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知乎熱門問題 | 如何評價《歌手 2018》第四期?

NO.1 如何評價湖南衛視 《歌手2018》第四期?

該問題總共獲得了 4,260,906 次瀏覽

知友更深的粽(1900+ 贊同)

歌手第四期:音樂人設與人格的深層對話

第四期歌單(按出場順序):

1. 李聖傑《安靜》(返場)

李聖傑的返場歌曲,證實了一件事情:芭樂歌手還是只能唱芭樂。

這未必是能力問題,事實上我們第一場看到李聖傑的鄉村搖滾也玩的不錯。不過第二場他還是很快切換回了芭樂,為了保票。實際上保票也沒什麼用。

除了芭樂以外,其他的音樂風格都是需要「情境營造能力」和「場景切換能力」的。我覺得李聖傑未必沒有這個能力,但是沒有這個心了。他自己下不了決心在這樣的年紀去做這樣的改變。於是只能安靜的離去。這很殘酷,也很真實。

2. 汪峰《兒時》

汪峰這麼快就進入了一個「走心」的狀態,是我沒有預料到的。也許是第二場《普通 disco》太過顛覆,因此要拉回來一點。

歌手舉辦了六季,到目前為止,在音樂選題上已經從最開始的「更高、更快、更強」的競技精神,到後來的「求新,求變,求突破」的自我革新精神,蔓延到當下的「表述自我,尋找共鳴」的情感抒發階段。這也與觀眾的需求感相符。

所以現在本土化的音樂作品和「跨越藩籬的交流」的表達方式在歌手吃香,這種藩籬無論是地域、年齡、階層,還是國別,文化,歷史都在選擇之列。

劉昊霖這首《兒時》通篇都是八言句子,工整的如同小學生作文,情緒也像。在歌手舞台上,唱民謠未必不能很出彩,典型如徐佳瑩、趙雷、李健等。而汪峰是站在一個搖滾歌手的本位上,唱出了一種鐵漢柔情的味道。

很有意思的是,這首歌裡面包含了太多的意向,基本是 75-85 一代所有兒時記憶的拼貼。從這個角度上,這個歌詞很「方文山」。從音樂上,編曲做了更多的拓展,加入了小號等樂器,相比原版的吉他彈唱顯得更為豐滿,加強了空間感。

汪峰說了一句話我很感觸,他希望自己的孩子「快樂」,而不是「成功」。因為這些年來,「成功」這個詞幾乎充斥了社會的每個角落,無論物質、精神還是價值上無孔不入。

似乎離了成功,我們就什麼都幹不了了。而汪峰說,有些快樂是成功替代不了的。我想這不是一個功成名就的人站著說話不腰疼的矯情,而是他真實的心聲。

3. 李泉《愛的箴言》

我之前說想像不到李泉唱其他人的歌是什麼樣子。雖然他上過《蒙面歌王》,但那是戴了面具的,一定程度上脫離了人設。

所以看到他選《愛的箴言》還是覺得很有意思,因為他的音樂才子人設與人文歌手的定位是容易結合的。而看到他提到 05-08 年跟大佑哥在一起的狀態則很有感觸。

最近看了《十三邀》大佑哥的訪談,十分感嘆,這麼些年,具體地說是從 80 年代發第一張《之乎者也》震動並徹底改變了華語樂壇開始,大佑哥這麼些年心態竟沒有變過。以前他是憤怒青年,如今漸入中老年,卻仍然懷揣赤子之心,對這個世界仍然充滿衝動和好奇。

與其相比,另一位大哥李宗盛就世故太多,隨著歲月的延展把自己內心放入重重的硬殼中,只留一個滄桑的外表給世人揣度。感覺上,李宗盛在發第一張專輯時就已經是個老男人的狀態,而羅大佑這麼多年卻還是像個小孩。噢,你要說哪個更好?那是價值觀問題。

而李泉仍在音樂上保持了才子的優雅,同時也已經跳脫了「人設」,正展翅飛向音樂的自由王國。

4. Jessie J《Earth song + Flashlight》

相信 MJ 是不少西方流行藝人的偶像。這首歌比較「環保」,也是很多人選過的歌曲。

經過前兩場的大歌轟炸,以及第三場百老匯式的隨性表演,結石姐不可避免的進入了一個審美疲勞期,如我第一期所說。

那麼選擇《Earth song》可能是一個討巧的選擇,因為這首歌之前張傑也唱過,是 MJ 的作品,大眾熟悉度較高。

但是問題在於:第一,年輕的 90 後聽眾雖然對MJ的大名如雷貫耳,但是對他的具體作品卻未必很熟悉,因為 MJ 最紅火的年代基本在他們成長期之前。

第二,環保題材的作品在中國的流行音樂領域歷來不吃香。所以結石姐用了一首《Flashlight》來中和,也算是比較聰明的做法。這樣她的兩首自己作品的名額已經用完了,這是不打算進決賽還是太自信?

不過看到英國大使出現就明白了,選這歌是政治任務。眾所周知梅姨這兩天在中國訪問,那麼生意是肯定要談的。在如今綠色經濟被大力提倡的情況下,環保相關的經濟議題是一定會被提的。

5. 張韶涵《Besame Mucho+Despactio》

基本可以確定,涵涵是少女懷春了,看來情感對人的作用就是大啊。

呃,這會造成什麼呢,就是戰鬥意識下降了,得失心少了。我們之前看到張韶涵唱《阿刁》,那種強烈的自我表達的意願下降了,取而代之的是蕩漾在情感里的喜悅和張揚。選擇兩首拉丁情歌/舞曲也充分表達了她的心情。

這說明了什麼呢?說明涵涵骨子裡還是個小女人。所謂小女人就是能在情感里得到完全的滿足,而不一定要在事業里或其他方面去實現自我。對照張韶涵這些年的經歷,似乎也能印證這一點。在最紅火的時候,她的事業如日中天,而遭遇挫折後選擇蟄伏。一兮歸來,仍是少年,似乎什麼都沒變。

這是某些善於經營人設的藝人所做不到的,因為那太沒有「企圖心」了。在一個商業社會,這說不上優點,但更不是缺點。還是那句,看價值觀了。

張韶涵這場嗓子狀態不好,即便修過音也能聽出明顯的破音,原因可能不是張漫說的感冒,而是唱西班牙語歌位置和共鳴變化後肌肉記憶帶來的不適應。不過即便是只看錶演,觀眾也覺得不虛此行吧。

6. 張天《我》

這一場第二個走人文性的歌手。我之前就說過,張天的人設在歌手節目一直沒建立起來,這是她最大的短板。但凡上這個節目的歌手一定要明白的一點是,這個節目首先是一個經營人設的舞台,其次才是音樂競技。

而張天的人設,無論是「愛音樂的鬼才靈動少女」,還是「跨文化的華裔國際性藝人」都是需要用一場場的表演去「坐實」的。

可惜,她沒有充分抓住這個機會,也許是幕後團隊還不明白遊戲規則。也許是對市場太不了解。

當年華晨宇在舞台上唱響這首《我》的時候,給人驚艷與震撼。因為那是一個少年的成人禮,用音樂方式道出的內心獨白。而這場張天唱完,給了華晨宇一個鏡頭,神情木然。想必他也沒太能 Get 到點吧。

7. 蘇詩丁《她》

這場真是有意思,張天唱「我」,蘇詩丁唱「她」。

像蘇詩丁這種從幕後走到台前的歌手,在選擇音樂路線時有一種非常尷尬的情況,就是如果走獨立音樂或者個性音樂風格,需要更多的資源投入和輿論引導,同時對歌手的個人能力要求更高。簡單地說,容易顯得才華不夠。

但如果走其他的唱片歌手的道路,起點又不在一個水平線上,天然就滯後了很多。所以我們真正看到從幕後轉檯前的成功例子其實很少,比如陶喆,周杰倫,林俊傑和現在的李榮浩等。

蘇詩丁選的這首《她》出自中國好歌曲第一季王思遠之手。說起好歌曲,這也是個讓人嘆息的節目,三季貢獻了大量的原創金曲,卻就這麼停辦了。

說起來,當時那一季也有兩首同名的《她》,一首是王思遠,一首馬上又所做。所以知道蘇詩丁唱《她》的時候,我還弄不明白是唱哪首。直覺是王思遠的,因為……他帥啊。

不過在演唱上,蘇詩丁還是出現了前面幾場類似的問題,就是在位置和共鳴意識上把控能力不強。這是模仿出身的歌手容易出現的狀況。模仿可以得到技術,但容易失去自己的嗓音特色。

基本上在副歌第一次提喉後,蘇的位置意識就亂了,唱到高音段出現了類似《狼》的那種假美聲,跟這首歌的氛圍很不搭。這不能說是技術不到位,只能說這種意識需要不斷調整和糾偏。從這點上,蘇詩丁的路還很長。

8. 華晨宇《齊天》

從兩千年開始,中國網路文學上兩個最大的 IP 來源,一個是金庸小說,一個就是西遊記。

這些年,通過西遊記改編的影視文學音樂作品實在是數不勝數。包括每年春節都要轟炸一遍的西遊系列作品,周星馳的西遊暗黑系列,音樂上有戴荃的《悟空》,光華晨宇自己就唱過兩首有關西遊的作品,一首是《天籟之戰》上根據 86 版西遊電視劇片頭曲改編的《齊天大聖》,另一首就是這首根據今何在《悟空傳》改編的同名電影的主題曲《齊天》。

我覺得華晨宇在歌手舞台上的首場亮相選擇《齊天》是非常聰明的做法。因為首先作品的導向與他的人設相符,其次這是大 IP,觀眾尤其是 80、90 後熟悉度高,容易有印象分。

整體上華晨宇這些年的音樂風格雖然跳脫多變,但還是有非常清晰的路線。這一方面來源於他的嗓音特色,非常富有戲劇感。這種戲劇感不是指中國風裡常有的那種京劇、崑曲的戲劇腔,而是接近於西方歌劇的詠嘆風格。就比如這首《齊天》中,從編曲到唱腔,都帶有歐洲哥特式的氛圍。

另一方面來源於他的專業能力,即強大的音樂解讀能力和分解-重裝能力。華晨宇出道五年,你很難把他的音樂界定為某種風格,比如流行 / 搖滾 / R&B / 說唱等幾乎都有涉獵。

他的跨界傾向非常強烈的表現在他的專輯中,主題鮮明,自我表達意識強烈。所以我說他音樂上有野心,貌似粉絲對這個詞不滿。其實野心在當下這個時代根本就是個褒義詞。

從根本上,觀眾也喜歡這一套,因為這個時代需要音樂意識很強,能力和企圖心能結合的很好的歌手。恰巧華晨宇就屬於這種。因此本場拿到第一也是實至名歸。不過在人設經營上,這是一個保險的做法,我很期待接下來他如何做這種切換。

總之,第四場的歌手出現了各位歌手放下得失心,與自我人設、人格做深層對話的跡象,這是個可喜的變化。同時華晨宇的加入又讓我恢復了對這個節目的一半期待,總之,是個美好的夜晚。

NO.2 如何看待獐子島再次因為「扇貝存貨異常」,預計全年虧損 5.3 至 7.2 億元?

該問題總共獲得了 2,832,346 次瀏覽

知友:遠夏(900+ 贊同)

從技術角度,用簡潔的語言討論一下扇貝到底能不能跑。(以及旅行扇貝第二季能不能實現)

帆立貝的生活史

獐子島的扇貝品種主要是蝦夷扇貝,但它更為人所知的名字其實是帆立貝。

畢竟大家見到它們的時候它們往往是這個樣子的。

粉絲蒸扇貝

扇貝一般是以半人工養殖的方式養的,每年人們權衡經濟效益(以及省事),會直接跳過上圖的前兩個階段,從附著稚貝階段開始將它們捕撈上來。

我是附著稚貝

育苗的方法,給感興趣的同學看看

這個階段的附著稚貝死亡率很高,於是人們會將附著稚貝撈上來,放到育苗場里養到三厘米左右再放回大海養殖,這時候有三種養殖方式。

1. 耳吊式

耳吊式就是在扇貝側面穿個孔,拿線把它們像烤串一樣穿起來垂在海里養。

這時候從海底看,就可以看到茂盛的扇貝森林了...

2. 籠養式

和前面唯一的不同就是不穿了,直接把扇貝放籠子裡面養。

3. 放流

這個就更簡單粗暴了,直接把這些稚貝們往海里扔,放養。

獐子島採用的是第三種方式,為什麼?

因為便宜啊。

前兩種方式,一個是把扇貝穿起來需要人工費,第二個是籠養的籠子有成本。而獐子島把附近的海域全包了,上面那張圖是日本人的放流方式。獐子島的規模比這個大多了。

他們家的放流是直接在船上開小孔一邊開一邊撒的……放養扇貝相當於是零成本。 不需要有任何食物上的開支。 算上放養的天敵損耗和自然損耗,在成本上依舊比前兩種方式低。

最關鍵的是放養的產出是這三種方式中最高的。日本採用放養的方式養殖扇貝已經有將近八十年的歷史了。技術方面已經非常成熟。

有人看到這裡就會問了,放養的話,扇貝們不會逃逸嗎?

好問題,這個疑問來自於網上的一張動圖,就是扇貝躲避天敵時的快速運動。也就是下面這張。

但其實這樣快速的游泳並不持久,撐死了這麼游個十幾秒扇貝就萎了。隨後它們需要回複數個小時才能再有快速游泳的能力,而且它們只有在躲避天敵的時候才會快速遊走,其實平時它們更喜歡待在一個地方不動的……

實驗表明在原底播面積是 400 平方米時,在收穫的時候面積變為 634 平方米。原底播面積擴大約 60%,再加上在獐子島,一年半後就把帆立貝收穫了,這麼短的時間它們也實在跑不了太遠……

於是等到收穫季,拖網一拖,扇貝們紛紛打出了 GG……

天高任鳥飛,隨便你跑,你能跑走了算我輸。

NO.3 你都見過什麼樣的醫學盲?

該問題總共獲得了 8,603,758 次瀏覽

知友:柏舟(280+ 贊同)

什麼叫醫學盲。很多醫學常識需要科普,就像我科普了很多次擤鼻涕是錯誤的動作,但是每天門診依然會遇到擤鼻涕引起耳朵問題。

真正的醫學盲是你告訴了他事實,他還不相信醫學,這是最恐怖的。

大學室友,打了一年 CF,三年 LOL,實習了一年,考研 200 多分,然後回縣城老家當醫生去了。這怕是最大的醫學盲了吧……

高中學校門口的私人診所,也是高中附近唯一的一個診所,每次教室打掃衛生灰塵一刺激我過敏性鼻炎就發作,清水鼻涕,一天幾包餐巾紙,然後去診所,那個醫生給我掛了一個星期頭孢,沒有一點好轉也不知道換藥。

高二時他給一個高血壓老人掛水,然後老人死在他診所了,賠償了不少錢,回家我看到他診所還在開著。

一個中年大媽,來看嗓子,說咽部不適。自己在其它醫院做了很多檢查,沒毛病,也吃了很多葯。主任給她檢查了一下,說沒問題,是睡眠不好,加上心理焦慮,老是擔心自己得癌症,才出現了目前的狀況,告訴病人吃藥沒用,必須解除思想顧慮。主任剛說完,病人看著我不屑的笑了一聲,然後搖搖頭。那眼神,那冷笑。

然後主任沒有給她開藥,病人出門後一直在門口看著。下班了看到我說,什麼知名專家,狗屁。第二天我看到她又來掛了另一個副主任醫師的號,又來看了。這一次估計是說她有病了,然後拿了一堆葯開開心心走了!

醫學治病是一方面,或許醫心病才是最高的境界。

還有一種是罔顧事實,何首烏有肝毒性這個估計很多知道,也有很多人不知道。因為亂吃中藥造成的藥物性肝損傷排在第一位,排在第二位的是抗結核藥物。

很多養生專家,養生達人,不顧患者生命健康,胡亂推薦中藥,搞什麼藥物調理,哪裡有什麼藥物能長期吃。有的老奶奶躺著消化內科去了還堅持吃什麼養生的粉。大概是老人們比較好忽悠吧。

NO.4 如何看待 2 月 1 日蛇哥在企鵝電競進行的第二次線下自證?

該問題總共獲得了 4,753,672 次瀏覽

知友:董承(900+ 贊同)

在現場,在有限的尺度里給大家透露一些消息:

1. 教練團一多半人在正式開始沒多久就走了,走之前討論的是現版本哪個槍最好用,以及蛇哥開槍打的人都不還手。

2. 某教練直言:很多主播都是這個模式,低分段虐菜,旁聽了些主播的隱秘,暫且不表。

3. 又一教練直接說他細節太差了,舔包像逛淘寶。

4. 最初設備調試那麼久是直播流出了問題,音效卡換上就好了。

5. 最後結束時,他女友看到他頹廢的看著屋外直播大屏幕,悄悄依偎了過去,不得不說,我心酸了一絲。

接下來是主觀評價,關於蛇哥是否開掛:

僅僅憑藉線下這個所謂的「自證會」是完完全全無法讓人信服的,即便他再度上演驚人操作。

線下自證時手打,難道就能證明直播時沒開掛嗎?

根本證明不了什麼呀!

所以我很不懂這個所謂「自證會」是否達到了字面上的意圖。

同時,觀眾一錘接一錘但是卻沒有強大的話語權來蓋棺定論,而能蓋棺定論的藍洞至今未發聲,也很難發聲。

所以這如今基本是個羅生門。

蛇哥絕對無法自證清白,但他如果不承認,輕易也錘不死他,某戰隊教練也和我有相似的觀點。

關於蛇哥的粉絲:

你要知道,阿怡現在還談笑風生呢,每個人看到的點不一樣,我已經看開了,也不希望大家把精力浪費在這裡。

關於別的:

在昨晚臨行前,我目睹了蛇哥從那個架滿長槍短炮的房間里走出來,雙眼失神,茫然無措望著直播延遲的大屏幕中自己捂著額頭的畫面。

這時候我才突然想起:他大概還是個孩子吧?本已到嘴邊的約訪咽了下去,我知道我這些尖銳的問題會將他撕碎,他也不可能會給出令人滿意的答覆。

我總歸是忍了下來。

NO.5 你在打電話時,最難過的瞬間是什麼?

該問題總共獲得了 11,785,394 次瀏覽

匿名知友(30000+ 贊同)

高三上課,手機借給朋友玩我去上廁所了。弟弟連打了兩個電話我都沒接到。回來朋友跟我說弟弟打了兩個電話,當時心裡咯噔一下,知道出事了,(媽媽已經病的很嚴重了)果然。

接起電話「不知道我在上課啊?幹嘛?」

「媽媽走了,快回來吧。」

我似乎出奇得冷靜又出奇得驚慌失措,「你在家等我,馬上回來。」

我朋友在旁邊看著我,說看我臉色我就猜到發生了什麼。我自己嘀咕了一句「我都不知道下一步該幹什麼。」

那天下了雨,這大概也是導致我後來下雨天心裡都不太舒服的原因吧。我拿起傘出門,打了上課鈴,老師問我去哪,我沒理他,走了。全班就看著我這樣冷靜得走了。真奇怪我倒沒有流眼淚,大腦完全一片空白。邊下樓邊想著以後怎麼辦。直到走到操場上被雨淋得有點清醒了,突然開始大哭起來。

一年多了,每個細節我都記得這麼清楚。

真想抱抱那時候的自己。

為什麼是弟弟打給我不是爸爸呢?爸爸在那天的半年前就已經走了。

可能因為遺傳了母親的樂觀,和弟弟一起現在正在積極努力得活著。只是由於不懂事總覺得虧欠父母太多而自責,一度因為過於自責導致朋友十分擔心希望我可以去看心理醫生。一年多了也好了很多。

現在的情況是在親戚的幫助和政府補助金的幫助下過著正常的生活,弟弟在做些兼職開學去上專科(是自己的選擇,因為不擅長學習方面),我正在復讀,因為雙親離世的打擊高三幾乎在情緒中度過而疏於學習,希望今年可以考得理想。

有善良的人打算給予經濟上的幫助,我匿名的初衷就是不希望得到經濟上的援助。高曉松曾經講過關於他資助的那個女孩的故事,讓我受益匪淺:我接受我需要的幫助並努力回報,至於還有那麼多好意我已精神領悟就好。人都是會貪心的,我希望能保持自己內心的平衡。希望你們能理解。

謝謝題主的問題讓我有勇氣回憶起這段經歷。

知友:馨馨馨(2700+ 贊同)

妹妹跟我感情巨好,親妹妹,二十多年我倆從來就沒分開超過半個月過。然後她突然腦子一動,去當兵了,周五得到消息被驗兵驗上了,周日走,恰巧那年的周日是我生日加上中秋節。

她走之前我哭了兩天,臨走那夜我哭了一夜,一分鐘都沒睡。

那年我大三,想自己經濟獨立,所以一直在兼職,周日一整天都在輔導班給孩子補課。

這是背景。

新兵那一年,不讓用網,不讓隨意外出,每人配一個老年機,每周有二十分鐘打電話的時間,如果犯一點點錯誤還會減時間。所有的想念都在這二十分鐘,有時候剛掛了電話,就在盼著下次打電話的時間。

每到周日她都會先給我打電話,有時我在上課,沒辦法接電話,我幾乎是含著眼淚按掉電話。按了之後還是互相想,就用這麼寶貴的時間發一條簡訊。

現在她回來了,每周都能見到。

現在想起她當兵那兩年我都想哭。

父母給了我們兄弟姐妹,就是為了在這飄搖的人生有一點牽掛和依靠,姐妹一場,既是我的軟肋,又是我的鎧甲。

一鍵關注本期熱門問題:「知乎官方出品」每周最熱問題榜

本文內容來自「知乎」,轉載請聯繫知乎原作者。歡迎轉發~


推薦閱讀:

豪放自有訣竅——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陳可抒講座實錄8)

TAG:知乎 | 知識 | 科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