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與標準:央美設計學院校考,內部老師如何說?

距離中央美術學院的校考還有不到一個月時間,不少想考設計學院的同學都發來私信表示,自己想準備卻無從下手,說到底是弄不明白設計學院的校考,究竟在考些什麼。

關於設計學院的校考考題,我在去年校考後曾經寫過分析的文章:

乾貨集|如何解讀央美設計學院2017年考試題目?

而經過這一年在校的學習和思考,以及對設計學院教學改革的深入了解,我對學校招生的原則和目的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在這裡,我對近期設計學院老師關於招生內容的發言進行解讀,希望大家能對設計學院考題以及準備方式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註:本文只是對出題意圖和思路進行解讀,央美設計不會像其他學校一樣有具體可行的「套路」,只能引導大家自己思考應試的方法,知道老師想要什麼,再思考自己能給老師什麼,請以這樣的心態閱讀本文。


近幾年的央美設計考題,到底考察了什麼?

在這裡我引用一段設計學院老師在課上的發言:

「如果說棒棒糖那年的題還是太老派了,它還是一張好素描、好色彩、一張好設計。但是轉基因魚那年也好、鮑勃迪倫那年也好,題目都是是開放性的,所以這2屆同學的特點就特別多,你總能在他們身上能找到一個長處,而且特別長。不然是考不上的,不是坐在那畫素描就能考上。

多數這兩屆同學都具有同樣一個能力:自我組織的整體性很高,自我組織和謀劃的能力非常強,因為要在3小時之內組織好一張沒有標準的試卷。 要自己創造標準、建立標準、創造審美讓別人認同你,這可不是畫一張好畫那麼簡單,畫一張好畫的標準是固定的,沒有什麼了不起,但是你要會想會組織甚至會取悅,你會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這就是我們要的能力。


央美要的不是「好畫」嗎?

集訓中我們一直都在學習如何畫一張所謂的「好畫」,那麼什麼才是「好」?符合大多數校考的考察要點,比如形體、結構、空間、虛實、節奏、黑白灰,都是較為古典的審美標準,就算是比較新穎一些考察設計類科目,其實要求也不過是節奏啊、同構、形式感等等這些固定的東西,追求這種「好」的繪畫,接近於一種相對單一的「技能」。

然而設計作為一種綜合學科,需要的素養越來越多樣,不可能僅僅通過一種審美標準的考察獲得優秀的人才,至少我校的設計學院不這樣認為,因為時代在改變。

設計學科,是為生活帶來變革的學科。

在這個改變越來越快的時代,很多學校可能還把設計作為固定的方法和知識來教授,而央美的老師認為知識在這個時代不重要,因為知識觸手可及,以前學東西沒辦法,你要去圖書館借書可能還看不到,現在你隨便在網路進行搜索。

現在重要的是你要找什麼知識,知識怎麼成為你的知識,知識怎麼成為你的論據、證據。

所以在很多教學實踐中,老師很可能不會就課程內容講太多知識,而是讓學生各自分組調查相關知識,並通過展示分享讓大家達到足夠知識儲備,注重的是讓同學們有獨特的視點和線索,用以梳理得到的大量知識,然後有所產出。

同時設計學院很多老師不注重培養固定的工作方法,比如不認同在手工模型上花費時間,也不會專門開軟體課。

建築學院重視模型的教學也常常被設計學院吐槽,說是在培養模型公司的員工

這一切歸根結底是因為央美認為設計學應該教授一種開放的思維方式。

不論你是手笨還是不會畫畫,哪怕你是雙臂殘缺,也不影響你產生能改變世界的思想,美院最近剛剛結束科技藝術季,其中的各種學術活動都向外界傳達出,今後我校的設計專業將把學科交叉和融合作為一個重要方針,要像培養科學家那樣去培養設計藝術家。

的確如果說設計只是考「畫得好」的話,那造型也畫的很好啊,有什麼區別呢?


那麼難道,央美要的是「壞」畫嗎?

所謂壞與好,在不同的時代審美中是完全不同的界定,而學習過去的各種標準,不是為了沿襲,是為了找到變化來臨時尋求改變的規律。

讓·米歇爾·巴斯奎特的畫,算是「好畫」嗎?然而卻強烈影響了二戰後美國藝術界

不論是所謂的「好畫」還是「壞畫」,都是你們提交給閱卷老師的一份自己審美標準的答卷,而老師希望在你的答卷中看到的是:

時代

考題,不管是轉基因魚,還是鮑勃迪倫的歌,都在緊跟時代熱點,讓人無從「套路」因為設計學科,必須是與時俱進的學科。

交互、新媒體等新的設計方向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應運而生,而對於很多視覺傳達的同學,可能還會上很多書籍裝幀等舊媒體的課程,按照這種培訓模式就會永遠落後於市場。

時代在說什麼事情,新科技在說什麼事情,決定了社會形態發生變化,生產力和你的認知維度。思維方式都在發生變化,你的標準當然應該發生變化。

使用新時代語言和元素創作的傢具作品

同時,時代性也是你最大的優勢,同樣用前文那位老師的話來說:

「時代是你們的起點,你們必須站在你們的時代去發聲,你如果站在我這個時代,你不一定玩的過我,但是你站在你的時代發言,我都沒權利插嘴。」

很多同學在考前甚至在考上後喜歡模仿老師的畫風,

「你學老師的畫,你怎麼能搶過老師的市場呢,你只有畫的比他新鮮你才能找到你的位置,文化環境不一樣,你們怎麼能跟老師畫一樣的東西呢?」

當然除了時代以外,還有很多很多,比如自信、自省、真摯、人的很多品質在畫面里會不經意的表現出來,感情也是一樣,如果傳達得當,觀看者也會受到共鳴(特別是閱卷老師這個閱歷的)。擁有這些品質的同時,也要有前文所說的自我組織和謀劃的能力將它們組織在畫面中。


今年會怎麼考,又該怎麼準備呢?

「今天如果說讓我出題,那麼上午就正常考靜物,一堆東西你自己選靜物來畫, 選東西考驗的是你的眼睛和腦子,四開紙上午畫一半,下午還考這題,把上午的卷子給你發下來你接著畫,根據你上午畫的畫,再創作一張和你上午完全相反的審美方式的畫。如果你上午往好里畫,下午往壞里畫,上午下午的我都要看。

怎麼能通過畫面告訴我你聰明呢,就看你審美上有沒有反叛?如果你會反叛又自成一體,你會建立你獨特的審美標準,而且可以不止一種,你這就是聰明的表現啊。

考察的方式有很多可能,我也無從揣測聖意,上文老師只是隨便在課上舉了一個例子,就如此具有突破性,我想今年一定也會是一個,讓人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題目,想要像其他學校那樣,有一個具體的應試方法,不太可能。但是針對我前文說的那些老師期望看到的點,大家可以好好思考一下。

很多東西是你被人生經歷賦予的,是18年來在一點一滴中學習的,臨時的準備並不能增加太多,但是你可能以前都沒有好好整合思考過這些問題,不管是「辯證審美」還是「自我組織和謀劃」,通過思考、觀察和嘗試,在最後的這段時間找到自己回答的方法,然後就相信自己一直以來的人生會在考場上給出答案吧。

具體的練習,大家可以試著按照上文老師舉例的題目,上午自己畫一幅寫生,下午再畫一幅相反審美標準的,或者試著自己出題,通過畫面表現自己生活中能想到的任何事物。如果說之前幾過月你都在拚命努力畫「好」,不妨現在試試畫「壞」。

接下來我也會再通過幾期推送,給大家看一些美院老師認可的「好畫」與「壞畫」,希望能幫助大家更好的理解老師的意圖。

以上就是我目前對設計學院招生的了解和思考。


這種教育模式是比較理想主義的,不是培訓一種既定的工作方法,謀生方式,而是希望培養一種生活和思考方式,意圖對學生的人生產生更深遠的影響,成為影響靈魂的深度教育。

這樣的央美好嗎?我不知道,但是我覺得那個老師說的很有道理「一上來大一先給你連番轟炸一下,告訴你各種思維方法。見識各式各樣的奇怪人的,各式各樣的畫,你的視野怎麼可能不開闊呢?很多人有他的缺點,但是正因為不好他才好!凡是正兒八經考上央美的本科生,我覺得他一定在博弈中有他的特點。」

因為就像他說的那樣:教育的目的是為了使學生成為更好的自己,而不是成為更成功的別人。


本文首發於我的公眾號:「藝考這件小事」(微信號:ykzjxs),歡迎關注,我們只講藝考大實話。

weixin.qq.com/r/6ziJkXL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計劃生乾貨-美術類專業分析

TAG:藝考 | 美術生 | 中央美術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