^y 可測的點 y 中,確實有一個在 E_2 內即可。

如果我們設這所有的滿足可測的點 y 的集合為 F ,那麼 m(F^c)=0 (我相信你明白為什麼)。結合 E_2=(E_2 cap F) cup (E_2 cap F^c) ,可以得到 m_*(E_2 cap F)=m_*(E_2 cap F)+m_*(E_2 cap F^c) ge m_*(E_2) >0 ,就可以得到結論 m_*(E_2 cap F) >0 ,就說明了結論成立。

所以引理是用來幹啥的?想一想這個命題的逆命題,是不是可以通過引理證出來?

當然了,那個引理也可以和下面要說的性質再對比一下。

Proposition:

E_1,E_2 分別為 mathbb{R}^{d_1},mathbb{R}^{d_2} 上可測,那麼 m(E)=m(E_1)m(E_2) ,其中 E=E_1 	imes E_2

關於這個性質其實只需要證明 E 可測即可,因為之後那是特徵函數用積分計算的事情。

注意到 E_1,E_2 都是可測的,所以存在G-集 G_1,G_2 滿足 E_i subset G_i(i=1,2)m_*(G_i-E_i)=0 。另外要注意到的是 (G_1 	imes G_2)-(E_1 	imes E_2) subset ((G_1 -E_1) 	imes G_2) cup ( G_1 	imes(G_2-E_2 )) ,根據引理即可得到 m_*(G_1 	imes G_2 -E)=0 ,根據可測的定義即可知道結論成立。

圖解集合的差集

這個性質其實可以被用到下面這個性質中。

Corollary:

f 是一個 mathbb{R}^{d_1} 上的可測函數,那麼定義為 	ilde{f}(x,y)=f(x) 的函數 	ilde{f}mathbb{R}^{d_1} 	imes mathbb{R}^{d_2} 上可測。

事實上,根據可測函數的定義,可以得到 E_1 ={x in mathbb{R}^{d_1}:f(x)<a} 是一個可測集,而 {(x,y) in mathbb{R}^{d_1} 	imes mathbb{R}^{d_2}:	ilde{f}(x,y) <a}=E_1	imes mathbb{R}^{d_2} 。根據前面那個性質即可得到這個集合可測,那自然說明了函數可測。

下面這個定理用來回答我們在之前學過的「定積分的幾何意義」的,究竟勒貝格積分又怎麼去理解和看待呢?

Corollary:

f(x)mathbb{R}^d 上的非負函數, mathcal{A}={(x,y) in mathbb{R}^d 	imes mathbb{R}: 0 le y le f(x)} ,那麼

(1) fmathbb{R}^d 上可測當且僅當 mathcal{A}mathbb{R}^{d+1} 上可測。

(2)如果條件(1)滿足,那麼 int_{mathbb{R}^d}f(x)dx=m(mathcal{A})

我們證明一下這個結論。

對於第一個結論,一方面,若 fmathbb{R}^d 上可測。那麼 F(x,y)=y-f(x) 就一定是在 mathbb{R^{d+1}} 上可測的(這是因為 f(x)y 都分別是可測函數,但不知道是不是一定對哈,標記一下求個征解)。也就是說 mathcal{A}={y ge 0} cap {F le 0} 是可測的。

另外一方面,設 mathcal{A} 是可測的,那麼對於每一個 x in mathbb{R}^d 都有 mathcal{A}_x=[0,f(x)] 。結合上面的性質可以知道 mathcal{A}_x 可測,同時 m(mathcal{A_x})=f(x) 。同時又有 m(mathcal{A})=int chi_{mathcal{A}}(x,y)dxdy=int_{mathbb{R}^d}m(mathcal{A}_x)dx=int_{mathbb{R}^d}f(x)dx ,其實就已經足夠證明結論了。

我們用一個比較有用的結果結束對積分理論的討論。

Proposition:

f mathbb{R}^d 上的可測函數,那麼函數 	ilde{f}(x,y)=f(x-y)mathbb{R}^d 	imes mathbb{R}^d 上可測。

證明方法也是很有趣的。考慮集合 E={z in mathbb{R}^d:f(z) <a}	ilde{E}={(x,y):x-y in E} 。那麼只需要證明,只要 Emathbb{R}^d 的可測子集,那麼 	ilde{E}mathbb{R}^d 	imes mathbb{R}^d 是可測子集。

首先要注意到的一個事實是:如果 E 是一個G-集,那麼 	ilde{E} 也是(想想為什麼)。再設 	ilde{E}_k = 	ilde{E} cap B_k,B_k={|y| < k},m(	ilde{E}_k)=0 對於每一個 k 成立。

換個角度來看,如果 O 是一個開集,那麼 m(	ilde{O} cap B_k) 是什麼?根據富比尼定理,可以得到 m(	ilde{O} cap B_k)=int chi_O(x-y)chi_{B_k}(y)dydx =intleft(intchi_O(x-y)dx
ight)chi_{B_k}(y)dy=m(O)m(B_k) (積分變換不變性)。所以如果 m(E)=0 ,那我可以找一系列的開集 O_n 滿足 E subset O_n,m(O_n) 	o 0 。於是 	ilde{E}_k subset 	ilde{O}_n cap B_k,m(	ilde{O}_n cap B_k) 	o 0,n 	o infty 。這就得到了 m(	ilde{E}_k)=0,m(	ilde{E})=0 。也即是說我們證明了一個G-集和一個集合的測度差為 0 。根據第三節的結論即可完成這個證明。

小結

我們用富比尼定理結束了積分理論的部分。學習富比尼定理的時候可以考慮與多重積分相關的內容進行對比,只是積分的方法和觀察的視角變化了而已。而這一節的很多部分都需要上一節的一系列收斂定理的內容,因此需要多觀察和理解上一節的內容,在這一節才會暢通無阻。

在下學期開學後國內實分析上到了相關內容後,會再補充相關的例子,顯然這裡的計算的例子實在太少了……全是證明和推導2333……

感謝大家一直以來的支持,為點贊收藏感謝讚賞的看客比心~~

——————————————————廣告——————————————————

本專欄為我的個人專欄,也是我學習筆記的主要生產地。任何筆記都具有著作權,不可隨意轉載和剽竊

專欄目錄:筆記專欄|目錄

想要更多方面的知識分享嗎?歡迎關注專欄:一個大學生的日常筆記。我鼓勵和我相似的同志們投稿於此,增加專欄的多元性,讓更多相似的求知者受益~


推薦閱讀:

【不等式】均值不等式及其應用
復幾何的故事(1)複數的史前史
【解析幾何】雙聯立(齊次化處理)解決定點問題
小年夜 | 學數學的少年

TAG:實分析 | 數學 | 基礎數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