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曼如何攻滅東羅馬?功臣竟是一群登上陸地的戰艦

哈嘍,諸君好呀,這裡是軍編部戰史科,今天來給大家講一段關於戰船陸地飛奔的獵奇歷史。如諸君所知,戰艦可以揚帆千里,馳騁大海。卻鮮有人知,有時開掛上岸飛奔也是身為戰艦的必備技能。

千年拜占庭——一個名存實亡的帝國

自西羅馬亡於「蠻族」之手後,東羅馬帝國(拜占庭)以君士坦丁堡為中心又延續近千年。即便是放於歷史的長河中,其國祚也算頗為長壽。而這一切都得益於其扼守博斯普魯斯海峽,連接歐亞兩大洲的優越地理位置,以及那高大巍峨的城牆。

君士坦丁堡城牆

到了15世紀,曾經的帝國早已「名存實亡」,成為偏安一隅的「小國」。帝國所留下的遺產中,除了「皇帝」桂冠,只剩下君士坦丁堡——這顆歐亞大陸上的璀璨明珠。所謂匹夫無罪,懷璧其罪,這顆「明珠」引得奧斯曼帝國垂涎不已,並引發了戰爭。

圍三缺一的困局

時間到了1453年,奧斯曼蘇丹默罕默德二世,統帥近10萬大軍,虎視眈眈的盯著君士坦丁堡。而他的對手拜占庭,由於偏安一隅,國力羸弱,壓根就召集不起像樣的軍隊,最終只拼湊了不到9000疲軍,依靠城牆據守。

穆罕默德二世統帥軍隊 注意右側的攻城巨炮

兵法云:「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土耳其人應該並不知道孫子兵法)。雙方兵力差距如此懸殊,奧斯曼人選擇了三面圍城,聚而殲之的辦法。這裡諸君不禁會問,奧斯曼人為什麼不選擇「四面圍城」?

圍攻君士坦丁堡 圖中可見此戰是海陸同時圍城

實際上,缺的那一面是城北的金角灣。由於拜占庭人早早的一招「鐵鎖橫江」,用鐵鏈封鎖了入口,奧斯曼人始終是望鎖興嘆,也就完不成對君士坦丁堡的「四面包圍」。

金角灣鐵鏈(綠色)正是由於它的存在,奧斯曼人遲遲進不了金角灣

特別是在圍城期間,3艘熱那亞救援船與1艘拜占庭重型運輸船一起,竟奇蹟般的衝破了奧斯曼重兵設防的博斯普魯斯海峽,徑直駛入了金角灣,這使得穆罕默德二世大為光火。更為致命的是,陸地上的久攻不下,使圍城戰反而成了奧斯曼人的困局。進而久攻不下,退則必生變故。

伊斯坦布爾考古博物館 金角灣鐵鏈及示意圖

視而不見——見錢眼開的熱那亞人

為了打破困局,奧斯曼人不得不問計於拜占庭的盟友——熱那亞人,此舉頗有些病急亂投醫的感覺。但以商業立國的熱那亞並不在意這些,他們最看重的是利益。只要有錢,什麼樣的藥方他們都能開出來。

熱那亞曾是盛極一時的地中海商業強國

果然,在奧斯曼人重金利誘、並允之以優厚商貿待遇後。熱亞那人開出了這樣的藥方:「不允許奧斯曼人公然從自己眼皮底下通過,但背後可以自便」。於是,奧斯曼人萌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用人力將戰艦從陸地上運到金角灣中。

右上角即為奧斯曼人「運送戰艦」的通道

當然,這一方法並非奧斯曼人首創。早在626年阿瓦爾人圍攻君士坦丁堡的戰役中,就曾經這麼做過。同樣的還有428年的斯巴達人和872年的羅馬人,他們將戰艦從薩羅尼克灣拖上了科林斯地峽上,又送入了科林斯灣中。

油畫:默罕默德二世正指揮軍隊將船從路上運過去

開掛登陸——從陸路進軍金角灣

為了這個宏偉的計劃,奧斯曼人動用5萬人馬,並在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金角灣之間鋪設一條長1.5公里的通道。通道由堅實的木頭鋪成,其上塗有潤滑用的牛羊油。依靠這條路上通道,一夜之間奧斯曼人竟將80艘(約數)戰艦,通過陸路運進了金角灣。

隨著奧斯曼人的戰艦從陸地滑入金角灣,城中的拜占庭人被驚得目瞪口呆。因為這不僅使他們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更切斷了拜占庭的對外補給線。在他們看來,奧斯曼人能將戰艦從陸地運來,足以證明「天要亡我」。畢竟當年若是沒了拉多加湖的冰上公路,列寧格勒恐怕也是難以堅守的。

君士坦丁十一世和守城士兵 城破之時最後的「羅馬皇帝」光榮戰死

滑入金角灣的奧斯曼艦隊圍殲了殘存的拜占庭海軍,實現了對君士坦丁堡的四面合圍,並極大的牽制了守軍本已捉襟見肘的兵力。最終,在5月29日的進攻中,君士坦丁堡陷落。延續了千年的拜占庭帝國,也隨之滑入歷史的深淵。


推薦閱讀:

『談笑一水隔,賽艇兩洲間』蠻族記者跑得快(3)
拜占庭時代,迦太基、毛利塔尼亞、馬格里布的通行語言是什麼?
【翻譯】拜占庭軍隊規模
拜占庭千年風雨(三):重鑄帝國

TAG:軍事史 | 土耳其 | 拜占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