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配得上中國影迷的至高期待

姜文新電影出了預告片。

15秒。

我看了超過十遍。

我也不知道我是在看什麼。

可能是一份期待。

至高期待。

在華語電影版圖中,獨一無二的姜文配得上中國影迷的至高期待。

他像是上天送給中國電影的一份禮物。姜文擁有著一個電影工作者所應該擁有的一切品質,當他參與一部電影,這部電影就會被他賦予自己的氣質,就會被他融進自己的靈魂。

先從演員姜文說起吧。

很多人說,姜文似乎從來沒有年輕過。

這個說法是因為他經年不變的容貌,也是因為他從來就沒有青澀和稚嫩過的演技

在1985年的大熒幕處女作《末代皇后》中,姜文出演末代皇帝溥儀,和當時的大明星潘虹合作,卻絲毫不露稚嫩之色,很多人以為他是個老演員,卻又想不出他的名字。

直到次年的《芙蓉鎮》上映,人們才回想起,原來《芙蓉鎮》里這個「像牲口一樣活下去」的知識分子秦書田,和《末代皇后》里的溥儀,都是這個叫做姜文的年輕演員所飾。

而他,從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起,就開始釋放著自己的才華,展現著自己的天賦異稟。

姜文的表演,很難用學院派的表演理論來解釋。他的演技似乎是與生俱來的,他演什麼是什麼,又演什麼都像自己。這不是說他演得不好,而是他總是能給角色帶來新的生命力,能以自己的方式駕馭角色,甚至改變整個電影的風格。

他那張有點兒痞氣的臉,出現在任何電影中,都不會讓人覺得突兀,反而總是能讓觀眾感到妥帖。

1987年,姜文和張藝謀合作,拍了《紅高粱》,我們記住了張藝謀對色彩的大膽運用,也記住了趙季平充滿民族氣韻的配樂,更記住了姜文對於「我爺爺」這個角色出彩的詮釋。

沒有姜文,《紅高粱》不會在宏觀的壯美外擁有強大的戲劇張力,沒有姜文,《紅高粱》也不會處處洋溢出濃烈的男性荷爾蒙氣味。

姜文演戲,總是能找到自己的竅門。

1990年,他在田壯壯的電影《李蓮英》中飾演大太監李蓮英,一般人演太監,喜歡尖著嗓子,扭扭捏捏地做出媚態說話,姜文不這麼演,他的處理是讓嗓音變得沙啞,從沙啞中透出一份陰柔。這樣的詮釋很顯然更符合實際,也更能表現出人物的特點。

演而優則導,姜文在成功主演了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後,就自己拿起了導筒,拍攝了自己的第一部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

著名電影學者焦雄屏曾回憶自己和姜文的初次見面,非常有趣。

那時姜文還沒做過導演,只是一個年輕的演員。

焦雄屏問姜文最欣賞的導演是誰,姜文的答案讓她驚訝。

不是謝晉,不是謝飛,也不是張藝謀。姜文當時的回答是一個「我」字。

何等狂傲。

焦雄屏多年後這樣評價年輕時的姜文:

氣吞山河。

姜文的「狂」,當然有資本。

看過《陽光燦爛的日子》的人,幾乎都會承認姜文是個真正的天才。

他沒學過導演,上大學是在中戲,並不是北影。並非科班出身的他卻別有一番對電影的理解,這種理解也許來自於戲劇理論,也許源生自個人思考,總之他的很多招數不那麼常規,甚至有些邪氣,卻讓人拍案叫絕。

《陽光燦爛的日子》中馬小軍初見米蘭照片而被驚艷的那場戲,姜文設置了一個單筒望遠鏡,馬小軍通過單筒望遠鏡環顧四周,在轉了好幾圈後才發現了米蘭的照片。

他先是環視了房間,隨後便望向了窗外,看到了胡老師,看得起勁欣喜。看膩了,他的望遠鏡回到了房子里,再是環視一周,突然,一個模糊的照片出現在了視野之內。

差點兒閃了過去。

但是馬小軍想看個明白。

再繞回去,看到米蘭照片,馬小軍一怔。

揉揉眼睛,再定神看。

看清楚了,也被迷住了。

再沒什麼比用望遠鏡來展現馬小軍內心慾望更合適的辦法了。

這個設定王朔的小說里是沒有的。這樣的想法,也只有姜文這樣的天才想的出來,這樣的思路學是學不出來的。

再比如影片中那讓人意想不到的旁白。

馬小軍有一場「殺」劉憶苦的戲,剛動手,突然旁白來了。

姜文告訴你別擔心,那是假的。

剎那間,電影的魅力就來了。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

姜文的電影里,常常如此。你能感受到噴涌而來的慾望,也能體味到深不見底的空虛。

天才往往是任性的,任性的姜文就這麼在自己的電影道路上前行著。2000年,他拍了《鬼子來了》,被禁,自己也被禁影。

沒有人能否認,這是對於抗戰那段歷史進行反思的最好作品。拍抗戰,大部分導演往往著力於表現日軍的醜惡和中國人民的英勇頑強,卻忘了去思考那場戰爭真正給我們帶來了些什麼,傷痛的根源又是什麼。

姜文做到了,一部《鬼子來了》透視了一段時代,俯瞰了整個民族。

後來的《太陽照常升起》也是如此。姜文總是站在歷史的故紙堆上,沉思,回首,他喜歡找出時代的碎片,用自己的方式把它們拼接,再通過影像傳遞給觀眾。

電影里的隱喻意味讓人反覆琢磨,視聽語言上的奇思妙想更讓影迷陷於夢境。

《鬼子來了》的片尾,馬大三人頭落地,突然黑白色的電影變成了彩色,視角的切換帶來了強烈的魔幻感,也加重了故事給觀眾製造的震撼。

姜文總是能給觀眾帶來驚喜,甚至是驚奇。

他有時候甚至不會思考觀眾能不能接受,他想要做的,就是真實直接地把自己想要說的說出來,把自己想要拍的東西呈現出來。

馮小剛說姜文如果拍商業片,會是中國最好的商業片導演。

他的《讓子彈飛》介於商業片和文藝片之間,每個人都能看懂,每個人又都沒太明白。

姜文站著也把錢掙了,只怕是讓不少導演又是敬佩又是慚愧。

事實上,對於姜文而言,商業片和文藝片也許沒有什麼界限,他只是忠實於自己的內心,拍自己覺得有意思的故事。

他似乎比張藝謀要瀟洒一些,張藝謀會對影片能否賺錢深思熟慮,而對於姜文而言,能賺錢固然開心,賺不了錢,只要玩得高興,他也一樣開心。

《一步之遙》票房敗北,口碑爭議巨大。他沒多說什麼,不炮轟,也不賣慘。

因為他知道自己拍的東西也許會有觀眾看不太明白,但他依然會固執地堅持下去,因為他的電影遵從了自己內心的聲音。

其實說到底,什麼是天才呢,天才其實就是一些對某件事情熱愛到了瘋魔地步,並恰巧適合做這件事情的人。

李安也曾經說過,要想把電影拍好,只有一個辦法,就是去熱愛電影

姜文無疑是熱愛電影的,而他的這份熱愛,所促使他所作出的成就,也漸漸地成為了更多人熱愛電影的理由。

這份熱愛,也是我看到他新片出預告片就會欣喜萬分的原因。

推薦閱讀:zhuanlan.zhihu.com/p/33


推薦閱讀:

《壞爸爸》:直擊中國家庭現實問題的合家歡電影
推薦!六部值得回味的國產精品,還買美國大片的電影迷們,真打臉
我敢說這是國產電影中的極品,《鋼的琴》真的被商業票房淹沒了
2j的2016年私人觀影Top10

TAG:電影 | 姜文 | 中國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