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醫之後,去了外企工作是一種什麼體驗?

根據相關報告報道,越來越多的年輕醫生正因各種原因離開醫院,離開醫院的理由基本代表了目前國內醫院年輕醫生的生存現狀:醫患矛盾激烈、得不到尊重、收入低、工作強度大、晉陞壓力大等。

其實不僅僅是年輕醫生,連尚未參加工作的醫學生中也有相當一部分比例表示不想去醫院工作。

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醫院「去編製化」的改革,醫院跟國企一樣已經不是一個提供鐵飯碗的地方,那麼對於那些不想在醫院呆的年輕醫生或者是醫學生,有一部分就跟我一樣,選擇了外企。

那麼,為什麼會選擇外企呢?

1收入較高

剛畢業的醫學碩士/博士,如果不論科室,在醫院的平均月收入在 6000 元左右。如果研究生期間還沒規培,那麼在醫院的收入就得再打個折扣,基本平均月收入在 3000 左右。

而在外企,不同的崗位待遇也不一樣,但基本月收入都能在一萬以上。再加上每年不少於 15% 的漲幅。工作幾年就能拿到 30w+ 是很容易的。

比如我自己,作為剛畢業的應屆生,在廣州能拿到一萬五的月收入,生活在廣州還是挺舒服的。

2沒有醫患矛盾

醫患矛盾一直是醫護人員心中的痛點。如果有一個會來事的患者,即使是科室主任也會覺得頭疼。就算沒有人身攻擊,對於醫生的心理也是一大傷害。其實我一直覺得,醫患矛盾也是無法完全消除的。

在外企,很少會面對滿身戾氣的患者或患者家屬。以我自己舉例,客戶是以前的同行,大家的交流比較順暢,工作環境會更舒心。

3工作強度沒有醫院大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因過勞去世的醫生就有 17 名之多。醫院裡很大一部分患者的看病任務都壓在剛參加工作的醫生身上,「雙休日」是奢侈品一般的存在。

不少醫生一周只能休一天,即時有兩天休息也被零散拆開而非連休。長期不規律的生活,導致是大部分都患有不同程度的腸胃疾病。

而在外企,有彈性工作制和定時工作制,一般定時工作制都是朝九晚五,而彈性工作制時間上更是自由,能否完成任務才是重要的考核指標。

我的工作很大一部分是拜訪臨床醫生,與正畸醫生溝通隱形牙套方案,每個月需要出差 5~6 天。但由於時間自由,考核重點在於指標的完成,因此,可以自己決定工作節奏,工作狀態也更容易處在良好的狀態里。

我所在的公司,應屆生進來就有 15 天的年假,還有各種法定節假日(不像醫院一樣法定節假日還值班這點就很好了),上班時間自由無打卡,公司只要看結果。

4晉陞壓力沒醫院大

醫院裡跟薪酬掛鉤的主要是職稱。現在比較大型一點的醫院都講究「產學研」結合,就是既要上臨床也要兼顧教學還得做科研,這些都跟職稱評比掛鉤。要評上正高級很難,很多人辛苦大半輩子也只能到副高。

再說科研,一線年輕醫生一般業務量都很重,很難分身出來做科研,甚至會有醫生花錢找槍手寫文章來實現晉陞。正因如此,才會有今年 7 月份自然科學基金會 107 篇撤稿事件的發生。

相對而言,外企的晉陞更看重業務能力。此外,領導以外國人居多,也不那麼看重世故人情。

決定放棄醫院後,不止一個人曾經問過我,你讀了快十年的醫學然後選擇不當醫生了,不覺得可惜嗎?

每次遇到這個問題,都會想起當年在醫院時,接診無數患者後頭昏腦漲的日子。學以致用固然是好,如果能在醫院一直抱著救死扶傷的初心也是不負所學。

但醫院也並非醫學生的唯一出路,很多醫療類外企都很願意招聘醫療背景的醫學生,如果已經決意離開,外企也是值得嘗試的選擇。

原作者:丁香人才


推薦閱讀:

乾脆別去讀海外醫學博士好了

TAG:USMLE | 醫生 | 醫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