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力缺失分4種,你是哪一種
作者:曼之恆(富書籤約作者)
處於假期的我,正式開啟了對自己的「放養模式」。
本來想著看會兒書,忽然想起今天的網易雲日推還沒欣賞;聽了會兒音樂,覺得某位歌手不錯,順便關注了他的微博;
在微博上面看見了一款超火的遊戲,正好閨蜜給我推薦過,火速下載,玩得不亦樂乎;
玩累了,躺下來休息會兒,無意間觸碰到了一個硬硬的外殼。一看,就是最初我想看的那本書。不由得產生負罪感,懊惱愧疚不已。
可是,一上午就這麼過去了,這樣的場景,大家也一定都經歷過吧。
這就是缺乏自控力的典型癥狀。
自控力也被稱為意志力,就是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情緒和慾望的能力。
據美國心理學協會稱:在美國,人們普遍認為缺乏意志力是完成目標的最大絆腳石。凡是有主觀原因導致的失敗,其中有90%都歸因於自控力的缺失。
控制自己的慾望和行為,聽起來彷彿不難做,但望著你因為偷懶而沒讀完的一書櫃的書,摸摸因為貪吃而腹部積累的游泳圈,看著當初在淘寶上忍不住「剁手」買來卻又不禁穿的一櫃的衣服……
你不得不承認,做到自我控制並非易事。
如何提高自控力呢?如何克制對美食、娛樂節目、櫥窗里的漂亮衣服的誘惑?
弄清楚問題的根本,才能有效地解決。
因此,為了成功地做到自控,你必須弄清楚自己如何失控,為何失控。
在美國心理學家凱利,麥格尼格爾博士所著的《自控力》中,將自控力的缺失分為四種類型:注意力分散、道德許可的作祟、向明天賒賬、光環效應的欺騙。
一、注意力分散
- 注意力分散的人,更容易向誘惑屈服。
作者在這本書中,引用了巴巴·史烏的一個實驗:
讓正在背誦電話號碼的學生從食品車裡拿些食品,他們選擇巧克力蛋糕而不選擇水果的概率,會比一般學生高50%。
商店裡的促銷活動更容易吸引心不在焉的購物者,他們很可能把一堆不在購物清單上的東西買回家。
這就意味著,如果你的內心被其他事物所佔據,那麼在面臨選擇時,其主導作用的,往往是你的本能和衝動。
- 一個大腦不可能同時專註於兩件事情上,當你把清醒和理性給予其中一件事時,在另一件事的處理過程中,慾望和直覺就會趁虛而入。
要想解決注意力分散帶來的困擾,首要的一點就是提高專註力。
在過去的十年里,神經學家們發現:
人腦像一個求知慾很強的學生,對經驗有著超乎想像的反應,如果你每天都讓大腦學數學,它就會越來越擅長數學;如果你讓它憂慮,它就會越來越憂慮;如果你讓它專註,它就會越來越專註。
因此,如果你每天抽出一定時間專門訓練專註力,控制住自己不要分心,那麼久而久之,大腦也就會適應這種專註的模式,你的自控力自然會提高一個層次。
二、「道德許可」的作祟
有的時候,一個小小的進步未必是件好事,它可能會給你帶來自滿的情緒,使之成為放鬆的借口。比如:
最近鍛煉果真瘦了三斤,去吃頓大餐犒勞一下自己吧;
這份惱人的文案終於完成了,準備來個短途旅行吧;學習理財存了不少錢,去商場拿下那個心儀已久的新款包包吧……
一個小小目標的實現,很容易讓人陷入一種「道德許可」的自我安慰中,於是給自己的「獎勵」與自己當初的目標相背離、相矛盾,這也就泯滅了自己當初努力的意義。也就是所謂的「前進一小步,後退一大步」。
在《自控力》中,作者對於「道德許可」是這麼理解的:
道德許可最糟糕的部分並不是它可疑的邏輯,而是它會誘使我們做出背離自己最大利益的事。它讓我們相信:放棄節食、打破預算、多抽根煙……這些不良行為都是對自己的「款待」,這很瘋狂。但對大腦來說,它有可怕的誘惑力,能讓你把「想做的事」改為「必須做的事」。
所以說,「道德許可」是個「甜蜜的殺手」,它會讓你陷入短暫的歡愉之中,將你一切有悖於原目標的行為,都打上了合情合理的標籤。殊不知他卻在一點點的瓦解你的意志力,成為摧毀目標的炸彈。
- 不要讓一點小成就成為你放縱的許可證,要時刻記住你的初衷,當面對誘惑時,想想自己最初的目的是什麼,給自己定下的目標是什麼。
如果你每次都會克制住自己,不去做慾望的奴隸,久而久之,就如同第一點所說的:你的大腦就會牢記這種「模式」,讓你在自我控制上更加得心應手。
三、向明天賒賬
這類情況在學生黨中很常見,我身邊就有這樣的例子:
室友小艷是個很漂亮的女孩子,男友對她也是呵護有加,而每逢周末,二人必出去約會,濃情蜜意,羨煞旁人。
要是在平時就算了,在期末考試頭兩天的早上,小艷依舊一邊精心化妝打扮,一邊給男友打電話,等著他一起出去吃飯看電影。
我和晴晴半開玩笑地提醒她:「呦,一點都不擔心考試啦,掛科的話怎麼辦?」
她嫣然一笑:「沒事,我考的科目複習內容不多,況且還有明天一整天的時間,來得及。」
如此臨危不懼,氣定神閑的態度,我們也真不好再說什麼了,隨她去吧。
但等到第二天時,她並沒有像自己所說的用一整天的時間去領悟這科目中的「精華」,而是一會兒給自己打雞血要認真看書,一會兒又被手機上不知什麼消息吸引過去了。
因此,不出我們意外,那次考試,她確實掛了科,在微信群里向我們哭訴個不停。
這種情況就是典型的拖延症。
拖延症,也是自控力缺失的表現之一。
有時,大腦會對可以完成目標的可能性感到興奮,並把你所認為的這種可能性誤認為是真正完成的目標。
在《自控力》中,有這樣一個實驗數據:
耶魯大學的研究人員,讓學生們從脫脂酸奶和菲爾茲夫人曲奇餅中選一個,當學生們知道下周還會有同樣的選擇時,83.3%的學生選擇了曲奇餅。而那些以為這是一次性選擇的同學,只有57%的人選擇了曲奇餅。當學生們要在淺薄的娛樂方式和更有知識性的娛樂方式(可以下周再去學知識)中選一個的時候,情況也是如此。
如果你心中構建了一個對未來的美好藍圖,信誓旦旦地認為:反正我是一定能夠完成的,那今天就得過且過,順其自然吧。
問題是,明天的你就一定能夠一下子改頭換面,創造奇蹟嗎?
- 你一旦在內心種下了「惰性」的種子,它就會在你體內生根發芽,要想瞬間變得勤奮,又怎能一朝一夕就完成?
「日日待明日,萬事成蹉跎。」永遠不能把明天的勤奮,當作今天懶惰的借口。
在你想要拖延的時候,不妨想像一下明天的自己,是否會像自己所預想的那樣能量爆發?
這樣會大大減少拖延的幾率,從而更好地把握當下,及時行動。
四、「光環效應」的欺騙
所謂「光環效應」,是指一些人或事的品質或特點,就像月暈的光環一樣,向周圍瀰漫擴散,會影響你對它周圍事物的看法,實際上就是愛屋及烏的一種表現。
比如,同樣是兩碗面,你往往會覺得上面青菜放得多的那一碗熱量更低。
實際上真的是這樣嗎?
當然不,因為青菜本身就是「低熱量」的標誌,因此它也會給那碗面罩上了一層「低熱量」的光環。
因此,正在減肥的人,往往會在正餐之外吃一些蔬菜水果等一些熱量低的食物,降低自己的負罪感,以為這樣就能夠真正做到減脂,結果往往適得其反。
《自控力》上說道:
只要使你放縱的東西,和你覺得品德高尚的東西同時出現,就會產生光環效應。比如研究人員發現,出於慈善目的購買巧克力的人,會吃更多的巧克力來獎勵自己的善行。無私的捐獻,使糖果籠罩在光環之下,慈善家們吃起來會毫無犯罪感。
生活中,很多東西名不副實:
比如有些益智遊戲,打著健腦益智的口號,但是玩多了只會勞心費神;
比如目前很火的「90後養生模式」:啤酒加枸杞,可樂放党參……的做法,也是利用了枸杞和党參能夠養生的光環效應;
比如超市裡許多打著促銷旗號的商品,往往會讓消費者購買的慾望更強烈,購買的數量更多。不知不覺中花出了更多的錢,商家賺到了更多的利潤……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 如何用慧眼識別事物,打破光環效應,使之露出它的本來面目,才是面對複雜事物中提升自控力的關鍵。
在自控的過程中,要做到忽略那些所謂的「優點」、「道德」給我們帶來的困擾。
一款益智遊戲再有趣、促進智力發育,它也只是遊戲,擺脫不了它所具備的遊戲的共性:累眼,費時,不真實。
一件商品折扣再大,商家也是有利可圖的。所謂的各種「打折促銷」、「買一送一」的幌子,不過是刺激消費者購買慾望的噱頭罷了。
看清事物的本質,不要被它的附加物所謂的「光環」蒙蔽了雙眼,擾亂了心智。
- 當你面對誘惑時,想想自己最初的目的和動機是什麼,又是什麼干擾了你的選擇,才能更加冷靜、審慎、理智地做出判斷。
高爾基曾說過:「哪怕對自己的一點小小的剋制,也會使人變得強而有力。」
小不忍則亂大謀,如果你是在海上航行的舵手,那麼自制力就是控制航線的舵盤,它會幫助你避免海上的冰山和暗礁,穩定而有秩序地前行。
作者簡介:曼之恆,富書籤約作者,95後中文系學生,熱愛音樂、中外文學和文學評論,標準文藝女青年一枚,將讀書和寫作視為一生的事業,願與你共同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微博、簡書、頭條號@曼之恆。本文首發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ID:FranklinReadingClub),百萬新中產生活學院
推薦閱讀:
※代理人模式:知識體系和自查原則(上)
※草根回憶錄.上篇 - 生機初動:無法看透的起點,準備好了嗎?
※代理人模式:虛擬一個代理人來面對世界(上)
※一個人的道歉里,藏著他的思維模式
※提升格局,從接觸大咖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