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個孩子啊!」9歲小朋友寫歌唱哭無數父母

一首特別的原創歌曲——

《我只是個孩子》

在網路上被刷屏

雖然作者只是個年僅9歲的小男孩

但聽過的人都感慨說

「真的唱出了我的心聲!」

他到底唱了些什麼

擊中了大家的心事呢?

我們先來聽一下這首歌吧

歌曲:《我只是個孩子》

「我拿著試卷不敢去簽名,

因為分數沒到老爸的預期;

我知道少壯要努力,可為什麼要和別人比……

我只是個孩子啊……」

一個9歲孩子的吶喊為何讓人覺得心酸?

因為,他唱出來的

不僅是他自己的壓力

在他那「句句扎心」的歌詞里

有多少是我們曾經想說卻不敢說的話

「我只是個孩子啊,別拿我和別人比,我不想比!」一句話唱出了多少孩子埋在心底的呼聲。

尚顯稚嫩的清澈歌聲,聽到了一股對快樂成長的自由嚮往,這才是一個孩子該有的童年模樣。

「你家孩子成績怎麼樣?」成為了見面打招呼的方式,據說這位小男孩,考試93分,父母仍然會生氣,其實並不是只有100分的孩子,才叫優秀。

想對男孩的父母說一聲:「您家裡這位在舞台上自彈自唱的兒子,在別的父母眼裡,也叫『別人家的孩子』,因為他真的很優秀。」

寫不完的作業,背不完的重點,考不完的卷子……

白天早出晚歸,晚上挑燈夜戰,

這樣的情景,不是我們的專屬童年,

對於現在的小孩來說,情況只是更加「嚴峻」了,

尤其是在「別人家的孩子」比照下,更是壓力山大。

下邊這幾句很典型的歌詞,其實也是我們曾經想說的:

1「身邊的小夥伴,都要忙著到處學習。」

現在中小學生假期「不容樂觀」的情況也算眾所周知,今年寒假期間,有人就此向學生們進行調查,不出意料的是,超過七成的孩子表示他們有不同程度的補課,其中八成孩子說,補課是家長要求的。

出乎意料的是,有的孩子說,「寧可不要寒假,也不想整天補課」。被問到想要什麼樣的假期時,他們說,是一個不用整天奔波在各種補課機構的快樂假期。

2「你們的期待,我都明白在心底」

翻書包幾乎是眾多中國家長「關愛」孩子的本能,尤其是,書包中的成績單和作業本……家長們覺得這個舉動完全是為了孩子好,可防止孩子貪玩影響學習。

對此,一位南京的小朋友曾向警察求助:「警察叔叔,我媽媽經常亂翻我的書包,我覺得這是不好的行為,希望警察叔叔跟我媽媽講講,讓她以後別再翻我書包了!」

其實,家長們的期待,孩子都明白在心底,那就不要步步緊逼。

3「我只是個孩子啊,給我多一些擁抱吧。」

曾有這樣一則報道說,有個學生一周沒做作業,老師讓他給家長打電話,結果這個10歲男孩竟然選了跳樓(所幸沒出什麼大事)。學校的老師說,男生的成績在班裡屬於中等偏上,他媽媽對他的要求蠻嚴格的。

後來,男孩被送往醫院檢查。在醫院做完檢查,他穿著藍色的上衣,鼻子里插著吸氧管,突然哭著要媽媽。

據了解,男生的家長是做生意的,平時他被寄養在別人家裡,父母沒有太多時間能無微不至地照顧他。

4「地球上有一種孩子啊,叫別人家的孩子。」

「別人家的孩子」,這不是一代人的記憶,而是全人類的公敵啊。

今年年初,有機構公布了一份假期年輕人與父母溝通情況的網路調查,其中「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這句話被網友票選為與父母溝通過程中最讓年輕人感覺尷尬的一句話!有的小孩甚至對父母吼過:「別人家孩子那麼好,你去找他們給你當孩子吧!」

今天的孩子,無疑是幸福的,生活條件、學習條件都較以往更為優越,但今天的孩子,也無疑是辛苦的。隨著競爭壓力增大,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家長們不願等,用各種興趣班、補習班將孩子的業餘時間填得過滿。

久而久之,家長們的攀比,成了孩子們辛苦奔波的理由;成人世界的期待與生存法則,成了推動孩子疾行的動力。於是,走著走著,我們突然發現,牽著孩子走得太急、太遠,竟然忘記了當初為什麼出發。

網友說:

@最後的小詮釋:莫名的戳中淚點。越長大越孤單,越長大越不安。雖然我不是個孩子,可我也不想拿我和別人比;雖然我不是個孩子,我也想要自由地畫出繽紛四季;雖然我不是個孩子,我也想你們給我微笑擁抱和鼓勵。

@呃呃的鵝:其實,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

@站在排頭的特種兵:聽這首歌的時候,眼眶是濕潤的,作為剛進九零後的大叔,我們的童年是散養的,童年是無拘無束的快樂。現在孩子,真的需要父母解放他們的天性,多給他們一些時間,因為他們只是一個孩子。

@日月基:「我只是個孩子啊,不想和別人比」,一首歌,唱出孩子甚至成年人的心曲。小時候比特長成績,長大比職位薪水,幸福的標準是「比過」,而非努力。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背後,是望子成龍,也是現實焦慮。期盼更均衡的教育資源,更公平的社會環境,也提醒自己:生活是為快樂的,而非為了攀比!

@想成為通信女超人的小笨蛋:我也是從小被比到大,反正現在自卑到常人無法理解的地步。和別人說話都覺得尷尬和彆扭。感覺自己什麼都不如別人,潛意識就是在比較,自我否定,太難受了,希望自己不要這樣但是很難改。

@大白南瓜子:小時候父母拿我們和別人家的孩子比。長大有了自己的孩子,孩子開始拼爹和別人的父母比。

「我只是一個孩子」,你也來說說吧!


推薦閱讀:

石頭老師的教育觀(十九)| 《教養的迷思》引出的思考(四):父母和孩子不是「一路人」—群體效應
為什麼社會地位越低的人越熱衷於生二胎?
這些小遊戲很好提升孩子注意力!感統遊戲簡單有效!
爸爸和後媽想再生個孩子,我該怎麼辦?

TAG:孩子 | 家庭教育 | 家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