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破音樂鄙視鏈?獨立音樂人的美麗與哀愁

作者|葉春池

編輯|李春暉

搞音樂的有個鄙視鏈,玩古典的看不起玩爵士的,玩爵士的看不起玩搖滾的,玩搖滾的看不起玩流行的,但是所有人都看不起玩嘻哈的……

但在這個音樂的鄙視鏈中,突然湧現出一股神秘力量。他們囊括了大部分的音樂類型,沉寂多年、劍走偏鋒、一朝崛起,他們就是以朴樹、萬曉利、陳鴻宇為代表的一批「獨立音樂人」,正在為華語樂壇不斷輸送新鮮的血液。

「我的唱片遠遠大過我這個人。」這是朴樹在硬地圍爐夜·2017網易雲音樂原創盛典的獲獎感言,帶著一貫的朴式哲學。這大概也是他們這一批獨立音樂人的共同特質:音樂至死。

朴樹

「獨立音樂人」包含了兩個層面的意思,一是「自己做」、另一方面是「做自己」。

它既是指一種獨立的發行模式,同時也極力倡導自由和個性。他們既是無拘無束的瀟洒俠客,也為生計、維權到處奔波。好在現在獨立音樂人開始有了更大的舞台,硬糖君並不認為獨立音樂人的春天已經到來,但至少寒冬已去。

唱得好不如寫得好

當天的網易雲音樂原創盛典,不僅有朴樹、萬曉利這樣的「老藝術家」,更有鹿先森樂隊、謝春花、陳鴻宇、Jony J、Tizzy T這樣非常年輕的面孔,可以說囊括了70後、80後、90後三代獨立音樂人。

走進工體,成為了獨立音樂人職業生涯濃墨重彩的一筆。不管是《春風十里》還是《理想三旬》,這些原創音樂作品不僅被專業領域接受,更是成為了聽眾喜歡的熱門單曲,獨立音樂人真正走向大眾。

陳鴻宇

實際上,獨立原創音樂人已成為華語樂壇近年來最重要的一股力量。業內逐漸意識到,原創音樂的文化價值與經濟價值緊密交織,藝術創新與商業創新的緊密結合,能夠為整個音樂產業帶來新的音樂形式、音樂人和音樂類型。

對於整個音樂市場來說,現在還處在「吃老本」階段。雖然音樂領域很熱鬧,但是大家會發現可聽的新歌很少。在90年代唱片行業的黃金時代,我們幾乎不停接觸到新歌。即便是彩鈴音樂時代,人人耳熟能詳的曲目也很多。

沒有新歌的根本原因是沒有新的創作人,我們從來不缺好的歌手,我們缺的是好的創作人,所以選秀節目里那些會創作的選手炙手可熱,所以去年夏天才火了嘻哈和毛不易,今年《歌手》舞台也「屈尊降貴」,邀請了資歷不夠但卻唱作俱佳的「前輩級」新人華晨宇參賽。

「聽老人唱老歌」,可見新人資源多麼匱乏,這也恰恰說明這些年由唱片轉向互聯網,音樂產業的發展速度遠遠落後於其他娛樂品類。

好在獨立音樂人開始展露頭腳,從前期創作到演唱製作再到後期運營,都是自己來做,幾乎是100%的自主性,也讓音樂性更加純粹。

像《春風十里》是鹿先森樂隊的一首原創歌曲,雖然沒有過多包裝,主唱也沒有過人的唱功,但卻憑藉歌曲本身獲得了2017網易雲音樂最受歡迎歌曲排行榜的第一名,可見現在的觀眾更喜歡新鮮且有質量的歌曲。

鹿先森樂隊

獨立音樂人的機遇與憂愁

華語樂壇曾經有過非常輝煌的時期,80、90年代的華語樂壇一片欣欣向榮,它不僅誕生了一系列影響全亞洲的頂級歌手,也奉獻了華語樂壇最多的經典。當年專輯銷量破百萬的歌手亦不在少數,華語唱片銷量歷史排行榜裡面,Beyond、周華健、張惠妹、劉德華、郭富城、黎明等人的銷量都超過千萬張。

即是後來實體唱片沒落,仍然出現了彩鈴這種風靡且賺錢的形式,楊臣剛曾透露稱,《老鼠愛大米》一曲為公司帶來的1.7億的收入。

楊臣剛

可好景不長,跟實體唱片一樣,彩鈴很快也銷聲匿跡了,音樂人一下喪失了兩條財路。大部分音樂人只能靠走穴度日,而新的財路還遙遙無期。

後來,互聯網以魔性速度侵佔人們的生活,音樂的形式也免不了受其影響。十幾年前,人們認識歌手的途徑就是看春晚。但現在,電視和互聯網平台,讓更多類型的音樂人被關注。

以前一個歌手要出名,需要簽約唱片公司,先包裝、錄製唱片、電台打榜、各地宣傳,再上各種晚會,最後才能有觀眾認知度,獲得演出機會。現在,一位音樂人可以自己寫歌錄歌,在網上發布作品。只要他擁有足夠數量的聽眾,就能舉辦現場演出。

正是豆瓣、網易雲音樂這樣的平台給了這些獨立音樂人發展的空間,實體專輯對他們來說只是載體,真正的重頭戲在線上付費和線下演出。

目前來看,付費音樂模式尚未普及,獨立音樂人的主要變現方式仍是現場演出。一些受歡迎的獨立音樂人像陳鴻宇、謝春花,他們的巡演一票難求。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傳統音樂產業滿目瘡痍,但喜歡音樂的人從未減少。截至2017年6月,網路音樂用戶規模達到5.24億。對獨立音樂人來說,如何在互聯網裡如魚得水,是非常重要的課題。

那麼多扶植計劃,獨立音樂人究竟想要什麼

正因為意識到了原創音樂和獨立音樂人的價值,各個平台都開始發展音樂人扶植計劃,不僅在建立行業規則方面,在線音樂平台對產業鏈上游的推動還包括發起原創音樂人扶持計劃,以幫助更多原創音樂人推出更多好音樂以及在數字化時代生存。

從2014年開始,蝦米音樂推出了「尋光計劃」,之後酷狗音樂宣布推出「億母音樂夢想基金計劃」;網易雲音樂宣布啟動「理想音樂人扶持計劃」、啟動「石頭計劃」……

從時間段來看,在線音樂平台對音樂人的扶持始於2014年,最密集的就是2017年。具體動作上,網易雲音樂的扶持力度最大,這也與網易雲音樂的整體基因和風格有關。

既然有了這麼多的扶植計劃,那獨立音樂人的日子好過了嗎?

此前網易雲音樂此前發布的《中國獨立音樂人生存現狀報告》顯示,大部分音樂人的生存狀況仍不夠樂觀,有68%的音樂人,在音樂上獲得的平均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而月音樂收入在1萬以上的音樂人,佔比才不到5%。

成名後的音樂人並不缺乏生存能力,其變現方式比較多元化。現在的問題是,真真正正花心思去創作好音樂的人卻並沒有好的生存方式,新人也亟待有平台能夠助其發光發熱。顯然,對於這批新的獨立音樂人來說,日子還遠沒有好起來。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無論哪種扶植計劃,都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音樂人的生活和市場環境,那不如「教」音樂人們如何適應市場。比如網易雲音樂的「石頭計劃」就幫助原創作品獲得更大的影響力,有86%的音樂人不知道怎麼推廣自己,所以網易雲音樂的音樂人沙龍也是真正幫助音樂人解決實際問題。

無論是之前的民謠還是近期的嘻哈,每一塊分眾音樂領域都有爆發的潛質。而且,爆發的變數很可能就在目前最受關注的這批原創音樂人中,音樂的下一個黃金時代,或許正在開啟。

推薦閱讀:

撐住我,讓我真正停留

TAG:網易雲音樂 | 獨立音樂 | 音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