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知乎熱詞 | 神秘巨星、演員是如何減肥的、人體的不科學之處、本田思域、90 屆奧斯卡

NO.1 神秘巨星

《神秘巨星》是由阿德瓦·香登自編自導,阿米爾·汗、塞伊拉·沃西、梅·維賈、拉傑·阿晶領銜主演的勵誌喜劇電影 。 該片講述了 14 歲的印度少女尹希婭突破歧視與阻撓,堅持追尋音樂夢想的故事 。 影片於 2017 年 10 月 18 日在印度上映,2018 年 1 月 19 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如何評價阿米爾·汗的電影《神秘巨星》(Secret Superstar)?

該問題總共獲得了 1,393,479 次瀏覽

知乎機構號:簡單心理(760+ 贊同)

電影《神秘巨星》講了一個徹底的悲劇。

當然,我們看到的是個勵志故事:主人公小女孩尹希婭喜愛唱歌,但因為父親的阻撓,所以只能蒙面拍攝自彈自唱的視頻上傳到 Youtube 上。

沒想到她天籟的嗓音在網上一炮而紅,還得到了阿米爾汗飾演的備受爭議的音樂人的鼓勵和加持,於是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最後,她意料之中地成名了,站在領獎台上,為了自己的母親歌唱。

但追夢只是一個外殼,它裡面所包含的遠不止是一個夢想成真的故事。

它講的是,一個女孩從小被包辦婚姻,嫁了個高學歷但不把她當人看的工程師老公,懷孕發現是女兒後差點被強制流產,為了保住孩子,她不得已離家出走自己生了下來,然而因為要活下去,她不得不回到丈夫身邊,繼續忍受他的暴力虐待。

就連最後女性覺醒的場面,也並不像看上去的那樣振奮人心。

【以下有劇透】

阿米爾汗被稱為「印度的良心」,在《神秘巨星》中,他也堅持為婦女權益發聲,一連揭示了包辦婚姻、殺女嬰、家暴等等備受爭議的社會問題,其中,家庭暴力無疑是這部電影最想要表達給人們的議題。

母親娜吉瑪在電影中的第一次出場,就是眼眶帶傷的形象。她摘下墨鏡之後,笑著跟女兒解釋是「自己不小心磕的」,但眼周的淤青和血塊告訴了觀眾,暴力是這個家庭中的便飯。

丈夫法魯克可以從任何事情上找到打妻子的理由,事實上,當任何事情都能成為他家暴的理由時,那麼家暴也就不需要任何理由了

因為忘記了燒熱水,娜吉瑪的手被打斷了;

因為晚飯做的太淡了,丈夫直接把餐盤掀翻到她身上;

因為沒有給丈夫收拾出差行李,而被罵腦子裡都是垃圾;

賣掉了自己的項鏈給女兒買電腦的事情被丈夫發現之後,她被一個耳光扇到跪在地上。

這個情節中還有個恐怖的細節,在法魯克準備毆打媽媽前,他希望弟弟古杜能夠迴避,卻絲毫不關心在場的尹希婭會看到什麼,甚至認為女兒應該留下來「好好受受教育」,潛意識裡他認為女性就是應該被打的。

電影中的法魯克完全可以媲美「童年陰影安嘉和」。

作為丈夫,他不把妻子當人看,只將她作為生育機器和傭人,以及隨時供他發泄的沙包。作為父親,他絲毫不關心女兒的生活,只要她完成學業能增添嫁妝的資本就好。

除了憤怒之下的暴力,就算是平時生活中,法魯克也並不能像個正常人一樣說話。

剛一到家,就因為沒有人給他及時倒水,就陰陽怪氣地說:「在這個家裡,我連杯水都喝不上了嗎!」

法魯克就是家裡低氣壓的存在,從女兒尹希婭快被逼瘋卻仍要隱忍的樣子,兒子古杜驚恐的表情都能看出,這種壓抑無疑給每一個家庭成員都帶來折磨。

父親讓家裡的每個人都生活得戰戰兢兢。

但當法魯克離家去工作時,一家人的氛圍就完全不同了。

電影中有一個鏡頭,是娜吉瑪送走丈夫,關門之後馬上暗喜地攥了攥拳頭。可見離開了丈夫之後的娜吉瑪,只是一個樂觀可愛的女性。

娜吉瑪和兒女通過電腦網路認識了大千世界,全家人只有在法魯克缺席時,才真正活了起來。

然而就在這種精神和肉體的雙重摺磨下,觀眾也一定和尹希婭一樣,發出了「怒其不爭」的斥責:「你為什麼就不離開他!?」

站在局外人的立場,我們很容易評價受害者「蠢得無可救藥」,但他們所做的一切,其實都是在表達:我要先努力活下來。

在影片中,通過姑奶奶的講述,我們能間接知道母親娜吉瑪曾經「反抗」過一次。

得知懷的是女嬰之後,法魯克要把孩子打掉,但娜吉瑪堅持要留下女兒。

為此,她甚至不得不離家出走,自己將女兒生下之後,才迫於生存壓力回到了丈夫身邊。

也正是因為娜吉瑪在那一次離家出走後,才認清並屈服於現實:她需要丈夫,不然就無法活下去。

所以她忍受著暴力、虐待,卻努力地調整自己的情緒,永遠展現給兒女樂觀開朗的一面,用自己的力量抵擋住所有的困難,就是為了維護孩子追求夢想的一片凈土。

就如她對女兒說的那樣:「你可以對我提任何需求,但對生活不行。」

影片中尹希婭一直在努力讓父母離婚,她通過求助音樂人找離婚律師,但當她興沖沖地將離婚協議遞給母親,以為可以幫她脫離苦海時,卻遭到了母親的斥責。

娜吉瑪說:「當年我爸爸沒問我要不要結婚,現在女兒也不問我要不要離婚,從來沒有人在意過我的想法!」

她拒絕了離婚協議,女兒當時的反應當然是吃驚和恐慌的。她無法理解,為什麼遭受家庭暴力的人,卻要主動留在這個環境中繼續受苦?但每一個行為背後都有它的動機。

首先,一個人相信會對自己的人身或心理上的有威脅的時候,她就不容易離開施虐者。

這樣的威脅有兩種。一種是可見的暴力人身威脅;另一種是間接的恐嚇:比如說你永遠都不能離開我,以前離開我的都沒有啥好下場。在影片中,法魯克對於娜吉瑪的恐嚇就是暴力毆打+言語威脅的。

其次,施虐者時不時給予受害者一些小恩小惠。

因為受害者在努力尋找一切希望,這些小恩小惠可以是任何東西。在一段虐待的關係中,如果施虐者給了一些哪怕是「噓寒問暖」,都會讓人覺得「事情也許就快有轉機了」、「Ta 也不全是壞的」。

就像法魯克在心情好的時候,會帶家人去看電影,會買一些糖果給家人吃,最重要的是,他是這個家裡的唯一經濟來源。因此,他每一次態度好轉,就給了妻子一個繼續忍受的借口。

第三,受害者主動或被動地(心理上或者生理上)和外界隔離。

受害者往往覺得自己在關係中如履薄冰。

這時候來自家人和朋友的意見,只會使她招致更多的被虐待。所以受害者會主動地隔離自己,與其說Ta在和施虐者結盟,不如說,Ta 在試著隔離開那些會使得 Ta 遭受更多虐待的來源。

所以當娜吉瑪得知女兒為自己搞定了離婚協議時,那種抗拒的第一反應是很真實的,她怕這份協議,會帶來更多的麻煩和災難。

最後,受害者覺得自己沒有能力逃離開這個環境。

正如娜吉瑪在第一次離家出走生下女兒之後,又回到了法魯克身邊。影片中沒有講述她離家出走的幾個月是如何生存下來的,但想必一定萬分艱難。現實告訴她,她自己的力量是養活不了兒女的。

一個處理家暴的諮詢師說,在控制和被控制的關係中,產生的影響就像「鐘擺」。即便受害者有機會離開,受害者會覺得恐懼、憤怒、甚至仇恨,而之後,他們會開始覺得愧疚、羞恥、焦慮不安……這非常容易使得他們轉身回到那個被傷害的情境中去。

所以娜吉瑪「認命」了。她並非不想逃出魔掌,而是整個社會就是個大魔掌,當她失去了丈夫之後,她在社會上根本沒有能力立足,也無法獲得任何的資源支持。

當她孤立無援、無處可逃時,她只能忍下丈夫為 14 歲女兒安排的婚姻,跟著丈夫去到陌生的國度,徑直地走回那段被她描述為煉獄一樣的生活,頭也不回。

在影片的最後,娜吉瑪終於產生了女性意識的覺醒。

在法魯克一次次對妻子施與暴行、扔掉女兒的電腦、毀掉她的吉他,扼殺所有的夢想之後,逼著家人跟隨他的工作調動去了沙特。

機場登機時,因為行李件數超額,法魯克想要尹希婭扔掉吉他——女兒與夢想之間唯一的聯繫。

這時,一直逆來順受的娜吉瑪終於爆發,公然違抗了法魯克,並帶著兒女離開了丈夫。

她一直以來都是默默忍受著暴力,只是因為丈夫的給的經濟支持能讓孩子接受教育,但就如阿米爾汗的談話類節目《真相訪談》中,這位同樣為了孩子而忍受家暴的女士說的那樣:

所以,當娜吉瑪看到女兒馬上就要伴隨著去沙特而永久地與夢想告別時,她再也無法忍受了。

從電影講述的角度來說,很多人覺得這個轉折有些過於戲劇化。但其實從細節中,我們能夠看到,這個看似振奮人心的轉折,其實充滿了無奈和向現實的妥協

在法魯克揚言要在公開場合揍她的時候。娜吉瑪對他說的是:

「如果你現在打我的話,就會被監控拍下來,我會跟機場要來錄像,讓尹希婭發到視頻網站上去,你女兒的視頻有幾百萬瀏覽量,到時候全世界都會看到,你的工作也別想保住了。」

到最後,遭受暴力恐嚇的情況下,娜吉瑪選擇的是用輿論來威脅丈夫,而不是直接報警。

因為她也知道,報警沒用。

一方面,輿論的力量確實是強大的。如果尹希婭把父親對母親施暴的視頻發到網上,一定會引起軒然大波,甚至可以毀掉法魯克的職業和生活。

就如每次微博上出現家暴受害者發聲時,民眾的輿論足夠強大到可以人肉施暴者,讓他變成人人喊打的公敵。

但不是每個人都有求助於輿論的渠道和力量,有更多沉默著忍受痛苦的女性,在家暴中受傷,甚至喪命。

《真相訪談》中,很多女性都表示,家暴是印度社會太常見的事情。一項調查顯示有84%的女性曾在婚內遭受來自丈夫或婆家至少一次的暴力。

甚至在印度最富裕、被認為是最安全的地區,醫院每天接待的問診鮮有傷寒、結核、瘧疾這些疾病,更多的是遭受家暴的女性們:中毒、骨折、渾身是傷的婦女們。

而在普通的城市中,那些像娜吉瑪一家的中產階級家庭婦女,和更加貧窮的地區中,底層的婦女們,她們所遭受的暴力更加不堪想像。

在對男性的街頭採訪中,大多數丈夫都可以理直氣壯地對著鏡頭說自己打過妻子,甚至把這當成了一種權威地位的象徵在炫耀。

有的人說自己打過 1、2 次老婆,但是計算的時間單位是每個月。

有人認為打老婆是天經地義的正當行為。

他們可以公然這樣說,正是因為沒有法律的約束,沒有輿論可以傷害到他們。

我們不能只教育被家暴的女性,鼓勵她們要站出來為自己發聲。家庭暴力大多是因男性產生的痼疾,最需要被轉變的是父權的思想。

至今仍有很多人打心裡覺得,你要是沒打過人,你就不夠男人。

不僅是受家暴殘害的女性應該考慮,自己想成為怎樣的人,想要過怎樣的生活。而是(實施家暴的)男性們也要思考,自己想要成為怎樣的丈夫、怎樣的父親。

所以《神秘巨星》的誕生,你可以說它是一如既往的灑套路、一如既往的灑熱血。但是,它也一如既往地戳中印度社會、乃至全球範圍內家庭暴力的痛點。

我們仍然歡迎這種套路。

我國在 2016 年 3 月起開始施行《反家暴法》,越來越多的人們有意識在遭受家暴,或目睹家暴時訴諸於法律,執法力度和水平也會在監督下越來越強。

但對於我們每一個個體來說,當你遇到你的家人或者朋友陷入這樣令人擔心的家暴情境中,其實也有很多努力是可以做的。

你可以做些什麼?

  • 不要時不時地去問 Ta,你最近有沒有逃脫魔掌?不如固定一個時間電話或者會面,只談一些貓貓狗狗。你的唯一目的是,讓受害者知道,當他們決定求助的時候,你在這裡。
  • 常常以家庭的身份,逢年過節問候。讓他們知道,家庭是在的。
  • 給受害者一定時間和空間。讓受害者感受到,無論他們做什麼樣的決定,我們都支持。不要因為他們沒有馬上改變而讓他們覺得我們拋棄了 Ta。
  • 不要輕易傷害施虐者。在改變尚未發生的時候,傷害施虐者只會增添受害者的負擔(他們甚至會覺得這些都是自己的錯造成的,如果不跟你訴苦,施虐者就不會受傷了!)
  • 尋求專業的幫助。永遠鼓勵 Ta 尋求專業的心理幫助。

改變是個過程。

我們要做的是,給予這個過程開始以空間和時間,並提供穩定的支持。而當這個過程開始,和這個世界上任何一件事情一樣,會充滿反覆曲折。請抱持、並耐心等待。

家暴一件壞事,就算形式再微小、再普遍、再頻繁,它也還是壞事。

我們需要一直意識到它的存在,關注它、談論它、抵抗它。

NO.2 演員是如何減肥的

演員是如何減肥的?

該問題總共獲得了 5,995,288 次瀏覽

知友:理性派的最大熵(1800+ 贊同)

第一,明確自己是減脂還是塑性,因為我是減脂,所以塑形可以忽略後面的事。

第二,任何快速減肥都是會傷害身體的!所以不要求快,這樣對身體不好。擺正心態(也就是說開始減肥後不用天天稱體重,一周稱個兩到三次就可以了,最好用體脂稱去稱,這樣能明確重點針對哪裡下手)

第三,開始正題

1.任何運動開始之前都要熱身,防止運動過程中出現拉傷,熱身運動也是給身體一個適應與緩衝的過程,一般 10 分鐘左右即可。(同理任何運動結束後也要拉伸,緩解肌肉酸痛,也是 10 分鐘左右,或者如果覺得肌肉酸痛的厲害可以延長拉伸時間)

2.減肥初期以有氧運動為主,即跑步、動感單車等能快速提升心率的運動,但是注意時間不易過久,一般以 45 分鐘到一個小時最佳。還有如果是跑步,別一上來就增速到8~10km/h(又不是 800 米體測,小心拉傷)最先將速度調到 6km/h,跑個五分鐘後再慢慢加速,速度在 8~12km/ h即可。

3.減肥初期的時候,是不是覺得體重減少的很快啊?然後你就會漸漸到達一個瓶頸期,這段時間,無論怎樣做有氧運動,體重還是不會掉是不是?那是因為我們的身體已經適應了之前的鍛煉,產生了惰性(跟人一樣,2333)

所以任何突破瓶頸期呢?接下來就是無氧運動了,例如深蹲、負重深蹲、啞鈴、杠鈴、飛鳥(這些可以上微博搜一下,都有動圖示意的,不過如果自己練習一定要注意動作的標準,不然會損傷膝蓋或者身體其他部位;如果有私教的話,有人幫你糾正一下是最好的,實在不行就自己對著落地鏡練習。

三十個不個標準的姿勢抵不上一個標準的姿勢)注意無氧運動一般都是針對某一個部位來減脂的,所以最好是換著練習(這個一般是一天按照某一個部位來練習一組無氧運動,具體的以大腿、背、腰腹、胳膊分開,針對性練習?額,微博上也有這些示意動圖 我就不一個一個列舉了→_→懶死我了算了)

還有,需要注意的是 不用每天都做無氧運動,身體吃不消的,隔一天一次就可以了。無氧運動的話,也是一小時左右即可,而且不建議連著兩個小時無氧加有氧運動,別給身體那麼大負荷,如果真的都想練習,可以分上下午練習,有氧運動上午較好,畢竟上午空氣好很多。

4.關於無氧運動,也是需要遵循循序漸進的法則,而且無氧運動的循序漸進比有氧運動慢很多,開始的星期無氧運動可能三組就累個半死,過兩周可能才能加到四組一個循環(與有氧不同的是,無氧運動需要關注自己的心跳,一般來說正常心率上加 20% 左右就可以了,再往上走,可能有猝死的風險。所以還是強調一下,欲速則不達哦)

第四點,關於飲食方面

1.米、面等碳水化合物為大忌!但是不是說不能吃,而是少吃,只能中午吃,早晚都別碰。

2.水果可以吃嗎?可以,但是高熱量、高糖分的咱就放棄吧,榴槤、西瓜、哈密瓜等都別想了吧╭(╯ε╰)╮(總而言之,那種吃起來不甜的才是首選 比如黃瓜、蘋果啥的——剛剛有同學指出我的一個錯誤,這裡更正一下,直接引用評論吧:「關於吃,我反對答主。不甜的食物不等於含糖量少。糖並不是都是甜的,蔗糖果糖甜味十分明顯,但是葡萄糖是幾乎嘗不出甜味的,而葡萄糖又是最適合人體攝入的糖。含有大量葡萄糖的水果吃起來幾乎沒有甜味,比如火龍果←_←如果想吃水果又不想攝入大量的糖,千萬不要靠「甜味」識別,老老實實去查水果含糖種類和含糖量吧。」——謝謝大家,如果發現我還有錯誤可以指正出來~我們一起進步^_^)

3.飲料、奶茶、酒都戒了吧,乖,不然跑步一個小時,一杯飲料全作廢(同樣的,零食也別想了,尤其是稻香村的山楂鍋盔跟維他檸檬茶,潘老師忍住啊)

4.好的,話不多說,直接上我私教給我的通用食譜O(∩_∩)O【太多了,我懶得打字了,放截圖算了O_o】

(額,截圖的那個不是我私教,還是我,看備註名稱嘛~「myself」 我只是有兩個微信號而已╭(╯ε╰)╮)

NO.3 人體的不科學之處

人體有哪些不科學之處?

該問題總共獲得了 12,236,055 次瀏覽

知友:柏舟(1100+ 贊同)

耳鼻喉科醫生提名鼻竇。

這可以說是一個非常雞肋的結構,每一個鼻竇炎患者都會想,為什麼人要有鼻竇,每次做真菌性鼻竇炎手術就像是挖煤礦,一塊塊黑乎乎的黴菌塊。

對於鼻竇的生理作用,醫學認為主要有幾點。

1,對聲音有共鳴作用,但是後來研究發現鼻竇對於聲音的共鳴作用十分有限,而且音調的高低與鼻竇的大小之間沒有聯繫。

2,減輕頭顱重量,但是數據測量顯示鼻竇減輕的重量僅僅佔頭部重量1%,肌電觀察顯示鼻竇對於減輕頭顱重量作用不大。

3,保溫絕熱作用,但是研究發現鼻竇對於顱腦組織的保溫效應幾乎為 0。

4,保護重要器官,但是研究發現鼻竇容積太小,緩衝作用有限。

以上,鼻竇的作用幾乎沒有,但是他帶來的麻煩確實巨大的,鼻竇炎,鼻竇癌,鼻竇囊腫,鼻息肉,讓人頭疼。下面的解剖圖鼻子旁邊的就是幾個鼻竇。圖中標出來的地方是咽鼓管,連接鼻腔與中耳,如果用力擤鼻涕,會導致咽鼓管堵塞,引起中耳炎或者分泌性中耳炎,所以有鼻涕還不能用力擤,不然真的會出問題。

鼻竇的黏膜與鼻腔的黏膜相延續,所以鼻腔的感染容易蔓延至鼻竇,而我們的鼻竇開口又很小,又容易被堵塞,簡直是細菌繁殖的樂土。

抗生素對於鼻竇部的感染效果又顯得很無力,對於鼻竇炎合併過敏性鼻炎的患者,特別容易反覆發作。膿性物蓄積在鼻竇,不開放引流很難除去,手術後又容易複發。臨床上遇到反覆發作的鼻竇炎患者醫生都頭疼。真菌性鼻竇炎處理起來更是棘手,每次手術我們都開玩笑說是挖煤礦,黑乎乎的黴菌塊充滿整個鼻竇。

為什麼我們頭部骨頭裡要有這些含氣的空腔呢?

或許鼻竇還有他自身重要的生理作用沒有被人們發現,但是他帶給人類的麻煩,確實巨大的,或許沒有這幾個惱人的空腔,我們就少了幾個病種。

鼻子對於維持正常呼吸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可以說是第一道屏障,但是最容易生病的也是他,21世紀又被稱為過敏世紀,變態反應性疾病激增,或許我們的鼻子該進化一下了。

關於過敏性鼻炎,總有人覺得自己冬天容易感冒,其實那真的不是感冒。關於過敏性鼻炎與感冒的鑒別。AR(過敏性鼻炎)與感冒的鑒別

關於過敏性鼻炎注意事項 AR,關於過敏性鼻炎注意事項總結

NO.4 本田思域

本田第十代思域發布。

如何評價本田第十代思域?

該問題總共獲得了 2,172,751 次瀏覽

知友:鐵鐵鐵桑(2500+ 贊同)

這個回答包括了答主自己拍的照片,細節介紹,還錄了一些小視頻,希望能幫關注這台車的朋友好好了解一下這台 Civic2016。

上圖之前呢...先講個小故事吧,答主之前開 08 年的 infiniti的FX35,因為車禍被迫換車。當時試了尼桑 Maxima 2016, 二手的 2014 年奧迪 A4 Premium Plus,15 年的雅閣 coupe,還有這台 2016 年的 civic EX-L(civic 的中高配型號,僅次於 touring 的配置)。

當時結合自己的預算篩選下來了二手的 A4 和新的 civic。因為之前的 08 年 FX35 出了很多毛病,自己修車都差不多花了 6000 多美金(換胎、換剎車片剎車盤、steering pump、rear axle...配件+人工真的是貴出了翔...)我知道正規 dealer 賣得二手車其實質量很好而且 14 年的 A4 確實不算舊,但是答主本人對於二手車確實不太敢再買了....所以最後決定入手一台新車。

然後現在就正式介紹我的小車啦!(車子的照片都是自己用 iphone 拍的,非專業水平,求勿噴;多圖,有動圖,流量黨慎點

基本信息:

車型:2016 Civic EX-L,沒有加 Honda Sensing(就是一套開車時自動控制前後左右車距的電腦系統,加一個這個系統要額外交 1000 美金),排氣量 1.5,有 Turbo,官方馬力 174 匹;

價格:記不太清了,好像是 26000 美金左右(這個價格是含稅的,官網的裸車價格是 23700 美金

購買時間:2015 年 12 月初;

現里程數:2800+miles;

個人評價和車輛展示:

目前為止發現的優點:駕駛體驗好:1. 方向盤助力非常好,轉動方向盤省力而且靈敏;2. 加了 turbo,動力挺好的,百公里加速 6.8 秒(youtube 上老外實測的);外觀優;內飾優;整車的科技感較強(體現在內飾、儀錶盤、發動機);超省油,官方 MPG 是城市 31 高速 42(MPG:Mile Per Gallon,不知道國內腫么算的,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算一下,然後再和國內的數據進行對比)

目前為止發現的缺點:音響渣(可能是我自己要求比較高,畢竟之前是 bose...但是現在開了三個月感覺音響也挺好的;最好的音響在 touring 的配置里,是 450 瓦特,有低音炮;其他的車型都是 150 瓦特的音響,沒有低音炮);然後...木有了...

首先是外觀和發動機

當我第一次走進我們屯裡的本田店的時候,我其實就只是抱著試試雅閣 coupe 的態度,沒想過要雅閣,更沒想到要買 civic!因為個人感覺 civic 有那麼一丟丟 low...我在進了店等待saler拿鑰匙的時候四處閑逛,看到了展廳里的新 civic。

「我次奧這是什麼車!這麼帥!」我還以為 honda 出了新的車型,然後我就趕緊走了過去仔細看了起來。

然後我繞到車後面赫然看到五個字母「C-i-v-i-c」,我整個人都驚呆了 「我次奧 civic 竟然這麼帥!!!」

「這麼帥」,就是我對 2016 年 civic 的第一印象,而且,印象深刻...

以下是外觀和發動機實圖:

這是剛剛買完車的時候去吃飯的時候照的!真的有一種小跑車的感覺,帥帥的!

這個是剛剛洗完車以後照的側臉

剛洗完車以後拍的側尾(別看後備箱門小,但是其實空間很大,而且後排座位可以完全放下來以拓展後備箱的空間;後面有圖。)

乾乾淨淨的屁股!(dealer 給我講,配備 1.5T 發動機的 civic 在美國市場都自帶一個小尾翼)

發動機前蓋打開以後就是這個樣子

發動機以及渦輪的近照!Honda 的 Earth Dreams 還挺好看的!這台 1.5T 的四缸發動機擁有 174 匹的馬力,其他的 1.5T 發動機我不是很了解...cooper 好像 1.5T 的三缸發動機有 164 的 HP,奧迪 A4 的 2.0T 有 220 匹左右。

然後根據我個人的實際駕駛來看,civic 的這個渦輪是實時渦輪,而且非常敏感,在轉速過 3 以後就開始工作(根據評論區里的提示,我又觀察了一下,發現其實只要加速的時候渦輪都會工作,但是反應不是很大;只是轉速過 3 以後渦輪的反應會非常大),油門踩得越深渦輪的反應也就越大(門外漢就只能描述一下表象...求大神勿噴)。


然後是車的內飾部分(包含中控台、儀錶盤、座椅細節):

從后座的位置往前拍的,先給大家一個大致的印象吧;個人感覺是非常簡約大方的(有點亂,非常抱歉...)

靠近一點,這是連接了 iPhone 以後的界面;新的 civic 自帶了 apple car play,整體還是很驚艷的,具體如下:

通過 carplay 播放的歌曲可以在儀錶盤中顯示出專輯封面...顯!示!專!輯!封!面!這對我個人來說真的是非常抓心的一件事情!!!2016CIVIC,除了最低配的(LX),剩下的車型的儀錶盤都是液晶電子儀錶盤,還是非常酷炫的...

連接 carplay 以後,可以通過 siri 讀取信息甚至發送信息

連接 carplay 以後,可以通過 siri 直接打電話

連接 carplay 以後,可以直接用手機自帶的地圖用流量進行導航

(以上有關 carplay 的截圖都是手機截圖;連接了 carplay 以後,手機會自動截取手機屏幕的圖片以及汽車中控區顯示屏的圖片)

倒車影像,有廣角模式、三角模式、以及。。。啊呀我編不下去了反正就是小屏幕左下角有三個選項啦你們自己選!!!

點此查看完整回答

NO.5 第90屆奧斯卡

第 90 屆奧斯卡金像獎將於美國時間 2018 年 3 月 4 日在好萊塢杜比劇院舉行頒獎典禮。《水形物語》以 13 項提名領跑成為最大熱門,《三塊廣告牌》、《敦刻爾克》緊隨其後。諾蘭入圍最佳導演提名;影帝之爭,加里·奧德曼面臨「三冠王」劉易斯的挑戰。「伯德小姐」西爾莎·羅南將與「科恩嫂」弗蘭西斯·麥克多蒙德共同競逐影后。

如何評價第 90 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電影《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

該問題總共獲得了 768,279 次瀏覽

知友:嚮往蒙城(2400+ 贊同)

多倫多電影節首映,影片結束全場起立致敬,鼓掌三次,當大幕出現 Call Me By Your Name 幾個字時,當大幕完全徹底變黑進入字幕時,當主創羞澀地走上舞台所有人(起立)鼓掌時。

我從前排的一個人 ins 錄下的現場視頻里,看到了那個在角落裡閃爍著淚光使勁鼓掌的我自己。


愛上一座雕塑,做回一次男孩

這不是一部純粹的同志電影。

他彙集了一切這個 80 年代最美好的元素。

舞蹈,游泳,雕塑,湖水;

鄉村,懷舊,愜意,夏日;

肉體,親密,禁忌,荷爾蒙。

所有的純愛與禁忌的碰撞,剋制與放縱的交融,光,音,景,人渾然一體。讓這部長達 132 分鐘但又講了一個無比簡單無比普通無比套路甚至和現代無腦瑪麗蘇 BL 文有撞戲的電影脫穎而出,他真正是脫離了平庸之輩,成為影史上絕對配得上留名的酷兒電影。

為什麼說酷兒電影,而不說同志電影,酷兒電影這個新概念,一是為了統稱更全面的LGBT電影,二是當今的 LGBT 電影最後的影片價值輸送,越來越傾向於,無界(boundless)

無邊,無限,無判定。

Call Me by Your Name 影畢,燈光亮起的一剎那,我心裡最強烈的感受就是這部電影給我的無界感。

(以下內容不具有劇透)

我們一般看到好的同志電影,TA 們就像病毒像藤蔓看畢後縈繞在我們心間,我們對這對戀人最後的廝守終生/天各一方感同身受無限回味,我們懷念電影里 TA 們從開始曖昧的每一個瞬間到 TA 們突破桎梏,突破隔閡的每一次吻,每一次肌膚相親。TA 們講的情話,立下的誓言,乃至於影射的社會現實,引起我們的反思,我們的共鳴,讓我們在影畢的時候可以帶走關於同志群體的新領悟。

而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不同在,它不是單純的這樣一部電影。他其實也包含上文中提到的所有元素,只多不少,甚至更情慾四濺,更欲求不滿。

但影畢留給觀眾的,卻遠遠不止這些。


影片首先弱化處理了時代桎梏,1983 年是個禁忌的年代,但是影片的少年父母形象設立異常開明,而環境也極度隨性,騎著車去鎮上拿稿中途找義大利婦人借水喝,無數次停在湖邊放下心裡手裡的一切,只肖跳入湖中即可渾身輕盈。

在這樣慵懶愜意的環境下,我們似乎暫時忘掉了社會環境的壓力(雖然影片其實有隱忍地用區區幾個鏡頭幾句台詞卻更加強力地表達了當時的環境殘酷,少年用桃子擼完撲向旅人懷裡的時候壓力感,以及最後 Oliver 打電話過來的心酸一句,「You are so lucky,我的父母是完全死板的父母」,區區幾字,已然殘酷)。

其次影片也隱去了多餘的二人的人物桎梏,比如在少年的冬天就戛然而止,不再多敘述他之後失眠與日夜憔悴,也不再過多贅述那個已經遠去的旅人。(在小說里一直延伸到 20 年後,可真比電影悲多了。這一切就像烏托邦一樣不真實,來得快,去得快,留下的都快已經不是離別的慘痛本身,而是少年的成長,是父親的一番真心話語,是只肖用你的名字呼喚我,我就會用我的叫你的一份回憶。Call me by your name and I will call you by mine.

而無界感就來自於這些人盡皆知的「同志電影元素」都被弱化後的最後影片呈現效果-僅在二人內大做文章,大大刻畫情感碰撞與內心糾結。大大從 Elio 的視角去放大去擴寫每一個內心躁動的小情緒。


少年愛上的是一座傑出完美的藝術品雕塑,旅人。

少年起初根本不敢甚至有些故意排擠這一位完美旅人,可能是在否認自己的性啟蒙,更可能是一種融合了自卑,膽怯,害怕,糾結的複雜情緒讓他難以啟齒。這個旅人,從長相到身高到才華到為人大概只能用完美二字概括,而少年這一個精妙的情緒流露,難道不是我們每個人藏在內心深處的真實情緒嗎?

我們想做一次少年,做回這個少年,去愛上一座雕塑,就算 TA 根本不會愛回來。想真正經歷內心翻江倒海般糾結的情緒,想真正奮不顧身,真正慾火焚身。

而現在的你我,在紛繁的小宇宙里,勞累的內心早已疲憊,自以為看得清天,瞧得著地,活的自我明白,卻已沒了這麼愛一次,動一次心的能力。我們漸漸地變得只會欣賞美麗的雕塑,與雕塑觥籌交錯,表裡不一,而不敢去愛上它。我心裡那個少年,因為這部電影,被徹底喚醒。但喚醒的同時,我心裡的另一個我,知道,在這個快餐浮躁的世界裡愛上完美雕塑,太痛了。

It hurts so much to be in love with a masterpiece,哪裡可能會有敢愛敢放手的能力,不過是苟且且安逸中尋求的自我平衡去不那麼單純的找上一個戀人。也許,我們的未來會幸運地出現,但是我看到的是越來越濃的迷霧,是越來越渺茫的天空,我發現我無法做回這個少年,我只能在電影里這兩小時,默默地,自卑地,糾結地,為他高興,為他有這段並不圓滿卻獨一無二的回憶而歡喜。


我們又想回到那個時代,我私以為 8090 年代是這個世界每一個角落的黃金年代,我們想騎著車拿著稿,滾入水凼,跳入湖中,大吼:水好冰啊,居然這裡能讀書。少年答道:這裡是能讀書,我都不記得我在這裡讀過多少本書了。這是一個多麼踏實美好,多麼生活味濃厚的年代,平凡得如那位給水的婦人,如舞廳上去就蹦的旅人,如古堡旁跳舞的義大利情侶,如那對老 gay 老克勒。一切都那麼回歸原本,沒有一點濾鏡,沒有一點枷鎖,是真正的做自己。

可我心裡的另一個我,亦知道,在這個車輪永不停止的時代,我只能向前奔跑,我只能做一回回到美國訂婚的旅人。我懦弱,我沒法奮不顧身,我只能活在當下,一步一步向前前進,而前進太快的代價,便是看不見旁邊消逝得沒影的風景。我只能在兩小時的電影里,為那個黃金年代默默地懷念,默默地唏噓一去不復返,和自身早已深陷泥淖的無奈。

雖然這個故事要是發生在現代社會,說不定都成了,畢竟合法化了,時代進步了,車馬郵件都快了,長島與義大利托斯卡納也就是 8 小時飛行的時空距離,但相比於現代社會的紛繁,和多層濾鏡下所展現的美好,我更寧願這個故事就終止在流光溢彩的 1983 年,保留它的真實,原本,與夢幻,最終即便是個悲劇,那也是無比凄美的,因為過程與回憶實在是太求之不得,太美好,太純凈,沒有一點污濁,20 年後我們再相遇,你我什麼都記得。

這也是結尾這個離別遺憾沒讓我過度傷心,反讓我覺得精彩絕倫的地方。


影片最後的父親對話,尤其錦上添花。父親所說的真摯話語,沒有一句涉及到,真正的 LGBT 術語,沒有一句像我們振臂高呼的傳統 LGBT 電影一樣引領著自己的孩子去身份認同,給自己貼上標籤,有一句 maybe more than friendship,如此隱忍的表達不僅是時代背景的再次反射,然而更多的,就是這部電影給我的無界感的總結(結合父親的所說的話):

你所遇到的人與故事,都別樣精彩,這裡面沒有那些明顯的對錯之分,高下之分,黑白之分,磨礪與成長,舊愛與新歡,睡了男人又睡女人,這最後都將是你人生的千萬個碎片中的一片,這千萬碎片最終成就的是獨一無二的你,我們每個人只能活一回,所以遇之安之體驗之,You are you。

你無需去主觀選擇你的性取向,你無需去站隊,去認同,你無需做判定,你無需做價值判斷,你無需成為任何標杆或旗幟,你可以直接逾越每一步,去單純地,痴情地,簡簡單單地愛上一座完美的藝術品,I KNOW IT HURTS SO MUCH,可最終你都是你自己是主人,你要做的是無界,無疆,無限。

寫到這裡我已經是淚光打轉了。

這就是一個 80 年代發生在義大利北部,一個美國旅人和一個義大利少年的普通故事,一個無比碎片化的彙集了一切流光溢彩心馳神往的元素甚至有些冗長的故事,不因為性別有什麼不同,也不因為最後的結局而有什麼不同,是一部沒什麼不同的電影。但他就是好,就是真,就是光芒萬丈,就是電影結束全場起立致敬。


少年曾說,夏季里就是等著冬季的到來,

旅人曾反問,那冬天呢,冬天又期盼著夏天的降臨嘛?

旅人走後的冬天真的殘酷地來了。

窗外下起了鵝毛大雪,常去的湖面上結了厚厚的寒冰。

少年對著壁爐,火光下閃爍著的臉龐是停不下的淚水,他剛接到旅人的電話,一遍一遍地用自己的名字呼喚著旅人,所有情緒混雜的宣洩。

旅人已走遠,少年的未來沒有一點定數。

好了,多麼深情,多麼凄美,多麼無奈,他都將存於我心,存於某年某日我來到義大利的每一個夏夜夢裡。

合上這個故事,

我也希望,我心裡的少年能一直存留下去,如果有一天能真正喚醒那麼一次愛戀,which is pretty much unlikely, 那我是上天寵兒,如果不會,我也會帶著少年的感動,少年的成長,少年的「回憶」,在世間里走啊走啊走啊走啊。

謝謝《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這個故事。


9 / 7 / 2017 多倫多首映

除了炸天的 OST,最後分享你們一首特別應景的歌,Madonna 的 Masterpiece,講的就是愛上完美,去聽吧,不後悔。

If you were the Mona Lisa, you would be hanging in the Louvre.

Everyone would come to see you, you would be impossible to move.

It seems to me is what you are, a rare and priceless work of art.

Stay behind, your velvet rope, I WILL NOT RENOUNCE ALL HOPE.

And I am right by your side, like a thief in the night.

Standing in front of a masterpiece.

And I cannot tell you why, it hurts so much, to be in love with a masterpiece.

Cuz after all, nothing is indestructible.

送給所有想讓初愛的美好永存於心的 Adults with a young heart.


思緒混亂,會慢慢修改與補充,文筆請見諒,關於一些打到我的細節(這裡有些劇透,沒看過書的夥伴就別往下划了)。

(影片用非常多的元素來包裹了一個簡單的旅人和義大利男孩的夏季故事,讓一部本身純愛片的模式增添了無數的切入點和思考的地方。也使這部電影一點都不無聊,幀幀都絕美。

  • 鏡頭無數次特寫兩人的胴體,包括二人胴體的距離,來表示兩人的彼此欲拒還迎,彼此與自身性格的衝突,與旅人來研究的雕塑課題,湖裡打撈出來的美麗銅像,遙相呼應。
  • 影片不少次給到的宗教信仰,旅人帶著 Stars of David 項鏈在胸前,少年喜歡上了他,也開始帶,旅人問他為什麼不帶,少年說,我媽媽說我們是 Jews of Discretion.(獨立自我的猶太人)
  • Princess與Knight的媽媽故事會,speak or die 與旅人和少年的契合。
  • 二刷再補充,二刷時間:12 月 21 日,三刷時間是 12 月 28 日。

一鍵收藏本期熱門內容:「知乎官方出品」互聯網每周熱詞榜

本文內容來自「知乎」,轉載請聯繫知乎原作者。歡迎轉發~


推薦閱讀:

商店裡買的,2元一根的烤腸里是啥肉?
為什麼把中國人叫漢人,民族叫漢族,文字叫漢字?
本周知乎熱門視頻 | GoPro、68 個鋼鐵俠、北京手帳集市大賞

TAG:知乎 | 知識 | 科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