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論厭離

解脫,就是遍知世間一切的集起、消散、樂味、過患和厭離。

解脫可以分為兩個階段:首先樹立正見,然後行八正道逐步的捨棄世間一切,即厭離。

當修行者成就正見,在現觀緣起的當下是可以見證「無明滅而行滅……」後的平靜一心、正知正念的狀態;如果具備深厚的定力,緣於「無明滅而行滅……」,加上因定力而身行寧靜,可以實現滅盡定。

然而這種通過對緣起的觀察而正念正知平靜一心的狀態是暫時的,而解脫也並非是強行的一直持續保持這個狀態,這是不可能的。具體表現在一段時間後修行者會因定力的退失而正念忘失,再次滑入無明。本質上這是由於對世間樂味、過患的不遍知而不能夠徹底厭離的緣故。

厭離是一種當了知世間過患後一種現象。

世間是有樂味的,即在世間集起時會產生可愛、悅意、勝妙,並緣於此而有貪愛,最終貪愛形成縛結。縛結的具體表現就是你不做某件事情就會不爽,哪怕你知道站在修行的角度你是不應該做這件事情的。而過患則是世間因無常而變易、消散時苦法生成的必然性。在經藏·長部·念處大經中佛陀把苦的種類分為七種:生、老、死、愁悲苦憂絕望、怨憎距、愛別離、求不得。其中當貪愛產生時,怨憎距、愛別離和求不得這三種苦也同時埋下了未來爆發的種子,或者當下就觸發;另外緣於貪愛而形成的執取,新的五蘊緣緣不斷的集起,其中色取蘊會在當下色身的壞滅後緣於識而集起新的色身,新的色身形態產生新的想、受、行……這樣新的一輪生命形態又開始走向生、老、死以及在老死的過程中遭遇愁悲苦憂絕望之苦。

無常是必然,所以當貪愛集起後,苦的出現也是必然。厭離的本質,就是成功的觀察到貪愛最終不可避免的、無例外的導向苦的過程。比如吸毒是有樂味的,當一個人未曾真正的認知到吸毒所導致的身體虛弱以及購買毒品而家破人亡四處舉債的境地,在合適的時機他會去嘗試吸毒,並緣於毒品的美妙體驗而形成縛結,最終淪落到很悲慘的境遇中:即不吸毒不爽,而繼續吸毒則更不爽,並且可能會因此而死去;而當另一個人全程的觀察到毒品帶來美妙體驗的同時也有著種種過患,那麼毒品這東西將不會出現在他的想法中,就算偶爾因為他人提及而產生與毒品相關的念頭,這種念頭也會如同「在微傾斜荷葉上的雨滴,將滾落而不停留「,而他也從毒品中解脫。

對於修行者而言,世間就是毒品:世間不可能一直美好下去,但苦卻是永恆的基調。世間緣於無明而集起,所以最終修行者在反覆的正念、失念的過程中對樂味、過患進行如實智見,最終的結果就是徹底的舍斷無明,不需要刻意保持也能夠正念充滿不再丟失,並且由於純大苦聚集——五取蘊的止息而自知「生已滅盡,梵行已立,所做皆辦,不受後有」,成就阿羅漢。


推薦閱讀:

如何解決念誦佛經中的《心經》《金剛經》《僧伽吒經》的一些問題?
如果後世出現DNA完全一樣的人,是不是輪迴?
西遊記主要講的唐僧成佛,還是孫悟空成佛?
如何相對貼切地理解佛學中涅槃的意義?
為什麼感覺在行走中念咒更有效率?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