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一個人什麼時候最幸福?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作者:夏文芳(富書籤約作者)

一、為什麼我們難以獲得持續穩固的幸福感?

最近,養青蛙的遊戲刷爆了朋友圈,有人說,其實每隻青蛙背後,都躲著一個孤獨的靈魂。

於是有專家說,因為太多人在現實生活中並不幸福,所以才會寄情於那隻手機里的青蛙。

而關於幸福,早在2300年前,亞里士多德就曾說過,世人不分男女,都以追求幸福為人生的最高目標。

事實也的確如此,無論時代如何發展,人們對幸福的追求始終未變。

但遺憾的是,即使是到了今天這樣物質空前豐富的時代,仍然有很多人處於焦慮和倦怠中,覺得漫長的人生歲月中幸福難求。

用時下流行的話來說就是「幸福的人太少,不幸福的人太多。」

那麼,我們到底為什麼難以獲得持續穩固的幸福感呢?

h5.youzan.com/v2/showca (二維碼自動識別)

在積極心理學奠基人之一米哈里的《心流》中,他提到的兩個原因,我認為是很在理的:

第一:宇宙初創之時,就沒有以人類生存的安逸舒適為念。

從生物進化的角度講,我們所有的行為都是為了繁衍後代、傳播基因,完成這些事,我們能獲得快樂。

但這些快樂必須是短暫的,因為這樣我們才能有動力去做第二次,所以,長久穩固的幸福本來就不在生命的系統程序中,當然難獲得。

第二:人類感知、攝取信息的能力太強大。

這種能力大大超出繁衍後代、傳播基因所需,這些多出來的知道與感受,就會讓我們失去控制,陷入苦惱和焦慮。

這也就是常言說的「無知無畏,反之,多知多畏,多知多憂」。

說到底,人這種高級動物,想要獲得幸福,是真的很難。

二、在心流發生時,人就會感覺到幸福

那麼,人真的就沒有辦法得到幸福了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米哈里通過25年的時間研究了這個命題,並且幫我們找到了答案,他認為:「我們完全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幸福,因為幸福取決於我們對外在世界的闡釋,源自我們內心的秩序。

而所謂我們對外在世界的闡釋和內心的秩序,其實就是「心流」,這也是米哈里在《心流》這本書中提到的最重要的一個概念,指的是人全情投入到一件事中的狀態。

他認為,在心流發生時,人能夠全神貫注、心無旁騖,甚至會忘了時間的存在,卻在這個過程中得到巨大的滿足感,也就是體驗到了我們苦苦追求的幸福感。

直白點說,就是唯有在全情投入地學習、創造、發揮自我價值的過程中,人生才可能真正幸福。

米哈里通過研究,總結出了不同文化、教育背景的人們在達到心流狀態時的八大特徵:

1、一份可完成的工作(勝任感)

2、全神貫注

3、有一個明確的目標

4、有及時的反饋

5、深入而不牽強的投入行動

6、充滿樂趣的體驗

7、進入忘我境界

8、時間感會變

也就是說,一旦上述狀態全部到位,我們所做的一切都自然而然地變得值得,人也會感覺到幸福。

而這也是我聽過的「關於人什麼時候最幸福」的最好的答案,那就是幸福是可以創造的,所以只要你想,你隨時都可以幸福

三、控制好意識,並且持續的對抗精神熵,幸福就會伴隨著我們

當然,心流的八大特徵看起來很簡單,要做到,還是非常難的。

米哈里認為,想要達到心流狀態,首先要控制意識,因為我們所有的經歷,無論快樂與否,都以資訊的形式在心中呈現,而資訊是由意識控制的。

  • 一個人一生中可以處理的資訊為1850億比特,一個人經歷的事情這麼多,意識准許哪些資訊進入到意識,就決定了生活的內涵和品質,也就是你夠不夠幸福。

換句話說,就是一個人可以不管外界發生了什麼事情,只靠改變意識的內涵,使自己快樂或者悲傷。

那麼,我們要如何控制意識呢?

首先,我們要清楚意識並不神秘,它跟人類其他行為一樣都屬於生理作用,憑藉著構造複雜的神經系統運作,同時也不完全受制於生物規律,所以我們是可以自主控制的。

控制意識最好的方法就是利用好注意力,能夠隨心所欲的集中注意力,不因任何事情而分心。

  • 正所謂「心裡有什麼,就能看見什麼」,就是你的注意力集中在哪裡,決定了你的意識能搜集到哪些資訊,其實是由注意力來決定某些事物能夠進入意識。

這點我有很深刻的感觸。

前幾天和老公看了《無問東西》,期間有兩個情節給了我很大的觸動。

一個是暴雨突至,陋室之中,老教授語音難辨。

當同學們小聲嘀咕聽不見時,他不再嘗試講課,而是於講台處泰然落座,在黑板上寫了四個大字:靜坐聽雨

那一刻,我從教授和逐漸安靜下來的同學們眼神中,看見了幸福。

還有個情節是日軍來襲,全校師生撤離,躲在山洞裡的他們支起了黑板,高吟《楚辭》與泰戈爾,任憑炮火轟鳴。

我從他們靜心求學的眼神里,看見了幸福。

這兩個情節中,教授帶領同學們將注意力集中在了聽雨,聽雨這個資訊就進入了意識,而其他的都被排除在所有人的內心世界外。

而潛心求學的老師和同學們,只將眼下渴求的知識這個資訊放進了意識,那些飛來飛去的敵機和隨時都會掉下來的炸彈顯然被擋在了意識的門外,所以,他們無疑都是感到幸福的。

但有個事實我們我們也必須承認,就是無論我們多麼努力的將注意力集中在我們應該集中的地方,也很難避免資訊對意識的目標構成威脅,這種現象米哈里認為是內在失序的現象,也被叫做精神熵

精神熵和意識一樣並不神秘,而且我們得承認這是常態,這可以讓我們在面對過量信息時有一個好心態。

而且每次失序,也可以激發我們的新能量,讓我們內心在新的目標水平上達到有序。

所以,米哈里認為,我們獲取心流的過程,其實就是對抗精神熵的過程。

  • 控制好意識,並且持續的對抗精神熵,幸福就會伴隨著我們。

四、日常生活中也能找到心流

了解了我們很難獲得幸福的原因,以及我們如何通過得到心流而自主掌握幸福,或許你還是有些迷惑,那麼,我們到底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利用心流而獲得幸福的感覺呢?

米哈里也非常細心的給了我們提示,他認為,很多時候我們在做自己非常喜歡、有挑戰並且擅長的事情的時候,就很容易體驗到心流,比如爬山、游泳、打球、玩遊戲、閱讀、演奏樂器還有工作的時候。

  • 因為幸福感通常根本不是作為目標而出現在人們的面前,而是目標既達的某種附帶現象。

試想一下,當你處在有些活動之中時,內心充滿了相容、和諧的感受,感覺、希望與想法在這時變得協調一致,你一定會覺得很幸福吧?

朋友小莉創辦了一家家政服務公司,在壓力很大的時候,她會選擇到遊樂場坐過山車。

她說,當她放空自己,完全將自己交給那個旋轉的機器時,她只是全神貫注的體驗那種身體在空中被拋起來的感覺,她就徹底的沉浸在了當時的感受中,她覺得很幸福。

其實,她是進入了一種心流的狀態。

這種特殊時刻,我也有經歷過。

我喜歡寫作,常常寫起來,就會全身心的投入,忘記了時間的流逝。

最瘋狂的一次是,有天晚上我有了一個靈感,一口氣寫了2篇文章,才發現已經到了凌晨4點鐘,而我居然一點都不覺得累,而且毫無睡意。

那樣的時刻,現在回憶起來,就是我的「心流體驗」。

米哈里在書中和我們描述了各種各樣的容易讓我們感受到心流的場景,有人總結為9條,主要包括運動和健身、舞蹈、性和愛情、事物、思考、閱讀詩歌、寫作、閱讀歷史以及研究科學和哲學問題。

他還告訴我們,在工作中、人際交往中、挫折中我們都是可以感受到心流的。

關於工作,他說,工作不是亞當的詛咒,當我們拋開對工作根深蒂固的成見,正視當下的體驗品質,把工作儘可能設計得接近心流活動 + 培養自得其樂的性格,我們會在高效工作的同時,體驗到工作的樂趣。

關於人際關係,他認為家庭、友誼中的心流不是自發存在的,跟「合資企業」一樣,必須不斷投注精神能量,才能保障她的生存。

他還強調,我們要在工作生活之餘學會休閑,而學會休閑最好的方法就是培養自己的愛好,因為音樂、美食、運動都會讓人產生心流,產生幸福感。如果能在這些領域持續投入,達到專業分析的級別,人的幸福感就會加倍增長。

這些觀點,我並沒有一一實踐,但我在知乎上關於心流的話題討論中發現,很多優秀的人,都在踐行米哈里的心流體驗,並且對改善現狀非常有效。

五、不斷嘗試和從錯誤中學習,才能夠得到真的幸福

有人說,米哈里的《心流》是一本幸福操作指南,我並不覺得。

在我看來,《心流》這本書雖然嘗試帶領我們探討如何通過控制心靈活動而得到幸福,但作者其實並沒有明確告訴我們什麼事情該做,什麼事情不該做,我們只有結合自己的經驗不斷反思,才能有所收穫。

而米哈里也說了,獲得最優體驗的手段不能濃縮成一個秘訣,也不能背誦下來重複使用。

  • 因此,我們每個人必須自行不斷的嘗試並且從錯誤中學習,才能夠讓自己真的得到掌控幸福的能力。

最後我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早日體驗到心流,生活的幸福快樂。

作者簡介:夏文芳,富書籤約作者,上市公司女高管,江湖人稱「雞血姐」,堅持用文字輸送「雞血」和「方法」,陪你過不將就的人生,微博@夏文芳。本文首發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ID:FranklinReadingClub),百萬新中產生活學院

推薦閱讀:

有哪些快速進入心流狀態(flow)的方法?
荒廢了整整一年,為什麼寫作這麼耗心力?
如何在玩遊戲時抑制心流的出現以達到不沉迷其中的狀態?
2018心流元年,特別的心愿清單給特別的你
大腦經濟學

TAG:幸福 | 心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