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52.終極目標和人生意義原來不是一回事

對人生迷茫的人往往都有另一個不那麼明顯的共性,就是喜歡橫向比較。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其實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是一種人生常態,就好像你在遇到真愛之前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樣的人一樣。

可如果你是個喜歡和別人比較的人,你就會發現身邊的人好像都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的樣子。該拼事業的拼事業,該結婚的結婚,當看到周圍的人個個都顯得胸有成竹時,迷茫就不僅僅是迷茫,而是焦慮和自責了。

迷茫的你

我有個來訪者,從第一天諮詢開始就一直困擾於這個問題:沒有目標,缺乏動力,難以自律,對事業和人際交往都處於逃避的狀態,自己也過得很不開心,可又不知道到底什麼能讓自己開心。

我們花了許多時間去梳理她生活的方方面面,似乎都沒什麼起色,直到有一天談到橫向比較縱向比較的問題。她說她從小都在和別人比較,可能是父母和老師喜歡這麼比,所以她在成長過程中也習慣了這種方式。可是這樣的方式讓她感到很厭倦,因為橫向比較永無止境,雖然可以帶來一時的優越感,卻總是無法讓她感到發自內心的興趣和快樂。

而所謂的縱向比較,表面上可以理解為把自己和更年長的人作比較,去看人一生的縱深發展。更深一層來講,其實就是跳脫出橫向比較,帶著成長型思維去思考自己想變成什麼樣的人。我的來訪者告訴我,她一直沒有縱向比較的機會,因為總是在忙於和同學、朋輩之間的競爭。

社會心理學入門教材里,都會提到關於內在動力(intrinsic motivation)和外在動力(extrinsic motivation)的研究。當我們發自內心喜歡一件事情的時候,這喜歡的感覺為我們提供內在動力,而當外界提供了一個強大的外在動力,比如排名或者名利時,內在動力就會降低,我們會越來越依賴外在動力去驅動自己。

換句話說,就是太多的橫向比較會讓我們忘記縱向比較,從而我們會沉迷在優越感當中,而忘記喜歡的事物帶來的那種愉悅感。

可是當我們沉迷於優越感時,會遭遇一系列的問題。優越感帶來的激勵作用是一時的,會有很強的邊際效應。例如學生時代做學霸你會很爽,但是同樣的方式在社會裡能得到的認可會越來越有限。又比如你的動力會非常起伏,無法真的投入自己100%的努力,因為在達成目標前有許多孤獨、無聊、氣餒的時刻,而在這些時刻里,再誘人的公里目標也沒法提起你的興趣。

最後,迷茫會是沉迷優越感的終極代價。當你的喜好和選擇被成績和橫向比較所主導時,你喜歡什麼就不重要了,你是誰,要到哪裡去也不重要了。你徹底變成了一個斯金納(行為心理學大師)的小白鼠,按一下按鈕,給一點食物,這樣活著。

如何不比較?

我的來訪者最終放下了橫向比較的執念。她說一直這麼比較真的太累了,她想活得自由一些。她是如何放下的?我們做了這樣幾件事情。

第一, 我們不斷地強調她的個人價值,把自己的志向、意願和喜好視作最核心的價值觀。因為橫向比較會不斷地擾亂她的價值觀,讓她覺得什麼都重要,什麼都想要。

第二, 我們回顧了她最初學會比較的時候,受到了哪些人的影響,比較行為又被哪些事情所強化。這幫助她明白甘願接受比較是在通過自我犧牲換取父母的認可。

第三, 我們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她的感受,讓她體會被比較時的疲憊,想法被否定時的失望,以及談及自己所愛事物時的熱情嚮往。這為她確立了找到自己方向的方式是向內尋找,因為真正的目標和方向其實都是很感性的存在。

然後有一天,她突然就變了,不再想要繼續橫向比較下去。她還發現自己以前一直有個誤區,就是如果沒有找到人生的終極目標,好像什麼事情都做不好一樣。包括自己失敗的時候,也常常以沒找到終極目標為借口。

可是有沒有終極目標,其實本質上也是在和別人橫向比較,在期待自己可以立刻像身邊的同齡人一樣顯得很有方向感。所謂的終極目標,其實更像是一種偽裝起來的橫向比較,當我們渴望找到人生目標的時候,實際上是在渴望那份胸有成竹帶來的優越感。

怎樣才算放下了橫向比較呢?其實你依然會和別人有比較,可是僅僅是比較,不做任何額外的評價,或者帶來優越感或自卑感。因為人與人的差異是客觀事實,可是橫向比較這樣的差異,並不能給自己的成長帶來太大的幫助,反而讓我們失去了對內在動力和縱向發展的把握。

目標不等於意義

這些思考和發現讓我們兩都興奮不已,為了再把思路推向更深,我提出這樣一個觀點:有沒有可能我們對於「人都會找到終極目標」的假設是不準確的?有沒有可能對於有的人來說,終極目標不止一個,也會變化,或者說要活的很滿足很開心壓根不需要什麼終極目標?

這個想法來自TED演講者Emilie Wapnick(TED演講《長大後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YouTube精彩視頻的秒拍),她認為對於有的人來說,擁有許多興趣,想法和創意、追求新的挑戰和啟發,以及高超的適應和學習能力就是天生的一部分。傳統的教育理念會假設每個人都有一個終極目標,可是對於這樣的人來說,這種假設就成了焦慮和自我懷疑的來源。

這個想法讓我的來訪者也很觸動,她說其實她最近一直沒有找到終極目標,但似乎也過得挺滿足,或許假設自己需要終極目標真的是不必要的。這也就意味著,之前她一直在和別人所比較的問題,那個有沒有找到終極目標的問題,也許根本就是個不適用於她的偽命題!

因此她做出一個非常精彩的總結:終極目標和人生意義不是一回事。

人生的意義,在於不論你有沒有目標,都可以帶著熱情、專註和好奇去生活,去探索嘗試。如果找到目標了,那非常好,你會有額外的動力。如果暫時沒有找到,那也沒有關係,因為不論怎樣你都是遵從自己內心感受的。

談到這一步,關於人生迷茫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你不必為自己的迷茫感到焦慮和自責,因為你只是在橫向比較。人生可能存在一個終極目標,可能包括好幾個,可能很快就找到,也可能需要好些時間發現,但是不論目標清晰與否,你的意義感其實都來源於如何對待自己的內心。


推薦閱讀:

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心學解讀
個人經驗說說現代心學的自我修習之道
盡人事
匈奴未滅,何以為家也——霍去病

TAG:人生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