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魯克納《E大調第七交響曲》--英雄之旅

音頻鏈接:Symphony No. 7 in E Major: II. Adagio. Sehr feierlich und sehr langsam

布魯克納:《第七交響曲》【卡拉揚100周年紀念專輯1985-1989】【CD240】_音樂選集_音樂_bilibili_嗶哩嗶哩

文/林琪雨

這是布魯克納最著名的交響曲之一,於1881年和1883年之間寫就,題獻將作品獻給巴伐利亞的路德維希二世,並於1884年12月30日在萊比錫歌劇院由亞瑟·尼基什指揮萊比錫格萬豪斯管弦樂團舉行首演。 這曲現在至少存在五個版本。

布魯克納的作品深受貝多芬的影響,布七與貝三同樣歌頌了英雄主題,因此經常被拿來與貝三做比較。

布魯克納是瓦格納的忠實粉絲,創作第七交響曲正直瓦格納彌留之際,英雄主題毫無疑問和瓦格納有關。現在第二樂章也被稱為「悼念瓦格納的頌歌」。

作為一位虔誠的天主教徒,布魯克納將自己對基督教的信仰融入到幾乎所有作品的創作之中,他更因未婚妻不願改信天主教而與之分手。

作為一名 19 世紀的作曲家, 布魯克納的音樂有著一股獨特的氣場 , 它帶著拯救與憐憫 , 以及包容一切的胸懷, 給予這個激進的時代對靈魂與信仰的叩問,其音樂作品中所體現出的神學美學則是他對宗教與俗世間的平衡點的探尋 。

布魯克納的交響曲有固定特色:

布魯克納式的開始:第一樂章奏鳴曲式的主題通常以弦樂器平靜的顫音泰然出場。

布魯克納式的休止:樂章各部分之間往往以長達的休止劃分開來。

布魯克納式的節奏:主題往往採用三連音。

布魯克納從小學習管風琴,然後到教堂兼職管風琴師,當老師後主要教管風琴,去世後下葬於聖弗羅里安教堂的管風琴之下。

1945年5月1日,海軍上將卡爾·鄧尼茨在柏林廣播電台公布希特勒的死訊前播放了威廉·富特文格勒指揮柏林愛樂樂團演奏的第7交響曲慢樂章錄音,俗稱「帝國慢板」。

卡拉揚一共錄了3張布魯克納第七唱片,1970年的EMI版是第一個, 在DG錄過兩次,分別是1975年與柏林愛樂樂團錄製的版本, 以及1989年與維也納愛樂樂團錄製的版本, 1989年這次是卡拉揚人生最後一個錄音,卡拉揚於1989年7月16日去世。

樂曲分析

第一樂章採用奏鳴曲式,它與終樂章一樣擁有三個複雜的主題,這些主題 之間既有強烈的對比,又有機地融合在一起。音樂按照布 魯克納的慣例,在小提琴以震音方式奏出E-# G的三度音 程,營造出一種朦朧的氛圍,大提琴在此氛圍中在E大調 上奏出一段很長的、略帶傷感的主部主題旋律,它由主三 和弦的琶音開始,確定了樂曲的主要調性,其間,中提琴 在第二句開始的同度重複、以及圓號與單簧管不時的八度 重複,令旋律的色彩變得更加豐富。主題旋律中大膽的和 聲拓展與豐富的調性變化,都奠定了整部作品的基調,此 外它與柔板樂章以及終樂章的主題的聯繫緊密。隨後,樂隊重複了這一主題,形成一個小高潮。

柔板樂章是莊嚴和緩慢的,這個樂章在《第七交響 曲》中最為有名,是一首獻給瓦格納的輓歌。實際上,布魯克納剛寫完這個樂章,就聽聞了瓦格納去世的噩耗。這一樂章採用布魯克納常用的ABABA形式。樂章由兩個主題構成,它們在旋律、調性、節拍與性格等多方面 都形成對比。第一主題是4/4拍的葬禮進行曲,先是低沉的4把瓦格納大號、後由弦樂在憂鬱的c小調上,緩慢奏出一段長氣息的悲痛哀思的旋律,在這裡我們似乎聽到作 曲家哀泣的內心,這種痛苦似乎纏綿不斷,沒有邊際, 最後旋律又回歸最初由瓦格納大號和圓號結束。第二主 題是3/4拍的輕快柔和的舞蹈旋律,它舒緩了之前的抑鬱心情。隨後,兩個主題交替發展,在此,作曲家運用對位手法對主題動機進行發展,音樂通過不斷地蓄積力量,走 向樂隊全奏的高潮,隨後高潮退去,悲痛的音調又重新回 來,最後樂章結束於安靜的氣氛中。

第三樂章是快速的諧謔曲樂章。經過《第六交響曲》 的短暫間歇,這一樂章又重新運用了喧鬧的蘭德勒舞曲節奏。第一主題是一段富有活力的旋律,它在弦樂快速音型 的伴奏背景下,先由明亮的小號,後由小提琴和單簧管奏出。富有動力的附點音符充斥其中,令音樂充滿激情和濃郁的生活氣息。中部是一段相對安靜、具有歌唱性的抒情 旋律,它略帶悲傷氣息,這段旋律最初由弦樂聲部演奏, 後來加入木管與銅管。

第四樂章是終樂章,同時也是一個非常奇妙的樂章。 這一樂章的結構違背了通常的奏鳴曲式原則,它的三個主 題在再現部中以顛倒的順序出現,造成一種特定的悲劇性 效果。這類結構可以追溯到舒伯特的《四重奏斷章》和柏 遼茲《幻想交響曲》的第一樂章等作品。終樂章的第一主 題是在弦樂震音的伴奏下,由小提琴奏出,它是一段帶有 附點音符的進行曲風格的旋律,具有英雄氣概。第二主題 是弦樂為主的聖詠旋律,寧靜安詳,具有崇高的性格。第 三主題是樂隊齊奏而出的鏗鏘有力的音調。隨後進入展開 部,展開部非常短小,僅僅二十多個小節。之後是再現 部,再現部中主題出現的順序是倒置的,先出現的是戲 劇性的第三主題,緊接著的是副部主題旋律,最後出現 的是帶著新能量的第一主題,正是後者將音樂引向宏大 的尾聲,尾聲是全曲的高潮,音樂最終在輝煌的音樂中結束

ps:我在布魯克納第四交響曲的文章中犯了一個錯誤,希特勒於1937年在瓦爾哈拉神殿建了一個布魯克納的半身像,揭幕時現場播放了第七交響曲的第二樂章,希特勒莊嚴的參加了揭幕儀式。(不是文章所寫慶典上拿出一個布魯克納半身像)

參考文獻:

鄒彥:《遲到的成名之作——布魯克納《第七交響曲》,載《音樂愛好者》2009年02期。

蘇里曼 ,梁丹妮:《宗教意識的折射 ——布魯克納《第七交響曲》第一樂章呈示部主題分析 》,載《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年第4期。

車新春:《布魯克納的第七交響曲》,載《音樂生活》2016年第8期


推薦閱讀:

TAG:古典音樂 | 安東·布魯克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