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長城傳媒丨墨法自然 雅俗共賞——林累通畫作
京都帝王府,潮汕百姓家。清乾隆《潮州府志》記載:「望族營建屋廬,必建家廟,尤加壯麗」。生活在潮汕的林累通深知這精緻的石雕、木雕,甚至一個不起眼的細節都耗盡心血,需用充融的時間、精力和心情去精雕細築。這潮文化烙印在他的畫作中,體現出「不厭精」的傳統與精神。
林累通的畫作帶有典型的清末民初特點,形成清新雋永,獨具神韻的個人風格,其畫作以寫實為主,在他的筆下,不論是名山大川,還是人物市井,都表現的蒼茫壯闊,富有思想,墨法自然,耐人尋味。看他的畫作可以感受到中國文化散發出的魅力。
高遠壯美,平遠靜美,深遠幽美,心靈所見,手之所現。石濤嘗謂:「搜盡奇峰打草稿」。林累通自然在遊歷中求進境,眼界寬,心胸曠。如李白謂「大塊假我以文章」。不得江山之助,筆底何來波瀾起伏?
觀林累通的山水畫,彷彿他站在高山之顛,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宏大氣魄,俯瞰天地萬物,將蒼山險峰的萬千儀態,春樹秋葉的時光變幻、飛瀑激流的迂廻靈動,匯於心而凝於情,傾其墨而化為彩,賦於畫中的山水以「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有著一種獨特的精神氣質。
畫山要有生氣,畫人要有逸氣。在《灕江春潮》這幅畫中,林累通著重描繪春意,但春意未必要畫艷麗的花海、騰飛的候鳥,只要將灕江山水中的勃勃生機寫透,萬物復甦之境自可使人思而得之。作畫貴在深刻理解物性,行舟有行舟之性,煙雨有煙雨之性。他的高明之處在於將物性寫成人性,物我合一,這就是大美。
線是林累通人物畫的特定符號。他在點畫勾勒中,運轉自如,線的韌性、豐富性,使得畫面具有韻律美、形式美。他的筆墨在瀟洒中控制,飛動中嚴謹,簡練中多變,看似散淡洒脫,但在寥寥數筆中透露出他對傳統筆墨運用中的準確理解與創造性運用,這也是他的作品充滿著詩意與人性至味的重要原因之一。
他的這幅《老子出關》,將人物刻畫得逼真傳神,氣韻生動,把深厚的傳統修養,嫻熟的筆墨功夫和多年磨礪的嚴格準確的造型能力,敏捷神奇的詩人思維都集中到人物中。
"蓋畫以骨幹為主,骨幹只須從筆墨寫出,筆墨有神,則未設色之前,天然有一種應得之色……"。林累通既重視用筆也注重著色,染可以讓筆墨氣勢連貫。他畫中的人用色,由少及老,隨時而易,嬰孩之時,肌嫩理細,色澤晶瑩,略現粉光。盛年之際,氣足血旺骨骼隆起,有光華髮越之象,中年以後,色顯潤而帶蒼。
林累通將中國畫的筆墨技法與西洋畫的色彩構成,巧妙結合,墨法濃淡相宜,色彩丹青流韻,將中國畫的深厚傳統與民族精神、時代元素相融合,從而形成「林氏」濃郁豐富而樸素天然、結構嚴謹、層次分明的山水畫風格,畫面突顯雄渾大氣、雅俗共賞的鮮明特色。
林累通作品深得業內名家讚賞,多次參展獲獎,並被汕頭電視台採訪報道。畫作被國家郵政部、國際集郵文化中心製作郵票發行。他榮獲「中國長城文化金獎」,被授予「中國長城藝術家」榮譽稱號。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也創作了一方文化。林累通受潮汕民間文化的熏陶,自幼熱愛繪畫。當他看到潮汕地區民間的祠堂廟宇、雕樑畫棟、民間房屋都裝點上一些彩彩畫畫,絢麗的色彩讓這幼小的心靈不由自主的喜歡上這門藝術,並羨慕畫師們的精湛技藝。他潛心學習,得到多名書畫名家前輩的教誨,以傳統技法入手,書畫兼修,琴棋同樂,深入了解國學民風,師法自然,技法全面,專長於人物山水,師古法創新意,集百家,融眾藝。他從書本上學知識,從生活中取題材,幾十年來一直堅持執著不懈努力,現在,他更感恩社會,欣逢盛世。
中國新長城組委會推介
中國長城藝術家—林累通
Chinese artist——Leitong Lin
海林 養怡軒主人
生於廣東汕頭市潮陽區
汕頭市美術家協會會員
中國華夏萬里行書畫協會會員
水墨丹青書畫院會員
潮汕春雨潤如酥
偶有彩蝶花中舞
海林師古創新意
寥寥數筆名古都
——長城君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