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生產不出能讓媽媽放心的奶,到底是監管不力的「不想」,還是奶源地、生產工藝等的客觀條件的「不能」?


我覺得比較重要的兩個原因:

1.個體戶散養的現狀。中國的牛奶目前幾乎都是個體農戶散養的牛提供的,導致了奶源質量難以控制、牛奶安全也難以控制,給企業和國家監管都增加很大困難。

2.道德缺失。上面有很多人都在吐槽中國的官僚、商人,基本是吐槽他們道德敗壞,為官的為了利益可以不認真監管,經商的為了利益可以不管人民死活~~~等等。這一點,我覺得是最難在短期內解決的。這個問題的原因也十分負責,與國家的體制、文化等都有十分重要的關係。不改革,不光國家發展會受阻,食品安全同樣無法保證。


因為沒有對"監管"的監管。如果我是"監管",認真監管費時費力還得罪人,得過且過又清閑又能拿額外收入,我也選擇不管。

除非有人跟我說:"不管就滾蛋。"


目前看來,中國所有的監管部門就是形同虛設,遊戲規則就是這樣,那些所謂的處罰條例,只要你找對合適的人,出得起足夠的錢,真沒什麼可擔心的。別說是本國生產的奶粉,就是在國內銷售的進口奶粉我也絕對不會買的,偷梁換柱的事情做起來不難。 另外,土壤污染情況都成國家機密了,你真相信還有好的奶源地存在么!

ps:在中國想做一個良心企業,太難!這個制度就是要逼良為娼的。


根源在於生產食品的企業搞錯了商業邏輯,以下是2012年上半年度,蒙牛乳業的銷售和成本構成情況。(來源於HKEX,審計師是安永)

2012年上半年,蒙牛銷售額183.61億元人民幣,銷售成本合計169.84億元,其中製造成本136.5億元佔總成本的81%,銷售費用32.98億元佔總成本的19%。(計算只是簡要計算,忽略了管理費用等其他跟產品聯繫不是很緊密的費用和收益)

換句話說,我們買的每一件5塊錢左右的奶製品,廣告及推廣費用就佔了1塊錢! 再回想蒙牛及伊利這些年走過的路,很容易看到現在這兩個大品牌的商業邏輯就是:大廣告推動大銷售,大銷售再推動大廣告,依次循環... ... 他們完全就不是在拿著做食品的邏輯做食品,這是在拿著跟其他一樣快消品的邏輯在做生活必需品!

對於類似於牛奶、麵粉、米、水等一類的食品,應該採取類似於銷售食鹽的專賣方式來實現銷售量的控制和品質保證,畢竟這真不是錢的事兒。(當然,這個需要建立在政府值得相信的基礎上,但是目前來看,我只能說「呵呵」。)

=======================================================================

2013年3月3日,上述答案被貼上了「計劃經濟」的標籤,複習了一下「計劃經濟」的定義,還好說的不是一碼事。

08年發生了三聚氰胺事件,正好在那一年接觸了一家專門做牛奶的小型牧場,也看到了這種牛奶的生產成本,參見「各行業有哪些外行不知道的事?」;09年接觸了一家做保健品的公司(香港上市),從中了解到一些保健品的經營模式和生產成本,上述答案還是有著一定數據支持。

「專賣」只是想表達對於食品,我們看中更多的品質而不是價格,即便鹽有著99%的利潤,只有1%的成本,咱們幾個月也就消費1袋鹽吧?(不知道是不是我家口淡的緣故,:));即便一盒安全的牛奶10塊錢,我們天天喝,一個月也就300塊吧?

哦,對了,我買網上的優惠券要過期了,抓緊再掃點貨去... ...


主要是官僚不想。

1.官僚要吃血肉,利潤必須有。如果生產正常奶,利潤要小很多。劣幣驅逐良幣是國內的通行準則。

2.因為老百姓夠愚昧無知,不是信佛教這樣的奴才教,就是什麼都不敢信(不是指宗教)。所以可以任意哄。 因為媒體都被官僚控制著。 唯一的南方報系也舉步維艱。報道的尺度也被閹割著,所以,大部分老百姓根本不知道毒奶的進度尺度和危害程度。

3.在這樣的情況下,企業只要願意做狗,那麼官僚和企業可以輕鬆的騙死底層,封殺一切負面消息。

類似的情況在各行業都是通行的。 毒奶只不過還可以選擇買其他的而已。事實上大部分食品,我們都沒有選擇。


這道題的答案在這個問題里

為什麼蒙牛公司還沒有倒閉?

對排名第一的答案我只能呵呵了,鹽鐵專營,反對廣告的計劃經濟思路傷不起

摺疊吧。


觀點簡述 中國當然有放心牛奶。我家那裡的某品牌牛奶我就很放心。問題是,這個價格不可能是人人都買,巴氏殺菌奶也不是處處能賣。另外中國小資產階級婦女有歇斯底里傾向,所以牛奶成為一個過敏詞。

第一,中國奶業先天條件足夠中國人民普遍喝放心奶嗎?答案是不夠

第二,中國奶業目前的市場規模是誰造成的?八十年代以來企業界造勢導致。這當然有各種營養學的鼓吹,也有奶製品全面採用糖水類飲料的營銷方式有關。比如在我的一些親戚家裡,吃飯時,有時候拿出的飲料是王老吉/加多寶,有時候是伊利牛奶。對這種情景來說,牛奶不是一種需要講究品質的,不能無限供應的牧業產品。

第三,為什麼劣質牛奶普遍銷售?因為真正的多數消費者對品牌配方成分保質期等概念一無所知。各位也有農村出身的,不要忘記自己村鎮的小賣部里都是什麼產品。

第四,大企業能提供優質奶嗎?有意願,但是產量巨大,無法保證來源可靠。而大企業如蒙牛,通過特定的奶源,提供極其少量的優質產品,是不理性的。

第五,大企業以外有優質產品嗎?有。但是只能滿足極少數區域需求。

第六,進口奶是正確選擇嗎?不予置評。有各種揭幕信息。另外,美國人民的高價有機奶和廉價牛奶品質懸殊得很。

第七,中國小資產階級婦女有歇斯底里傾向嗎?各位請自己回答。


監管不力。

奶源再不行也不能加三聚氰胺吧。


作者:匿名用戶

鏈接:中國為什麼會存在那麼多的食品安全問題?有什麼好的解決方法嗎? - 匿名用戶的回答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食物安全教育刻不容緩——曝光香港食物安全潛規則(圖)

自費舉報香港食物安全罪案274宗

正直市民遭香港當局打壓致精神失常

——一位受害女童父親的悲慘遭遇

Tac先生對女兒一直呵護有加。一天,三歲幼女食用香港某超市出售的食物後,持續高燒,送醫院急救,方知是感染腸胃炎。後經化驗,該食物內含有數十條蟲。

此後,Tac先生又發現多間超市出售發霉、變質和過期食物。對香港執法部門漠視投訴,玩忽職守的行徑,Tac先生極為憤慨,先後向主管當局、立法會議員發出數百封郵件,痛訴不安全食物之嚴重危害,跪求當局從善如流,重典治亂。然而,Tac先生的正義訴求,猶如石沉大海。

為防悲劇重演,Tac先生決定揭穿重重黑幕。透過對全港數百間大型超市的暗訪取證,Tac先生耗資逾萬元購買了數百種不同品種的過期食物作為證物交予當局,現場拍攝了數以千計的照片和影片,向當局提供了數十萬字的食物投訴供詞……

Tac先生調查發現,位於香港繁華商業中心區內某大型超市,在五個多月內,先後十一次售賣過期食物,而距離該超市不足五十米處,就是香港食物環境衛生署總部。更令人憤慨的是,Tac先生在銅鑼灣某超市付款購買多件過期飲品作為證物後,遭多名店員搶奪毀證。Tac先生致電當局求助,當局拒不派員到場執法,致使涉嫌干犯罪行者得以逍遙法外。

在八個多月內,Tac先生排除各種阻力,先後舉報了274宗超市涉嫌售賣過期食物的個案。而當局數以千計的執法人員又是如何監管和巡查的呢?官方資料顯示:此前三十個月內,當局發現食物已超過食用期限的個案總數為4宗。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當局對商家罪行視而不見,對民眾健康麻木不仁,是造成今日香港過期食物泛濫成災、無良商家有恃無恐的根本原因。如果無人挺身舉報,香港食物安全觸目驚心的真相將永遠被掩蓋。Tac先生「不識時務」的舉報觸犯了當局大忌,惱羞成怒的當局展開了一系列瘋狂的報復行動,必欲置之於死地而後快。為了繼續粉飾太平,當局不斷玩弄花樣,刻意製造高壓恐懼,處心積慮地阻撓Tac先生舉報,以各種防不勝防的卑鄙伎倆,對Tac先生進行殘酷的精神迫害,致其精神健康狀況急劇惡化。Tac先生無法接受的是,作為納稅人,自己每年將辛苦賺得的血汗錢供養給政府,官員養尊處優,坐享高薪厚祿,卻罔顧市民權益,悍然動用政府資源,對付一個為公益而艱辛奔走的正直市民。

近年來,全國各地政府紛紛設立舉報專項基金,獎勵市民舉報食物安全犯罪,不遺餘力加大打擊食物安全犯罪力度。香港當局卻冒天下之大不韙,一方面窮凶極惡,視舉報人如眼中釘,不擇手段打壓市民舉報;一方面倒行逆施,放縱銷售商將一些容易變壞的食物日期標籤由「此日期或之前食用」篡改為「此日期前最佳」,以逃避法律懲罰。

《星島日報》、《東方日報》、《明報》、《太陽報》、《文匯報》、新浪網等香港各大媒體對Tac先生舉報過期食物進行了全面報導,香港食物安全醜聞欲蓋彌彰。然而,食物安全「無人管」的亂象不但沒有收斂,反而愈演愈烈,持續蔓延。痛定思痛,Tac先生不得不尋求全國輿論的聲援。此時的Tac先生,面對排山倒海的壓力,精神瀕於崩潰,經香港某醫院精神科確診患上「混合性焦慮抑鬱症」,疾病的折磨時常讓他痛不欲生。

人間正道是滄桑。Tac先生不畏強權,曝光香港食物安全潛規則,為堅守良知,捍衛正義付出了慘重代價,期盼社會各界仗義執言,愛心人士伸出援手,一起幫助Tac先生走出困境。

* 更多圖片請透過百度或谷歌搜索「曝光香港食物安全潛規則」


有真正在做一件事的人


推薦閱讀:

配方奶粉生產過程中有哪些重要的質量控制點?分別控制哪些風險?
為什麼台灣日本的速食麵都不附送叉子?
怎麼樣分辨是不是日本大麥若葉的青汁?淘寶有80多的,也有120多的…分不清
在工廠里,速食麵的生產流程是怎樣的?
三鹿的危害有多大?

TAG:媒體 | 食品 | 食品安全 |