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正確而無用的廢話
大概是十年前,我有一次坐火車,那列火車算是個短途,半天就到站,所以很少人去買卧鋪,但是我為了圖省事兒,就買了卧鋪,當時一個車廂就零零散散七八個人,就聚在一個地方聊天,當時我們正在探討一個行業問題,突然一個戴眼鏡的短髮三十多歲的女的就一本正經地說:「任何行業,都有做得好的,做的差的,只要你肯干,你這輩子都不會差」
後來聊到專業問題,這位女性又一扶眼鏡說,「沒有好壞專業,只有學不好的人」
再後來聊到城市問題,一位大媽的女兒要考大學了,我就建議說盡量去大城市,機會多。
這位眼鏡女性又一扶眼鏡,嚴肅地說:「還是要看個人,不要挑客觀原因,哪裡都有成功走出來的人」
每次抑揚頓挫的發言間都要給每一位眼神交流,意思就是,我說話了,你得聽著!
然後,我忍不住問:「這位阿姨,您肯定是中學老師吧!教語文政治的那種?」
她一臉詫異,說:「你怎麼知道?」
我說:「看您這麼博學多才,肯定是文化人,教書育人的一把好手」
因為她的目的地是一個三四線小城市,而我印象中最喜歡說一堆正確而無用的廢話,且自我感覺良好的人群就是小城市裡的中學老師們。
我曾經怒批過二十年前畢業入職的小城市中學老師這個群體,就是因為這群人大多是師專畢業,偶爾有一兩個二本的師範大學畢業的就分分鐘要吊炸天的節奏,卻一個個自認為自己是知識分子,但是平時的行為和話語卻一樣都跟有素養,有修為搭不上邊兒。
這群人用最粗放的教育方式培養了中國最大一批的大學生,有的人能夠不受影響,獨立成長,而許多人在被社會教育前,就養成了到處說正確而無用的廢話的習慣,比如「行行出狀元」「哪裡都有混的好的人」「車到山前必有路,活人還能被尿憋死?」「沒有辣雞的專業/行業,只有混不好的人」
這種人基本上就屬於自帶話題終結者特性,因為他們一句話拋出來,別人就不想跟他聊了,他還自我感覺良好,覺得自己說出了很有哲理的話,成為了那個蘇格拉底一樣,一錘定音的人。
事實上,你早被別人煩透了。
後來我發現越來越多這樣的人,許多都還是高學歷,於是我知道了,情商和智商幾乎沒有什麼聯繫,再仔細研究一看,就有了更吃驚的發現。
那就是,在二十年前的小城市,培養出學霸最多的家庭就是這種中學教師家庭,他們從小耳濡目染,自然就潛移默化了這種不自覺說正確而無用的廢話且自我感覺良好的能力了。
後來在投資領域也遇到一群這種的杠頭,你說啥投資理念,他都給你來一句很沒意思的廢話,比如,你這個現在再賺錢,早晚也是倒閉,比如,你這個股價別看現在這麼高,早晚也會掉下去,再比如,這個行業現在這麼好,誰知道以後呢?
總之就是一堆那可不一定,一堆萬一怎麼怎麼樣了。
我說,你要是天天都跟我說一堆總之人早晚都是會死之類的廢話,那我就跟你以後沒有任何好聊的了。
我們投資的最大的任務是賺錢,我們要的是風來了,把豬馬上吹起來,然後我們就套現走人,至於風停了,豬會不會摔死,跟我們沒有任何關係。
所以,不要跟我說一大堆萬一呢,可是呢之類的廢話了,你投資的第一要義就是在合法合規的情況下利潤最大化。
這兩年在知乎寫東西,也是有一堆人寫出類似的廢話,比如你說另一個行業工資高,化學的工資低,他就馬上來一句,那也不一定啊,化學也有年薪百萬的,IT也有月薪三千多的,看你怎麼選擇吧!
也有想轉行的發一堆私信說,可是我害怕等我進入IT行業了,這行業過剩了怎麼辦?
這也是一句廢話,我如果能預測一個行業的拐點,我早就身家百億了,還跟你在這扯這些?
還有一種廢話叫做我以為。
你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別說一堆你以為。
比如我說美國有許多中產家庭都是在金融危機過後傾家蕩產的。
結果一個蹦出來說,哪有那麼誇張。
我說你哪知道人家資產配置到哪裡了。
他回一句,不加槓桿就沒事。
我說,說得好像你就是08年前就已經有幾百萬美金,金融風暴後分文不損失的親歷者似的,還不加槓桿就沒事兒,萬一人家把錢全存到麥道夫的基金里去了呢?
我說話算是客氣的了,這種情況直接地說就應該是,傻逼都知道用槓桿玩投資會傾家蕩產,這種廢話還用你來說?
所以,記住,少說正確而無用的廢話,真的很遭人嫌,敗人品。
這是我給你們的一點微小的人生經驗,識得唔識得呀?
推薦閱讀:
TAG:經驗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