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打破認知邊界,《你說的都對》是如何直擊「知識管理」痛點的?

除了重建知識結構,閃耀著理性之光的《你說的都對》,還向世人展示了透過現象直達本質的方法論。

2月6日,由優酷和歡喜魚文化聯合出品,阿里釘釘首席贊助的全網首檔腦性時代知識偶像問答真人秀《你說的都對》推出了季中特別版「瘋神特輯」。特輯中,已經播出六期的節目決定更改獲得「知識籌碼」的方式,由此前主持人蔡康永決定是否亮燈變為知識大神互評。特輯還預告圍棋大神柯潔和前中國女排隊長惠若琪將成為下期嘉賓,除此之外,節目還為幾位知識大神送上了爆笑的「錦旗」。

觸及「臨界知識」,《你說的都對》透過現象看本質

此前在觀看第六期「網路社交潛規則」時,有兩個論點特別引起筆者的關注:一是關於語音與文字使用的問題,楊奇函提到,在網路溝通中文字交流比語音交流更為真誠,因為前者需要花費更多時間,而在互聯網時代,判斷一個人是否在乎你,表現形式就是他是否願意為你浪費時間;二是關於頭像選擇的問題,陳鍇傑認為頭像和性格是相關的,五類人格可以從社交軟體的頭像使用上得出判斷。

《你說的都對》里經常分享到這類隱藏在表象後面的深層次邏輯。這種知識類型很符合一本叫做《好好學習:個人知識管理精進指南》的書里提到的「臨界知識」的概念,指那些更具普遍性讓使用者能夠解釋世界,指導行為方式的深層規律

這本書的作者成甲認為,「掌握臨界知識點,認識事物底層的結構與規律。一旦你研究的深度達到底層規律層面,表面上看起來不相干的問題都會在底層盤根錯節地聯繫起來」。一言以蔽之,這樣的思維模式即是所謂的「透過現象看本質」。

信息過剩時代下,如何進行有效的「個人知識管理」?

當下是一個信息嚴重過剩的時代。朋友圈裡,充斥著各類不知真假的內容,養生、理財、雞湯、成功學,要從這信息海洋里篩選出真正有價值的東西,無異於大海撈針。一方面,大眾並不具備足夠的知識面和精力,去分辨每天撲面而來的各類信息;另一方面,大部分內容的生產者們,似乎也並不把傳遞有價值的知識當做目的,而是執迷於用情緒調動的手法去引爆群體跟風,把理性和知識的光芒丟在一邊。

文化消費、知識付費也在這樣的環境下崛起。各類Live、網課在許多平台生根發芽,內容包羅萬象;人們似乎都非常急於獲得各類「知識」。但同樣存在的問題是,浩瀚知識海洋里,似乎更多是所謂的「實用型」攻略,而缺少那些隱藏在現象與方法論背後的規律邏輯。學來學去,似乎都只摸到了皮毛,碰到換個馬甲的同類問題,就能讓你手足無措。

如何進行有效的「個人知識管理」,更多地獲取「臨界知識」,而不是被信息的海洋淹沒?這或許是《你說的都對》這檔綜藝節目背後隱藏的一股力量——在分享著那些從古至今我們未曾聽過的深層規律時,知識大神不僅僅是在進行某個特定知識點的介紹,而是為這個略顯浮躁的時代,增添了直達事物本質的理性之光。

「醜男人賺錢更多嗎」「父親對子女的影響」「食物影響性格」「如何辨別真愛」「拖延症、遊戲上癮是病嗎」在這些看起來非常感性化的論題里,《你說的都對》的諸位知識大神卻提煉出了打破無數普通人慣性思維的知識點,讓人獲益匪淺。

這其實正是「個人知識管理」的精髓。在《好好學習:個人知識管理精進指南》里提到解釋問題的三個層次:

1.現象解釋

2.技術規律解釋

3.通用規律解釋

以《你說的都對》第五期里「拖延症」的議題為例:代表普通人視角的嘉賓提出「因為懶,所以拖延」;河森堡則分享了深一層次的知識:「農耕社會之後,人們由於過量的勞動長期處於時間嚴格規劃的焦慮狀態,當這種焦慮狀態壓抑過久,會使人自動進入一種拖延狀態。」;陳鍇傑進一步用通用規律總結:「時間心理學將拖延的本質認定為是一種選擇,對現在的享樂還是未來的享樂的選擇。」

這種從表象到本質的分析過程清晰明朗,在觀眾得知了「拖延症」的本質之後,楊奇函順勢提出「優先順序」的解決辦法:「人一生的精力、能力、執行力是有限的,長期抱有負面情緒會影響到效率,但如果能恰當的按照優先順序進行處理,那麼拖延一點也無妨。」至此形成一個完整的從「發現問題表象」到「明確問題本質」最後「得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的完整過程。

為理性和科學發聲是時代稀缺的精神

考慮到背後有如此深厚的知識底蘊,《你說的都對》能將節目做得這樣輕鬆詼諧、引人入勝更是難得。六期節目看下來幾乎沒有艱澀的學究氣,這一方面是節目組的細節安排補充了趣味性以及蔡康永主持控場的情緒把控,另一方面也要歸功於知識大神們輸出方式的選擇。

如國家博物館講解員河森堡就非常擅長由淺入深的講解方式,用歷史文化故事佐證自己的觀點,避免了直接講解艱深的理論,同時也令人信服。楊奇函、梁邊妖也是其中好手,楊奇函特別擅長用清晰的思路提煉出簡單易懂的話術,來解釋深層問題;梁邊妖更是節目中「劍走偏鋒」的代表人物,用他獨有的腦迴路帶來了氣氛調劑和冷門知識。

這體現了《你說的都對》豐富的內容層次。內在的「臨界知識」幫助觀眾建立自己的「知識管理」體系,而節目組將這種內在硬核用所有普通人都可以理解的方式表達出來,講述知識的知識大神也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講師,而是有著各自不同人格魅力的知識分享者。

它十分稀缺——當很多人都在忙於用情緒煽動、浮於表面的手法渾水摸魚時,《你說的都對》卻在努力發出理性和科學的聲音,用綜藝節目的形式降低了深層次知識的門檻,卻絲毫未曾降低這些知識的含金量。

更令人欣喜的是,節目組並未止步於此,在第一季播出一半之際還改善了節目流程,由主持人獨自按燈給分變成了每個知識大神都有亮燈機會。這種高質量的評價機制,相信會在未來更加促進各個知識大神的高水平發揮,擦出更多思維火花。


推薦閱讀:

TAG:你說的都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