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酉末篇:如何泡出一杯心儀的茶湯
1.
年關已至,丁酉年最後一篇。預祝諸位茶友新年吉祥,闔家安康。
感謝諸位對茶味臻品館的信任與支持,子舟在此表達深深的謝意。
過年闔家團圓,外出朋友聚會之餘,一家人窩在家裡看電視聊天乃是一樁美滿事兒,一直嗑瓜子卻嫌它久啖口乾,若是此時一杯暖茶左右,定會有更愉悅的體驗。
一些茶友偶爾與子舟交流,談及「武夷茶」該如何沖泡的問題,抑或是對功夫茶泡法不甚了解,抑或是大抵知道流程,但卻沖泡不得法,無法喝到心儀的茶湯,實乃遺憾。
就此一篇,分享一下子舟的個人經驗,供諸君參考。
2.
武夷茶包括武夷岩茶(大紅袍、水仙、肉桂等品類)、武夷紅茶(小種、金駿眉)在內。這兩者的沖泡一般都是以功夫茶泡法為主的。
功夫茶的泡茶的一個基本的原則,便是茶水分離,即浸泡時間不宜過長,便需要倒出茶湯,使茶湯與茶葉分離開來,防止茶葉繼續在湯水中釋放可溶物質。
了解這個原則之後,便能理解為何功夫茶具大抵為蓋碗、小壺居多了。
除了一個基本的原則之外,還有三個重點。
其一,投茶量與注水量的比例。
正常情況下,岩茶的比例是茶水比1:13,紅茶的比例是茶水比1:22。明白了這個比例之後,便能理解為何我們泡袋裝的茶葉,一般是岩茶裝8g,紅茶裝5g,蓋因為一般的蓋碗,皆為110ml左右的。
其二,浸泡時間。
浸泡時間是個因茶而異的說法,不同的茶,有它不同的最佳浸泡時間,這點卻不可統一而語,還需要諸君自行摸索。
不過卻有一個一般的指導時間:在符合茶水比的情況下,第一衝洗茶,快速出湯;第二沖浸泡約5-8秒;第三沖浸泡約7-12秒;第四沖浸泡約10-18秒;第五沖浸泡約15-25秒;第六衝浸泡約20-35秒;第七沖浸泡約30-50秒;第八沖浸泡約50-70秒;越往後,浸泡時間越長。
在此的參考下,諸君可根據自己的口味濃淡自行調整:口味濃的,延長浸泡時間;口味淡的,減少浸泡時間。
若是手頭的茶具容量無法與投茶量匹配,也可根據這般原理調整浸泡時間。
其三,水溫。
沖泡武夷茶,一般都要求沸水沖泡。相比較而言,岩茶對水溫的要求更高,若是每沖的水溫都接近沸水,會更容易泡出好的味道;而紅茶的話要求稍低,但是也至少要求第一衝需要沸水,往後的話最好水溫也不要低於90度。
3.
泡茶的原理,便是利用水泡出茶葉中包含的可溶性物質。若是水裡面包含的茶物質太多,那我們就會覺得濃;若是水裡面包含的茶物質太少,那我們就會覺得淡。所以泡茶的一個關鍵,便是尋找出水裡面包含的茶物質含量適中的那個節點,而後出湯。
基於這個原理,再分享幾個小技巧。
其一,注水時的落水的力度與角度。
私以為,落水點不宜直接落在茶葉中間,宜落其邊角,力度不宜綿軟無力,以沖的動茶葉為宜。這個其間子舟也說不清道理,只是個人感覺。(見下視頻)
https://www.zhihu.com/video/943268326315679744
其二,每次的出湯須盡量出盡。
若是有過多的殘餘茶湯留在蓋碗裡面,相當於在下次注水之前,這些茶湯都是一直在浸泡著的,如此便會容易造成下一道湯出現的苦澀感。
其三,若是在沖泡時,發現茶底已涼透(比如早上泡了兩泡有事離開,下午回來又接著泡),可用沸水沖泡,而後快速出湯,這一道湯基本不用喝的(醒茶之湯)。然後下一道湯再正常沖泡。
其四,若是出湯發現太淡,下一衝可適當延長浸泡時間,得到更濃的茶湯以和淡的茶湯中和;
若是出湯發現太濃,也可用下一衝快速出湯的湯水中和,也可用白開水中和。
4.
沖泡的手法,亦有輕重之分。針對不同的茶,應有不同的應對手法。
子舟對此的理解,輕重手法的區別,應在於落水力度與浸泡時間。
輕手法落水力度稍輕,浸泡時間稍短;(見下視頻)
https://www.zhihu.com/video/943268637201711104重手法落水力度稍重,浸泡時間稍長。(見下視頻)
https://www.zhihu.com/video/943268673935425536
岩茶而言,一般來說,沖泡輕焙火的茶,宜用輕手法;沖泡重焙火的茶,宜用重手法。
紅茶而言,一般來說,沖泡芽茶(金駿眉),宜用輕手法;沖泡葉茶(小種),宜用重手法。
5.
若是談及煮茶,其實武夷茶一般是不須煮的。煮茶的需要,是為了將浸泡法無法表現出來的內容呈現在茶湯中。這些內容,一般分為品種本質(如陳茶的木質味、老樅水仙的喬木本味,以及白雞冠的品種本味),山場本質(如核心產區的山場味)。
若是需要煮的話,一般是在沖泡數道湯之後,再置於壺中烹煮。
6.
以上乃是子舟一家之言,僅供諸君參考,若有不當之處,還望指正。
感謝閱讀。
(以下是自己的正常泡茶過程)
https://www.zhihu.com/video/943269001657348096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