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6》新增勢力領袖 竟是「史上最強非酋」?!

  差不多在拿破崙的大軍橫掃歐陸的同時,在東南部非洲,有一位黑人武士帶領部下南征北伐,他們征服了所有的民族,劫掠了大片的領土。同時,這位武士統治的部落也從一個只有2000人的小族群,變成了擁有遼闊土地的集權國家,更令人驚嘆的是,在20多年的征戰生涯中,這位武士從來沒有失敗過。

  他就是恰卡,黑非洲歷史上最剽悍的軍事指揮官,今天的南非人將他稱為「黑色的拿破崙」。

在《文明6:迭起興衰》中,恰卡就是新勢力——祖魯的領導人

  同樣,對《文明》系列的玩家,恰卡也是一個熟悉的存在——作為祖魯文明的領導人,他在《文明》前幾代中的形象總會勾起五味雜陳的回憶:這位酋長永遠不知道安分,總會莫名其妙地窺伺你的領地,不停地咒罵你,或是無緣無故發動戰爭。而在《文明6:迭起興衰》中,他也保持了一貫的強勢風格,其領導的祖魯文明有批量生產軍隊的加成,可以在短時間內橫掃一大片地區——而這些設定,都與他的真實事迹不無關係。

《文明5》中的恰卡,另外,他在系列初代中也登場過

困苦的出身

  和非洲歷史上許多的軍事強人一樣,恰卡在兒時也經歷了許多磨難。在他出生的18世紀後期,當時的祖魯部落,還只是活躍在今天南非境內的眾多勢力中,最為名不見經傳的一個。甚至關於祖魯部落的具體起源,歷史學家們都沒能得出一個明確結論,一般認為,其最早的祖先可能是在公元9世紀前後,跟隨著人口遷移潮,從非洲東部來到了今天的南非境內。

【遊民星空】《文明6》祖魯勢力宣傳片v.youku.com圖標

  這些人操持的是一種名為恩古尼語(Nguni)的語言,主要靠農業和放牧為生,在隨後幾百年里,這些移民也經歷了分散和兼并,並逐漸組成了不計其數的新部落。祖魯部落就是其中之一,按照傳說,大約在公元1709年左右,在一名叫卡馬蘭德拉的酋長領導下,他們在今天南非東北部建立了名為「祖魯」的領地。

祖魯人的村莊被稱為「伊坎達」。它設有雙層木柵欄,內層圈養牲畜,外層隔絕闖入者。出於實用和戰略的考慮,伊坎達通常設在山坡之上:利用流動雨水進行自然清潔,還可居高臨下防禦外敵。上圖是《文明6》中的伊坎達,下圖是其實際布局圖

  在恩古尼語中,祖魯的意思是「天堂」。雖然存在誇張的成分,但從地理角度,這裡確實非常適合居住。與北方的炎熱潮濕不同,這裡溫暖濕潤,非常適合農業和放牧。另一方面,這樣一片土地,也是其它部族垂涎的對象,隨後近百年里,祖魯部落始終生活在強權的夾縫中,到18世紀後期,它的總人口只有大概1500人。

今天的祖魯人起源地——它位於今天南非的納塔爾省東北部

祖魯人傳統居住區在地圖上的位置

  1781年,一位叫森贊加科納的酋長從母親手中接管了部落,但這位年輕人卻很不安分。1786年,他讓一位叫蘭迪(Randi)的姑娘懷上了孩子——而這名姑娘不是別人,恰恰是附近部落前酋長的女兒。緋聞很快變成了醜聞:面對事實,森贊加科納根本不以為然,他指責蘭迪是假懷孕,至於所有懷孕跡象都是寄生蟲作祟。

  然而,紙包不住火,面對蘭迪越來越大的肚子,辛贊格納科還是被迫迎娶了她。也許是出於自嘲,在孩子出生後,辛贊格科納給他取名恰卡(Shaka),在祖魯語中就是「寄生蟲」的意思。然而,風波遠遠沒有結束,雖然蘭迪和恰卡獲得了名分,但在部落傳統中,這仍是一場不道德的婚姻。小時候,恰卡經常遭遇族人的欺侮。同時,森贊加科納也迎娶了更多的妻妾,並有了不少子女。

國外電視劇《恰卡·祖魯(1986年攝製)》的劇照:小時的恰卡和母親經常遭遇族人的欺侮

  沒過多久,恰卡的地位一落千丈,在6歲那年,恰卡和牧童一起看管畜群,但不慎丟失了一隻羊。森贊加科納很快借題發揮,把他和蘭迪趕出了家門。此時的恰卡基本是一無所有。為逃避欺侮,他只能到處流浪,從一個部落前往另一個部落,為別人放牧和充當傭兵。

  在這段時間,草原的環境也發生了巨大變化。由於氣候突變,恩古尼人原本肥沃的土地上爆發了乾旱和饑荒,部落為爭奪牧場頻頻展開混戰。在這個過程中,一位叫丁吉斯瓦約(Dingiswayo)的年輕酋長脫穎而出——而這位酋長也將改變恰卡的命運。

恰卡的崛起

  說到恰卡的崛起,就不得不提丁吉斯瓦約。丁吉斯瓦約出生於大約1780年,只比恰卡年長6歲,同樣是一名酋長的兒子。由於在年輕時捲入了推翻父親的叛亂,他迫從部落中孤身逃走。就在快餓死的時候,他遇到了一名歐洲探險家。丁吉斯瓦約立刻抓住了這根救命稻草,自告奮勇為其充當嚮導。

  在接觸期間,對方的隨身物品引起了丁吉斯瓦約的興趣。另外,從兩人的交談中,他也獲得了許多前所未有的知識。比如說如何使用火槍,歐洲人商站的位置,以及他們願意收購的各種物品。

在當時的非洲酋長中,丁吉斯瓦約是少數見識過歐洲先進文明的

  按照一些傳說,丁吉斯瓦約在此期間去過很多地方,甚至在英國的開普殖民地見識過正規軍的訓練。在跟隨歐洲人很長一段時間後,丁吉斯瓦約得知,他的父親已經去世,因此準備動身回家奪取酋長之位。偶然的是,大約就在同時,他還得到一條消息,因為一次意外,他長期追隨的白人探險家已經被殺。丁吉斯瓦約立刻動身,去了殺害探險家的部落,並通過各種手段,拿走了馬、火槍等物品。

  回到自己的部落之後,丁吉斯瓦約讓族人大吃一驚。由於許多人根本沒有見過軍馬和火槍,他們都以為,老酋長的兒子成了一位法力高強的巫師,許多戰士也慕名前來為他效力。同時,丁吉斯瓦約還向英國和葡萄牙商站派出使者,向他們贈送了牛和象牙。作為回報,葡萄牙人派出了一支小部隊,以協助丁吉斯瓦約。

位於莫三比克境內的葡萄牙商站兼要塞

  畏於歐洲火器的威力,丁吉斯瓦約的敵人紛紛臣服或投降。期間,他自己也採購了少量歐洲軍火,還鼓勵臣民前往歐洲人的殖民地開展貿易,同時,他還建立了手工作坊,並試圖將農牧產品推銷到歐洲地區。期間,他的目標非常明確:讓部落富強起來,進而建立起霸權。

  對到處流浪的恰卡來說,這簡直是一個天賜良機:此時,16歲時他已經長成了一個巨人,他的身高超過了1.9米;至於另一個不尋常之處是他強壯的體格,在當時,他甚至赤手空拳打死過一頭獵豹——他的加盟也讓丁吉斯瓦約非常高興。

油畫:少年時代的恰卡,左側的婦女是他的母親蘭迪,右側是一名丁吉斯瓦約部落的酋長

  21歲時,恰卡正式成了一名武士,為此,他得到了一副牛皮盾牌,它有1.75米高,剛好能夠遮蔽住一個魁梧的成年人。此外,他的裝備還包括牛皮製成的護腿、護腕、短褲、披肩和一雙涼鞋。同時,他還得到了3把輕質投槍,這也是他們戰場上的主要武器。

歐洲作者描繪的恰卡畫像

  在此期間,恰卡也學習了一種全新的作戰方式。之前,在南非地區的戰爭中,所有參戰者都很隨意。但丁吉斯瓦約卻從葡萄牙人那裡學習了一些歐洲軍隊的做法。他將部下編成了若干個團,每個團都有特殊的名字,比如「叢林人」「迷霧」等,同時,其成員也手持特定樣式的盾牌以進行識別。

  這些團在遭遇敵人後,會逼近到離對方40-50米左右,然後集體投擲標槍,並用盾牌保護自己。在這個過程中,對方也會用攜帶或是撿起的標槍進行反擊。在若干回合之後,總有一方支撐不住,轉身逃跑。這時,勝利的第一方會展開追擊,直到迫使敵人放棄武器。

投矛是當時東南部非洲武士常使用的一種武器,但後來這種武器為恰卡所禁止,但後來的統治者又在軍隊中引入了這種武器

祖魯人之王

  但在年輕氣盛的恰卡看來,這種傳統卻極為迂腐:尤其在投矛階段,雙方有時只是在白費精力而已——在一場戰鬥中,他受不了這種僵持,帶頭衝出方陣,用盾擋開迎面而來的投矛,然後衝到對方眼前,將阻擋敵軍武士一一擊殺。

  這場戰役讓恰卡名聲鵲起,但他顯然沒有感到滿足。他發現在近戰時,投矛很容易折斷。為此,他設計了一款名為「iklwa」的新武器,它就是「祖魯短矛」,可以同時用來突刺和劈砍,另外,恰卡還認為,牛皮涼鞋並不利於行動,並要求戰友們在戰場上拋棄它們。

《文明5》藝術設定中,恰卡手拿的就是祖魯短矛

  在此期間,丁吉斯瓦約的主要對手是布特勒齊人(Butelezi),一個著名的尚武部落,在1810年的一次戰鬥中,恰卡所在的「叢林人」團(izi Cwe)也奉命參戰。在一場戰鬥中,他用祖魯短矛殺死了前來挑釁的敵軍勇士,並讓布特勒齊人潰不成軍。作為勝利的獎賞,恰卡被任命為100名戰士的指揮官。

  利用這個機會,恰卡把部下分成了緊密聯繫的四個分隊。其中央是主力部隊,被稱為「頭」;後方是預備隊,被稱為「腰」;同時剩餘的人員則被布置在前方左右兩側,構成「犄角」,它們後來演變成了祖魯人著名的「水牛」陣型。

祖魯「水牛」陣型的示意圖

  在後續的戰鬥中,恰卡和他的百人分隊表現出色,這讓丁吉斯瓦約很快任命他擔任「叢林人」團的指揮官。與此同時,丁吉斯瓦約的部落也在不斷壯大,這引起了許多酋長的不安,其中,最寢食難安的恩德萬德韋人(Ndwandwe)的首領茲威德(Zwide),他也是丁吉斯瓦約稱霸之路上的勁敵。

  最終,雙方的戰鬥在一個多山地區爆發了。茲威德將部下部署在了一個陡峭的、易守難攻的山脊之上,附近還有500名援軍正在趕來。此時,恰卡做出了一個決定,在敵方援軍抵達山下時發動進攻——這讓很多戰士都感到疑惑。因為他們的行動將完全處於敵人主力的注視下,對方必然不會坐視不管,但恰卡卻非常自信,認為這將成為摧垮敵人的關鍵。

祖魯武士的刺殺戰術

  所有戰士別無選擇,只得服從恰卡的決定。在抵達戰場後,恰卡先派出一支精幹的部隊向援軍發起猛烈攻擊,就在後者被打得快要崩潰時,茲威德再也按捺不住,決定向山下派出救兵。但就在這些部隊一波波下山時,他們也離開了有利的位置,陣型也變得散亂。恰卡抓住機會,調回部隊反戈一擊,將敵人打得落花流水。

  以100名戰士擊敗了上千名敵人的恰卡名聲大振,並很快被丁吉斯瓦約提拔為軍隊的最高指揮官。1816年,在丁吉斯瓦約提供的戰士協助下,他回到家鄉接管了祖魯部落。

  儘管此時,祖魯部落仍然非常渺小,但這並沒有限制住恰卡的野心。成為酋長後,他迅速將全部適齡男子編入了部隊,其中,最為健壯人被專門挑選了出來,成為恰卡本人的衛士。同時,他還教導下屬採用自己新創立的戰法,即放棄投矛,使用祖魯短矛進行近距離搏鬥,至於違抗命令的人員則會遭到嚴懲。

班圖武士團也是《文明6》祖魯的特色部隊

  這支部隊很快在恰卡的第一場戰爭中發揮了作用,其目標不是別人,正是他母親出身的蘭格尼部落。行進了50公里之後,恰卡的部下趁著夜色包圍了對方營地,幾乎兵不血刃地將他們俘虜。隨後,恰卡將當年欺侮過他的人們全部挑了出來,用棍擊、矛刺和扭斷頸椎等方式處決,至於剩下的人,則被統統編入了祖魯部落。

祖魯武士的全套裝備:短矛、投矛、戰錘和盾牌

  通過這次吞併,祖魯人的規模擴大了一倍。接下來,恰卡決定向昔日的老對手——布特勒齊人宣戰,在約定的交戰地點,布特勒齊人的主力部隊與祖魯人隔著大約100米的距離對峙,其部隊排成了寬達200米的5行,規模遠遠超過了祖魯人,至於他們的酋長則坐在了陰涼處,通過傳令兵指揮戰鬥,至於他們的家眷都被安置在後方,等待著一起歡慶勝利。

  而在恰卡這邊,他手下只有大約750名戰士,但他把最精銳的300人放在了中路,即「水牛」陣型的頭部,老兵和少年兵則在後方壓陣。至於另外的部隊則位於左右兩側,形成了「水牛」的犄角。

  整隊完畢後,恰卡的中路開始緩緩前進,在接近到離對方50米時,他們直接向敵人發起了衝擊。布特勒齊人對此倍感驚慌,他們甚至沒來得及扔出第一波投矛,便被祖魯人成片刺倒。後排的倖存者倉皇逃竄,但他們發現,敵人的左右兩翼已經出衝進了營地和家眷之中,戰鬥的結局已經註定。

一名全副武裝的祖魯高級武士

  在這場戰鬥中,布特勒齊人幾乎被趕盡殺絕,甚至俘虜和傷員也不例外。隨後,恰卡派人深入布特勒齊人的領地,搶掠婦女和兒童,並殺死了所有「沒有用」的人。這場戰役也充當了一個標誌,南部非洲出現了一種全新的戰爭形態——其中拋棄了所有道德,取而代之的是殘酷的殺戮。

恰克里山之戰:稱霸的開始

  1818年,恰卡和丁吉斯瓦約聯手進攻茲威德的領地,但局勢卻急轉直下,在一次埋伏中,丁吉斯瓦約被殺,他的族人也一擁而散,這讓恰卡不得不獨自迎戰茲威德。

丁吉斯瓦約的後人在其遇難地舉行幾年儀式,丁吉斯瓦約死後,恰卡成了與茲威德爭霸的主要力量

  另一方面,茲威德也意識到他最大的威脅實際是恰卡。隨後不久,他便命令兒子諾馬蘭迦納(Nomahlanjana)率領10000人向祖魯腹地進攻。這支軍隊在1818年4月初抵達了祖魯部落的北疆——白烏姆洛齊茲河(White Umfolozi),而此時,恰卡卻只能投入不到5000名士兵。

  不僅如此,恰卡的兵力還嚴重分散,其中一部分被派去掩護家眷,而另一部分則需要監視白烏姆洛齊茲河上的各個渡口——其中只有3000人是真正的戰鬥部隊。但在恰卡的命令下,他們還是登上了白烏姆洛齊茲河以南、一座名叫恰克里(Qokli Hill)的山丘,並佔據了有利地形。

今天的恰克里山,戰鬥爆發時是4月份,在南半球屬於乾季,山上的植被比較稀少,可以供大部隊展開

  在當地,恰卡表現的異常冷靜,將部隊組成了一個五層的圓形陣,他本人則和預備隊一道駐守在最中心,另外,他們還儲備了充足的食物和水,如果戰鬥僵持不下,外圍的部隊會逐漸撤向山頂、重組,然後集中兵力向南部森林地帶突圍。隨後的一整天,雙方都在準備戰鬥,諾馬蘭迦納趁夜色從多個方向渡過了白烏姆洛齊茲河,還得到了2000人的增援部隊。

  隨著黎明到來,諾馬蘭迦納發現,一群祖魯人正在10多公里外的山上趕著牲畜,因此派出了4000名戰士前去攔截,至於剩餘的8000人則來到了恰克里山的東北山腳處,準備發動第一輪攻擊。

  當這8000名戰士魚貫上山時,他們的隊伍變得愈發緊密。這時,恰卡立刻命令前兩排士兵發動反攻——事實上,這個決定可謂恰逢時機。由於隊形過於密集,諾馬蘭迦納的部隊甚至沒有機會投擲標槍,便被一擁而上的祖魯戰士擊垮——在短短的10分鐘內,就有近千人死於非命。

恰克里山之戰第二天的局勢,其中紅色為恰卡的部隊,藍色為諾瑪蘭賈納的部隊

  諾瑪蘭賈納見狀,命令敗退的部隊進行重組。隨後,他將一半軍隊留在山腳下,另一半則重新整隊。此時,他已經發現了祖魯武士善於近戰的長處。為此,他命令將士兵之間的間隔距離拉大,並要求在未靠近祖魯人的陣線前即奮力投擲手中的長矛。這製造了一些傷亡。但恰卡命令部隊不要輕舉妄動,並製造一種自己已驚慌失措的假象。當第一排和第二排的敵人用光長矛之後,他才下令部隊傾巢而出:對方完全沒有預料到這一舉動,在丟下大量的屍體後,他們不得不再一次從山上後撤。

  在第三輪攻擊中,諾瑪蘭賈納命令年輕的武士站到第一排,與敵人進行肉搏,至於第二、第三排武士則用投矛輪番打擊衝過來的祖魯人。

  然而,在對方整隊時,恰卡卻識破了這一計謀,他命令部下迅速進攻,這一決定不僅擊潰了對方的第一排,還把對方的第二列隊伍壓進了後面的橫隊,進而剝奪了他們投擲長矛的機會。隨後,祖魯武士在混亂的敵人當中大開殺戒——然而,即使在將這三排敵人全部殺死後,對方仍然擁有人數上的優勢,不僅如此,他們的進攻勢頭也絲毫沒有衰減。

藝術畫:恰克里山之戰

  在第三次嘗試失敗後,諾瑪蘭賈納開始嘗試採用引誘戰術:他計劃分批吸引好鬥的祖魯武士下山,進而在開闊地發揮己方人數眾多的優勢。為此,他命令部下分成小股突然前沖,投出長矛,然後在盾牌的掩護下徐徐撤退:一些求戰心切的祖魯戰士衝上前去殺死了一些人,但追擊到山腳時,便遭到了優勢敵人的進攻,並蒙受了不小的損失。

  此時,恰卡手下的武士只剩下了大約兩列,總人數只有600人。而在另一邊,諾瑪蘭賈納注意到了這一點,認為此時是殲滅敵人的理想時機,他將全部的部下排成了數個200米長的橫列,試圖一勞永逸地殲滅祖魯人。同時,他和四個兄弟也加入了進攻隊伍,試圖親手砍下恰卡的首級。

恰克里山之戰的最後戰鬥

  然而,讓進攻者預想不及的是,在山後方,還隱藏著恰卡最後的預備隊——大約500名祖魯老兵,這些人在之前一直在休息,甚至戰鬥最激烈時也不例外——但顯然,局勢已經到了非常危險的地步,在恰卡的命令下,他們形成了「水牛」陣型的犄角,並從兩側對敵人發起了攻擊。諾瑪蘭賈納再次被打得措手不及,但這次他沒有撤退,而親自帶領四個兄弟加入了戰鬥,試圖贏得這場決戰。但他的努力被證明是徒勞的——他們最終也在混戰中被全部擊斃。

  在這場漫長而嚴酷的戰役中,恰卡的4000名武士有1500人陣亡,而他們卻殺死了茲威德的7500人。經此一戰,夏卡事實上已經成了南部非洲的戰神,其不僅殲滅了敵人最精銳的軍團,還在後來的戰鬥中將領土擴展到了近3萬平方公里。

  利用新掌控的人口,恰卡組建了8個團,每個團都有1000名武士。與此同時,他的教官們則對這些新兵進行魔鬼訓練,其重點是近距離搏鬥的技巧,同時,恰卡還親自帶領他們演習,每個人每天都要進行90公里的武裝行軍,如果達不到這個速度,等待他們的將是死刑。

《文明6》中的祖魯武士團,他們相對廉價,而且可以大量組建,是攻城略地的利器

決戰

  與此同時,茲威德也發誓為5個兒子的陣亡進行報復,並和周圍的諸多部落廣泛結盟。到1819年春天,他已經重新集合了18000名戰士,他們由經驗豐富的指揮官索桑漢(Soshangane)率領,並以極快的速度侵入了祖魯人的領土。由於規模龐大,他們攜帶的食物只能維持3天,至於後續的補給則完全需要依賴繳獲。

  這條消息讓恰卡倍感驚訝,但他很快做出了冷靜的決定:他命令把所有的百姓、牲畜和糧食全部從備受威脅的北部邊境撤出,並遷入南部的森林地區暫時隱蔽。同時,他試圖讓飢餓和疲憊折磨對手,直到他們變得不堪一擊。

面對18000名敵軍,恰卡命令族人離開危險區域,向山區和森林撤退

  在索桑漢入侵的第一天,這支大軍渡過了白烏姆洛齊茲河,並開始向南追擊神出鬼沒的祖魯軍團,但入夜之後,他們卻頻頻遭遇祖魯人的襲擾,許多方陣都沒有得到安眠。到了第二天晚上,恰卡知道對方的食品可能已經耗盡,便故意將自己的一部分牛群趕到了離敵營很近的區域——這讓索桑漢以為,面對他的大軍,大部分祖魯人已經放棄土地逃跑了,於是,在第二天上午,索桑漢決定立刻率領大軍展開追擊。

  在第三天,雙方都在進行貓鼠遊戲:在祖魯人的引誘下,索桑漢的部隊行軍了60多公里,但糧食也在逐漸耗盡。夜幕降臨時,其麾下的不少武士都要求繼續追擊,但索桑漢卻命令大軍紮營過夜,同時還召開了一次軍事會議。事實上,索桑漢並不是一個容易落入圈套的莽夫,翌日早上,他的大軍開始徐徐撤退,到了傍晚時分,這支部隊突然在一片森林裡消失了,他們顯然是已經偃旗息鼓,以避免遭到祖魯人的突襲,雖然在這個過程中,雙方的斥候一度爆發了交戰,但除了零星的警報之外,這一夜基本過得還算平靜。

在演習中,祖魯武士會故意踩在蒺藜上,以鍛煉腳底板的耐受力,以便適應長期行軍,這種做法在最後的決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到戰役的第五天早上,索桑漢帶領他的部隊抵達了平原地區,並開始撤入己方的領地撤退,雖然他們此時既飢餓又疲憊,但損失依舊非常輕微。然而,令這位老將始料不及的是,祖魯人的行軍速度比他們更快——此時,恰卡反覆進行的演習終於證明了決定性的意義。

  面對10000名尾隨的祖魯武士,索桑漢將部隊展開,他向部下保證說,只要打贏了眼前的敵人,戰爭就會結束,屆時他們將有「數不清的牛群」。同時,他也意識到,自己的側翼將遭到祖魯人的猛攻,因此,他額外挑選了兩個最好的團,如果出現不測,他們將在第一時間趕去支援。

  然而,在開戰之初,夏卡就展示出了不同尋常的才能:他要求祖魯人假裝全面進攻,但但真正只與敵人的兩翼發生衝突。為此,索桑漢的主力部隊不敢貿然行動,而兩側卻似乎有崩潰的危險。其最好的兩個團見狀立刻開始增援側翼,這恰恰中了祖魯人的圈套。利用前線的混亂,他們立刻將這兩支孤立的部隊包圍和消滅。同時,他們繼續向側翼試壓,一度形成了包圍的態勢。

排成密集隊形展開進攻的祖魯武士

  此時,索桑漢不得不承認,雖然當前他還佔有人數優勢,但局面已經相當危險,為避免全軍覆沒,他迅速收攏主力後撤,並在第二天清晨抵達了翁布瑞拉河沿岸,此時,他們還剩下12000人。為掩護主力部隊分批渡河,索桑漢派出了最好的部隊來殿後。然而,這位經驗豐富的指揮官並沒有意識到,祖魯人在前一天夜裡悄悄減少了追擊部隊的規模,他們有2000人分別從上游和下游渡過了翁布瑞拉河,並在埋伏在了敵人的必經之路附近。

成群渡河的非洲武士,這種做法可以最大限度減少被激流沖走的可能性

  當索桑漢的部下慌忙來到對岸時,發現自己闖進了一個註定無法逃脫的圈套,在其視野所見之處,都是祖魯人閃耀的長矛和祖魯武士的身影,到了夜幕降臨時,這場南部非洲最大規模的戰役終於結束,除少數人僥倖逃脫外,索桑漢的1.8萬大軍幾乎蕩然無存。此時,已經沒有什麼人還能阻擋恰卡橫掃東南部非洲。恰卡親自拿著盾牌,帶領2000人突襲了茲威德的大本營。

  他試圖親自砍下這個老對手的頭顱。但遺憾的是,茲威德已經帶著親信連夜逃離了。儘管後來他在更遙遠的北方重建了王國,其版圖遠遠勝過之前——然而,直到去世,茲威德都再也沒有踏上之前的土地。

血腥統治

  通過這次勝利,恰卡掌控了今天南非的東半部分,並創造了一個龐大的祖魯王國。從那時起,恰卡的武士幾乎就像暴風一樣橫掃著南非草原,在其所經之處,留下的只有荒蕪的土地、燃燒的房屋和燒焦的屍體。在部落內部,恰卡擁有絕對的權威,他不僅是至高無上的國王,還千方百計試圖讓自己與神明並列。

1819年後,祖魯人(右側陰影區域)的擴張,其矛頭掃遍了大半個南非

  事實上,在非洲歷史上,也幾乎沒有哪個國王或軍事強人會如此殘暴地對待臣民:在戰場上,他的士兵會因為露出哪怕一絲畏懼的表情而被活活打死;他既沒有正式的妻子,也沒有生過一個兒子,因為擔心後代會對他不利——一旦某個妾侍懷孕了,她們就會被直接處決;另外,他還驅逐了所有的巫師,因為他宣稱,只有國王才能命令上天下雨。這些殘暴的行徑,很快隨著他母親的死而達到了頂點。

  在服喪期間,他下達了一條命令,禁止在一年內種植莊稼,也不準飲用牛奶,任何在此期間懷孕的婦女都會因為不敬而同丈夫一道被殺——據說有7000人因此死於非命。甚至生產的母牛也不例外——這樣,小牛也會體驗到失去母親的感覺。

  規模空前的集體處決、手段令人髮指的酷刑、無緣無故的屠殺,讓恰卡統治了大約9年。然而,隨著時間流逝,恰卡的處境也愈發危險。許多親信害怕他,但不尊重他,因為他總是要求無條件的服務,卻不給予財富和尊重,如果他們稍微有一點鬆懈,等待他們的將是無窮無盡的酷刑。

  陰謀不斷醞釀:1828年,恰卡的同父異母的兄弟——丁剛發動了叛亂。和許多族人想像的不同,在這個過程中,他並沒有表現出宛如神明的一面,而只是像之前被殺的許多無辜者一樣,一聲不吭地倒在了血泊里。不過,在傳說中,依舊有一種說法,垂死的恰卡指著丁剛大喊:「你不會統治多久的,白人,白人就要來了,這裡早晚是白人的土地!」

恰卡的埋葬地,後來人們在當地修建了一座紀念碑

  事實上,即使這一傳說毫無憑據,但它至少反映了一個事實:雖然祖魯王國的力量依舊如日中天,但威脅也在降臨,在19世紀以來,歐洲殖民者已經開始遷移到非洲內陸,與祖魯人之間的戰爭已經迫在眉睫。事實上,恰卡也許知道歐洲人的威脅,但他本人卻不認為其先進技術值得引進。當祖魯王國達到鼎盛的時候,許多商人慕名前來,向他介紹了文字和醫藥,並試圖推銷歐洲最先進的火器。

  不過,恰卡卻對這些置若罔聞。他表示,祖魯人根本不需要文字,因為如果他的信使犯了錯,那麼,他們會被直接處決。另外,醫藥也是多餘的,因為每個人的壽命都是上天註定。至於火槍,恰卡雖然承認,這種武器的威力很大,遠遠超過了投矛,不過它們的裝填時間太長了,期間祖魯勇士們足以一擁而上——這種思想也也影響著丁剛和他的繼任者,甚至在1878年、與英國爆發全面戰爭時,祖魯人使用的仍然是過時的冷兵器。

在伊桑德爾瓦納戰役中,蜂擁而來的祖魯人向英軍進攻,英軍在這場戰役中有超過1000人陣亡,做個也許不恰當的比較:在早先的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英軍只陣亡了不到300人

  但即使如此,在同英國人的戰爭中,祖魯人仍然表現出了良好的組織和戰術。在1879年1月,在伊桑德爾瓦納,他們一戰便殺死了超過1000名英軍及僕從士兵,這也英軍在非洲殖民戰爭中最大的失利。然而,這些蠻勇的戰士註定無法和近代的戰爭機器對抗,最終,祖魯人不得不放棄了全部領土,並淪為英國的附屬國和殖民地。

  儘管如此,恰卡依舊給族人留下了豐厚的遺產:他的一連串征戰影響了南非版圖,並讓祖魯人佔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如今,南非的祖魯人口已經突破了1000萬,此時誰能想到,在200年前,它還僅僅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渺小族群而已——而這也是《文明》系列始終在表現的一點:在人類歷史上,文明的內在力量總是反映在他們的領袖身上,並具體表現為政治、經濟和軍事體系,它們最終化作一隻看不見的手,暗中操縱著芸芸眾生和他們的命運。

作者:最後的防線

傳送門:《文明6》新增勢力領袖 竟是「史上最強非酋」?! _ 遊民星空 GamerSky.com


推薦閱讀:

是時候曝光這些低調卻掙大錢的互聯網公司了!
遊戲成癮,到底是誰的鍋?
英雄傳說以及軌跡系列遊戲時間線(遊玩順序)
新的冒險&開始組隊

TAG:文明6 | 遊戲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