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了大病,怎麼才能選一個好醫院、好醫生?

1、莆田系醫院的那些坑

自從百度的魏則西事件出來以後,大家生了病,也不太相信網上找出來的那些醫院了。

而那些曾經在電視上活躍的上海長江醫院、瑪利亞女子醫院等等,隨著廣電新規的出台,也開始隱沒。

隨著事件的發酵,莆田系醫院的內幕也被一點點挖開。

在我們這個醫療資源極度匱乏的國家,竟然會有醫院去做廣告?現在可以馬後炮的感慨,吶、果然有問題。

而且廣告辣么貴,錢哪裡來?還不是一方面通過誇大效果和疾病程度來拉患者,一方面通過提供幾乎無效治療來降低成本。

記得當年我媽和嬸嬸去杭州天目山醫院,花了將近上萬買胃藥,那些藥物我後來查都查不到,還好沒出什麼問題。

不過記得魏則西事件,是因為莆田系醫院採取了國外早就淘汰掉的療法,加了幾倍的價格胡亂來,而還有更嚴重的是他們把一些不成型的療法和藥物,也高價實驗到人身上。

或者說,用一些很不明確的,看起來高大上的,斷章取義的概念療法,搭配一些安慰劑藥物,高價賣給患者。

說了辣么多,那麼什麼樣的醫院才是靠譜的呢?

當然有人會說,最好的城市最高級的醫院當然就是最靠譜的了。這當然沒錯,不過醫療資源從來都是有限的,如果所有病人都去一個醫院,那你排隊都能排到老,更不要說費用了。

所以一個靠譜的醫院,要根據醫院的水平、方便的程度和費用的支出三方面綜合來考量的。

2、如何選個好醫院

從醫院的水平來說,像腫瘤或者重大的手術,優先選擇當地最大的三甲醫院或者腫瘤的專科醫院。

比如咱們的省級人民醫院、市級人民醫院,或者省級腫瘤醫院,市級腫瘤醫院,亦或者像華西、協和這樣的國家級學術中心。

當然如果所在城市沒有好的選擇,大病不太放心,亦或者經濟條件和社會關係不錯,那麼可以放眼全國去看看好的醫院。

復旦大學醫學研究所每年會評選和更新中國最佳醫院排名,這個是由全國30多個臨床專科的一千多個專家共同選出來的,相對比較權威,而且每年更新。

我們只要在百度搜索「復旦大學中國最佳醫院排名」,就可以找到這個榜單,裡面對於每一個專科都進行了詳盡的比較,比如心血管方面中國排名前十哪幾家?泌尿外科手術全國前十哪幾家?

不過全國排名前十的,必然人會超級多,除非是疑難雜症,我們還是選擇省級或者市級三甲醫院就行。

現代醫學發展這麼多年,大部分三甲醫院在腫瘤、心血管和神經系統疾病方面水平都蠻不錯的,而且就醫方便,醫保還覆蓋,綜合性價比最高。

3、如何選個好醫生

選好醫院以後,下一個問題就來了,醫院裡那麼多的主任、副主任、專家、教授,到底哪個靠譜呢?哪一個最適合自己呢?

這裡面我們要避開一個誤區,就是我們經常會因為一個醫生治好了你認識的人的病,然後就去找他看病,其實這種口碑的參考價值不大,畢竟每個人的病都是不一樣的。

我們最好是通過公開的信息渠道來綜合選擇,比如醫院的官方網站。每個醫院的官方網站都會有各個科室的醫生介紹,他們 的治療特長和方向都有。

然後我們還可以通過一個「好大夫在線」的網站,這裡面有很多人對醫生的評價,我們可以看一下患者的親身經歷,還有就醫體驗,他在就醫過程中發生了什麼,其中醫生是怎麼處理的,患者的反饋怎麼樣,對什麼滿意,對什麼不滿意。

因為這些細節才能夠體現醫生的能力,也難以造假。

選醫生的第二個誤區,就是我們經常會覺得年紀大的就經驗豐富,其實不然,那只是我們對中醫醫學幾大神醫的幻想而已,現在醫學發展迅速,很多知識都在更新換代,很多經驗都在被不斷的淘汰。

所以有博士學位,有海外學習經歷,年齡在35-50歲之間的醫生是最好的醫生。

太年輕的醫生雖然知識比較新,但是臨床經驗不足,而年齡大的醫生,剛剛也說了,醫學發展這麼快,經驗上和知識上更新又跟不上。

第三點,選醫生要慢,但是選中了就要信任,不要換。因為醫生就是一個信息收集和判斷,然後進行治療和反饋的過程,每個醫生收集的信息越全面,做出的診斷和治療也越準確。

那麼一個熟悉你的醫生,自然會比陌生的醫生更有優勢。

4、自己怎麼辦

選好了醫院和醫生,不一定就能完美的一切順利了,畢竟有些決策依然還是得我們自己來做。

比如手術、化療,我們應該怎麼樣做出效果好、風險低的選擇呢?

比如當你發現醫生給你的方案,和你聽說的不一樣,比如你家隔壁王某某得的一樣的病,但是他是另外一種方法治好的。

這時候你也許會犯嘀咕,會懷疑,這個醫生靠譜不?

剛剛我們還說過關於醫生的信任問題,當然應該聽醫生的。

我們經常犯經驗主義的錯誤,聽見誰,看見誰試了什麼有效,就覺得自己也應該有效。

很常見的就是各種慢性病的治療,誰家孩子的慢性鼻炎吃了什麼好了,隔壁老王家小叔子的肝硬化吃了什麼樹根泡的茶也好了等等。

疾病的康復是個很複雜的綜合過程,有時候連他們自己都搞不清楚真是原因,亦或者說這是很多種因素綜合起來的結果,我們憑藉道聽途說的一點點信息片段,就隨便拿自己身體嘗試,這不是很荒誕嗎?

而醫生的思維則是遵循證據來下結論的,他們相信的是嚴謹的醫學體系下的證據積累,所以我們要擯棄自己的經驗主義思維,聽從更科學的醫生的思維。

有些好的醫院,比如協和醫院,醫生很少使用很多種葯,因為真正有效的,經過科學雙盲實驗的要現今還是很少,而未經驗證的療法則很多,特別在我們這個中西醫結合的混亂體制中。

至於上面提到的在很多重大的醫療決策上,為了避免醫生的局限性,我們可以多諮詢幾個不同專業的醫生。

因為這些決策,比如大風險手術,比如新型的療法,比如疑難雜症的診斷,不同專業的醫生一致性越大,則風險肯定就越小。

最後插播一句,全世界的醫療資源都是稀缺的,所以真正好的醫療資源都很貴,為了你的健康,請補充一些醫療保險吧。


推薦閱讀:

TAG:莆田系醫院 | 醫生 | 就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