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回鍋參選,台灣選舉文化「老態龍鍾」

(本文首發於華廣網公眾號)

2018年地方選舉最有意思的就是,那些大家以為退休了的政治人物,又回來(或被拱出來)參選地方首長了。

因為台北市長柯文哲的言行引起了民進黨內部的反感,要求推出自己候選人的聲音愈來愈大,早早就宣布參選的民進黨籍現任」立委」姚文智,其實已是老面孔。

此公曾在陳水扁時期擔任」新聞局長」,因政策性偏頗綠媒,打壓藍媒,被時任國民黨籍」立委」的洪秀柱痛罵為」痞子」。

儘管具有全島知名度,姚文智民調始終低檔徘徊,根本難以扳倒柯文哲。好不容易盼到藍營共推明日之星蔣萬安,可望將選戰拉回藍綠對決,以稀釋柯文哲選票,結果蔣萬安宣布」不選」北市長,希望落空。

然則,一馬疲軟還有一馬,今日」前副總統」呂秀蓮表明有意參選台北市長,想做當先那一馬。

我猜綠營支持者莫不驚呼,難不成堂堂執政大黨,毫無新秀可戰,反讓」呂副」重披戰袍,這招是以死馬當活馬醫嗎?

更有趣的是,呂秀蓮一表態,台灣網民立馬起鬨「馬英九快跟上啊」,大家」倒柯」都倒得很幽默。

馬英九已任八年台北市長,八年」總統」,老馬若真再吃回頭草,也算台灣民主奇景。

會有此聲音,也是因藍營並無比蔣萬安亮眼之青年世代,紮營台北市超過十年的丁守中,也是苦守寒窯十八年的老面孔。

那麼,問題是一樣的,台灣為何都還仰望」老馬」重起爐灶呢?

鏡頭轉向新北市,此城之百里侯,藍綠各自內部都鬧得凶,現任副市長國民黨籍侯友宜呼聲最高,綠營早已表態參選的吳秉叡,與姚文智一樣,聲勢總是拉不起來。

病急亂投醫之下,支持者開始要求前台北縣(新北市前身)長蘇貞昌出來選。按蘇貞昌任台北縣長,是上個世紀末,這個世紀初的」城南舊事」了,要政治地位已是」總統級」的老縣長取代自己的子弟兵吳秉叡,情何以堪。

這廂聲聲呼喚老縣長,那廂也不遑多讓。

現任副市長侯友宜勝算雖然不小,但因2004年陳水扁的」兩顆子彈」事件中,侯的立場與懷疑扁造假的藍民相左,故而始終被部分藍營支持者懷疑是藍皮綠骨,以致另一個沉寂已久的台北縣老縣長周錫瑋,以強烈的意志,回鍋參選。

戰國時代,趙師數困於秦軍,趙王動念想請早已流亡退休的老將廉頗重披戰袍,以抗秦師,垂垂老矣的名將廉頗,為顯示自己仍驍勇善戰,當著使者的面,吃下一斗米,十斤肉,披甲策馬以顯壯志。

如今台灣這些老將紛紛表態或」被表態」,亦似廉頗之不服老。

然則時局已變,廉頗因為使者被當朝新貴收買,而遭謊報老朽不堪,終未能重拾往日榮耀。我想」台老們」的老驥伏櫪,應該也難再馳騁千里。


這個現象說明了台灣政壇的三個表徵:

北台灣才是政治重鎮,其餘縣市皆陪襯性質,此其一。

普選政治終究是「名」大於「實」,無名者就算再有治理才能,恐難透過選舉出頭,此其二。

政治人物成名的訣竅已然改變,年輕的從政者尚在舊世代的陰影下因循守舊,此其三。


關於一:北台灣的兩個城市,政治能見度遠高於其他縣市,尤其台北市,又是核心中的核心,當年台北縣長蘇貞昌增強自己政治能量的捷徑無他,就是頻頻攻擊台北市長馬英九,以爭取媒體曝光度。

故而2014年民進黨為了阻絕國民黨在台北市的執政地盤而力拱柯文哲,並非心甘情願,而是沒把握贏,所以不得不然。這種舍小取大的思維,因為柯文哲的「不安於室」,又被綠營視為狼子野心,以致目前騎虎難下。君不見,柯文哲的媒體曝光度,還大於蔡英文,賴清德更是等而次之。

綠營的集體焦慮與悔不當初,也就不難想像。

以蔡英文目前四面楚歌的處境,挺柯則黨內不服,反柯則最終要承擔敗選責任。

丟一個「台灣價值」的球給柯文哲接,期安黨心,頗料被柯一棒子擊回,反更難堪。糟心的是,被視為黨內最棘手的呂秀蓮,還要在這當口添亂。

關於二:若問一般市民關於馬英九、蘇貞昌、周錫瑋的政績,99%的民眾說不出個所以然,就算問題改成「現任的柯文哲,朱立倫有何亮眼政績?」,恐怕答案也不會比較明朗。

也就是說,所有民選首長,都是靠媒體吹捧(或批判)取得知名度,選民的投票行為,實際上是名大於實的「印象投票」,畢竟簡單的選舉口號,比複雜的治理績效數據更能博人眼球,選民都是淺碟子,裝不了太多政治資訊。

關於三:柯文哲現象其實已經清楚地顯示,愈年輕的選民,愈厭惡舊時代的官僚作風,包含官腔官調、實問虛答、官樣文章、一成不變的表情、欲言又止的表現、假情假意的說辭等等,藍綠皆然。

而目前接棒的政治人物,超過四十歲者居多,他們還沉溺在上一代營造的選舉文化里沒走出來,以致發生青黃不接的現象。

端看選舉的舊文化,在綠營,簡而言之就是「反中到底」,目前全台的綠色接棒者在初選時的口號都差不多,以極端「反中」的語言吸納深綠票源。

在藍營,簡而言之就是「維持現狀」,不「反中」也不「親中」,批判綠營「反中」之餘,又要以「不親中」回防對手的抹紅戰術,以吸納中間選民的票。

至於深藍選票,只要在特定票倉,禱念幾句蔣經國,撒一把男兒淚,就可搞定。

只要藍綠的接棒者都還因循守舊,柯文哲就能輕鬆贏得年輕選票以及中間甚至淺色選民的青睞。

其致勝訣竅無他,只要「看起來講真話」,就能品牌區隔。

有時大陸民眾疑惑,為何一個時常以粗鄙語言博取媒體燈光的人,這麼受台灣年輕人支持?我必須說,不是年輕人喜愛粗鄙,而是「粗鄙總比說謊好」這種心態作祟。

這樣你就知道,選民愈來愈不信任舊型政治人物,台灣的選舉文化因而也在悄悄轉型,儘管怎麼轉都難以走向理性論政的路線。

訴諸理性,就要長篇大論講道理,訴諸情緒,只需要「反獨裁」三個字足矣。

整個選舉文化的轉變,需要時間,需要舊思維在接下來的選舉中逐漸失效,政治人物才會跟風轉變。

目前的態勢,兩大黨仍執著於藍綠對抗的方式,是因為這種操作在歷次選舉中都奏效,柯文哲現象尚被解讀為「選民一時失察」、「台北人性喜嘗鮮」,所以藍綠候選人還在走藍綠動員的模式。

只要是走過往藍綠動員的路線,候選人的口號就難以創新,也難有新氣象,那麼,舊名氣就大於一切,既然老調重彈,選民也就只能辨認廉頗型的政治人物。

若這個態勢不變,又沒有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發生,今年選舉的結果,變動幅度不會太大。

老面孔可能只是走過場,最終無法成為正式候選人,但接棒者卻也都不新鮮。

雁默:雁默所有文章列表zhuanlan.zhihu.com圖標


推薦閱讀:

TAG:台灣 | 選舉 | 馬英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