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陰影到底如何解?——致12年不回家寫萬字長文數落父母的北大留學生王猛

一位12年春節沒回過家、寫了15000多字長文控訴父母的留美學生、高考狀元王猛(化名)成了各大平台的熱門人物。

「如果教育的目的是控制孩子,那我父母真的是出類拔萃的模範!」

「我母親一直傾向於把我關在家裡,喜歡按自己的喜好包辦事情。」

王猛說,小學時,因為不會剝雞蛋,他遭到同學的取笑,後來傳到家裡親戚耳里,又一次遭到了親戚的取笑,且不止一次,「但面對取笑,家人從來沒有保護過我,不以為然。」

已近而立之年的王猛在原生家庭的陰影下至今難以正常生活,雖與家庭「決裂」12年但仍不能釋懷;而在兒子用一萬多字的長文自我解剖後,其父母,也依舊沒有理解兒子的苦痛折磨。

可面對這些,我只想說一句:這種行為無用且無力。

想要擺脫原生家庭陰影的辦法只有一種——「從精神上徹底獨立」,而不是給父母證明「你能獨立「。

可惜王猛不知道這個道理。

他12年春節沒有回家,但實際上也就是不「回」家而已,洋洋洒洒寫了萬字常文來絮叨自己決裂有理,事實上呢,他依然是在和父母保持著精神上的聯繫,從來沒有真正從心裡放下父母「肆意操控「自己的癥結,依然把父母作為成年後性格缺陷的罪魁禍首。

「我最早經歷的,但很晚才意識到的危機之一是我家人尤其是我母親並沒有有完全接納我。「

「父母的愛其實是傷害,過去的經歷無法與我的認知調和。」

萬字長文里到處是這種想法和觀點,任何能證明父母有錯的例子,都會被展示出來呈交給父母作為證據。這是典型的小孩子要糖要玩具的手法——竭盡所能找各種理由。

王猛的這種做法,就是把自己釘死在「小孩子」的身份上。所以在父母看來,這種決裂,這種萬字文「控訴」的行為只是一而再地證明他是一個在無理取鬧的孩子。

在採訪中王猛父母表現出的「驚詫」正是他們心裡不解與欣慰的矛盾體現——

「孩子好好的怎麼就這樣了?」 「雖然這樣了,但寫了信,講的都是小時候的事情,還是想家的嘛。」

恕我直言,就這樣下去,他父母到老都不會理解兒子的悲憤和痛苦。而王猛希望擺脫的原生家庭陰影,也會一輩子如影隨形。

因為徹底擺脫原生家庭陰影的方法只有一種,就是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獨立——經濟還有精神的獨立。唯有真正地獨立後,徹底撕去被溫情掩蓋的不平等親子關係,重建成年人的人際關係,才是自我拯救的唯一途徑。

解決原生家庭創傷的第一步是在心理上把自己擺在一個和父母平等的地位上,不是受害者,也不是虧欠者,而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一個獨立個體,會理性地選擇對自己最優的生活,即便這個最優選擇意味著和父母完全斷絕聯繫,這種選擇也是不需要父母這樣第三方的允許和認同,也不需要父母這樣的第三方來接受自己的想法。

但是從萬字長文里我找不到一絲一毫王猛的精神獨立,因為精神獨立的人不需要乞求他人的愛,理解和認同。王猛不斷在做的都是在為「父母有負於我」找支持,來合理化自己與家庭的決裂。

他在用一封封信,一次次說理,來證明自己「有資格獨立」,證明「父母錯了」——這樣只是繼續把自己放在一個不平等的位置上——他是受害者,是一個需要關注的孩子。

但這個給自己與父母互動的方式尋求認同和接受的過程恰恰就是把他牢牢釘死在原生家庭的精神枷鎖。

脫離原生家庭的辦法有很多,最不可能的就是通過父母的「認同」來脫離。

所以我看到的是一個既沒有把自己擺在和父母平等的地位上,也不能真正下決心與原生家庭決裂的可憐人。

這個心魔不除,就算再過十二年,他還是會繼續遭受折磨。


推薦閱讀:

0歲幼兒離開原生家庭對其成長有什麼影響?
在組建自己的家庭之前,需要完成哪些「先導任務」?
原生家庭是什麼鬼?

TAG:原生家庭 | 親子關係 | 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