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爾加《謎語變奏曲》—謎一樣的人生
音頻鏈接:Variations on an Original Theme, Op. 36, "Enigma": Theme
文/林琪雨
在這首作品中,《謎語》原本只是副標題,卻因其新奇而成了今日大家所熟知的真正曲名,原曲名是Variations on an Original Theme:Enigma。
1898年的某一天,埃爾加在鋼琴邊即興彈奏旋律,她妻子從旁經過並表示她喜歡這旋律,要他重彈。
埃爾加隨即依此旋律彈出各種形態的音樂,並說如果是誰,給人的印象就像這樣,如果是她,就會給人另一種印象,後來據此完成了這首謎語變奏曲。
這部作品始於幽默,但後來以嚴肅完結,是對我一些朋友的刻畫。這可以理解為這些人物評論或反思都從最初的主題引申。
正如曲名,每個人都試圖找到謎底。刻畫不是「肖像」,但是每一個變奏曲都包含一個不太為人知的獨特的人物特徵。這是作曲的基礎,但是除此之外,作品應該被視為一首「音樂作品」。
這首曲子有兩個謎,一是十四首變奏曲分別代表的人物,現在除了第十三首的星號還有爭議後,其他謎底公認已被破解。
另一個是1900年埃爾加在一個採訪中暗示,曲名「謎」是有道理的,因為在他所寫的原始主題之上添加另一個相當熟悉的片語就可以轉化成另一個主題,到底是何種主題,除了作曲家,沒人知道。
該曲是埃爾加第一部交響樂,於1899年6月19日在倫敦首演,由漢斯·李希特指揮,首演後評論家毀譽參半。
埃爾加進行了少量修改後於1899年9月13日在一個音樂會上由埃爾加親自指揮再次演出,埃爾加藉此確立了自己在國內和國際上的聲望。
1910年馬勒在紐約指揮了該樂曲。
該曲從1924年錄製第一張唱片以來,已超過六十次錄製。埃爾加親自指揮了皇家愛樂樂團於1926年進行了一次錄製。六十年後,梅紐因接棒指揮該樂團再次進行了演奏錄製。
這首曲子不止獻給自己的妻子也獻給自己的一些朋友,但妻子無疑是埃爾加最大的精神支柱,埃爾加在妻子去世後基本停止創作。1999年發行的20英鎊上印的就是埃爾加的頭像。
人生到處是謎,但在埃爾加看來音樂也是謎語。
樂曲分析
主題 行板 g小調,4/4拍子。兩段體。
由小提琴奏出的第1主題與單簧管奏出的第2主題構成。主題短短只有17小節,奏完馬上進入第1變奏。這段變奏主題,聽來有點凄涼、憂鬱、感傷,躊躇。整段主題,都在弱奏或很弱奏中。第1變奏 「C.A.E.」 同一速度(Listesso tempo)g小調,4/4拍子。C.A.E.是作曲者的愛妻愛麗絲(Caroline Alice Elgar)的簡寫。這段變奏從主題直接以同一速度進入,因此要特別注意才會知道在什麼地方開始。聲音始終保持較弱或最弱,以緩慢的速度表現出溫柔的氣質。到後半段逐漸提高強度而達高潮,銅管高哮,主題那凄涼、憂鬱的氣氛,才由一絲亮光碟機散,但結束這變奏時,又轉為較弱音。第2變奏 「H.D.S-P.」快板(Alleglo)。g小調,3/8拍子。H.D.S-P.是業餘鋼琴家Hew David Stuart-Powell。他跟埃爾加一起演奏室內樂曲。這段跳躍似的旋律,幽默的描寫他在演奏之前,彈奏音階練習運指的情形。第3變奏 「R.B.T.」稍快板(Allegretto)。 G大調,3/8拍子。R.B.T.是業餘演員Richard Baxter Townsend,善於表演啞劇,也善於自由改變聲音的音質與音域。這種特性也反映在這段音樂中,成為這段變奏曲的主流。第4變奏 「W.M.B」很快板(Allegro di molto)。G小調,3/4拍子。
W.M.B是格洛斯特郡(Gloucestershire)的大地主,對史篤城(Stoke-on-Trent)的開發有貢獻的William Meath Baker。他是一位很有幹勁的人,因此這段變奏以全奏顯出非常激動的氣氛,描寫他在準備宴會時,拿著計劃事項的清單,大聲念完後,就強力關門出去的情形。第5變奏 「R.P.A.」中板(Moderato)。c小調,12/8拍子。R.P.A.是Richard P. Arnold,他是1888年去世的英國大詩人Matthew Arnold的三子。他繼承父親的才能,成為文藝家,但也喜歡音樂,自修鋼琴。從這段變奏里,由小提琴在G弦上緩緩奏出的旋律,會想像這位朋友穩重的性格。不過,他好像有時很認真講話,但忽然會出其不意的講出幽默的話,其笑聲則以雙簧管表現出來。第6變奏 「Ysobel」 小行板(Andantino)。C大調,3/2拍子。Ysobel有一點像西班牙語。這是艾爾噶給跟他學習中提琴的Isabel Fitton取的昵稱。在這段變奏里中提琴很活躍,就是這個緣故。Isabel Fitton是住在伍斯特市的音樂家庭的千金,也是為愛麗絲與艾爾噶牽線的恩人。這段變奏以中提琴為主角,詼諧模仿初學者遭遇到的辛苦的移弦練習。第7變奏 「Troyte」急板(Presto)。C大調,1拍子。Troyte是住在馬爾凡(Malvern)的建築師Arthur Troyte Griffiths,埃爾加的玩伴。埃爾加常跟他放風箏、健行,一生都跟他交往甚密。他隨埃爾加學彈鋼琴,但好像很笨手笨腳,怎麼練習都不會進步。速度指示是急板,演奏極快,可能是一位性急,講話又很快的朋友。第8變奏 「W.N.」稍快板(Allegretto)。G大調,6/8拍子。W.N.是Winifred Norbury。她是伍斯特(Worcester)愛樂協會的秘書,住在馬爾凡北方18世紀建造的古屋中。她是一位慢條斯理的女性,這段變奏,以相當鬆懈的氣氛,描寫這古屋與她放鬆的笑聲。音樂結束時,小提琴的一個音拉長(attacca)而進入下一段變奏。第9變奏 「Nimrod」慢板(Adagio)。降E大調,3/4拍子。
在倫敦的樂譜出版公司Novello的主編德國人葉格(August Johannes Jaeger),是埃爾加的擁護者,也是親友。「謎語變奏曲」的初版樂譜,是由Novello公司出版。埃爾加在這第9段變奏中,不單描出葉格的高尚人格,還想描出有一個晚上兩人一面散步,一面討論貝多芬的氣氛。據說,當時他們所討論的是有關貝多芬的徐緩樂章,因此這段變奏曲,給人很莊嚴的感覺。這段變奏曲有時當安可小品單獨演奏。第10變奏 「Dorabella」間奏曲 稍快板(Allegretto)。G大調,3/4拍子。Dorabella(美麗的Dora)是Dora Penny的昵稱。她是William Meath Baker(第4變奏)的侄女,更是Richard Baxter Townsend(第3變奏)的姐妹,後來還嫁給Hew David Stuart-Powell(第2變奏)。她是一位文靜的女性,木管樂器似乎在模仿她講話的樣子或是笑聲。第11變奏 「G.R.S.」很快板(Allegro di molto)。G小調,2/2拍子。G.R.S.指的是赫里福德(Hereford)大教堂的風琴師George Robertson Sinclair,但音樂中所描述的是Sinclair飼養的狗Dan。有朋友問埃爾加:「G.R.S.是否指赫里福德大教堂的風琴師George?」埃爾加回答說:「沒錯,但此曲與大教堂或風琴沒關係,而是描述他所飼養的Dan。這隻鬥牛犬在散步中掉落河裡,牠拚命逆流游抵岸上後,高興吠叫。」音樂很幽默,而幽默又是成為英國紳士重要條件之一。第12變奏 「B.G.N.」行板(Andante)g小調,4/4拍子。B.G.N.是當時有名的大提琴家Basil G. Nevinson,因此大提琴演奏主旋律,中提琴輔助大提琴。Nevinson常跟埃爾加與其他朋友一起演奏室內樂曲。第13變奏 「***」浪漫曲 中板(Moderato)G大調,3/4拍子。這是惟一還沒有解開謎底的變奏曲。由於曲題沒有以文字寫明,因此要特定某人甚為困難。依據埃爾加的初稿,此曲的題名是L.M.L.,但不知何故,他把這3字刪除,改為***。L.M.L.指的是Lady Mary Lygon,埃爾加聽到船隻的引擎聲,或感覺到海浪波濤的樣子。單簧管也奏出孟德爾頌的音樂會序曲「平靜的海與快樂的航海」(Meeresstille und glückliche Fahrt)Lady Mary Lygon生於1869年,當時30歲,航海的目的不得而知。澳洲當時給人的印象是英國的「流刑地」,雖然已開始殖民,但埃爾加周遭的朋友,好像也不會殖民到那兒,也不見得是單純的觀光旅行。為什麼把簡稱刪除,到現在還沒有找到理由。另外一說是曾與埃爾加訂婚,後來分開而移民紐西蘭的Helen Weaver,才是此變奏的主角。
第14變奏 「E.D.U.」終曲 很急的快板(Allegro Presto)G大調,4/4拍子。E.D.U.是Edu。這是埃爾加妻子對埃爾加的昵稱,所以此曲是他自己的自畫像。但是此曲沒有具體表現什麼,只是自由奔放的譜寫,貫通此曲的是埃爾加的風格。曲中可以聽到第1變奏與第9變奏的餘韻。首演時,此一變奏好像比現在的短得多。後來經埃爾加的朋友,也是第9變奏的主角、樂譜出版公司的編輯Jaeger建議,才追加100小節。這追加部分還使用風琴,但樂譜上註明「隨意」(ad lib),也就是不用也可以,所以現在都不使用風琴。
參考文獻:
維基百科,Enigma Variations
Edwards, F.G. (1900). "Edward Elgar", The Musical Times 41 (1900).
艾爾噶:謎語變奏曲,http://mypaper.pchome.com.tw/binjen/post/1368475669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