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知不知

謝謝金川在這個問題下的討論:小姐和丫鬟的故事,讓我對「知不知」這個主題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我在這裡對這個問題進行總結,作為對此的回報。

假設事實是這樣:

但你對這個事實進行理解,其實是離散化的,最優的理解模型是這樣的:

這是個對比圖,實際上你看到的是這樣的:

但你的精力有限,不可能理解這裡的全部的點。所以,實際情形你對這個事情的理解是這樣的:

知不知和在乎有無的重要性就在這裡,雖然我不知道那一大片黑色是什麼樣的,但至少我知道我看見的東西是什麼樣的,而且不會亂猜那個不知道是什麼樣的。

所以,不求道,而求「道理」的人的世界是這樣的:

他們以為他們很明白,他們以為他們無所不知,實際上他們的所謂「知」,已經把「道」的Outline(邊界)全部蓋掉了,變成一組垃圾。

所以,如果你要求合道,你就得把從不知變為知,看作是一種工作量,一種和你改變現實本身一樣的工作量。這一頓吃蘋果好還是吃梨子好?最好是找專家調查一下,在你這個狀態下,缺少的是蘋果的營養還是梨子的營養,然後決定吃蘋果還是梨子。做調查這件事也是工作量,吃水果這件事也是工作量。分別應該放多少工作量才能得到最優的結果?這個工作量的分配,就是求得「道法自然」的那個「度」。得到那個「度」,就更有機會「合道」(最終的現實和期望一致)。

當個項目經理或者系統工程師,團隊成員有沒有努力寫代碼?你不寫一次都不知道,是寫一次還是「信任」這個工程師?這也是個度的問題。你要考量的是,做這個調查和做這件事,哪個有更大的機會合道,你的所有決策,能夠得到最優,不過是你在你現在手頭的信息上做出的判斷,等你判斷了,具體去做那件事了。剩下的問題不過就是「事善能」,無論去調查還是去寫代碼,就沒有什麼可糾結的了,你的條件就那麼多,有什麼好糾結的嘛。再讓你選一次,結果不是一樣的?

所以,很多負責任的人,很容易陷入一個陷阱,覺得心累,這也怕出問題,那也怕出問題,拚命地去調查這個信息,調查那個信息,反而容易陷入失道的境地。努力是應該的,你完全可以把你自己的工作量翻倍,別人干8個小時,你干16個小時。但那也只有16個小時啊,那16個小時也不過如此,不會讓你得到所有的信息啊。那你就要計算了,到底這16個小時如何分配?多少用於調查,多少用於實施,多少用於說服?然後,你就要計算一下風險了,如果你病倒了,這個事情是否仍可以成功?還是說,你的目的就是「病倒」,從而可以給自己一個「不用干」的理由?你是要項目成功這件事呢?還是要「我並不是不努力,只是身體不允許」這個名?

所以,你真正需要擔心的,是你投入到調查中的工作量,是不是真的在支持你去達成目標。其出彌遠,其知彌少。你所有的努力,都是工作量,你的工作量是不是放在「道」上,是你是否可以合道的基礎。

但我們平時看到更多的人其實是不敢去面對現實的。下個月就要交付了,產品經理說:「同志們,下個月就要交付了,大家加油干,拚命干,等交付的時候,大家都升一級工資,全體去馬爾地夫旅行。有沒有信心!」。「有!」大伙兒轟然應喏。回去一算工作量,尼瑪,至少要三個月。項目經理說,「我不管,反正下個月交付,大家一定要努力,怎麼樣都要趕出來。」工程師沒有辦法,只好不設計,不測試,直接編碼,部分功能,只要客戶驗收的時候不會注意的,統統不做。最後終於驗收了,一邊修Bug,一邊陪用戶吃飯,延遲了四個月,慶功宴上,產品經理沒有來,喝酒喝到胃出血,正在醫院打吊瓶呢。項目經理在一邊喝著酒,一邊哽咽著跟大伙兒說,大家真的需要有質量意識,大家看看這次的痛苦,看看咱產品經理的付出?質量就是生命線啊。大伙兒也是捧著酒杯哭成一團:「尼瑪,這次真的是太不容易了,團隊這次病了三個,走了5個,唉,總算是守得雲開見月明……」

一年後,這個市場上有更好的產品,客戶不再使用這個產品,而且到處說:「千萬不要用某某公司的產品,坑死人」。團隊轉去干別的事情去了。

你說,這個事情怪誰?

切,我管你怪誰。你們一群lowB,一群Losser,有什麼怪不怪的?Who care?

你以為你有感情,你有信心,你努力,就可以不看道?——摔死你丫的。

這個知不知的問題,其實還涉及到另一個問題。不少工程師看了我這裡寫的道德經的概念,什麼都沒有學會,倒悟出了「辦公室政治」這種「道理」來了。

這是另一種小聰明。

這個世界的道,法的是自然,是個綜合作用的結果。我們每個人都只有能力看到一部分。然後根據我們的認識去決定怎麼做。這種怎麼做,進一步改變道的實際方向。我們了解不了道的全部,所以我們要團結,要依賴別人。但另一方面,我們要有可以進行準確判斷的基礎,有可能和別人互動的籌碼,我們需要有一個非常Solid的基礎。我們要當一個工程師,這個基礎就是對工程的深刻理解,我們要當一個管理者,就要對人心,對集體,對制度和人情如何產生作用,有深刻的理解,要當好一個財務,就要對財務制度,會計方法,現金流有深刻的理解。所以,工程有工程的專業技能,管理有管理的專業技能,採購有採購的專業技能,政治有政治的專業技能。但無論是哪種技能,都必須尊道而貴德,因為最後我們還是要求「合到一個唯一的道」上。實際上每個參與者,都是期望依靠自己的專業技能,達成更好的合道,然後讓自己有一個在這個模型中更好的位置,道生之,德蓄之,物行之,勢成之。你不過是在這個系統中求一個更容易實現你目標的位置而已。

然後你看明白這個道理,就是放棄你自己的專業技能,跑去用一個你根本不俱備專業技能的東西來和別人競爭?尼瑪的真機智……

大道甚夷,人多好徑,不外如是。


推薦閱讀:

Specification的寫法問題
找到道法自然的「度」
自然,守弱和Plan B
守弱的內涵和外延

TAG:軟體架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