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職中最忌諱的3個點
年跟前了,估計有部分人會在新年的前後跳槽換工作,那必然會面對寫簡歷和面試。
因為會時不時的優化簡歷和面試,經常會發現個人簡歷或面試過程中,會出現一些不合時宜的「關鍵詞」。
什麼叫不合時宜?就是說在求職的過程中,只要這類詞出現,很多時候就會被認定為思維方式簡單、稚嫩,對應的就是經驗不足,實力有限。
這些不合時宜關鍵詞的出現,是絕對會給自己的求職過程減分。
1
關鍵詞「學習」
「學習」這個關鍵詞,估計是出現概率最大的辭彙了。
誠然,求職者寫「學習」是為了謙虛的表達,還可以展現個人的學習能力,但是站在公司的角度,就不太會這麼認為了。
在學校才講學習,自己出錢學習,但是到了職場,公司是要個人來解決問題的,給公司做出業績來的,而不是讓個人來學習的。
經常用「學習」這個關鍵詞,更反應了個人的思維習慣還停留在學校的習慣,學校的思維方式難以解決職場的問題,會比較低效。
更可怕的是,思維習慣後面代表的是個人的行為方式,低效的思維習慣必然會帶來低效的行為結果。
所以這麼說,就好比在相親的時候,告訴女方自己是騎自行車來的,那背後的意思就很有意思了,被嫌棄的概率很大。
建議把關鍵詞「學習」換成「適應」
2
關鍵詞「輔助、支持」
求職過程中,在表達個人工作內容時候,這個關鍵詞會經常被用起。
求職者為了表達個人在工作中的參與度,比如一些重要的項目,重要的任務,以示個人的重要性。
但是站在公司的立場,這個就又變了。
公司會覺得這些項目和任務在帶上輔助或支持以後,個人在裡面的工作和重要性就會變得模糊不清,到底是打了把手,列印了一份文件,還是做了核心的工作?人性趨利避害,為了保險起見,自然就會想到是做的少,而不會想著肯定做的多。
雙方的思考力度不一樣,求職者的目的沒達到,還自己給自己挖了個坑。
面試官更希望看到的是個人獨立可以完成的任務,個人具備的素質和技能,這樣可以清晰的展現個人的實力和基礎。
所以慎用「輔助和支持」關鍵詞,然後盡量把個人獨立所做的工作剝離清楚,表達清楚,一個人獨立的行為,才是真本事的體現。
這就好比相親的時候,你告訴女方,自己是「啃老族」,而且家境稍微好那麼一點點。
3
除了這幾個關鍵詞外,求職的時候還需要注意以下兩點。
把畢業學校和學歷等放在最前面
一個人最在意什麼,覺得最好的東西,最美的地方,都會優先表現,這個是一個思維常識,那麼如果把畢業學校和學歷放在前面,就等於告訴面試官:
A 我學校的經歷才是我人生中最輝煌的時刻。
B 我工作中並沒有什麼出色的表現。
C 我對上一份工作並不是多麼的在意和努力。
其實最應該表現的,是工作中的成績和收穫,表現自己在前一份工作中做的有多好,亮點在哪裡,這才是面試官最希望看到的。
自我評價內容過多
多其實就是少,每個人的亮點其實就是那麼幾點,兩到三點。
寫的多了,首先就是對自己個人認知有問題,不了解自己,並不知道自己的優勢。
不懂自己的結果,自然是在工作上的實踐不成熟,所以沒有好的結果,這就好比出去旅遊,隨便玩玩,必然寫不好遊記或感想。
寫的過於多,更容易出錯,面試官以為是擅長,結果有些人為了堆積優點,把不擅長的也堆在上面,萬一問到了,結果就會很尷尬,最後還要落下過於高看自己的結果。
自我評價,就要簡單,突出個人的優勢即可。
工作內容簡單,平鋪直敘
這個是不會寫簡歷的朋友最常見的問題。
工作內容簡單、概括、抽象,自己在自己心裡有一大堆話,但是站在公司的角度,看到的都是寫基本的。
那麼面試官所得到的結果就是,這個人只會基本的,很一般,如果不是很著急招人,自然不會給機會的。
工作內容最起碼要把自己的成績和好的案例都表達出來,讓面試官看到個人的亮點,這樣才有下一步的必要。
在這裡最容易犯錯的思維就是,面試官會主動挖掘個人的實力,會問,但是站在公司的立場,如果一個人都不願意主動表達自己的優勢,那麼要麼真的沒有乾貨,要麼傻,無論哪一種,都不值得錄用。
可能有人說,我不會寫,經歷少,但是這個是涉及到自己的利益,自己都不保護和優化,指望別人的人,很難成為真正的人才。
人才都是主動積極,獨當一面,解決各種問題,而不是靠別人。
4
請在求職的過程中,盡量避免這幾個忌諱的點,避免犯一些基礎性錯誤,掉進坑裡。
畢竟這些都關係到自己的未來和工資。
5
更多職場乾貨,盡在微信公眾號(51逆轉)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