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食物的對抗,是你在跟自己「叫板 | 拒絕做「老好人」!

原創首發自 公眾號【心食解構】:專註暴食症療愈、瘦身解決、心靈成長。|

跟食物的對抗,是你在跟自己「叫板 | 停止偽裝「好形象」吧!mp.weixin.qq.com圖標

文 選自 | 心一 前些年的日記

《邊奔跑邊尋找》

別羨慕那些,在朋友圈曬得美滋滋的人,真正生活豐富的人,都忙著去生活了,哪有閑功夫在朋友圈,秀呢?

別羨慕那些看起來嘻嘻哈哈、沒心沒肺的人,或許,她比你更憂傷,更多愁善感呢?

見得多了,發現沒誰好羨慕的,還是自己過得好。

我過去,是個「活得特別認真的人。」

活太認真,就是把世界太當真了嘎。沒少吃苦,瓜啊。

為了變得「不正經」,以二龍戲珠的遊戲心態,過隨遇而安的生活,我也是努力釜底抽薪啊。逗比不是我的目標。「大吃吃肉,大碗喝酒」的人生態度,才是我的選擇。

最近有一個案朋友來諮詢,外在條件在別人看來都不錯,家庭條件不錯,才藝證書羅列了一堆後,她說「我很自卑」。

我問她:「你認為,讓自己欣賞自己的優點是什麼?」

她說:「幽默。」 其實,我是秒懂她的。

我曾經也很幽默。

當然啰,現在依然有一些幽默,但性質截然不同。曾經的幽默,那叫製造幽默,更多的是為了讓自己更受人喜歡,塑造一個"樂觀、開朗、積極向上」的[開心果] 形象。

可能我的確繼承了一些我爸的基因,我爸就是那種,在外面靦腆含蓄,在家出口成章,隨便冒一句都讓人笑到肚子痛的類型。

他有種隨便接梗的能力,通常我媽前一秒正要火山爆發,後一秒就瞬間爆笑,從即將上演的戰爭片,瞬間切換為喜劇片,生不了氣,可見我爹真是天賦異稟啊,我也最多是習得三分。

現在的我,談不上什麼幽默,更不會製造幽默,大致是太隨順自己,不再想取悅別人。有時候冒句話,確實都那麼幾分搞笑,也只是出其不意的效果罷了。

我過去,是個老好人。

老好人,常常憋屈自己,故作大方,暗受內傷。最大的特點,就是知道如何拒絕別人,傷腦。

我以旁觀者目測了一下,很多老好人,活得是非常累的,心累。想起來前幾天,有人叫我幫忙做一個問卷,說如果我幫忙做,她就有錢拿,說我們相識一場,這點事兒就幫幫忙吧。

的確,是一件小事兒,看起來甚至是舉手之勞,但我真的不喜歡填問卷,就是填問卷會讓我頭疼,好么。典型的選擇困難,讓我做這多選,是有難度的。於是,都沒有委婉一下,我就拒絕了。

一小夥伴,親自目睹了我的拒絕過程,她覺得我怎麼可以做到如此快速果斷的拒絕?畢竟不是什麼陌生人,還經常照面。她說,她就不知道怎麼拒絕人,於是,我們展開了話題,深入探討。

老實說,我也算是好管閑事兒,愛幫助人的那種。

最後,我發現,不會拒絕的老好人,實際上是不敢做自己。

怕得罪人,怕別人不喜歡。明明自己不想做,或是明明對你來說,幫這個忙很費勁,還裝得很樂意,費了老力辦完,可能還要裝得輕輕鬆鬆......

這也是個e循環啊,當你老好人的形象,一旦在身邊的人中建立起來,慢慢的,你的生活可能就要被綁架了。

於是,或許只是因為開始時的熱心,因為有人誇,還總有人對說你:「某某某,人特別好。」 總被人誇,你人好,誰不樂意聽啊,我也樂意啊。

你要是太需要這種高度肯定,可能慢慢的,就演變成了「實打實的老好人」了,然後,你不得不以犧牲自己的方式,不斷的做好人好事,處處為別人考慮,雖然你也心累,但你不敢改變,因為這個身份感,是好不容易才建立起來的,尤其是年紀大了,就算死扛,也要「好人」到底。

去年我就認識這麼個佛教徒師兄,學佛20多年,60來歲,人真的很好,做事情考慮面面俱到,但我感覺他「心都快操碎了」,看著心疼啊,跟我爸差不多年紀,但看上去要老上十幾歲,頭髮都快白完了。我也為此跟他嘮了幾回嗑兒,只希望他能慢慢放下了。

我覺得幫人非常需要智慧,有求必應 不見得就是好事。

就算你有豐富的人生閱歷,也未必知道什麼才是對別人最有益的事

我經常喜歡使用一個比喻:【鳳凰涅槃,慾火重生】

當你的朋友站在火坑面前,你覺得他很危險,費勁全力去救他,但你不知道的是,或許他真的需要跳進火坑之後,才能重生。

助人方面,個人的一點感悟和原則:

大事情,雪中送炭;小事情,多多贈人玫瑰,手留余香。

尊重自己的前提下,讓自己的幫助,使對方最大化受益,即幫助別人成長,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向別人求助時,也要記住,別人不幫你,才是本分;幫了你,是情分。並一定要把這種受幫助的情分,一分不剩的返還給幫助你的人。

有一顆助人的心,隨緣的幫助人,哪怕是陌生人,這才是幫人的良性循環模式。

大方的接受別人的幫助,大方的給出力所能力的幫助。施與受,是同一回事,凡是給出去的,都會加倍的返回自己身上。所以,有智慧的、做好自己的前提下,才能真正幫人。

佛教裡面有功德一說,慈悲一說。我看到一些學佛的朋友,一味的犧牲自己,去付出,做好人,這一點我不贊成。如果那麼做,你一點都不心累,最多就是身體累,那我無話可說,我彎腰鞠躬;如果你很心累,真的就需要重新審視一下了。

只有自個兒活高興了,才能真正傳遞出辛福的溫度。

每一個活得開心,尊重的自己的人,都是一種向上、正能量、幸福感的展現,這比起做老好人,才是力量。

放棄做老好人吧,先對待好自己,這也是在給社會做貢獻,啊!

我自從不做老好人以後,真的感覺幸福了。

取悅自己,讓自己少煩惱,這才是【交友的正確打開方式】:先和自己交友,把自己變成貼身閨蜜。

前天跟小夥伴去散步,經過了一片藏半山裡的別塑區,她發順便發了幾聲感概,我也順便發了幾聲感概:「當你沒有這些的時候,你以為有了就會更幸福,但當真有了之後,你會發現其實並沒有......

少了慾望,感覺自己沒有什麼需求,那才是幸福強化劑。你可以開豪車、住別墅,只是,沒有這些的時候,你依然快樂,這才是重點。

日常微辛福。

昨天清晨散步,遇見的[長在樹榦上的花],差一點幹了壞事,掰一支回去插花瓶里。邪念了一下,做了正確的選擇,沒掰。於是傍晚又帶著小夥伴,重返,「讓我再多看你一眼......」

長在樹上的花

路邊施工,灰塵很大,不影響夕陽的美。

站著,看了一會兒。灰塵,此刻是浮雲,我好像多吸了幾口。

黃昏的太陽

前幾天,有太陽的早晨,我也拍過這樣的天空,好藍。

飛機的劃痕,好長的點綴。

好藍的天兒

也有睡不好的時候。

只是,比這個康師傅,好過一點。


康師傅住慣了城裡,鄉下丈母娘家

叫,吵得睡不著,半夜跟我聊天,我說天亮了就好了,你可以多睡會兒,好不容易天亮,

不叫了,

叫聲開始了

好吧,你當我什麼都沒說[嘿哈] PS6點被

叫吵醒的,沒過多久就是趕街的

聲電瓶車聲人聲,再沒過多久不知道是隔了多少壁的裝修木工聲,夾著雷聲雨聲[捂臉]康師傅在那裡翻來翻去,已經崩潰了


我沒崩潰,這兩天青蛙叫聲很大,晚上簡直是百蛙齊聲叫啊,昨天凌晨兩點半被人吵醒,我比康師傅理智多了,一溜煙兒就翻起床了,打開電腦,擠幾個娃娃,想著擠完這幅圖,就可以去吃早飯了。

剛畫了幾片葉子,就困了,於是果斷的回籠覺去。

睡不著,就玩唄

看完樹上花回來,都七點半了,想來點辣椒,來倆饅頭。於是上街尋,走了半小時,好不容易才買到。才離家一個月,辣妹紙的功能好像迅速退化,簡直胃裡起火了,吃了一半,又出門逛了一圈散火。

幸福,很簡單吧。

兩個饅頭,一碗辣椒,就圓了我的想家念。估計是下午姐姐來電話,說她們在老家,要上坡挖土豆吃,於是,我也想去挖土豆、吃土豆......問:."咦?土豆不是五一才長大嗎?「 答:「指姆那麼大,小的才好吃啊」......

不起眼的糧食,無限的滿足

時不時,也惡搞一下小夥伴。短髮,愛吃醜八怪。

扎了個小啾啾,我說:「你就這樣出門吧,沒人看你的。」

這才是,跟醜八怪做朋友的,正確打開方式。

和醜八怪,做朋友

越簡單,越滿足,越來越幸福。

活在當下,才是幸福的正確打開方式。

我們過多的擔憂未來,充滿恐懼和不安全感。

那怎麼破?怎麼解?

來,看丁愚仁老師,如是說:

不安全感是對將來沒有方向,明天幹什麼你不知道,明年怎麼回事你也不清楚。想的過多才造成了不安全感,如果不想明天的事,不想明年的事,只是做好當下,你的不安全感自然消失。

你可能會說,生活在這個社會,不可能停下這個想,告訴你個方法,當你認為自己不安全的時候,這是一個思維活動,是一個念,一定要知道這是一個念。

當你知道這是一個念的時候,你這個不安全感的念的內容就會自動中斷,因為知道也是個念,在同一時間裡不可能同時有兩個念出現,這個內容消失了,下一個內容才能出現。

如果你知道你有個不安全感的念了,這個「知道」是個念的話,那個不安全感的念自動消失,時間長了,它就再也不來了。你試一下,如果認真了,用不了半個月。

念佛的人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什麼意思?翻譯到中國語言是無量覺,時時覺,處處覺,不間斷地覺,你時時注意自己起心了,時時注意自己起念了,情緒起來了。

知道了沒了,念起來了,知道了,念消失了,念消失的那個瞬間是什麼?你自己的念與念之間,這個無念,這個空,是不是自己?前念已滅,後念未起這個之間就是自己的本來。

覺察念頭,並不是什麼高深的事。並不是修行人才做的事。

不需要宗教,也不需要修行,覺察念頭,就是件普普通通的事,我在做個案的時候,也會教他們訓練覺察自己的方法。

這真的很好用啊。

丁師講的方法,靠譜!不去做,然並卵,哈~

嘻嘻(*∩_∩*)

2018

在線小課

《吃得好飽,心不滿足,暴食不停 | 如何訓練「我有」| 內心的滿足感》

點擊"閱讀原文"

weixin.qq.com/r/vDmPl6n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食物成癮】通過避開觸發暴食的食物來戒暴,可行嗎?
食物上癮 | 卡路里限制
當貪食成為一種習慣(實際操作篇2-夯實支持系統)
【共國長女群】模特們的減肥辛酸史
預防——病向淺中醫

TAG:暴食症 | 心靈成長 | 進食障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