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意識與量子物理學

第一章 上帝在神經元細胞中

人腦是一個由大約1000億個神經元構成的網路,不同的經歷產生不同的神經聯結,引發不同的情緒,並根據所激發的神經元,強化相關神經聯結,弱化其他某些聯結。這個過程被稱為神經重塑。

比如經過音樂訓練的人,會在大腦兩個半球的連接處創建更強的神經聯結,以變得更具音樂創造力。幾乎任何種類的天賦或技能都可以通過培訓來達成。

魯迪格.甘曾是一個自認為無望的學生,數學不及格,但經過訓練卻成為世界知名的「活體」計算器,能夠計算極其複雜的數學。

大腦也用相同的方式處理理性和情感,這些都是可被強化的神經聯結,你所做的都在生理上編輯大腦,以強化你所行。

因為這個基礎的大腦運作機制,有意識的自我察覺可以極大地豐富我們的生活體驗。

當大腦認為有必要保護自己的觀念免受他人影響時,特定的神經元和神經遞質,例如去甲腎上腺素會啟動一種防禦機制。

當我們面對分歧,大腦會釋放一種在危急情況下為確保生存而釋放的同類化學物質,在這種防禦狀態下,大腦較為原始的部分會干擾理性思考,腦邊緣系統暫停大部分工作記憶,以造成短期生理性思想狹隘。

當我們玩牌或爭論時,無論一個想法多麼寶貴,為了堅持己見,大腦進入應對防禦狀態。在這種狀態下,大腦無法處理信息,無論它多有價值。而在神經層面,它的反應就好像我們面臨威脅,即使這威脅是無害的,甚至還是有價值的意見或事實。

相反,當我們的觀點被認同,大腦的防禦性化學物質減少,多巴胺神經遞質激活獎勵模式,使我們增添自信。可見,我們的信念對體內的化學環境有著多麼深遠的影響。這就是為什麼安慰劑能夠如此有效。

自尊和自信與神經遞質血清素有密切的關係,當體內嚴重缺乏這種血清素時,會導致抑鬱症、自殘,甚至自殺。社會認同能提升大腦多巴胺和血清素水平,使我們能夠放下情緒,更容易自我察覺。

==============================================

第二章 鏡像神經元與意識

社會心理學視人類渴望「融入」的基本需求,為「規範的社會影響」。在成長的過程中,個體的道德和倫理規範的建立完全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因此,個體的行為往往取決於自身所得到的社會認同。

但是,神經科學領域的新發展讓我們能更好地理解文化和身份認同。最近的神經研究證實,同情鏡像神經元的存在。

當我們經歷某種情感或執行一個行動,特定的神經元被激活。但當我們觀察別人執行相同的行為,甚至只是在腦中想像這個行為時,相同的神經元會再次觸發,如同我們親身經歷。

這些同情神經元將個體與他人相連接,允許我們感同身受。並且由於這些神經元,能回應我們的想像力,我們因此而體驗到的情感反饋彷彿來自他人。該系統使得我們能進行自我反省。

鏡像神經元不知道自身和其它個體的區別,它是我們如此依賴社會認同,並想要融入進去的原因。

我們處於一種恆常的二元性:即如何看待自已與他人如何看待我們。這可能會導致自我身份與價值認同的混亂。

腦電圖顯示,早在意識到負面情緒之前,我們就已經開始體驗它們了。但是,當個體執行自我察覺時,可以改變錯位的情緒,因為個體能有意識地控制導致它們的思想。這是一個記憶趨向不穩定並通過蛋白質合成而恢復的神經化學過程。

自我觀察能深時刻地改變大腦的工作方式,它能激活自律新皮層區域,帶給我們難以置信的自我控制能力。每當我們這樣做,理性和情感應變能力被加強。

而當我們未自我覺察時,大多思想和行為是衝動的,我們只是本能的隨機反應,而非有意識的進行選擇,這令人沮喪。

大腦會編造各種理由和借口來合理化自身的行為,並通過記憶重組改寫記憶,以讓個體相信有能力控制自己的行為,這就是大腦的「逆向合理化」過程。雖能暫時壓抑未被解決的負面情緒,卻會隨時因環境再次觸發,因為大腦不斷努力合理化個體的非理性行為,這些負面情緒像燃料一樣,不停加重混亂。

所有這些複雜的,矛盾分裂的潛意識行為都是大腦並行系統化(同時處理多個任務)的結果。大腦中並沒有一個特定的意識中心。事實上,各個獨立的腦迴路被激活,並且在同一時刻被表達時產生意識。

我們的經驗不斷改變著神經聯結修改著大腦並行系統(即意識),當頭棒喝的經歷會帶來超現實的思考:究竟什麼是意識?它在哪兒?

如果大腦的左右半邊斷開聯結,如腦裂病,患者通常扔然能夠用左腦說話和思考,與此同時右腦卻只有非常有限的認知能力。這會深刻地改變患者的知覺,而且左腦並不會思念右腦。患者不再有能力描述一個人的右半邊臉,甚至他永遠不會意識到這點。他不會認為這是個問題,也不會意識到一切都改變了。這不僅僅影響大腦對現實世界的感知,也影響大腦成像,它不僅只是感知系統的變化,患者的意識也會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

第三章 上帝在神經元中

每個神經元細胞都產生電壓,其量值隨著離子出入細胞而改變,一旦神經元電壓達到一定程度,就觸發一個電信號到其他細胞,並重複此過程。當許多神經元同時觸發電子信號,就能以波的形式測量到。腦電波記錄了幾乎所有的大腦活動,包括記憶力,注意力甚至智力。根據不同的振蕩頻率,分類為α波,β波和γ波。每一類負責不同的任務。腦波使大腦得以調成不同頻率,以應對特定任務,並忽略不相關的信號,如同收單機可以在不同的波段接收電台節目。

當神經元的活動同步時,信息傳遞達到最佳狀態。也因如此,我們會體驗到內心衝突(認知失調)。當兩個矛盾的觀點在內心交戰時,令人糾結困惑。自由意志能減少活躍的神經迴路間的不和諧。

進化可以被看作是相同的過程:大自然試著適應與周圍環境共振,並逐漸演變有自我意識,開始思考其存在。當個體開始困惑自身的存在的意義,並質問其存在的目的,內心衝突(認知失調)便發生。貫穿人類歷史,這導致許多人轉而尋求靈性或宗教的指導,挑戰科學,因為科學尚無法回答關於「存在」的問題。比如:「我是誰?我為何而來?」

==============================================

第四章 我是誰

左腦主要負責建立一個合乎邏輯有條理的信念系統,以維持對時間延續感。新的經驗不斷被整合到左腦的信念系統,不符合標準的被過濾掉。右腦恰好相反。


推薦閱讀:

TAG:潛意識 | 自我意識 | 意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